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
  • 姚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4398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地震波-研究;地震勘探-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震波理论1

第一节 地震地质模型1

一、理想弹性介质和黏弹性介质模型1

二、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模型2

三、均匀介质、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模型2

四、单相介质和双相介质模型3

第二节 均匀介质中的地震波3

一、均匀介质中的纵波与横波3

二、地震波的传播和球面扩散5

三、波动方程的积分解与惠更斯原理6

第三节 地震波射线理论9

一、时间场方程9

二、射线方程与视速度定理10

三、费马原理12

第四节 弹性分界面上的地震波13

一、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13

二、球面波的反射、透射以及首波的形成20

三、瑞利面波22

第五节 其他介质中的地震波26

一、黏弹介质中的地震波26

二、横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地震波30

三、双相介质中的地震波33

第六节 实际介质中的地震波35

一、多层介质中的地震波35

二、地震波的薄层效应38

三、绕射波40

四、一个反射地震记录道形成的物理机制43

习题47

第二章 地震波的时距关系48

第一节 一次反射波的时距关系48

一、双层介质一次反射波的时距关系48

二、水平多层介质一次反射波的时距关系54

三、连续介质一次反射波的时距关系57

一、一个水平层时折射波的时距关系60

第二节 地震折射波的时距关系60

二、多个水平层时折射波的时距关系62

三、倾斜界面和弯曲界面折射波的时距关系62

第三节 绕射波、转换波和多次波的时距关系65

一、绕射波的时距关系65

二、转换反射波的时距关系66

三、多次反射波的时距关系68

第四节 透射波及垂直接收各种波的时距关系69

一、透射波的时距关系70

二、其他垂直接收的各种波的时距关系71

习题74

第三章 反射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75

第一节 地震地质条件75

一、表层地震地质条件75

二、深层地震地质条件77

第二节 有效波和干扰波78

一、规则干扰波78

二、不规则干扰波82

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84

一、炸药震源84

二、非炸药震源86

第四节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90

一、地震检波器91

二、地震数据数字记录系统93

第五节 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95

一、观测系统图示96

二、反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98

第六节 地震信息的接收103

一、检波器的安置条件103

二、接收点间距的选择103

三、方向特性的利用104

第七节 共反射点多次叠加法(水平叠加法)112

一、共反射点叠加原理113

二、共反射点多次叠加的叠加效应114

三、影响共反射点叠加效果的因素118

四、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的设计原则120

习题121

第四章 反射地震资料的数字处理122

第一节 校正和叠加处理122

一、动校正处理122

二、静校正处理126

三、叠加处理132

第二节 数字滤波处理133

一、滤波器的基本概念133

二、一维频率滤波137

三、二维视速度滤波142

第三节 反滤波处理145

一、反滤波的基本概念146

二、最小平方反滤波147

三、预测反滤波152

四、其他反滤波方法154

五、反滤波中某些问题的讨论156

一、叠后偏移的基本概念157

第四节 偏移成像处理157

二、绕射扫描叠加偏移160

三、波动方程偏移161

第五节 速度和波阻抗参数的提取168

一、速度分析168

二、层析速度反演176

三、波阻抗参数的提取181

一、常规处理流程184

第六节 反射地震资料的实际处理184

二、预处理185

三、修饰性处理186

习题189

第五章 反射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190

第一节 地震勘探中的速度190

一、各种速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190

二、各种速度的获取和用途193

三、影响速度的地质因素196

第二节 反射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199

一、地震剖面的对比199

二、地震波场分析201

三、层位、断层的解释209

四、深度剖面、构造图、等厚图的绘制211

第三节 反射地震资料的地层岩相解释214

一、地震层序划分216

二、地震相分析216

三、地震相的地质解释221

第四节 反射地震资料的储层岩性解释224

一、速度参数转化为岩性参数224

二、属性参数的利用227

三、岩性体的预测229

四、储集层厚度的确定229

第五节 反射地震资料的烃类检测技术230

一、烃类检测的物理基础230

二、“亮点”技术232

三、碳氢指示(HCI)技术235

习题238

第六章 其他地震勘探方法简介239

第一节 折射波法地震勘探239

一、折射波法资料采集239

二、折射波资料的处理、解释240

第二节 垂直地震剖面(VSP)法245

一、垂直地震剖面资料的采集245

二、垂直地震剖面资料的处理、解释247

第三节 多波多分量勘探253

一、多波、多分量资料的野外采集253

二、多波、多分量资料的处理、解释257

第四节 面波勘探265

一、面波资料的采集265

二、面波资料的处理、解释267

习题270

参考文献2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