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脊柱脊髓损伤现代康复与治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脊柱脊髓损伤现代康复与治疗
  • 周天健,李建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7420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397页
  • 文件大小:290MB
  • 文件页数:1441页
  • 主题词:脊柱-骨损伤-康复医学;脊柱-骨损伤-治疗;脊髓疾病-损伤-康复医学;脊髓疾病-损伤-治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脊柱脊髓损伤现代康复与治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脊柱的大体解剖1

一、脊椎骨的形态1

目录1

第一章 脊柱脊髓简要解剖学1

二、椎管7

三、脊柱的连结9

二、脊柱曲度11

一、脊柱的功能11

第二节 脊柱的功能解剖11

三、脊柱的运动及生物力学13

一、脊髓的位置、形态和构造14

第三节 脊髓组织解剖14

二、脊髓的被膜和其间的腔隙17

三、脊髓的血液供应18

四、脊髓的功能解剖20

第二节 诊断检查的基本知识23

第二章 脊髓损伤疾病临床诊断检查基础第一节 历史变迁23

第三节 诊断检查要点37

第四节 脊柱各部位的系统检查44

第五节 门诊诊断检查要领58

第六节 婴幼儿脊髓疾病的检查方法64

第七节 脊髓后索病变的神经学检查67

第八节 膀胱直肠障碍诊断检查要领69

一、皮层体感诱发电位73

第一节 常用的诱发电位检查技术73

第三章 诱发电位73

三、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74

二、脊髓体感诱发电位74

四、运动诱发电位75

一、脊髓外伤77

第二节 诱发电位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77

二、颈椎病79

三、压迫性腰骶神经根病82

一、术中脊髓功能监测的一般问题83

第三节 术中监测83

四、其他作用83

二、常用的监测方法84

第四节 诱发电位与脊髓损伤86

二、各波的起源87

一、检查脊髓损伤时的记录方法及其影响因素87

三、对脊髓损伤的临床意义88

第五节 电生理检查法在脊柱及脊髓外科的应用和进步89

四、术中对脊髓的监护作用89

一、肌电图及其他90

二、脊髓诱发电位91

三、结语92

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94

二、断层摄像94

第四章 脊柱脊髓影像学检查94

第一节 脊椎脊髓各种影像检查的临床意义94

一、X线平片94

七、闪烁法95

六、超声波断层摄影95

四、造影检查95

五、磁共振成像技术95

三、正常CT解剖96

二、检查方法96

第二节 脊椎和脊髓CT扫描96

一、CT扫描在脊椎和脊髓方面的应用96

四、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98

五、椎管狭窄和脊椎退行性病变99

八、正常变异和先天异常100

七、脊椎及脊髓血管畸形100

六、脊髓空洞症100

九、脊柱损伤101

十、肿瘤102

二、脊髓损伤超急性期的MRI检查104

一、MRI脊髓诊断的现状104

第三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MRI检查104

三、脊髓损伤MRI诊断意义106

四、颈椎、颈髓损伤的MRI检查107

五、胸腰椎损伤的MRI检查109

六、造影MRI的意义110

一、Babinski征112

第五章 脊柱脊髓损伤疾病有关体征及综合征第一节 体征112

二、Laseque征及Kernig征113

三、Romberg征116

四、Romberg征与脊髓肿瘤117

五、Beevor征118

六、Spurling试验及神经根征119

七、Lhermitte征122

八、Strümpell征(胫前肌征)123

九、Hoover征125

十、Barre征及其有关问题127

十一、Marie-Foix屈肌逃避反射(Marie-Foix征)130

十二、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神经体征131

十三、枕大孔病变时的神经体征133

十四、胸腰椎移行部(圆锥上部、脊髓圆锥、马尾)神经学体征135

十五、Wartenberg反射与Wartenberg征137

一、颈-舌综合征138

第二节 综合征138

十六、倾斜征138

二、腿痛趾动综合征与手痛指动综合征139

三、Foix-Alajouanine综合征141

四、Oppenheim手失用综合征144

六、枕大孔综合征145

五、多发性硬化症的Oppenheim手失用综合征145

九、马尾综合征147

八、圆锥综合征147

七、圆锥上部综合征147

十、中部颈髓中央综合征148

十一、中央脊髓综合征150

十四、Brown-Sequard综合征151

十三、后部脊髓损伤综合征151

十二、前部脊髓综合征151

十五、强直性脊椎综合征153

十六、类肿瘤综合征154

十七、类肿瘤综合征与脊髓疾病157

十九、原发性Sj?gren综合征与脊髓病159

十八、围手术期综合征159

二十、Guillain-Barre综合征161

二十二、Down综合征162

二十一、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162

二十五、颈肩腕综合征163

二十四、Klippel-Feil综合征163

二十三、Grisel综合征163

二十七、肩手综合征164

二十六、胸腔出口综合征164

三十一、脊髓拴系综合征166

三十、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66

二十八、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66

二十九、Barre-Lieor综合征166

三十五、脊髓后动脉综合征167

