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民族精神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民族精神导论
  • 张友谊,商志晓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3959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民族精神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民族精神的涵义1

二、民族精神的性质6

三、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10

四、民族精神需要弘扬培育14

第一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17

第一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源”18

一、中华民族精神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19

二、中华民族精神兴起于我国奴隶社会21

三、中华民族精神定型于秦汉之际23

第二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流”29

一、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演变29

二、近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34

三、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40

第二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特征51

第一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51

一、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是对民族基本精神的高度凝结52

二、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是一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59

第二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68

一、恒久性与流变性68

二、多元性与总体性72

三、传统性与现代性74

第三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78

第一节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财富78

一、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79

二、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条件81

第二节 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精神支柱85

一、中华民族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的旗帜85

二、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88

第三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90

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90

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93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96

第四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98

一、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我们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精神动力99

二、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党防止和遏制腐败的强大力量102

第四章 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107

第一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107

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108

二、公而忘私、国而忘家109

三、浓厚的忧国忧民意识112

第二节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14

一、要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115

二、自觉维护和促进国家的统一与发展116

三、热爱人民117

四、热爱中国共产党118

五、热爱社会主义119

第三节 爱国主义的当代意义121

一、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121

二、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123

三、爱国主义是促进社会思想道德进步的重要力量124

第四节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26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126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128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133

第五章 团结统一与中华民族精神136

第一节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136

一、团结统一优秀传统的光荣历史136

二、团结统一优秀传统的思想基础139

第二节 团结统一的基本要求141

一、促进祖国完全统一142

二、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143

三、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44

四、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145

第三节 团结统一的当代意义146

一、有助于维护稳定146

二、有助于集聚力量147

三、有助于振奋精神148

第四节 倡导团结统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49

一、继承优良传统,也要体现时代特点150

二、采取适合形势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实际状况的措施150

三、重在加强教育,贵在坚持不懈151

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51

第六章 爱好和平与中华民族精神153

第一节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153

一、厚德重和的优良传统153

二、亲仁善邻的优秀传统156

三、崇信修睦的优秀传统158

第二节 爱好和平的基本要求160

一、团结友爱和衷共济160

二、明礼诚信公平竞争163

第三节 爱好和平的当代意义164

一、有利于人民幸福安康164

二、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165

三、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166

第四节 崇尚爱好和平,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67

一、加强爱好和平教育167

二、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69

三、加快发展171

第七章 勤劳勇敢与中华民族精神175

第一节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175

一、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176

二、中华民族具有勤奋俭朴、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178

三、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鲜明特征179

第二节 勤劳勇敢的基本要求182

一、牢记国情和传统,艰苦奋斗182

二、勤政为民,真抓实干184

三、勤劳致富,勤俭节约186

四、见义勇为,不畏艰险,扶危济困188

第三节 勤劳勇敢的当代意义190

一、勤劳勇敢: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190

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精神资源191

三、推进党风建设和社会风气好转的优秀传统192

四、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和应对敌对势力挑战的精神支柱193

第四节 发扬勤劳勇敢传统,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96

一、牢固树立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196

二、努力做到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真抓实干197

三、在新时代赋予勤劳勇敢精神以新内容199

四、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200

五、英勇斗争,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201

第八章 自强不息与中华民族精神203

第一节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203

一、中华民族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精神204

二、中华民族与外来入侵者斗争中表现出的英勇奋斗精神205

三、中华民族在不断开拓创新中表现出的自强自立精神207

四、中华民族在文明实践中表现出的独立自主精神209

第二节 自强不息的基本要求212

一、自强要求自立212

二、自强要求自信214

三、自强要求自坚215

四、自强要求知难而进、奋发有为217

五、自强要求坚韧不拔、不懈努力218

第三节 自强不息的当代意义219

一、有助于增强民族竞争力220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21

三、有助于培养国民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提高国民素质223

第四节 坚持自强不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25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秀历史传统225

二、发掘拓展自强不息精神的新的时代内涵与精神价值226

三、建立健全政策法规,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228

四、把弘扬培育自强不息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229

第九章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31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提出了新挑战231

一、来自市场经济自身弱点和局限性的挑战232

二、来自人们对商品交换原则泛化的挑战233

三、来自市场经济开放性的挑战234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出了新要求236

一、必须积极弘扬和培育适应市场经济共性要求的民族精神237

二、必须积极弘扬和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性要求的民族精神239

三、必须努力实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法途径的创新241

第三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新契机243

一、有利于有效克服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43

二、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246

三、有利于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强大合力249

第十章 承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53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密切相关253

一、民族精神贯穿和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全过程及各个方面253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255

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他文化体系所不能比拟的生命延续力256

第二节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因素,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57

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257

二、厚德载物,包容会通259

三、天人合一,以人为本260

四、重视德性修养,崇尚道德和德治261

第三节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62

一、历史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62

二、辩证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63

三、具体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和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265

第十一章 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68

第一节 借鉴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意义268

一、合理选择外国文化精华是铸造优秀民族精神的良好途径和方法268

二、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可以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精神272

第二节 西方文化精神的合理因素276

一、个性精神278

二、科学精神282

三、民主精神289

四、法制精神294

五、功利精神298

第三节 科学借鉴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弘扬培育民族精神301

一、把文化继承和文化借鉴有机结合起来301

二、从中国实际出发,正确处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关系306

第十二章 发掘齐鲁文化优秀资源,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311

第一节 齐鲁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311

一、爱国主义精神311

二、求真务实精神314

三、自强不息精神315

四、厚德载物精神318

五、勤劳勇敢精神320

第二节 发掘齐鲁文化优秀资源对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323

一、齐鲁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重要源头324

二、齐鲁文化精神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资源326

三、齐鲁文化优秀资源是构建当代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础328

四、齐鲁文化优秀资源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330

第三节 在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中注意发掘齐鲁文化资源331

一、当前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辩证地对待齐鲁文化331

二、当前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对齐鲁文化进行积极创新333

第十三章 建设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335

第一节 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36

一、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336

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339

三、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和重心341

第二节 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弘扬培育民族精神344

一、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44

二、大力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347

三、确保以德治国战略的实施350

第三节 在推进教育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54

一、高度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355

二、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357

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360

第十四章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364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364

一、人的发展与人的本质365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368

三、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371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374

一、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和本质内容375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互为前提378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交互作用382

第三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统一384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目的384

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388

后记3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