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的理性思维 大视角看贵州十八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学洙,史继忠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 ISBN:780650257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24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社会发展-研究-贵州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历史的理性思维 大视角看贵州十八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总序1
前言:理智是一种自信1
一、古代中国治边理念与贵州地缘空间10
1.由中心向四方辐射的秦汉路网态势10
2.北防匈奴与南拓西南夷,在秦皇政治天平上孰轻孰重13
3.认识贵州通道战略区位的旷古一帝16
4.穿越两千年时间隧道的永恒主题曲20
二、外因拉动的发展商品经济机遇22
1.战时需要,使贵州马从贡品向商品转变22
2.贵州在南宋马市的份额及其历史局限26
三、贵州通道战略地位的提升29
1.“站赤”改变贵州在中国大棋盘上的格局29
2.“站赤”成为贵州建省的重要契机32
3.从秦汉到元1400年的时间差:驿道姗姗何来迟34
四、贵州开发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37
1.洪武大移民与屯田经济37
2.开发的全面性持续性42
3.云贵两省开发的比较44
五、十五世纪中国一次地方政制改革46
1.全局在胸一着棋——贵州建省46
2.官员客籍化是政制一体化的组织保证50
3.流官治黔政治表现略述52
六、明清开辟黔疆的高昂军事成本57
1.血与火再铸贵州17万平方公里江山57
2.明清时期贵州沉重的军事负担60
3.贵州封疆大吏勉为其难62
4.明清两代中央治黔方针之异同64
七、兴学开科:文化一体化的制度转折68
1.贵州古代教育的蓬勃兴起期68
2.终于赢来了开发本土人才大权71
3.“六千举人七百进士”及其横比74
1.教育变革势不可挡80
八、古代教育的终结与近代教育的兴起80
2.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两先驱都出在贵州81
3.清末贵州的新式学堂和留学生83
4.抗战时期贵州教育大发展86
5.历史留下的遗憾90
九、文化双峰起黔山93
1.王阳明属于中国也属于贵州93
2.叫人惊喜又叫人感慨的“沙滩现象”101
十、近代化浪潮冲击边缘化冷角112
1.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大潮112
2.近代工业的波折114
3.交通通讯的几次重大变化118
4.近代传媒与文化传播121
十一、新文化运动“警醒夜郎”124
1.一次深刻的文化大反思124
2.少年贵州会最响亮的口号127
3.贵州作家走上新文学的道路130
4.在思想启蒙下人才的多向发展134
十二、整合社会流动的会馆与贵州社会变迁136
1.经济动因招来的“客民”136
2.会馆:外地经济辐射的结点138
3.“引进”与创新142
十三、从超前到滞后的制度创新:贵州近代股份制147
1.股份制历史与中国股份制产生背景147
2.贵州股份制的尝试——青溪铁厂149
3.股份制在贵州持续了60多年152
4.卓有成效的股份制企业——贵州企业公司155
5.近半世纪的断层158
十四、不同起跑线的城市发展史161
1.农耕文明时代的贵州建城史161
2.工业文明时代的贵州省会城市165
3.新世纪给贵阳城市发展提出的任务166
十五、1930~1936的贵州革命风雷171
1.红军在贵州活动的时间概念与战略意义172
2.贵州是遵义会议精神影响至深的176
得天独厚省份176
十六、抗日时期贵州与吴鼎昌179
1.结束军阀统治后,国民党中央治黔力量的大加强179
2.抗战时期贵州发展与吴鼎昌之局限181
3.政治上稳定后方是吴氏治黔之第一要务186
十七、整体落后中的异军突起:文通现象再认识190
1.与商务、中华等大书局同期诞生的文通书局190
2.“于当时一切落后之贵阳,自不得不视为惊人之伟举”192
3.跻身全国七大书局之列193
4.雄心勃勃的民族企业家的苦涩与历史教训196
十八、结束语: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智慧198
附录:208
选编者按208
1.顾祖禹:《贵州方舆纪要序》209
2.孔尚任:《敝帚集》序211
3.陈法:《黔论》213
4.洪亮吉:《治平篇》和《生计篇》214
5.林绍年:《奏筹办黔省事宜》217
6.刘齐:《看贵州》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