三十四、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67

三十二、Horner综合征167

三十三、Harlequin综合征167

第六章 脊柱脊髓损伤疾病特有的临床表现第一节 脊柱脊髓疾病与头痛168

第二节 颈性头痛169

第三节 颈椎疾患所致头痛172

第四节 头下垂173

第五节 颈性眩晕174

第六节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76

第七节 脊髓型颈椎病的步行障碍179

第八节 颈椎病变引起的斜颈180

第九节 上位颈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睡眠中的呼吸暂停181

第十节 颈髓不完全损伤者的睡眠性呼吸暂停182

第十一节 脊髓损伤患者的心跳骤停184

第十二节 颈椎性吞咽障碍185

第十三节 上位颈髓的呼吸中枢与“仙女诅咒”186

第十四节 缺少上肢所见、呈痉挛性截瘫的颈椎病188

第十五节 先天性脊椎骨骺、干骺端发育不良引起的呼吸性四肢瘫190

第十六节 脊髓型颈椎病所致假性多发神经炎型感觉障碍191

第十七节 脊髓损伤所致的身体形象障碍193

第十八节 脊髓性肌阵挛194

第二十节 来源于脊髓-脊柱的不随意运动197

第十九节 脊髓固有性肌阵挛197

第二十一节 脊髓自动反射199

第二十二节 脊髓性强直201

第二十三节 脊髓损伤产生的幻肢现象202

第二十四节 脊髓损伤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203

第二十五节 脊髓性间歇性跛行204

第二十六节 脊髓亚急性联合性变性的临床症状207

第二十八节 屈曲性脊髓病209

第二十七节 脊髓表浅层铁质沉着209

第二十九节 Onuf核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时的排尿功能211

第三十一节 球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感觉障碍212

第三十节 脊髓疾病的手212

第三十二节 脊髓空洞症与手巨大、足巨大213

第三十三节 脊髓空洞症的出汗过多、出汗过少215

第三十四节 马尾性勃起216

第三十五节 振动觉218

第三十六节 镜像动作219

第三十七节 位置觉与振动觉的分离222

第三十八节 感觉转位症223

第三十九节 重复感觉与感觉对侧转位224

第四十节 寻找拇指试验及寻找?趾试验226

第四十一节 假髓节性感觉症状与躯干部带状感觉227

第四十二节 上肢感觉障碍——神经根间的重复支配及颈髓损伤时出现的特异感觉障碍模式229

第四十四节 瘙痒发作231

第四十三节 分离性感觉障碍231

第四十五节 带状疱疹232

第四十七节 出汗障碍234

第四十六节 异常感觉性大腿神经痛234

第四十八节 疼痛性强直性痉挛235

第五十节 斜肌萎缩236

第四十九节 假性手足徐动症236

第五十一节 局限于一侧下肢的慢性进行性肌萎缩症237

第五十二节 分离性手部小肌肉萎缩238

第五十三节 皮节与颈线239

第五十六节 上肢的反射逆转241

第五十五节 腹部皮肤反射与腹肌反射241

第五十四节 竖毛反射241

第五十七节 球海绵体肌反射242

第五十八节 自主神经反射亢进243

第五十九节 肩胛肱骨反射244

第六十节 手指张开迟延现象246

第六十一节 翼状肩胛247

第六十三节 Forestier病248

第六十二节 Arnold-Chiari畸形248

第六十五节 项中隔钙化症249

第六十四节 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凋亡249

第六十七节 血液透析患者破坏性脊椎关节病250

第六十六节 躯干的束带痛及束带感250

第六十八节 Keegan型瘫痪252

第六十九节 莱姆病253

一、颈椎损伤检查255

第一节 颈椎损伤总论255

第七章 颈椎损伤255

二、颈椎损伤的病因和机制264

三、颈椎损伤的分类265

四、颈椎损伤治疗原则268

二、寰枕脱位271

一、枕骨髁部骨折271

第二节 枕颈及上位颈椎损伤271

三、寰椎椎弓骨折272

四、寰椎横韧带损伤275

五、寰枢椎旋转脱位与固定276

七、齿状突骨折277

六、寰-枢椎半脱位277

九、第2颈椎椎弓骨折279

八、第2颈椎侧块骨折279

十、创伤性寰-枢椎不稳280

一、双侧关节突关节脱位282

第三节 低位颈椎骨折脱位282

二、单侧关节突关节脱位284

三、颈椎前半脱位285

五、颈椎椎体爆裂性骨折286

四、颈椎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286

七、颈椎棘突骨折287

六、颈椎椎板骨折287

八、颈椎后脱位288

一、过伸性颈椎损伤289

第四节 特殊类型的颈椎和脊髓损伤289

九、颈椎钩突骨折289

二、X线无异常表现的颈髓损伤291

三、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292

一、颈椎发育及解剖生理293

第五节 小儿颈椎损伤293

二、小儿颈椎各部位损伤294

三、小儿颈椎脊髓损伤296

四、新生儿颈椎脊髓产伤297

一、颈椎手术器械298

第六节 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298

二、颈椎显露径路299

三、颈椎前路减压及椎间融合术301

四、颈前路扩大减压及椎间融合304

六、颈椎骨折脱位的复位和内固定306

五、颈椎前路髓核摘除术306

七、颈椎半侧椎板切除减压307

八、颈椎全椎板切除术308

九、寰枢椎融合术309

十、单纯枕颈融合术311

十一、寰椎后弓切除减压和枕颈融合术312

第七节 颈胸段的显露313

一、临床解剖314

二、手术方法315

一、历史的背景与定义的变迁317

第八节 “挥鞭损伤”——外伤性颈部综合征317

二、发病机制318

四、诊断322

三、临床表现322

五、治疗323

六、有关挥鞭损伤的新进展324

七、与颈后有关的因素325

一、胸椎胸髓损伤326

第一节 损伤机制及其特征326

第八章 胸腰椎骨折326

二、胸腰椎移行部损伤328

三、下位腰椎、腰骶椎损伤336

二、经后正中入路的手术治疗338

一、治疗原则338

