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陕西民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陕西民俗
  • 杨景震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ISBN:722602729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风俗习惯(地点: 陕西省) 风俗习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陕西民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陕西民俗文化发展概述1

一、陕西的历史沿革、地域特点及古民俗文化遗存1

二、陕西民俗的地域划分与秦汉时期民俗的发展4

三、魏晋南北朝至唐宋陕西民俗的发展与地区农事特色6

四、移风易俗对陕西民俗发展的作用8

(一)农业生产和习俗10

一、主要生产方式10

第二章 生产民俗10

(二)林业生产和习俗13

赶“人集”13

干“帮帮活”13

唱“锣鼓草”13

请“麦客”13

(三)牧业生产和习俗14

(四)副业生产和习俗17

卖猪不卖绳17

役畜饲养17

骡马休息日17

敬“财神”17

陕北养羊17

拜方17

陕南养猪17

(五)渔业生产和习俗19

手工编织19

圈养与棚养19

鸡有笼19

碓窝、碾槽与磨坊19

(一)“耕”字当头20

二、作物种类和耕作方法20

连家船20

打渔船20

老鸦船20

(二)种植小麦21

犁把式21

刨耕21

耦耕21

犁耕21

(三)种植水稻24

朝山、朝海24

送肥与撒肥24

碎土24

播种24

扎根面24

田管24

骡马会24

晒麦场24

开镰24

碾场与打连枷24

扬场24

忙罢会24

“歇忙”与“看麦熟”24

(四)种植棉花27

忙活酒27

催芽水27

起秧27

打梁27

看水27

打谷27

(五)种植玉米28

晒棉28

制种与播种28

棉田管理28

拾棉28

(一)耕种用具30

三、生产用具的种类和制作30

播种30

锄地30

定苗30

培土30

扳包谷30

包谷辫子30

守号30

(三)收获用具31

龙骨水车31

犁31

锄、镢、铲31

种耧31

长耙31

(二)田管用具31

辘轳31

(一)农事节气33

四、农事节气和生产谚语33

镰刀33

刈子33

尖担33

连枷33

叉与搂耙33

拌桶33

碌碡33

木锨与刮板33

(二)生产谚语35

春台会35

春倌说春35

官民打春35

送“春牛图”35

(一)预卜丰歉38

五、农事节日和祭祀38

(二)节日祭祀39

一、陕西村落遗址考古发现43

第三章 村落民俗43

谷雨会43

献场43

二月二“打灰簸箕”43

祈雨43

耍水龙43

祈晴43

六月六43

(一)村落的类型46

二、村落组织和结构46

(二)村落的称谓47

沟寨型47

城郊型47

农村型47

山塬型47

(三)村落的结构49

关中平原地区村落称谓49

陕南石泉县村落称谓49

陕北地区村落称谓49

(四)村落的组织51

公共设施与场所51

户族聚居51

土地私有并世袭51

个体劳动生产方式51

公役与赋税51

(一)一般村落民居模式56

三、村落的民居模式56

宗族组织56

祠庙与祭神组织56

保甲制度56

经济管理与村民自治组织56

(二)现存的古代村落民居58

楼板型58

窑洞型58

脊房型58

(一)井59

四、村落的公共设施59

韩城市明清村落建筑及其民居59

旬邑唐家庄园59

(四)义仓60

(三)义学与公田60

(二)路与桥60

(六)神仙庙宇61

(五)宗祠61

五、村规民约62

(一)村落信仰63

六、村落的信仰和禁忌63

(二)村落禁忌66

村落墓葬66

三官庙与三神堂66

尊神、尊祖、尊邻与敬老育婴66

宅基风水66

一、家庭的构成69

第四章 家族民俗69

选址禁忌69

睦邻禁忌69

建房禁忌69

住宅内的各种禁忌和约束69

二、家务72

(一)分家习俗74

三、家产74

(一)宗族与族长76

四、家族和宗族76

分家76

财产继承的类型76

分家后对老人赡养的方式76

(二)过继子嗣76

(三)男到女家76

(二)丁田制77

(三)宗谱(家谱)78

(一)贺有喜79

五、家族和亲族79

(四)节日互访80

(三)吊有丧80

贺婚礼80

贺生育80

祝寿80

(二)慰有疾80

(五)平日往来81

(一)家庭亲属称谓82

六、亲属称谓82

走亲戚82

会亲与亲戚会82

娘舅亲82

(二)亲族称谓85

(一)家世与家风86

