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印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字印刷
  • 姚海根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238356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数字技术-应用-印刷-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字印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概述1

1.1复制技术1

1.1.1 信息传播媒体1

1.1.2 信息记录与信息显示技术2

1.1.3 摄影与印刷3

1.1.4 黑白复制与彩色复制4

1.2 概念与定义6

1.2.1 数字印刷的萌芽6

1.2.2 撞击印刷与非撞击印刷7

1.2.3 数字印刷定义8

1.3 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10

1.3.1 传统印刷简介10

1.3.2 技术比较11

1.3.3 生产要素12

1.3.4 工艺基础13

1.3.5 应用领域15

1.4 数字印刷的支持技术16

1.4.1 数字图像处理16

1.4.2 网络技术18

1.4.3 内容准备19

1.4.4 页面描述与页面输出21

第二章 成像与转印工艺23

2.1 静电照相成像与转印工艺23

2.1.1 概述23

2.1.2 基本工艺过程24

2.1.3 显影工艺分类28

2.1.4 墨粉类型30

2.1.5 墨粉充电31

2.1.6 静电照相彩色数字印刷系统32

2.1.7 静电照相复制技术回顾与展望35

2.2 喷墨印刷37

2.2.1 喷墨技术发展简史37

2.2.2 喷墨技术分类40

2.2.3 Sweet喷墨41

2.2.4 Hertz喷墨42

2.2.5 压电喷墨44

2.2.6 气泡喷墨46

2.2.7 静电喷墨48

2.2.8 相变喷墨49

2.2.9 喷墨印刷展望51

2.3 离子成像印刷52

2.3.1 离子成像基本原理52

2.3.2 早期离子成像工艺53

2.3.3 离子成像数字印刷系统54

2.4 磁成像数字印刷55

2.4.1 磁性及其分类55

2.4.2 磁成像技术56

2.4.3 磁成像数字印刷系统58

2.5.1 技术简介60

2.5 热成像数字印刷60

2.5.2 热转移成像与复制工艺61

2.5.3 热升华数字印刷62

2.6 其他数字印刷技术64

2.6.1电子成像数字印刷64

2.6.2 直接成像与七色印刷65

2.6.3电子凝结复制技术67

2.6.4 数字摄影与照相成像数字印刷68

第三章 功能部件与工艺步骤70

3.1成像部件70

3.1.1 计算机或专用工作站70

3.1.2 栅格图像处理器71

3.1.3 图像载体72

3.1.4 光源74

3.1.5 换能器76

3.1.6 加热元件77

3.2 输墨部件与输墨工艺79

3.2.1 电位差输墨79

3.2.2 直接成像输墨82

3.2.3 按需喷墨的墨滴形成机制83

3.2.4 连续喷墨射流的断裂条件85

3.2.5 预输墨工艺86

3.2.6 间接喷射输墨87

3.3 转印装置与转印工艺88

3.3.1 墨粉直接转印88

3.3.2 墨粉间接转印89

3.3.3 墨滴喷射91

3.3.4 相变喷墨间接转印93

3.3.5 剥离转印法94

3.3.6 扩散与渗透转印95

3.4 其他部件96

3.4.1 控制部件96

3.4.2 清理和调节部件98

3.4.3 色彩控制部件99

第四章 结构与系统设计101

4.1 系统配置方案101

4.1.1 单元设计概念101

4.1.2 印刷单元排列102

4.1.3 多次通过系统104

4.1.4 一次通过系统106

4.2印刷单元成像典型结构分析108

4.2.1 光记录成像结构108

4.2.2 往复式喷墨打印头110

4.2.3 页面宽度喷墨头112

4.3 精度控制113

4.3.1发光二极管打印头的精度问题113

4.3.2 激光成像精度控制115

4.3.3墨滴偏转控制116

4.3.4 墨滴断裂控制117

4.3.5 加热脉冲控制119

4.3.6 静电照相多色印刷的套印精度控制120

4.4 辅助机构123

4.4.1 输纸与收纸123

4.4.2 双面印刷124

4.4.3印后加工125

第五章 前端系统与工作流程127

5.1 前端系统的功能要求127

5.1.1 数字印刷的市场特点127

5.1.2 数字印刷对前端系统的功能要求128

5.1.3 数据传输问题130

5.1.4 数据流的智能化要求131

5.1.5 智能化数据流程132

5.2.1 数字印刷系统扫描配置133

5.2 数字前端的配套要求133