第二节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338

四、前路手术339

三、经背部椎体侧前方减压术339

二、本研究主要内容及特点340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340

第三节 胸腰段脊柱损伤的临床治疗与研究340

三、临床应用342

一、概述355

第一节 前路减压与融合固定术355

第九章 胸腰段骨折的手术治疗355

二、手术入路356

四、手术的要点358

三、椎体的显露358

五、手术合并症的处理359

一、椎体间内固定钉361

第二节 椎体钉内固定术361

三、手术适应证362

二、生物力学试验362

五、手术方法363

四、术前准备363

六、术后处理365

七、合并症366

一、固定器367

第三节 金田器械固定术367

三、手术方法368

二、适应证368

二、手术方法(Yuan法)370

一、适应证370

四、术后处理370

第四节 前路减压与椎体钢板固定术370

一、椎弓根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特征371

第五节 经椎弓根脊柱内固定术的进展371

二、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技术374

三、判断螺钉植入方向的方法375

四、螺钉插入深度376

五、经椎弓根固定的临床适应证377

六、椎弓根固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379

一、概述及头环支撑牵引的发展史380

第六节 头盆支撑牵引疗法380

二、脊柱牵引的生物力学381

三、头环牵引的种类及牵引装置的构成382

四、头环及骨盆环安装术385

六、头环支撑牵引的并发症及防治386

五、头环支撑牵引适应证与禁忌证386

第十章 脊柱脊髓损伤疾病的鉴别诊断第一节 脊髓损伤与神经根损伤的鉴别诊断390

第二节 脊髓疾病与神经根疾病的鉴别394

第三节 脊髓圆锥部病变的鉴别诊断395

第四节 脊髓空洞症与脊椎脊髓疾病的鉴别诊断396

第五节 癔症与脊柱脊髓疾病的鉴别诊断398

第六节 胸廓出口综合征与颈椎颈髓疾患的鉴别诊断400

第七节 步行障碍与起立姿势障碍的鉴别诊断404

第八节 跛行的鉴别诊断407

第九节 家族性痉挛性截瘫410

第十节 脑外伤与脊柱脊髓损伤疾病的鉴别诊断412

第十一节 脑血管疾病与脊柱脊髓疾病的鉴别诊断414

第十二节 脑肿瘤与脊柱脊髓疾病的鉴别诊断416

第十三节 放射性脊髓病的鉴别诊断418

第十四节 减压性脊髓病419

第十五节 触电性脊髓损伤420

第一节 化学溶核术422

第十一章 脊柱微创外科422

第二节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425

第三节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技术429

第四节 经皮内镜技术437

第五节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438

第六节 经皮椎体成形术439

第七节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442

二、脊柱肿瘤的分类446

一、脊柱肿瘤的发病情况446

第十二章 脊柱肿瘤446

第一节 脊柱肿瘤的概述446

三、脊柱肿瘤的诊断447

四、脊柱肿瘤的鉴别诊断449

六、脊柱肿瘤的预后450

五、脊柱肿瘤的治疗450

一、原发性脊椎肿瘤诊断治疗的现状与当前存在的问题451

第二节 原发性脊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451

二、原发性脊椎肿瘤诊断要点452

三、原发性脊椎恶性肿瘤的手术疗法454

四、原发性脊椎恶性肿瘤切除后的脊柱重建术456

五、原发性脊椎恶性肿瘤辅助疗法458

六、原发性脊椎良性肿瘤的手术疗法459

一、转移性脊椎肿瘤的诊断460

第三节 转移性脊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有关问题460

三、转移性脊椎肿瘤的手术适应证461

二、转移性脊椎肿瘤的治疗原则461

四、转移性脊椎肿瘤的手术方法462

第四节 小儿脊柱肿瘤464

五、转移脊椎肿瘤的手术效果464

二、影像诊断465

一、患者评定465

一、脊髓的构造469

第一节 脊髓469

第十三章 脊髓结构特点及其功能469

二、脊髓的功能474

一、脊髓神经元的筑构478

第二节 脊髓内部结构478

四、脊髓后角479

三、脊髓灰质中的递质479

二、脊髓灰质的下行联系479

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480

五、脊髓中间神经元480

一、原因483

第一节 脊髓损伤的发生483

第十四章 脊髓损伤483

三、年龄484

二、发生率484

五、脊髓损伤部位485

四、性别485

二、脊髓损伤后脊髓出现哪些变化487

一、脊髓组织的特殊性487

第二节 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487

三、脊髓为什么出现障碍?488

一、神经元损伤的病理改变489

第三节 脊髓损伤发生机制489

二、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492

三、细胞内Ca2+的调控失衡493

四、一氧化氮和自由基损害494

六、内源性阿片肽物质的有害作用495

五、花生四烯酸级联反应495

一、原发性脊髓损伤497

第四节 脊髓继发性损伤497

七、创伤与神经细胞骨架497

二、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改变和发病机制499

三、怎样减轻脊髓继发性障碍508

第五节 脊髓缺血再灌流损伤510

第六节 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再生机制515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抑制环境515