七、家规和家法86

(三)特殊的亲族关系的称谓86

干亲86

乳亲86

师亲86

(二)家教与家(族)规87

(一)祭家神89

八、家祭89

(三)新家规89

(二)祭祖宗90

祭天地七神窑90

祭醋炭神90

(一)房屋建筑96

一、民居的样式和类型96

家祭96

庙祭96

墓祭96

第五章 居住民俗96

(二)窑洞建筑100

水泥平顶房100

草房100

瓦房100

石板房100

竹木房100

二、住宅的结构和安排102

延安窑洞102

土窑洞102

地坑窑102

平地拱型窑洞102

砖石窑洞102

接口窑102

(二)深宅大院103

三间套院103

(一)简单住宅103

单摆摆房103

钥匙头103

(三)附属建筑特色108

四合院108

九间三院108

三合院108

(四)民居改造110

院墙110

穷房富门楼110

影壁110

(一)选择宅基111

三、住宅的建造仪式111

(二)上梁习俗112

祀土礼112

宅基风水112

(三)开财门113

窑洞的合龙口113

祭梁与出煞113

陕南农家的上梁习俗113

陕北113

(四)房屋落成仪式114

四、住宅的信仰与禁忌115

暖窑115

烘庄子115

一、粮食、蔬菜作物种类117

第六章 饮食民俗117

(一)关中食俗119

二、各种主副食的制作和食用119

(二)陕北食俗128

羊血粉汤128

臊子面128

岐山面128

出梢面128

另汤面128

酸汤面128

大刀面128

油泼辣子奤奤面128

烩麻食128

芝麻油饸饹128

凉鱼鱼128

苜蓿麦饭128

蒸馍128

花馍128

锅盔128

石子馍128

叉酥128

柿子饼128

蜜食果128

油酥饼128

樊记腊汁肉128

老童家腊羊肉128

腊驴腿128

羊肉泡馍128

葫芦头128

(三)陕南食俗131

羊杂碎131

捞饭131

钱钱饭131

荞面饸饹131

剁荞面131

荞麦碗饦131

荞面煎饼131

荞面圪坨131

抿尖131

豆杂面131

油糕、油窟连、黄米馍131

果馅131

香哪131

炸奶链131

驴板肠131

(一)特色菜肴类135

三、名特优食品及其制作135

菜豆腐135

米糕馍135

浆粑馍与浆粑饭135

糯米糍粑135

梆梆面135

浆水面135

米面皮子135

热凉粉135

荞麦凉粉135

核桃烧饼135

石泉豆腐干135

(二)特色宴席类137

烤羊腿137

葫芦鸡137

酿金钱发菜137

汆双脆137

三皮丝137

烤乳猪137

驼蹄羹137

四、岁时饮食习俗141

官府宴141

饺子宴141

泡馍宴141

(一)陕西产的名酒145

五、酒的种类与饮酒习俗145

(二)与酒有关的乡风民俗147

黑米酒147

西凤酒147

太白酒147

白水杜康酒147

黄桂稠酒147

(一)陕西名茶150

六、茶的种类与饮茶习俗150

以干为敬150

划拳饮酒150

饮“磨盘酒”150

大碗饮“浑酒”150

唱酒曲150

“抗酒歌”150

自酿自饮150

猜拳行令饮酒150

(二)陕西的饮茶习俗152

汉水银梭152

午子仙毫152

紫阳毛尖152

秦巴雾毫152

(一)服饰民俗的特点156

一、服饰民俗的特点和历史沿革156

茶壶会156

沏茶与煮茶156

赠茶礼俗156

罐罐茶156

坐茶馆156

第七章 服饰民俗156

(二)服饰的历史沿革159

(一)服饰的用料162

二、服饰的用料和制作162

(二)服装的种类与制作163

三、装饰及其功用173

少年儿童服装173

男子春秋季服装173

男子夏季服装173

男子冬季服装173

妇女春秋季服装173

妇女夏季服装173

妇女冬季服装173

(一)头饰174

(二)衣饰175

项链、耳环、耳坠175

发型与发饰175

头巾与包巾175

(一)选择黄道吉日179

一、启程179

贴衬里与衬边179

刺绣179

纽扣179

裤饰179

腰饰179

鞋饰179

第八章 行旅民俗179

(三)拜别180

(二)祭祀神祗180

(二)为生计181

(一)为仕途181

送盘缠181

家乡黄土181

油纸伞与锅盔181

结衣襟181

二、去向和目的181

(四)游览观光182

(三)朝山拜佛182

(一)旅行路线183

三、交通运输183

(二)交通工具185

名胜古迹及路线185

丝绸之路185

咸阳古渡185

(三)骡马店189

(二)民间旅店189

马拉大车189

京洞轿车(京套)189

架子车189

绥米驴189

滑竿189

“背二哥”189

木船摆渡189

筏子189

背河人189

四、旅店189

(一)驿站189

(四)“文人旅店”190

