图书介绍
近代中医珍本集 儿科分册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陆拯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12030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175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1254页
- 主题词:中医典籍(年代: 近代) 中医儿科学(地点: 中国 年代: 近代) 中医典籍 中医儿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近代中医珍本集 儿科分册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幼科学讲义1
二、幼科之疗治3
一、幼科之疾病3
上编 幼科概论3
四、幼科之审问4
三、幼科之诊断4
五、察色说5
八、虎口之鉴别6
七、诊脉之变通6
六、听声说6
九、先天与后天7
十、外感与内伤8
十一、胎毒说9
十三、遗传说10
十二、胎疾说10
十四、变蒸说11
(一)初生诸疾13
一、初生13
下编 幼科分论13
(二)胎疾20
(一)惊风23
二、惊痫23
(二)痫症26
(一)疳症29
三、疳积29
(二)积症34
(一)瘄前36
四、麻瘄36
(二)瘄潮38
(三)瘄后40
(一)发热期42
五、痘疮42
(二)放点期45
(三)起胀期49
(四)灌浆期51
(五)结痂期54
中国儿科学57
第一节 胎教与遗传70
第一章 概论70
第二节 初生儿调护与解毒71
第三节 进乳宜忌74
第四节 调节温凉75
第五节 变蒸与出牙76
一、种痘沿革77
第六节 种痘须知77
三、种痘手术78
二、痘苗选择78
四、种后宜忌79
五、收痂化毒80
第一节 望面部81
第二章 诊断纲要81
第二节 验指纹83
第四节 询溲便84
第三节 按胸腹84
第五节 闻声音85
第一节 胎黄胎赤87
第三章 初生疾患87
第二节 胎疮88
第三节 脐风90
第四节 脐湿与脐疮91
第五节 脐血92
第六节 脐突93
第八节 螳螂子94
第七节 盘肠气痛(寒疝)94
第九节 鹅口疮95
第十节 赤游丹毒97
第十一节 夜啼99
第一节 伤风(流行性感冒)102
第四章 一般疾患102
第二节 咳嗽(气管支炎)104
第三节 肺炎106
第四节 趸咳(百日咳)又名鹭鹚咳107
第五节 白喉111
第六节 丹痧(猩红热)112
第七节 痄腮(腮腺炎)115
第八节 伤食(消化不良)116
第九节 呕吐117
第十节 泄泻120
第十一节 吐泻交作122
第十二节 痢疾125
第十三节 疟疾128
第十四节 遗尿130
第十六节 便绿133
第十五节 小便频数清长133
第十七节 溺白135
第十八节 癃闭136
第十九节 便秘137
第二十节 脱肛138
甲、蛔痛(蛔虫)139
第二十一节 肠寄生虫病139
乙、蛲虫症(寸白虫)140
第二十二节 水肿141
第二十三节 腺病142
第二十四节 鹤膝风(膝关节神经痛)144
第一节 解颅147
第五章 特殊疾患147
第三节 五迟148
第二节 囟陷148
第四节 佝偻病(中医之鸡胸、龟背皆属之)149
第五节 走马牙疳(溃坏性口内炎)151
一、痧子(麻疹)(浙江名瘄,皖粤名麻,北人名疹)153
第一节 痧疹概要153
第六章 四大要症153
二、风痧(流行性风疹)162
第二节 痘疮概要163
一、天痘(又名天花或痘疮)164
二、水痘181
一、急惊风182
第三节 惊风概要182
二、慢惊风185
三、慢脾风186
第四节 疳积概要187
一、疳积188
二、疳痨190
小儿诊法要义197
第一节 观形当诊体格201
第一章 望诊纲要201
第二节 察色当参神气202
第三节 望面部形色203
第四节 望苗窍形色215
第五节 验舌苔形色要诀221
第六节 察溲便形色要诀226
第七节 望指纹形色227
第八节 问病因要诀236
第二章 问诊纲要236
第九节 问诊十法要诀237
第三章 闻诊纲要249
第十节 闻声音要诀250