二、长距离轴突再生516

四、调控神经细胞信号反应刺激轴突再生517

三、用抗体阻断髓鞘来源的生长抑制517

六、通过刺激胞体反应促进轴突再生518

五、细胞移植和轴突再生518

第七节 脊髓损伤后可塑性变化520

一、脊髓损伤后皮层的可塑性变化521

二、脊髓损伤后皮层下结构的可塑性变化522

三、脊髓损伤后脊髓本身的可塑性变化523

四、周围神经和外周效应器的可塑性变化524

五、侧支出芽525

第八节 细胞因子介导的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526

二、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527

一、神经元存活相关的细胞因子及受体527

三、Ras-MEK-Erk1/2信号传导途径528

第九节 轴突导向和生长信号转导529

六、结论529

四、其他信号传导途径及关系529

五、转录因子529

二、信号转导530

一、导向暗号与受体530

四、结论531

三、肌动蛋白运动学531

一、脊髓损伤的平面532

第十节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532

三、脊髓损伤的程度533

二、瘫痪程度533

四、脊髓损伤节段部位的标记法535

五、脊髓损伤类型的分类536

六、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检查时所必备的基本知识537

七、脊髓休克与预后预测542

二、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特征543

一、脊髓损伤的临床经过543

第十一节 脊髓损伤的临床经过及其特征543

三、瘫痪的恢复545

五、脊髓损伤截瘫步行恢复的预测546

四、手术是否可以消除瘫痪546

六、脊髓损伤者怎样面对现实547

七、高龄者脊髓损伤549

二、诊断553

一、问诊、视诊、触诊553

第十二节 脊髓损伤的检查及诊断553

一、急性期各系统的功能障碍555

第十三节 脊髓损伤急性期各系统的功能障碍及其全身管理555

二、必须全面掌握病情以便于全身管理556

三、急性期的全身管理557

第一节 撞击性脊髓损伤的病理567

第十五章 脊髓损伤的病理567

一、上升性脊髓缺血的病理571

第二节 缺血性脊髓损伤的病理571

二、循环障碍性脊髓缺血损伤572

二、脊椎火器伤致脊髓损伤程度的因素574

一、火器性脊髓损伤的病理574

三、大动脉阻断性脊髓缺血损伤574

第三节 火器性脊髓损伤574

一、脊髓全横断及半横断的实验观察575

第四节 锐器性脊髓损伤575

一、脊髓损伤的休克期与脊髓震荡576

第五节 脊髓损伤病理与临床联系576

二、人体脊髓锐器伤576

三、颈髓损伤的病理577

二、脊髓损伤早期药物治疗577

二、脊髓损伤的康复医疗程序579

一、如何选择康复医疗的医院579

第十六章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579

第一节 康复治疗的程序579

三、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582

四、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目标的制定583

一、训练计划598

第二节 脊髓损伤功能训练中的动作训练598

二、关节活动范围(ROM)的训练602

三、肌力增强训练606

四、脊髓损伤者怎样进行动作训练607

五、保持坐位姿势的训练609

六、翻身动作610

七、起坐动作训练611

八、支撑动作616

九、移动与转移动作618

十、轮椅驱动621

十一、步行623

十二、搬动、升降动作636

十三、饮食、美容、写字动作639

十四、更衣动作643

十五、入浴动作644

十六、汽车驾驶646

一、急性期的床边康复651

第十七章 脊髓损伤功能恢复训练中的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第一节 脊髓损伤功能恢复训练中的物理治疗651