(一)立春191

一、岁时节令风俗191

第九章 岁时节日民俗191

(二)立夏193

吊春穗193

糊春牛193

搭春栅193

游春193

打“春牛”193

贴宜春字画193

戴春鸡193

佩燕子193

(三)立秋194

行忙罢礼(油塔会)194

探夏194

看麦梢黄194

三伏天194

(四)立冬195

摸秋195

立秋节195

(一)春节196

二、传统节日风俗196

贺冬196

拜师活动196

(二)元宵节204

耍社火204

“吃了五豆就糊涂”204

腊八粥204

办年货204

祭灶爷204

写春联204

除夕守岁204

抢烧“头炉香”204

拜年204

(三)青龙节206

追灯206

吃汤圆喝米面茶206

闹花灯206

灯照四角206

放天灯206

送灯206

(四)清明节208

抬懒婆娘208

爆米花208

敬龙王208

敬药王208

围仓囤208

引钱龙208

咬虫208

(五)端阳节210

祭黄帝陵210

上坟烧纸210

祭祖210

寒食节210

祭扫烈士陵园210

(六)乞巧节212

跑旱船212

“送时节”212

驱毒辟邪212

戴香包212

(七)中秋节214

生巧芽214

乞巧棚214

耍七姑娘214

(八)重阳节215

团圆饼(馍)215

拜月215

吃月饼215

(九)冬至节217

登高、旅游217

“追九月九”217

插朱萸与喝菊花酒217

(十)腊八节218

吃饺子218

贺节218

熬冬218

(十一)祭灶219

三、新兴节日220

大扫除220

“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220

灶糖220

灶饼220

(一)庆祝、纪念节日221

(二)游乐、经贸节日222

陕西丝绸节222

临潼“好媳妇节”222

陕西敬老节222

(一)祈子224

一、生育习俗224

户县农民文化节224

中国酒文化节224

中国西安贸易促进节224

西安古文化艺术节224

第十章 人生礼仪民俗224

(二)坐月子227

催月子227

求子求孙227

有喜227

害喜227

胎儿性别预测与胎教227

(三)命名及周岁礼俗231

小满月231

临盆与躲空月231

冲好运231

辟邪231

逢生231

报喜与送汤231

洗三231

(一)订婚236

二、婚礼习俗236

起乳名236

抹彩236

烧火吃喜236

做满月236

熬满月236

拜干爹236

过百岁236

抓周236

同龄腌菜236

(二)娶亲241

送日子241

议婚241

合婚241

相亲241

订婚241

(三)回门252

认亲礼252

上喜坟与祀先252

离娘饭252

迎亲轿、迎亲车与抢路252

迎亲礼品252

新人装扮252

亲迎与哭嫁252

引魂鸡与陪嫁252

花轿先行与镇邪252

花轿临门252

拜天地入洞房252

花圆酒252

送“表礼”252

开脸与上头252

压床与撒帐礼252

喝交杯酒与吃添丁饭252

点长明灯252

儿女馍馍与听房252

耍新娘252

(四)其他婚俗253

住十253

认门谢亲253

三、丧葬习俗254

新式婚礼254

招女婿254

(一)丧礼255

做道场262

(二)葬礼262

孝子送终与叫魂262

穿寿衣262

压舌钱与“铺金盖银”262

烧倒头纸262

点长明灯262

孝子指路与开路引262

报丧262

大殓262

戴孝262

吊丧262

守灵、哭丧262

唱孝歌262

(三)祭礼267

谢纸与圆坟267

厝柩寄坟267

择阴宅267

三献礼与“穿神点主”礼267

祝道礼与祀土礼267

出殡267

下葬267

(四)丧俗现状及改革269

头周年、哑周年与除服269

烧七269

烧百日纸269

一、民间社团的种类270

第十一章 民间社团民俗270

(一)民间政治社团——哥老会271

(二)民间军事社团272

(三)民间经济社团273

红枪会273

大刀会273

(四)民间慈善社团274

互助会274

羊头会274

青苗会274

摇钱会274

喜丧会274

喜孝会274

坟头会274

(七)民间行业团体275

(六)民间宗教团体275

舍汤会275

义仓会275

寒衣会275

(五)民间文化娱乐社团275

庙会和社火会275

民间自乐班275

(八)其他民间社团276

(九)新的社团活动277

天足会277

拜识会277

老婆会277

朝山会277

乞巧会277

(四)多样性278

(三)灵活性278

红白理事会278

妇女禁赌协会278

社会道德评议会278

二、民间社团的特点278

(一)自发性278

(二)地域性278

三、民间社团的信仰和禁忌279