第十二节 闻呼吸要诀251
第十一节 闻啼哭要诀251
第十三节 闻咳声要诀252
第十四节 闻痫声要诀253
第十六节 闻臭味要诀254
第十五节 闻语言要诀254
第四章 按诊纲要256
第十七节 按囟额要诀256
第十八节 按胸腹要诀257
第十九节 按冲任要诀260
第二十节 按手足要诀261
第二十一节 按冷热要诀262
第二十二节 检口腔要诀265
第五章 检诊纲要265
第二十三节 检温度要诀266
第二十五节 检便路要诀268
第二十四节 检阴器要诀268
第六章 切脉纲要270
第二十六节 切头颈脉要诀272
第二十七节 切手臂脉要诀273
第七章 总括六诊纲要276
第二十九节 辨寒热虚实要诀277
第二十八节 辨外感内伤要诀277
第八章 辨证纲要277
第三十节 辨表里外内要诀278
第三十一节 辨机变形势要诀279
第三十三节 辨儿病逆症要诀283
第三十二节 辨儿病险症要诀283
第三十四节 辨五脏绝症要诀284
第三十五节 辨婴童死症要诀286
幼科切要287
看小儿病状歌内附望闻问切291
小儿要略论291
古人辨色293
虎口三关293
小儿正面294
看危症法294
脐风门295
初生门295
惊风门296
胎热门298
发热门299
感冒门300
伤寒门301
伤风门301
伤暑门305
伤食门307
咳嗽门308
咳血门310
喘急门310
霍乱门311
呕吐门311
吐泻门312
泄泻门313
痢疾门315
腹痛门316
疟疾门317
疳积门319
痫症门321
烦渴门322
脾虚门324
腹胀门324
幼科预宜修制应用诸方325
头部门327
肿症门331
心胃门331
膀胱门332
淋症门333
小便门333
大便门334
脱肛门335
救急门336
足肿门336
幼科指南339
四诊342
初生门345
惊风门353
痫证门355
疳证门356
呕吐门360
泻证门362
感冒风寒门364
瘟疫门365
暑证门367
痢疾门368
霍乱门368
疟疾门369
咳嗽门370
喘证门371
痰证门372
疝证门373
淋证门374
头痛门375
腹痛门376
水肿门377
黄疸门377
发热门379
腹胀门379
癖疾门380
失血门381
汗证门381
杂证门383
幼科证治汇方385
幼科概论403
幼科论治405
初生保胎406
非惊论407
外热内热辨407
木侮土症408
痰火闭症408
指纹晰义409
指纹切要411
小儿脉法415
初诞救护417
调燮须注意419
脐风症论420
初生后小儿之杂症治法427
婴儿护持得法可以避病说431
药饵不可轻服论432
不经医对病服药之误论433
观形象以辨寿夭论435
望形色审苗窍知表里寒热虚实说436
临床简明辨症法439
婴儿之天然蒸变论441
五脏所属之部位及病能的现象443
胎毒论治449
论婴儿胎热452
胎寒论452
论小儿之游风丹毒453
论婴儿胎黄症457
论脾胃之实热虚热459
论脾湿460
论肺热肺寒肺虚各象及治法461
儿科要略463
第一节 胎中之教养466
第一章 出生前后466
第二节 临产之处置469
第三节 初生之去毒471
第四节 急症之疗治473
第五节 儿科之诊法477
第一节 哺乳时期480
第二章 养育方法480
第二节 孩童时期484
第一节 脐风487
第三章 儿科特征487
第二节 丹毒490
第三节 口症492
第四节 变蒸496
第五节 弱症498
第六节 疳证509
第七节 杂证538
第一节 痧疹概要547
第四章 痧痘论治547
第二节 痧证分类560
第三节 痧后证治562
第四节 痘证概要566
第五节 痘证分类592
第六节 痘后证治595
第二节 急惊概要599
第一节 惊风概说599
第五章 诸惊论治599
第三节 慢惊概要605
第四节 类惊概要609
第二节 外感咳嗽614
第一节 咳嗽概说614
第六章 咳嗽论治614
第三节 内伤咳嗽619
第四节 杂证咳嗽628
第二节 吐证述要633
第一节 吐泻概说633
第七章 吐泻论治633
第三节 泻证述要637
第四节 吐泻述要640
第一节 疟痢概说645
第八章 疟痢论治645
第二节 疟疾述要646
第三节 痢疾述要650
第一节 二便下血656
