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策科学论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效良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5704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64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177页
- 主题词:政策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策科学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政策和政策的功能1
第一节 什么是政策1
一、政策的词源考察1
二、政策的本质2
三、政策的定位3
四、政策的定义4
五、政策的结构5
六、政策的分类6
七、政策的载体7
第二节 政策的功能8
第二章 政策科学及政策科学的功能10
第一节 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0
一、“养士”和“参谋”制度的兴起10
二、“思想库”的出现11
三、政策科学的问世12
第二节 政策科学的对象14
第三节 政策科学的功能15
第四节 政策科学的特点17
一、政策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17
二、政策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8
三、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核心和重点19
四、政策科学是处于发育阶段的一门科学19
第三章 政策制定体系和政策科学的体系21
第一节 政策制定体系21
一、什么是政策制定体系21
二、高质量政策体系的要求23
第二节 政策科学的体系26
一、政策研究的主体是多元的28
第一节 政策研究的主体定位28
第四章 政策研究28
二、政策研究机构应是政策研究主体的骨干力量29
第二节 政策研究主体的素质要求30
一、政策研究人员的素质要求30
二、政策研究机构的素质要求33
第三节 政策研究活动的规律39
一、选定政策研究课题39
二、进行社会调查46
三、综合分析研究56
四、研究成果的表达63
第五章 政策决定67
第一节 政策决定的主体定位和素质要求67
一、政策决定的主体必须是单一的67
二、政策决定主体的素质要求68
第二节 政策决定的活动规律72
一、建立政策决定的责任制度72
二、政策决定应在多种政策建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74
三、识别优劣,决定取舍76
四、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84
五、关于决策民主化的问题88
第六章 政策组织实施90
第一节 政策组织实施的主体定位与素质要求90
一、政策组织实施的主体必须是单一的90
二、政策组织实施主体的素质要求91
第二节 政策组织实施的活动规律92
一、正确理解政策92
二、准确传递政策93
三、因地、因时制宜94
五、深入分析执行偏差的原因95
四、监管与控制95
六、尽可能减少环节,缩短链条98
第七章 政策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100
第一节 信息反馈的主体100
第二节 信息反馈的活动规律102
一、要尽量做到多渠道、少环节102
二、多渠道中必须有一个为主103
三、多渠道不能代替直接调查103
四、反馈信息的输出104
五、信息反馈在政策完善中的作用104
第八章 政策评估106
第一节 政策评估的主体定位106
第二节 政策评估的内容和标准107
一、政策正确性的评估107
二、政策有效性的评估109
三、政策负面效应的评估110
四、政策成本的评估112
第三节 政策评估的时机和难点113
一、政策评估的时机113
二、政策评估的难点和出路114
第九章 政策制定中的方法问题117
第一节 科学方法的地位、作用和方法论体系117
一、科学方法的地位和作用117
二、方法论的体系119
第二节 哲学方法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120
一、端正思想认识121
二、掌握基本原理122
三、排除各种干扰123
第三节 系统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125
一、整体性原理126
二、相关性原理128
三、有序性原理131
四、动态性原理133
第四节 政策科学的专门方法134
一、政策分析方法134
二、内容分析方法142
第十章 政策创新146
第一节 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政策创新146
一、政策的稳定和变化146
二、什么情况下需要政策创新147
第二节 政策创新的过程149
一、发现新问题是政策创新的起点149
二、探求新根源是政策创新的主体149
四、提出新政策是政策创新的结果150
三、总结新经验是政策创新的“原材料”150
第三节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151
第四节 两种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152
一、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152
二、直觉思维的内容和特点153
三、灵感思维的内容和特点156
四、两种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不同作用158
第五节 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160
一、把握有关思维学的知识160
二、尽最大可能积累知识和经验161
三、多思、多想、多提问题161
四、提倡扩大和发散型思维方式162
五、有意识地造成思维放松的环境163
六、善于创造契机,捕捉灵感163
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