(六)松散性279

(五)复杂性279

一、巫术和禁忌283

第十二章 民间信仰民俗283

(一)巫术284

(二)巫术禁忌287

亮尸287

巫蛊287

视鬼287

炸鬼287

送鬼287

跳神287

下阴287

立筷子287

炼度287

过关287

祭庄287

扶乩287

符咒287

(一)佛教288

二、民间宗教和信仰288

(二)道教289

(三)白莲教290

(四)伊斯兰教291

(一)原始信仰293

三、民间信仰诸神293

(二)神话传说中的神295

山神295

风神295

雨神295

雷公、电母295

土地神295

(三)历史人物崇拜297

姜嫄与后稷297

女娲297

炎帝297

黄帝297

仓颉297

(一)天体信仰300

四、其他信仰300

孟姜女300

蔡伦300

药王300

韩蕲王300

(二)灵物信仰302

星302

日302

月302

(四)占卜活动307

(三)灵魂信仰307

老虎307

狮子307

蝙蝠307

鹿307

麒麟307

喜鹊307

燕子307

仙鹤307

凤凰307

蛇307

龙307

龟307

蟢子307

古树名木307

桃、槐、松、桐、椿307

灵芝307

鞭炮307

玉307

红布、红纸、朱砂307

一、民间工艺309

第十三章 民间艺术及其民俗309

占卜术309

预兆309

(一)雕塑工艺310

(二)针黹工艺311

玉石枕311

石雕石刻311

皮雕311

(三)泥塑工艺314

猫娃鞋314

布制玩具314

香包314

裹肚314

马甲314

(四)刺绣315

千阳泥塑315

凤翔泥塑315

鱼化寨泥塑315

乾县泥塑315

(七)蜡染316

(六)印染316

秦绣316

西安市周至县哑柏镇刺绣316

大荔刺绣316

(五)洛川毛绣316

(八)编织318

(九)面塑面花319

关中草编319

陕南竹、藤编织319

陕北毛麻编织319

(十)陶艺320

关中面花320

陕北面花320

韩城面花320

(十一)仿古制品321

(二)管弦吹奏乐器(文乐)322

铙钹322

二、民间音乐322

(一)打击乐器(武乐)322

堂鼓框322

腰鼓322

渔鼓322

柄鼓322

扁鼓322

大锣322

小锣322

梆子322

木鱼322

(三)打击音乐品名及流派323

竹板323

箫323

笛323

笙323

唢呐323

三弦323

板胡323

二胡323

(四)演奏民乐品名及流派326

麟游跑鼓326

咸阳牛拉鼓326

乾县蛟龙转鼓326

西府转鼓326

南留锣鼓326

五圆鼓326

上阳化鼓乐326

华阴素鼓326

安塞腰鼓326

洛川蹩鼓326

三、民间美术328

榆林小曲328

长安古乐328

八仙鼓328

云垛328

唢呐328

陕北民歌328

紫阳民歌328

(一)窗花剪纸329

(二)年画331

延长剪纸331

朝邑剪纸331

大荔剪纸331

永寿剪纸331

旬邑剪纸331

岐山、凤翔剪纸331

安塞剪纸331

绥德、定边剪纸331

(三)农民画333

汉中年画333

凤翔木版年画333

(一)神话334

四、民间文学334

(二)传说335

(三)故事337

土特产传说337

历史人物传说337

名山传说337

江河传说337

寺庙传说337

宫殿传说337

陵墓传说337

(四)歌谣340

新故事340

机智人物故事340

动植物故事340

幻想故事340

鬼狐精怪故事340

生活故事340

寓言故事340

笑话故事340

(六)谚语341

(五)童谣341

(七)曲艺342

(八)小戏344

小场子344

陕西快板344

陕北说书344

自乐班344

曲子会344

秧歌曲艺344

清涧道情344

酒曲344

五、民间游艺与竞技347

花鼓戏347

小曲戏347

阿宫戏347

道情347

八岔戏347

皮影戏347

木偶戏347

线胡戏347

(一)男子成人(包括老年)游戏348

(三)儿童游戏349

放风筝349

划拳349

老虎杠子349

象棋349

打灯谜349

打扑克349

围棋349

博戏349

(二)妇女成人(包括老年)游戏349

老婆拳349

耍花花牌349

打秋千349

主要参考文献352

打尜352

踢毽子352

跳坊(房)352

打陀螺352

抓子352

翻交交352

丢手帕352

捉迷藏352

老鹰抓小鸡352

瞎子逮跛子352

打石靶352

官打捉贼352

丢方352

顶方352

双拍手352

打嘎352

后记3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