第九章 杂证论治656
第二节 吐血呕血657
第三节 身体肿胀658
第四节 疝气偏坠661
第五节 小儿疮疡662
儿科萃精665
护胎说674
胎婴说674
卷一674
总论674
论儿之寿夭675
脏腑生成说675
辨儿之变蒸676
初生拭口677
附养子十法677
卷二677
初生门677
初生保护677
初生洗浴678
初生断脐678
初生无皮679
初生剃头679
初生哺乳679
初生乳核679
初生胎赤680
初生胎黄680
初生不乳681
初生不啼681
初生不大便682
初生不小便682
初生眼不开683
初生二便不通683
初生肛门内合684
初生吐不止684
初生撮口685
初生噤口685
初生脐突686
初生脐湿脐疮686
初生脐风687
初生夜啼689
初生啼哭不止689
初生猢狲疳690
初生螳螂子690
初生遍身鱼泡690
初生赤游风691
初生阴囊缩入腹691
初生阴囊过大691
听五声693
审苗窍693
卷三693
身体诸病门首叙四诊要言693
面部五脏部位693
察面色693
验指纹694
切周岁脉695
解颅696
勘病状696
颅肿697
齿不生698
发不生698
囟陷698
五软症699
头面红疖及软疖700
五硬症700
附例701
目烂701
耳脓702
耳痛702
耳聋702
附例703
鼻衄704
鼻渊704
附例705
鼻塞705
唇肿706
附例707
唇疔707
口糜708
口疮708
口臭708
舌胀709
附例709
口腭生疮709
舌弄710
舌菌710
附例711
舌重711
牙痛712
牙疳712
咽喉肿痛713
附例713
附例714
龟背715
颈上生对口疮715
附例716
龟胸716
肺伤风717
风解717
卷四717
伤风门717
破伤风718
太阳伤风718
附例719
寒解720
伤寒门720
寒邪伤表721
因暑受寒为阴暑722
暑解722
附例722
伤暑门722
伤暑复感风寒723
因暑受热为阳暑723
湿解724
伤湿门724
附例724
附例725
寒湿证725
湿热证725
伤燥发热726
伤燥潮热726
伤燥门726
燥解726
肝热727
火热解727
附例727
火热门727
肺热728
脾热728
心热728
附例729
肾热729
感冒风寒夹食730
感冒门730
时疫解731
时疫门731
感冒风寒夹热731
感冒风寒夹惊731
时行瘟疫732
瘟癍痧疹733
暑温734
风温734
冬温735
秋疫735
惊风辨736
惊风门736
卷五736
急惊风743
大惊猝恐743
慢惊风745
急惊后调理法745
慢脾风746
慢惊夹热夹痰746
阴痫747
痫解747
附例747
痫证门747
惊痫748
阳痫748
风痫749
食痫749
痰痫749
附例750
种痘解751
痘解751
痘证门751
验儿体可种不可种752
审天时可种不可种752
调寒暖753
论种痘已出时期753
痘苗753
治痘溃烂流血不止754
治痘溃烂754
慎饮食754
补种754
治痘损破脓水不止754
附例755
未种而自出痘755
麻疹轻重辨756
麻疹解756
麻疹门756
麻疹初潮辨证757
麻疹证象并主治大纲757
麻疹已现治法758
麻疹宜避风寒759
麻疹忌用补涩760
麻疹忌食诸肉、鸡、鱼、盐、醋等物760
麻疹忌食生冷760
麻疹忌食辛辣760
麻疹出透热不退761
麻疹收没太早761
附例762
干霍乱764
霍乱解764
卷六764
霍乱门764
湿霍乱吐泻交作765
疳解766
疳证门766
附例766
脾疳767
疳肿胀768
疳痢768
疳泻768
心疳769
肝疳769
肺疳770
疳渴770
肾疳771
脑疳772
疳热772
眼疳773
鼻疳774
脊疳775
无辜疳776
蛔疳776
丁奚疳777
疟解778
疟证门778
哺露疳778
风疟779
湿疟780
暑疟780
寒疟780
疟痰疟饮781
食疟781
寒痢782
痢解782
痢证门782
时痢783
热痢783
附例784
噤口痢784
疝解785
疝证门785
胎疝786
湿热兼寒疝786
寒疝786
阴肿787
小肠气788
热淋789
寒淋789
淋证门789
淋解789