二、离床期康复655

三、离床期的物理治疗676

一、脊髓损伤时呼吸器官的临床表现696

第二节 肺部的物理治疗696

二、紧急检查及呼吸评价697

三、高位颈髓损伤急性期的呼吸管理698

四、肺部物理治疗的实践703

五、康复及呼吸训练707

第三节 脊髓损伤功能恢复训练中的作业治疗708

六、呼吸机依赖型四肢瘫708

一、作业治疗实施步骤709

二、作业治疗与心理康复710

三、颈髓损伤的作业治疗711

四、截瘫的作业治疗715

一、脊髓损伤评定方法中所追求的事项及条件716

第四节 脊髓损伤的功能评定716

五、驾驶汽车的训练716

六、就业前的作业治疗716

二、功能障碍的评定法717

三、按神经症状得分的分类719

五、脊髓损伤功能评定721

四、Zancolli的上肢功能分类721

六、脊髓损伤功能独立度评定的临床具体应用723

七、应用脊髓损伤功能评定方法的注意事项725

第十八章 脊髓损伤者性功能的康复与生育第一节 脊髓损伤和性功能727

二、医务工作者的任务728

一、伤残者的性权利728

三、正常性功能730

四、妊娠与分娩732

六、脊髓损伤者的性功能733

五、性功能的生理733

一、男性性功能障碍734

第二节 脊髓损伤者的性功能障碍734

二、女性性功能障碍740

二、女性脊髓损伤者的生殖能力741

一、男性脊髓损伤者的生殖能力741

第三节 脊髓损伤者的生殖能力741

第四节 脊髓损伤者的婚姻问题742

一、脊髓损伤者心理变化的分期743

第五节 心理重建743

一、脊髓损伤者的性能力744

第六节 脊髓损伤者性能力及性功能障碍的实况744

二、如何消除心理障碍744

三、性康复的心理准备744

二、脊髓损伤者性功能障碍的实况745

一、脊髓损伤者性行为中的技巧748

第七节 脊髓损伤者性功能的康复与治疗748

二、勃起障碍的康复与治疗753

三、射精障碍的康复与治疗759

一、如何掌握与了解脊髓损伤患者精神心理问题方面的有关问题763

第十九章 脊髓损伤患者的精神和心理康复第一节 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及其治疗763

二、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问题764

三、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治疗765

四、康复治疗小组在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对策770

五、脊髓损伤患者的感知认知障碍的康复771

一、精神障碍者(即精神失常者)的脊髓损伤776

第二节 脊髓损伤患者的精神医学问题776

三、精神障碍者脊髓损伤的处理777

二、因受伤而发病的精神症状777

四、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精神障碍(紊乱)778

一、种类、规格、构造781

第一节 轮椅781

第二十章 轮椅、支具、自助具781

二、根据瘫痪水平的轮椅处方784

三、根据身体的尺寸考虑轮椅的处方786

四、不同使用目的的轮椅处方787

五、特殊用途的轮椅788

三、带骨盆的长下肢支具791

二、长下肢支具791

第二节 下肢支具791

一、短下肢支具791

六、动力支具794

五、残存功能与支具使用的适应证794

四、步行辅助具794

二、以功能性使用为目的的支具795

一、预防畸形、挛缩为目的的支具795

第三节 上肢支具795

第四节 脊柱用支具798

一、颈椎支具799

三、胸腰骶椎支具800

二、腰骶椎支具800

第五节 人-机联系装置802

第六节 环境控制装置803

一、地面行驶式提升器804

第七节 转移辅助机器804

五、旋转装置805

四、自我输送装置805

二、天井行驶式提升器805

三、电动台车805

第八节 带升降机的汽车806

三、残疾人用单厢车807

二、轮椅固定装置807

一、轮椅升降装置807

二、带有升降装置的公共汽车808

一、电车808

四、残疾人专用车808

第九节 脊髓损伤者的公共交通808

第一节 轮椅运动与医疗运动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重要意义810

第二十一章 轮椅运动与体育810

一、脊髓损伤者如何增强体力和发挥体能的作用811

四、运动能力的评价813

三、运动训练的效果813

二、医疗体育运动的作用813

一、脊髓损伤运动训练计划的种类814

第二节 脊髓损伤的运动训练814

五、脊髓损伤者的轮椅运动训练814

二、各种体育训练的效果817

三、脊髓损伤者的运动项目819

二、选择合适的活动831

一、体育娱乐活动831

第三节 体育与娱乐831

一、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833

第二十二章 脊髓损伤者的终生健康管理第一节 健康管理的注意事项833

一、皮肤管理834

第二节 脊髓损伤患者的自我管理834

二、定期健康检查的必要性834

二、呼吸管理837

三、终生健康管理的关键是尿路管理843

二、饮食与营养845

一、体重增加对脊髓损伤者有百害无一利845

第三节 饮食与体重的管理845

一、脊髓损伤者的常用药物及其副作用847

第四节 药品使用的管理847

二、服药时的注意849

第二十三章 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第一节 住房改造851

一、生活的平衡856

第三节 建立新的平衡856

第二节 复学及重回工作岗位856

三、平衡的确定与重建857

二、个体的平衡857

四、人际关系858

第五节 颈髓损伤者与个人电脑859

第四节 脊髓损伤者的自立生活运动859

第七节 同残咨询及同残支持861

第六节 脊髓损伤者的社区康复861

第八节 日本残疾人福利工厂“太阳之家”862

一、发生率867

第二十四章 脊髓损伤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与预后第一节 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867

