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贤金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230218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区域-自然资源-资源经济学-经济发展-经济评价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循环经济发展:国际经验与江苏实践1
1.1 经济增长的代价与循环经济的提出1
1.1.1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代价1
1.1.2 经济运行机制创新:循环经济的提出8
1.2 循环经济发展:国际经验及主要特征13
1.2.1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绩效13
1.2.2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15
1.2.3 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19
1.3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进程与经验模式20
1.3.1 江苏省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分析20
1.3.2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阶段23
1.3.3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24
1.4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试点示范25
1.4.1 以清洁生产为基础,建设循环型企业26
1.4.2 以环境管理为核心,建设生态工业园区26
1.4.3 以生态农业为中心,发展循环型农业经济27
1.4.4 以资源回收利用为突破口,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28
2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总体框架及分析路径30
2.1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积极意义与主要方法30
2.1.1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必要性30
2.1.2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31
2.2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主要目标与总体思路33
2.2.1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主要目标33
2.2.2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总体思路35
2.3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技术路线与评价对象37
3.1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39
3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基本方法39
3.2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权重确定41
3.3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值的无量纲化方法44
3.4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值参照体系47
4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及区域差异48
4.1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描述性评价48
4.1.1 产业及社会发展分析48
4.1.2 资源减量化投入分析49
4.1.3 循环利用分析51
4.1.4 污染减排分析52
4.2.1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53
4.1.5 资源与环境安全分析53
4.2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分析评价53
4.2.2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参照体系56
4.2.3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结果57
4.3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分析58
4.3.1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历史分析58
4.3.2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特点分析60
4.3.3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真实贡献率分析62
4.3.4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63
4.4 江苏省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差异性分析68
4.4.1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68
4.4.2 江苏省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分析69
4.5.1 主要结论71
4.5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71
4.5.2 政策建议72
5 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73
5.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进展74
5.1.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领域74
5.1.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方法76
5.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基本内容及步骤78
5.2.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目标及思路78
5.2.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技术路线80
5.2.3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步骤81
5.3 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87
5.3.1 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结果分析87
5.3.2 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诊断90
5.3.3 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有效性判断92
5.3.4 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结论97
5.4 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与江苏省的比较98
5.4.1 指标量化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98
5.4.2 全国与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100
5.4.3 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诊断102
5.4.4 全国农业循环经济系统有效性判断103
5.4.5 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论106
5.5 江苏省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分析107
5.5.1 江苏省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结果107
5.5.2 江苏省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因素诊断110
5.5.3 江苏省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结论114
5.6 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115
6 江苏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117
6.1 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基本内容118
6.1.1 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进展118
6.1.2 区域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基本内容120
6.2 区域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步骤121
6.2.1 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121
6.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结构122
6.2.3 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126
6.2.4 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及综合评价方法128
6.3 江苏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129
6.3.1 江苏省工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结果分析129
6.3.2 江苏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因素诊断131
6.3.3 江苏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有效性判断134
6.3.4 江苏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诊断分析137
6.4 全国工业循环经济评价138
6.4.1 全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结果138
6.4.2 全国与江苏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比较分析140
6.4.3 全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因素诊断143
6.4.4 全国工业循环经济系统有效性判断144
6.4.5 江苏省与全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比较分析147
6.5 江苏省区域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差异性评价148
6.5.1 江苏省区域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差异性评价148
6.5.2 江苏省不同区域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比较分析150
6.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152
7 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156
7.1.1 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技术路线157
7.1 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基本内容157
7.1.2 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58
7.1.3 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及评价方法162
7.2 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163
7.2.1 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结果163
7.2.2 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基本结论165
7.3 全国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166
7.3.1 全国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结果166
7.3.2 全国与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比较分析167
7.3.3 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真实贡献率及其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171
7.4 江苏省区域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差异性评价173
7.4.1 江苏省区域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差异性状况173
7.4.2 江苏省区域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比较分析175
7.5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178
8 江苏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180
8.1 江苏省城市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180
8.2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内容及步骤181
8.2.1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目标及技术路线181
8.2.2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82
8.2.3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187
8.3 江苏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189
8.3.1 基于“3R”原则的江苏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分析189
8.3.2 基于“三个层次”的江苏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分析191
8.3.3 江苏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基本结论192
8.4 全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195
8.4.1 基于“3R”原则的全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分析196
8.4.2 基于“三个层次”的全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分析197
8.4.3 江苏省与全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比较198
8.5 江苏省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差异性评价202
8.5.1 江苏省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态势分析202
8.5.2 江苏省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比较分析206
8.5.3 江苏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差异性分析209
8.6 总体结论与政策建议212
8.6.1 总体结论212
8.6.2 建议与措施212
9 基于规划的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215
9.1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216
9.1.1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及目标值216
9.1.2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及计算217
9.1.3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218
9.2 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与江苏省的比较224
9.2.1 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分析224
9.2.2 全国与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225
9.3 江苏省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差异性分析227
9.3.1 江苏省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单项评价227
9.3.2 江苏省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229
9.4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230
10 江苏省物质代谢效率评价232
10.1 物质代谢研究进展及分析方法233
10.1.1 物质代谢理论研究进展233
10.1.2 区域系统物质代谢分析思路237
10.2.1 江苏省区域生态系统分析241
10.2 江苏省区域生态系统及物质能源输入分析241
10.2.2 区域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输入243
10.2.3 “生物量”测算251
10.3 区域系统物质输出253
10.3.1 固体废弃物254
10.3.2 气体排泄物256
10.3.3 废水排放259
10.4 江苏省物质代谢效率分析261
10.4.1 江苏省物质输入与输出量的关系261
10.4.2 江苏省物质代谢效率评价262
10.4.3 江苏省环境冲击变化分析与建议264
11 江苏省绿色GDP概算269
11.1.1 资源环境损失账户的分类270
11.1 资源环境损失类型270
11.1.2 江苏省资源环境损失类型271
11.2 资源环境损失核算272
11.2.1 矿产资源272
11.2.2 森林植被资源273
11.2.3 土地资源274
11.2.4 水资源275
11.3 1995~2003年绿色GDP的核算281
11.4 提高江苏绿色GDP比重的对策建议284
12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系统构建及运行286
12.1 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的理论286
12.1.1 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的概念286
12.1.2 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的内容287
12.1.3 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的意义288
12.1.4 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的研究思路289
12.2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系统设计290
12.2.1 确定预警时段290
12.2.2 循环经济发展预测291
12.2.3 划分警区291
12.2.4 评价模型选择和综合评判294
12.2.5 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结果296
12.3 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的主要结论与排警决策分析298
12.3.1 产业与经济发展预警与排警298
12.3.2 资源节约利用情况预警与排警299
12.3.4 污染减量排放情况预警与排警300
12.3.3 资源循环利用情况预警与排警300
12.3.5 生态资源安全情况预警与排警301
12.3.6 循环经济发展系统预警分析301
12.3.7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302
附录306
附1 2003年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分区图306
附2 2003年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分区图307
附3 2003年江苏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分区图308
附4 2003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分区图309
附5 2003年江苏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分区图310
附6 基于规划的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分区图311
后记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