血淋790
石淋790
阳黄791
黄疸解791
黄疸门791
阴黄792
燥痰793
痰证解793
卷七793
痰证门793
血解794
血证门794
湿痰794
吐血795
衄血795
溺血797
便血797
自汗798
汗解798
汗证门798
盗汗799
咳嗽解800
咳嗽门800
肺热咳嗽801
肺寒咳嗽801
风寒咳嗽802
食积咳嗽802
火热喘急803
喘解803
附例803
喘证门803
肺虚喘急804
痰饮喘急805
风寒喘急805
吐解806
吐证门806
马脾门806
伤食吐807
伤乳吐807
呕吐哕辨807
虫吐808
痰饮吐808
夹惊吐808
实吐809
虚吐809
泻解810
泻证门810
寒吐810
热吐810
伤乳食泻811
惊泻812
火泻812
中寒泻812
脾虚泻813
脐寒泻813
水泻814
飧泻814
食积815
乳积815
积滞门815
积滞解815
癖疾816
癖疾解816
癖疾门816
风水肿818
水肿解818
卷八818
水肿门818
风湿肿819
湿水肿819
阴水820
阳水820
虚胀821
腹胀解821
附例821
腹胀门821
附例822
实胀822
消肌823
消渴823
三消门823
三消解823
头痛解824
头痛门824
消浊824
腹痛解825
腹痛门825
风寒头痛825
风热头痛825
虫痛826
寒痛826
食痛826
童痨827
杂证门827
内食外寒腹痛827
中恶828
客忤828
虫症829
痞块829
盘肠气痛829
肛肿翻出830
二便秘结830
附例830
附例831
附:外治九法832
活幼珠玑835
指南赋839
上卷839
分类二十门歌诀841
总诀二首841
治法总论853
论夭寿853
下卷853
论切脉853
论辨色853
胎毒854
分类三十二门治法论854
变蒸856
惊风857
呕吐860
泄泻861
吐泻862
痢疾863
疟疾864
发热865
诸汗868
咳嗽869
疳疾870
哮喘870
腹痛872
夜啼872
胀满873
黄疸874
浮肿874
目病875
头项875
耳症876
口疮877
鼻症877
舌病878
咽喉879
齿病879
形声880
二便881
疝气882
疮疖883
丹毒884
斑疹885
指南赋所载诸方886
正续编各类应用汤药丸散方886
续编886
胎毒887
变蒸889
惊风890
呕吐893
泄泻894
痢疾895
吐泻895
疟疾897
发热898
诸汗899
咳嗽900
疳疾901
哮喘901
腹痛902
积虫痈902
夜啼902
浮肿903
腹胀903
头项904
黄疸904
耳病905
目病905
鼻病906
舌病907
口疮907
形声908
喉病908
齿病908
二便909
疮疖910
疝气910
斑症911
丹毒911
附:载碧云堂小儿四丹说912
慈幼便览913
节录夏禹铸望苗窍诀915
小儿简要辨证915
手指脉纹形916
验虎口法916
初生声不出917
初生917
虎口三关917
初生不尿918
初生不乳918
初生无皮918
初生肾缩918
初生无谷道918
初生不吮乳918
小儿夜啼919
小儿目闭919
初生大小便不通919
三朝浴儿919
治小儿吐泻920
小儿疟疾920
吐乳920
舌疮饮乳不得920
脐内溃烂出水920
月内胎惊920
脐风有内外因921
脐风921
调护921
脐风症候有三922
小儿脐气痛啼哭无时923
小儿脐口肿突923
小儿脐不干923
小儿脐疮923
小儿脐疮出血及脓923
一曰误搐924
惊风辟妄924
脐风灯火灸穴924
乳子未半岁服药法924
一曰类搐927
一曰非搐932
小儿呕吐简便方945
呕吐945
泄泻946
泄泻简便方948
伤食949
小儿发热950
神授外治法951
痢疾953
疟疾简便方治疟九条955
诸血症简便方956
消渴二条956
肿满957
水肿简便方958
黄疸959
腹胀简便方959
胀满959
腹痛960
黄疸简便方960
腹痛简便方961
小儿癖积简便方962
汗证简便方963
下虫简便方963
疝气简便方964
二便不通简便方965
小儿龟胸龟背965
头缝不合三条966
小便简便方三条966
眼目简便方967