二、受伤原因868

四、脊髓损伤及其分级869

三、损伤部位869

第二节 脊髓损伤的预防871

五、脊髓损伤并发症871

一、伤前预防872

二、伤后预防873

第三节 脊髓损伤伤残的预防878

一、预后879

第四节 脊髓损伤者的预后879

三、死亡原因880

二、脊髓损伤的死亡率880

一、关于生存质量882

第五节 脊髓损伤者的生存质量882

二、脊髓损伤的功能障碍与生存质量885

一、发生机制889

第二十五章 脊髓损伤并发症及其防治第一节 压疮889

二、压疮的好发部位890

三、压疮的类型891

五、压疮的并发症892

四、压疮的临床经过892

六、压疮的预防893

七、压疮的治疗894

八、压疮的护理902

第二节 尿路并发症905

三、脊髓损伤病人合并真菌尿906

二、其他尿路并发症906

一、尿路感染906

第三节 呼吸系统并发症907

二、加重痉挛的原因和因素908

一、痉挛的特征908

第四节 排便功能障碍908

第五节 痉挛908

四、治疗909

三、由痉挛所致的继发性障碍909

二、治疗913

一、截瘫神经痛的特征913

第六节 截瘫神经痛913

六、诊断926

五、症状926

第七节 关节挛缩926

一、定义926

二、分类926

三、发生机制926

四、诱因926

七、预防927

一、深部静脉血栓928

第八节 深部静脉血栓与肺栓塞928

八、治疗928

二、肺栓塞930

五、诊断931

四、症状931

第九节 异位骨化931

一、发生部位931

二、发生机制931

三、发生时期931

六、治疗932

一、骨代谢障碍933

第十节 骨代谢障碍与失用性骨质疏松933

二、失用性骨质疏松934

第十一节 高钙血症944

二、发病机制945

一、发病率945

第十二节 外伤后脊髓空洞症945

四、诊断946

三、临床症状946

五、治疗947

第十三节 肥胖症与成人病949

四、治疗950

三、迟发性脊柱畸形的预测性诊断950

第十四节 迟发性脊柱畸形950

一、原因950

二、症状950

二、脊髓空洞症952

一、迟发性脊柱后凸畸形952

第十五节 迟发性脊髓和马尾神经麻痹952

一、院内感染953

第十六节 脊髓损伤患者如何避免院内感染953

三、外伤后脊髓拴系综合征953

四、外伤后蛛网膜炎953

二、院内感染的对策955

第二十六章 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第一节 概述959

二、不同部位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960

一、临床表现及经过960

第二节 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960

五、治疗961

四、预后961

三、诊断961

一、引起膀胱功能障碍的神经源性括约肌968

第三节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处理的理论与实践968

二、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970

三、膀胱处理原则973

四、膀胱处理方法975

第二节 下尿路的解剖和生理概述978

第二十七章 脊髓损伤后的泌尿外科处理第一节 流行病学资料978

第四节 脊髓损伤病人泌尿外科的急诊和早期处理980

第三节 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及其脊髓损伤后尿动力学特征980

第五节 脊髓损伤的泌尿外科长期处理983

第六节 脊髓损伤病人泌尿系结石的处理986

第八节 脊髓损伤的泌尿外科合并症987

第七节 脊髓损伤的抗感染措施987

第九节 脊髓损伤病人的尿流改道和重建991

第十节 神经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992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994

第二十八章 脊髓损伤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第一节 自主神经的功能994

二、躯体-自主神经反射996

三、心血管系统的躯体-自主神经反射998

第三节 脊髓损伤时的自主神经障碍1000

第二节 自主神经症状与病变定位1000

二、脊髓损伤慢性期的自主神经异常1001

一、脊髓损伤急性期的自主神经异常1001

三、急性期到慢性期的自主神经、代谢障碍1002

一、体位性低血压1003

第四节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1003

二、自主神经反射亢进1005

三、肩腕综合征1007

二、发生率1008

一、小儿脊髓损伤的特征1008

第二十九章 小儿脊髓损伤、脊椎裂及拴系综合征第一节 小儿脊髓损伤1008

三、致伤原因1009

四、诊断1010

六、预后1011

五、治疗1011

八、小儿脊髓损伤发生机制1012

七、慢性期并发症1012

第二节 脊椎裂1013

一、脊椎裂的临床1015

二、诊断1018

三、治疗1019

四、脊椎裂患儿的康复治疗1036

一、脊髓拴系综合征1037

第三节 脊髓拴系综合征1037

二、终丝紧张所致的脊髓拴系综合征1040

三、脂肪瘤所致脊髓拴系综合征1042

四、开放性脊膜膨出术后的脊髓拴系1045

五、脊髓纵裂所致脊髓拴系1048

六、脊髓拴系综合征所致排尿肌无抑制性收缩1049

七、脊髓拴系综合征MRI诊断1051

八、外伤后脊髓拴系综合征1052

一、疼痛的神经介质1054

第一节 脊髓的药理1054

第三十章 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1054

二、末梢神经损伤后感觉异常的发病机制1055

一、血压与脊髓功能的恢复1056

第二节 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1056

三、脊髓损伤后神经障碍时的类固醇、纳洛酮的疗效1056

三、糖皮质激素1057

二、高渗性脱水剂1057

四、兴奋性氨基酸抗体拮抗剂1060

五、阿片制剂受体拮抗剂1061

七、自由基清除剂1062

六、钙通道阻滞剂1062

八、其他1063

第三节 脊髓损伤的临床用药1064

九、小结1064

三、阿片受体阻滞剂1065

二、脱水剂及渗透性利尿剂1065

一、类固醇类1065

五、三七总皂苷1066

四、莨菪类药物1066

七、神经节苷脂1067

六、抗氧化剂1067

一、神经营养因子1068

第四节 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节苷脂及其对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1068

八、其他1068

二、神经生长因子1072

一、脊髓损伤1074

第五节 脊髓损伤疾病药物治疗现状1074

三、神经节苷脂1074

一、美国国家急性脊髓损伤研究组(NASCIS)急性期类固醇大剂量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1077

第六节 有关脊髓损伤急性期类固醇大剂量疗法的临床研究报告1077

二、脊髓血管障碍的药物治疗1077

三、脊髓空洞症的药物治疗1077

四、外科治疗的药物治疗1077

二、日本对脊髓损伤急性期应用甲基强地松龙(MPSS)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1079