5.2.2 装订图书扫描135

5.2.3 彩色原稿扫描的观念更新问题136

5.2.4 数据交换标准137

5.3 工作流程139

5.3.1线性生产模式与非线性生产模式139

5.3.2 数字印刷流程软件的适用范围和框架结构140

5.3.3 输出控制142

5.3.4 过程管理与商务管理143

5.3.5 工作流程集合144

5.3.6 工作流程的数字前端145

5.3.7 过程管理器146

5.3.8 印刷管理器148

5.3.9 与可变数据印刷的关系149

5.3.10 数字印刷工作流程软件应用150

第六章 灰平衡与密度叠加规则153

6.1 阶调复制与灰平衡153

6.1.1 灰色复制与彩色复制153

6.1.2 黑白阶调复制154

6.1.3 灰平衡关系的密度表示法155

6.1.4 色彩平衡与灰平衡156

6.1.5 网点百分比表示法157

6.1.6 灰平衡的确定158

6.1.7 数字印刷的灰平衡稳定性160

6.2 等效中性灰密度161

6.2.1定义161

6.2.2 等效中性灰密度与油墨密度关系162

6.2.3 等效中性灰密度与网点面积关系163

6.2.4 不可复制原稿164

6.3 密度叠加规则与比例规则165

6.3.1 分色设备的基本特征165

6.3.2比例规则与叠加规则的基本含义166

6.3.3 滤色镜的带宽效应与测量结果167

6.3.4 影响比例规则失效的主要因素168

6.3.5 多色油墨叠印的基本规律171

6.3.6 叠加规则失效原因173

第七章 像素调制与实现技术176

7.1半色调转换与像素调制176

7.1.1幅度调制176

7.1.2 幅度调制对记录点形状的要求178

7.1.3 密度调制彩色合成179

7.1.4 频率调制技术181

7.1.5 伪随机二值化操作182

7.1.6 复合调制183

7.2 实现技术185

7.2.1 多层次半色调处理185

7.2.2 多色喷墨简化算法186

7.2.3 连续调印刷控制188

7.2.4 墨雾喷射法阶调模拟189

7.2.5 静电照相三水平法192

7.2.6 直接成像彩色模拟193

7.2.7 墨滴尺寸调制195

8.1.1 高分辨率栅格染料分布198

第八章 数字印刷的彩色复制能力198

8.1 阶调复制的微观分析198

8.1.2 墨滴喷射模型199

8.1.3 墨水扩散简化模型200

8.2 数字印刷系统的色彩转换控制201

8.2.1 色彩空间转换的基本概念202

8.2.2 印刷服务器与色彩转换的关系203

8.2.3 彩色数据处理方法204

8.2.4 常规色彩转换205

8.2.5 CIELab数据处理原则207

8.2.6 与设备有关的RGB颜色208

8.2.7 国际性印刷标准与色彩调整209

8.3 色彩表现能力与色域比较210

8.3.1 喷墨印刷品色域210

8.3.2 喷墨与照相纸染料色彩表现能力比较212

8.3.3 墨水与覆膜层的交互作用213

8.3.4 静电照相数字印刷固体与液体显影的色域差异216

8.3.5 胶印与静电照相数字印刷的稳定性比较218

8.3.6 直接成像数字印刷的色彩表现特点220

8.3.7 喷墨印刷系统的连续调表现能力222

9.1.1 一般概念224

第九章 数字印刷材料224

9.1 油墨和纸张的光学特性224

9.1.2 墨层的光学效应225

9.1.3 光线的一次表面反射226

9.1.4 光线的界面反射227

9.1.5 色相误差与灰色程度228

9.1.6 纸张评价230

9.2 墨粉的复制特点231

9.2.1 油墨的吸收光谱特点231

9.2.2 墨粉结构与分类232

9.2.3 转印工艺特点234

9.2.4 反射密度235

9.2.5 线条显影效果236

9.2.6 液体油墨与固体墨粉复制效果比较238

9.3 墨水与固体油墨239

9.3.1 喷墨印刷对墨水性能的基本要求239

9.3.2 颜料基墨水240

9.3.3 基本套印色墨水的光谱特征242

9.3.4 染料扩散问题244

9.3.5 墨水的耐光性245

9.3.6 固体油墨的喷射与固化246

9.4.1 纸张特性的概念性分类248

9.4 数字印刷纸张248

9.4.2 数字印刷对纸张特性的要求249

9.4.3 固体墨粉静电照相数字印刷用纸张250

9.4.4 液体显影数字印刷纸张251

9.4.5 喷墨印刷记录介质252

9.4.6 纸张性能与喷墨印刷结果的某些关系253

10.1 定义与技术基础255

10.1.1 按需印刷定义255

第十章 按需印刷255

10.1.2 变动中的印刷市场256

10.1.3 技术基础257

10.2目标市场与发展趋势258

10.2.1 市场规模258

10.2.2 高速复印与按需印刷259

10.2.3 按需印刷预测260

10.2.4 全球性按需印刷发展趋势261

10.2.5 彩色按需印刷262

10.2.6 彩色按需印刷的市场前景264

10.3.1 出版业面临的变革266

10.3 按需出版266