耳病简便方968
鼻病简便方969
口舌牙疳咽喉简便方970
丹毒十四条973
破伤风974
小儿癣疥方974
小儿痄腮肿痛975
瘰疬四条975
杨梅疮二条976
蟮?头976
疮疥杂方977
汤火简便方五条978
男女童劳?方979
遍身奇痒叫啼不休979
断乳979
鬻婴提要说981
痧疹辑要997
述原1002
卷一1002
引种1007
预防1010
禁忌1013
辨证1016
卷二1024
论治上1024
论治下1048
卷三1048
运气1075
卷四1075
选案1090
经验麻科1107
瘄子总论第一1109
药性第二1111
降药加减第四1112
升药加减第三1112
升药良方第五1113
自拟表降备用方第七1114
降药良方第六1114
瘄后第十1115
误降再表方第九1115
半表半降良方第八1115
小便赤涩十一1117
泄泻十三1118
大便秘结十二1118
不食十六1119
三消症十五1119
呕吐咳逆十四1119
失血十八1120
惊搐十七1120
舌刺咽干二十一1121
咽喉二十1121
误降十九1121
弄舌咂唇二十三1122
音哑二十二1122
谵语不眠二十五1123
烦躁不宁又二十四1123
发狂二十四1123
腰胁痛二十八1124
呃逆二十七1124
咳嗽痰壅二十六1124
喘息三十一1125
腹胀三十1125
腹痛恶心二十九1125
口渴三十四1126
手足疼痛三十三1126
预料疹后三十二1126
头温足冷三十七1127
厥冷三十六1127
寒热三十五1127
便下脓血三十九1128
发痒三十八1128
疹后症四十三1129
表里实热四十二1129
癍症四十1129
痘疹相连四十一1129
干呕四十七1130
烦哭四十六1130
发搐即悸症。四十四1130
掏口四十五1130
自汗五十1131
谵语四十九1131
咬牙四十八1131
抠咬指甲五十四1132
咳嗽气促喘急五十三1132
咬牙惊搐热渴五十一1132
手揉眉目鼻面五十二1132
触肺扬涕五十九1133
疹后痢五十八1133
瘾症五十五1133
作吐五十六1133
疔五十七1133
夹斑丹六十四1134
身热不收点六十三1134
发热腹痛六十1134
舌肿无声六十一1134
狂躁六十二1134
两目红肿六十七1135
眼赤肿痛六十六1135
口舌生疮六十五1135
寒热往来七十1136
五脏受毒辨六十九1136
月事六十八1136
余毒不清七十五1137
鼻掀口张,气喘气粗,胸胁吸动七十四1137
口中臭气七十一1137
疹痒七十二1137
头目肿七十三1137
紫红白三泡七十八1138
气短倦怠口干出汗七十七1138
寒战七十六1138
齿腮肿痛口角流涎八十二1139
疹后牙根血出肿烂八十一1139
遍身紫黑纹七十九1139
连出不收八十1139
疹后痧疳八十七1140
疹后遍身糜烂八十六1140
五经热症八十三1140
瘟毒发疹八十四1140
疹后癖积八十五1140
余毒论九十二1141
胃烂发斑九十一1141
疹后阴囊肿痛八十八1141
疹后疟疾八十九1141
疹后生风九十1141
摘要九十三1142
昏睡不醒口噪唇干不食。九十四1144
音哑先清肺火,重用生黄芩。九十九1145
咽喉痛先治风火并治喉咙。九十八1145
小便赤血凉膀胱为主。九十五1145
大便血痢凉肠作主。九十六1145
呕吐咳逆九十七1145
发痒清脾火而去风。一百零四1146
口唇齿龈燥裂血出一百零三1146
咳嗽肺火清则咳止矣。一百1146
目赤上星胬肉浮睛一百零一1146
呃逆肺气上冲,胃火呃逆。一百零二1146
走马牙疳一百零七1147
肠毒发斑一百零六1147
昏睡不食,舌胎厚,唇燥齿龈烂口臭若是喘,加葶苈子,黄芩重用不可留。一百零五1147
身发痱子一百十○1148
咽干音哑发呛一百零九1148
头疮一百零八1148
疹后身瘦潮热一百十三1149
疹后气喘发热一百十二1149
消肿一百十一1149
治例1150
忌用药物1150
疹后遍身流水一百十四1150
附补 疹子诸方1150
用药调治1151
升药主方1151
降药方1152
前后治疹总论1153
疹后杂症1153
方剂索引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