第七节 急性期脊髓损伤MPSS的功与过1080

二、脊髓损伤MPSS治疗的有关历史情况1081

一、MPSS对脊髓损伤的疗效1081

一、脊髓血管的解剖及循环动态1083

第一节 脊髓缺血问题1083

第三十一章 脊髓血管疾病1083

第二节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084

三、缺血时的代谢1084

二、脊髓缺血的监测1084

一、原因1085

三、MRI所见1086

二、临床特征1086

五、诊断1087

四、病理1087

一、脊髓的血管1089

第三节 脊髓后动脉综合征1089

六、治疗1089

二、脊髓后动脉综合征1091

二、出血MRI信号的经时变化1092

一、概论1092

三、后索障碍问题1092

第四节 脊髓出血及其MRI诊断1092

一、病理生理1093

第五节 髓内出血1093

四、治疗1094

三、诊断1094

二、临床经过1094

一、脊髓动静脉畸形的分类、频率1095

第六节 蛛网膜下出血1095

四、影像诊断1096

三、诊断1096

二、症状1096

五、治疗1097

三、病理1098

二、原因1098

第七节 脊髓硬膜外出血1098

一、流行病学1098

五、诊断1099

四、临床症状1099

七、治疗1100

六、影像学诊断1100

一、脊髓的血液循环系统1102

第八节 脊髓动静脉畸形1102

二、脊髓AVM的发病机制1103

四、AVM的目前分类1105

三、脊髓动静脉畸形的分类1105

五、诊断1107

六、治疗1109

一、栓塞术在脊椎、脊髓外科的应用1113

第九节 脊椎、脊髓的栓塞术1113

二、脊椎、脊髓栓塞术手技1114

二、症状及发生机制1117

一、原因1117

第十节 椎动脉损伤1117

四、治疗1118

三、诊断1118

第十一节 颈椎病性椎动脉循环不全的手术治疗1119

一、脊髓梗死1120

第十三节 脊髓梗死与颈性心绞痛1120

第十二节 第1、2颈椎间静脉出血的处理1120

一、脊髓镜检查的适应证1121

第十四节 脊髓镜的应用1121

二、颈性心绞痛1121

二、检查方法与临床应用1122

第一节 定义1124

第三十二章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1124

第二节 颈髓损伤发生的机制1125

第三节 临床表现1127

第五节 治疗1128

第四节 诊断1128

第三十三章 脊髓损伤手术治疗与康复的关系第一节 椎板减压与脊髓软膜切开的问题1133

第二节 早期治疗中的几个问题1134

第三节 怎样对待骨损伤的治疗1135

第四节 脊柱固定术与运动预后的关系1137

第五节 脊髓损伤治疗方法如何选择1139

第六节 颈髓损伤骨科角度的手术治疗1140

第七节 颈髓损伤神经外科角度的手术治疗1143

第八节 Halo-Vest在颈椎颈髓损伤治疗和早期康复中的应用1145

第九节 脊椎脊髓损伤治疗要点有关问题的问答1148

一、概况1154

第一节 功能性电刺激1154

第三十四章 脊髓损伤的功能重建1154

二、功能性电刺激装置的进展1155

四、功能性电刺激在截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1158

三、刺激的条件和方法1158

五、颈髓损伤的功能性电刺激1163

一、颈髓损伤的上肢功能1165

第二节 颈髓损伤上肢与手的功能重建1165

六、功能性电刺激和康复医学1165

二、颈髓损伤瘫痪手的分类1166

三、颈髓损伤功能重建的有关问题1170

四、按颈髓损伤髓节制定的手术方案1174

五、按颈髓损伤功能丧失的情况而制定的手术方案1176

七、术后康复训练1180

六、手术并发症1180

二、四肢瘫上肢残存功能分类1181

一、四肢瘫上肢功能重建历史发展1181

第三节 颈髓损伤四肢瘫上肢与手功能重建1181

四、四肢瘫上肢重建术的目标1182

三、四肢瘫上肢重建术适应证1182

五、几种上肢与手重建术方法1183

七、上肢重建术功能评估与结果1184

六、上肢重建术后处理1184

八、重建术与功能性电刺激术1185

第三十五章 脊髓损伤的基因治疗第一节 基因治疗主要途径1187

第二节 用于神经系统基因治疗的载体和载体细胞1188

第三节 用于CNS治疗的靶基因1190

第五节 基因治疗对脊神经根损伤的修复1191

第四节 DAN的直接导入1191

第三十六章 脊神经根损伤的修复机制第一节 后根损伤1194

第二节 前根损伤1195

第三节 神经根修复术1196

二、肿瘤分布1198

一、发病率1198

第三十七章 脊髓肿瘤1198

第一节 脊髓肿瘤的概念1198

三、病理生理1199

六、诊断1201

五、症状和体征1201

四、脊髓肿瘤的病程1201

九、手术适应证、禁忌证1202

八、治疗原则1202

七、检查1202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1203

第二节 髓内肿瘤1203

十、术后处理1203

十一、手术成败的关键1203

第三节 髓内肿瘤概念的变迁与治疗方针的变化1204

三、髓内外肿瘤的鉴别1204

二、临床经过1204

二、髓内肿瘤的分类及其特征1205

一、流行病学1205

三、治疗1206

第三十八章 恶性肿瘤所致的脊髓损伤第一节 转移性脊椎肿瘤与脊髓损伤的有关知识1209

第三节 转移癌的治疗原则1210

第二节 脊柱转移的症状及诊断1210

第五节 康复1211

第四节 骨科的治疗1211

第三十九章 脊髓损伤实验研究的有关问题第一节 脊髓损伤的实验模型1213

一、脊髓损伤的主要实验模型1214

二、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技术1219

