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振兴东北工业基地政策体系建设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振兴东北工业基地政策体系建设研究
  • 娄成武,魏淑艳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2290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工业经济-经济政策-研究-东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振兴东北工业基地政策体系建设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关键政策问题3

一、自然资源枯竭问题3

二、资金短缺问题3

公共政策基础篇3

三、经济活力不足问题4

四、就业与社会保障压力问题5

五、东北振兴道路选择问题5

六、人才短缺问题6

八、农业发展出路问题7

七、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问题7

九、环境污染治理问题8

十、社会风险管理问题8

第二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现行公共政策治理研究10

一、社会保障政策10

(一)养老保险政策10

(二)医疗保险政策12

(三)失业保险政策13

(四)社会救济政策14

二、人才培养政策15

(一)辽宁省人才政策16

(二)吉林省人才政策16

(三)黑龙江省人才政策17

三、民营经济发展政策19

四、环境政策20

五、农业产业化政策21

(二)吉林省农业产业化政策22

(一)辽宁省农业产业化政策22

(三)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政策23

六、现代服务业政策23

(一)国家政策24

(二)地方政策24

七、国家援助政策25

(一)项目投资25

(二)财税政策26

(三)金融政策27

(四)国有企业改革27

(五)基础设施建设28

第三章 国内外老工业基地公共政策比较研究29

一、国外老工业基地振兴公共政策现状29

(一)人员安置政策29

(二)区域振兴政策30

(三)国家扶持政策31

(四)中小企业扶植政策32

(五)产业调整政策33

(六)产业援助政策33

(七)环境改善政策34

二、国内老工业基地振兴公共政策现状35

(一)人才政策35

(二)社会保障政策36

(三)民营经济扶持政策38

(四)产业调整政策39

三、国内外老工业基地振兴公共政策反思40

(一)加强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40

(二)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41

(三)加快国有企业改制和重组的步伐42

(四)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支持的力度43

(五)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44

第四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公共政策目标、原则与战略46

一、公共政策目标46

(一)科技政策目标46

(二)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目标46

(六)人力资源政策目标47

(八)现代服务业的规范与发展政策目标47

(七)风险管理政策目标47

(五)新型工业化政策目标47

(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目标47

(三)财政、税收与金融政策目标47

(九)农业产业化政策目标48

(十)环境保护政策目标48

二、政策原则48

(一)科技推动原则48

(二)科学发展原则48

(四)制度创新原则49

三、政策战略49

(三)政策创新原则49

公共政策保障体系篇53

第五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科技政策53

一、激励自主创新,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4

二、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55

(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及相关平台55

(二)建设科技转化平台和孵化平台56

(三)建设科技合作平台56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管理与宏观调控57

(一)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57

(二)健全科技管理制度58

(三)完善科技成果管理和保护制度59

四、加强技术市场建设,促进技术产权交易发展59

(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59

(二)健全技术市场服务体系60

(三)促进技术产权交易发展60

(一)积极培育科技中介机构61

五、加快科技中介机构建设61

(二)健全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62

(三)建立有利于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63

六、完善科技孵化体系63

(一)推进科技孵化体系创新63

(二)提高科技孵化能力64

(三)拓宽和健全融资渠道65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吸引和使用环境66

(二)建立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和向产业领域流动的激励机制66

七、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66

(三)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体系67

八、促进风险投资发展67

(一)大力推进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设立风险投资基金67

(二)健全风险投资管理制度67

(三)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的政策环境68

(四)完善立法,建立规范风险投资运营机制的法律制度69

九、加快科技投入体系建设69

(一)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69

(二)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法规70

(一)建立科技政策制定的协调机制70

(二)完善科技经费管理机制70

十、加强科技政策法规建设70

(三)抓紧出台新的政策法规71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71

(五)加强政策法规的实施监督71

十一、扩大科技对内对外开放71

(一)扩大科技对内开放,建设科技合作服务平台71

(二)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72

(一)养老保险73

第六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社会保障政策73

一、目前社会保障政策评价73

(二)医疗保险77

(三)失业保险79

(四)社会救济政策80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的问题及政策建议82

(一)养老保险方面的问题与政策建议82

(二)医疗保险方面的问题及政策建议86

(三)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91

(四)社会救济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94

第七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财税金融政策97

一、现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财税金融政策97

(一)财税优惠政策向东北地区倾斜97

(二)国债资金项目向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倾斜98

(三)金融扶持政策99

(四)不良金融资产处置政策99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财税金融政策环境的问题分析100

(一)国有经济比例失调100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金“造血”机能衰退101

(三)金融风险严重102

(四)吸引外资能力亟待提高103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财税金融支持政策104

(一)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支持的力度104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再造信用东北105

(三)采用“内发式”与“外发式”相结合的政策发展思路107

(四)进一步加大国债资金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108

(五)发展融资租赁业109

(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开辟多种融资渠道111

一、东北振兴中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113

(一)国家宏观政策环境113

第八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民营经济政策113

(二)东北三省地区的政策环境114

二、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效果分析115

(一)取得的成就116

(二)与南方省份的差距116

三、东北三省民营经济政策问题分析117

(一)政策规划引导不力118

(二)政策难以落实118

(四)政府投资政策对民营经济的挤出效应119

(三)政策措施不配套119

四、相关政策建议120

(一)融资政策建议120

(二)财政税收政策建议124

(三)人才政策建议126

(四)民间投资政策建议127

(五)企业及职工权益相关政策129

(六)制定评介、奖励等相关政策131

(七)相关资源的使用政策132

(八)社会服务相关政策133

(九)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134

(十)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135

第九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型工业化政策137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特点137