10.3.2 按需出版的主要优点267

10.3.3 按需出版的实现方法268

第十一章 可变数据印刷270

11.1 可变数据印刷的发展与应用270

11.1.1 从号码机到可变数据印刷270

11.1.2 可变内容设计271

11.1.3 可变数据印刷的系统结构272

11.2 智能型可变数据印刷273

11.2.1 VIPP技术简介274

11.2.2 应用范围275

11.2.3 局部模式276

11.2.4 行模式277

11.2.5 VIPP与PostScript的关系280

11.2.6 作业描述传票280

11.2.7 数据库表示模式281

11.3 个性化印刷置标语言282

11.3.1 PPML语言概述282

11.3.2 数据格式284

11.3.3 术语与基本概念285

11.3.4 PPML数据结构286

11.3.5 PPML页面288

11.3.6 印刷版式289

11.3.7 生产标准291

11.3.8 资源292

11.3.9 PPML的未来能力293

第十二章 数字印刷的工业应用294

12.1 标签印刷294

12.1.1 基本应用需求294

12.1.2 标签喷墨印刷295

12.1.3 系统集成296

12.1.4 现有技术分析297

12.2 工业包装应用298

12.2.1 消费品包装与喷墨印刷298

12.2.2 传统印刷与包装299

12.2.3 包装材料与实现技术300

12.2.4 单元要求301

12.2.5 技术选择302

12.3 宽幅广告与海报印刷303

12.3.1 技术发展概况303

12.3.2 宽幅印刷与宽幅数字印刷304

12.3.3 数字印刷代替丝网印刷的必然趋势305

12.3.4 速度成本关系306

12.3.5 户外广告市场308

12.3.6 大规格喷墨印刷效率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309

12.3.7 大规格喷墨印刷系统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细节311

12.4 其他工业应用312

12.4.1 纺织品印刷313

12.4.2 墙纸印刷314

12.4.3 直邮广告和直接邮寄地址印刷316

12.4.4 机器人喷墨印刷318

12.4.5 数字摄影输出319

12.4.6 其他已有和正在出现的工业应用320

第十三章 数字印刷质量标准与质量指标322

13.1 数字印刷质量标准322

13.1.1 标准简介322

13.1.2 数字印刷质量标准323

13.1.3 质量属性324

13.2 质量指标与功能分析325

13.2.1 线条质量指标325

13.2.2 实地填充质量指标326

13.2.3 ISO13660的基本功能328

13.2.4 ISO13660的局限性329

13.2.5 适应性试验330

13.3 彩色图像的空间结构复制质量332

13.3.1 基本质量参数332

13.3.2 彩色图像的空间结构333

13.3.3 边缘对比度334

13.3.4 细节尺寸334

13.3.5 平均对比度336

13.4 彩色图像的其他复制质量337

13.4.1 彩色图像的感觉质量337

13.4.2 彩色复制质量338

13.4.3 清晰度增强技术339

13.4.4 色彩感受模型与空间频率特征341

13.4.5 彩色图像的噪声指标342

13.4.6 静电照相数字印刷图像质量参数分析344

第十四章 数字印刷质量评价346

14.1 评价方法与准则346

14.1.1UGRA/FOGRAPostScropt测控条346

14.1.2 UGRA/FOGRA数字印刷测控条347

14.1.3 国际标准测试图像349

14.1.4 系统适应性试验图像349

14.1.5 记录点与线条351

14.1.6 大面积区域评价352

14.2 印刷质量的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354

14.2.1 质量评价系统354

14.2.2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与国际标准355

14.2.3 兴趣区域与分析系统357

14.3 ISO13660标准的质量评价应用359

14.3.1 线条粗糙度分析359

14.3.2 静电照相数字印刷图像质量评价361

14.3.3 喷墨印刷质量缺陷的原因363

14.3.4 卫星墨滴364

14.3.5 线条分辨率365

14.3.6 线性度366

14.3.7 台阶现象367

14.4 基于小波变换的印刷质量分析368

14.4.1一般描述368

14.4.2 多分辨率理论369

14.4.3 图像质量属性与小波解码370

14.4.4 填充区域质量分析371

14.4.5 线条质量分析372

参考文献3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