一、移植物的种类与历史简述1223

第二节 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移植治疗1223

二、移植治疗的机制1225

三、移植成功的必要条件1227

四、移植方法和种类1228

五、移植成功的判断标准1230

二、有关脊髓再生的基础研究现状1232

一、干细胞1232

第三节 脊髓再生研究的现状与可能性1232

三、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移植的现状与问题1234

四、脊髓损伤治疗的神经移植1235

第一节 显微镜手术的基本操作与临床应用1239

第四十章 脊髓显微外科1239

第二节 婴、幼儿时期脊椎脊髓疾病的显微外科1241

第三节 青少年脊髓疾病的显微外科1243

第四节 青壮年期脊椎脊髓疾病的显微外科1245

第五节 脊椎脊髓显微外科有关器械1247

第四十一章 脊柱脊髓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第一节 颈椎手术常见并发症(水肿、出血、声音嘶哑)的预防1250

第二节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食管损伤1253

第三节 脊椎手术后脑脊液漏及其治疗1254

第四节 胸椎手术并发症术后气胸及乳糜胸的预防1258

第五节 术中血管、神经并发症及其对策1260

第六节 术后深部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防治1263

第七节 脊椎固定术对邻接椎体的不良影响1265

第八节 髂骨取骨部位长期疼痛并发症的防治1266

第九节 腰椎退行性病变器械内固定并发症的防治1268

第十节 脊柱手术后消化系及呼吸系并发症的防治1271

第十一节 术后泌尿系并发症及其对策1272

第十二节 术后精神并发症的处理1273

第十三节 脊柱脊髓手术后的术后感染及其对策1274

第十四节 颈椎疾病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1280

第十五节 术后肺栓塞并发症的早期治疗1283

第十六节 脊椎固定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对策1284

第十七节 脊髓动静脉畸形及髓内肿瘤的手术并发症1286

第十八节 头-盆牵引的并发症1287

第十九节 颈椎手术后C5神经麻痹1290

第二十节 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的防治1291

第二十一节 脊柱脊髓手术体位的并发症及其对策1293

第四十二章 脊髓损伤的护理1298

第一节 急性期的护理与管理1298

一、护理与脊髓损伤1298

二、患者的搬运1298

三、休克对策1301

四、呼吸管理1301

六、末梢循环系的管理1304

七、循环系统的观察1304

八、急性期的尿路管理1304

五、超高热的管理1304

九、皮肤的护理与管理1307

十、脊髓损伤患者的皮肤护理及康复1309

十一、急性期的运动功能评价1310

十二、消化系统的管理1312

第二节 恢复期的护理与管理1313

一、精神上的护理1313

二、恢复期尿路的管理与护理1317

三、消化道的管理与护理1329

一、四肢保持功能位及自动-被动运动1337

二、体位变换1337

第三节 慢性期的护理1337

三、脊髓损伤用床及其操作1338

五、康复治疗中护理上的注意事项1345

六、对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护理1345

四、保持清洁1345

七、生活自我管理的指导1346

八、对家属的生活指导1346

九、外宿是回归家庭前的准备1347

一、脊柱、脊髓火器伤的发生率1348

第一节 脊柱、脊髓火器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348

二、脊柱、脊髓火器伤的死亡率1348

第四十三章 脊柱、脊髓火器伤1348

一、脊柱、脊髓火器伤的特点1350

二、脊柱、脊髓火器伤的分类1350

第二节 脊柱、脊髓火器伤的特点及分类1350

一、脊髓损伤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1351

二、脊髓火器伤病理特点1351

第三节 脊柱、脊髓火器伤的病理变化及其致伤机制1351

一、脊柱、脊髓火器伤的救治要点1352

第四节 脊柱、脊髓火器伤的救治1352

二、脊柱、脊髓火器伤的分级救治1352

三、脊柱、脊髓火器伤的救治原则1352

四、高速投射物所致伤道外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及其致伤机制1352

三、火器性损伤脊髓的机制1352

四、初期外科处理(清创)及椎板切除减压术1353

三、脊髓锐器伤的病理特点1355

二、脊髓锐器伤的致伤途径1355

四、脊髓锐器伤的临床特点1355

一、脊髓锐器伤的分类1355

第五节 脊髓锐器伤1355

五、脊髓锐器伤的治疗1356

三、脊柱、脊髓火器伤并发肺部感染1357

二、脊柱、脊髓火器伤并发脑脊液漏1357

四、脊柱、脊髓火器伤并发ARDS1357

一、泌尿系感染1357

第六节 脊柱、脊髓火器伤并发症的防治1357

五、脊柱、脊髓火器伤并发压疮1358

第四十四章 国内外脊髓损伤康复事业概况第一节 国际现状1359

第二节 我国的现状与问题1365

第三节 我国脊髓损伤及其康复事业发展概况1366

索引1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