(三)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138

(四)在工业化过程中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138

(二)以科技进步为动力138

(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138

二、东北推行新型工业化的政策环境139

(一)国际环境139

(二)国内环境方面140

三、东北新型工业化政策内容及政策效果分析141

(一)现有政策内容141

(二)政策效果分析142

四、东北新型工业化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42

(一)东北新型工业化政策存在的问题142

(二)东北新型工业化政策中存在问题的原因143

五、东北新型工业化政策调整的目标145

六、政策建议146

(一)改革投资结构146

(二)要鼓励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146

(三)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147

(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148

(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150

(六)大力发展适合国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152

(七)建立健全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相关服务体系153

(一)知识经济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出了新的挑战155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才政策环境155

第十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人才政策155

(二)我国加入WTO加剧了东北的人才竞争156

(三)国际上的人才争夺战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出了挑战156

(四)国内其他省区的人才战略对东北产生了巨大的人才压力157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队伍状况及问题分析157

(一)低素质人才过剩,高素质人才严重短缺158

(二)人才地理分布不平衡158

(三)人才结构不合理158

(一)政策内容159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政策内容及政策效果分析159

(四)人才使用效益低,人才浪费严重159

(五)在全国人才流动中,东北人才流动长期呈逆差状态159

(二)政策效果分析160

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建议165

(一)树立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适应的人才理念165

(二)建立市场取向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166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资源引进机制168

(四)建立客观公正的人才资源使用机制169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资源激励机制170

第十一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风险管理政策172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所处的内外环境172

(一)东北的自然地理环境172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处于全球化的环境中172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社会风险结构174

(一)生态风险174

(二)自然风险175

(四)政策风险176

(五)福利风险176

(三)技术风险176

(六)其他风险177

三、东北三省政府的风险管理政策现状分析178

四、东北三省政府的风险管理政策完善对策179

(一)树立风险意识的决策观念180

(二)尽快完善社会风险管理体系180

(三)应当正视转型期社会风险的复合性特征,积极采取多元化的风险管理策略181

(四)重新认识政府在风险防范与管理中的作用183

(五)加强对公众的社会风险教育,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水平185

(六)以新型发展观统筹东北目前以及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努力化解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社会安全隐患186

第十二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现代服务业的规范与发展政策187

一、现代服务业的含义187

二、现代服务业的政策环境188

(一)中国加入WTO的影响188

(二)CEPA的影响189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影响189

(四)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影响189

(一)国家政策190

三、现代服务业政策内容及效果分析190

(五)产业和技术环境的影响190

(二)地方政策193

四、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94

(一)内部结构不合理194

(二)人才短缺195

(三)市场化程度低,使服务业缺乏动力195

(四)产业化进程缓慢196

(五)政府部门缺乏引导和规划196

(六)行业管理不完善,市场秩序亟待整顿和规范197

(七)现代服务业企业自身的局限性198

五、现代服务业的政策目标与建议199

(一)积极吸引和培育现代服务业人才199

(二)创造适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200

(三)放宽外商投资城市公共设施项目的限制202

(四)扩大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202

(五)鼓励外商投资交通运输业202

(六)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202

(七)建设社会信用体系203

(八)加快建设信息服务业203

(九)扶持和培育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204

(十)建立现代服务业统一协调管理机构205

(十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206

第十三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农业产业化政策207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政策环境207

二、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政策内容及政策效果分析208

(一)政策内容208

(二)农业产业化效果——成就与问题并存212

(一)缺乏有关建立农业产业化市场运营机制的政策214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业产业化政策的问题及原因214

(二)针对解决机制与规模经营的矛盾的政策实施效果不佳215

(三)科学、技术和资金方面政策倾斜不够215

(四)农业产业化的利益机制不健全215

(五)现有政策体现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偏向216

四、东北农业产业化政策调整的目标与政策建议216

(一)加大政府调控力度,从职能转变入手,营造农业产业化的环境216

(二)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218

(三)以政策壮大市场的龙头作用219

(四)用工业思维指导农业产业化221

(五)以政策法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22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225

(一)黑土流失严重225

第十四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环境政策225

(二)污染严重226

(三)西部的荒漠化226

(四)三江平原湿地的退化226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政策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27

(一)环境政策只注重末端管理而忽视了源头和过程管理228

(二)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协调统一的环境政策措施228

三、完善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保护政策229

(三)对环境的司法监管力度不够229

(一)加强东北地区环境立法、法规体系建设,依法促进循环经济建设230

(二)积极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231

(三)鼓励发展环保产业,在东北地区建设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清洁型环保企业232

(四)在东北地区全面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234

(五)在东北地区引进绿色GDP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235

(六)健全东北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信息交换平台237

主要参考文献238

后记2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