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语法学探究 增订本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良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4626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5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585页
- 主题词:汉语-语法-研究-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语法学探究 增订本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汉语语法学历史画卷的成功展示(代序) 许威汉王大年1
壹 中国古代语法学的萌芽(先秦至汉初)1
1.0《墨经》《荀子·正名》《大戴礼记·夏小正》表现出的语法分析1
1.1《墨经》表现出的语法分析1
1.2《荀子·正名》表现出的语法分析4
1.3《大戴礼记·夏小正》表现出的语法分析6
2.0《公羊传》《榖梁传》解说“春秋书法”表现出的语法分析7
2.1解说“春秋书法”提出语法规范问题10
前言11
2.2解说“春秋书法”说明汉语词序重要及词序规则12
增订说明14
2.3解说“春秋书法”表现句法结构分析15
2.4解说“春秋书法”表现语义关系分析22
2.5解说“春秋书法”表现虚词用法25
2.6解说“春秋书法”表现修辞分析27
2.7解说“春秋书法”说明《春秋》句式变化29
2.8解说“春秋书法”表现出的语法分析方法30
3.0结语33
贰 中国古代语法学的产生(汉魏晋南北朝)37
1.0汉代注释书中的语法分析37
1.1释文说明语法结构,标志语法意识产生37
1.2突破音句表现义句,标志句子观念树立39
1.3调整词序41
1.4分析句读与语词组合关系层次42
1.5划分词的类别46
1.6分析句法结构64
1.7分析语义关系80
1.8分析词的句法功能义87
1.9分析句式句型99
1.10解释虚词用法114
1.11语法分析表现出的语法分析方法117
2.0魏晋注释书中的语法分析118
2.1继承公羊、榖梁解说“春秋书法”表现语法分析119
2.2分析句法结构120
2.3分析语义关系125
2.4分析词的句法功能义128
2.5分析句式句型137
2.6分析词的类别特点145
2.7语法分析表现出的语法分析方法150
3.0汉文佛典对梵文语法的初步介绍150
3.1东晋佛典对梵文语法的介绍,“语法”术语出现151
3.2南梁佛典对梵文语法的介绍153
4.0《文心雕龙》《颜氏家训》中的语法分析155
4.1《文心雕龙》中句的解说和虚词分析155
4.2《颜氏家训》中的虚词分析156
5.0结语157
1.1介绍印度古代语法大师班尼尼(Panini)及其著作《班尼尼语法》159
1.0汉文佛典对梵文语法的较详细介绍并从语法、句法分析解经159
叁 中国古代语法学的发展(隋唐宋元明)159
1.2介绍梵文语法163
1.3从语法、句法分析解经172
2.0孔颖达“五经正义”中的语法分析178
2.1树立语法观、语法规范观念179
2.2分析词的类别及特点184
2.3分析词序与句读207
2.4分析句法结构209
2.5分析语义关系212
2.6分析句式句型217
2.8提出释义理论——文势说221
2.7分析章节、全篇结构221
3.0贾公彦、徐彦“义疏”中的语法分析224
3.1分析词序规则224
3.2分析句读225
3.3分析句法结构226
3.4分析语义关系228
3.5分析章节、全篇结构229
3.6解释虚词用法233
3.7提出释义理论——望文为义说234
4.0《史记》“注”、《汉书注》、《后汉书注》中的语法分析237
4.1《汉书注》238
4.1.1分析词类239
4.1.2分析复合词的构成250
4.1.3分析句法结构255
4.1.4分析语义关系258
4.1.5分析歧义现象260
4.2《后汉书注》262
4.2.1调整词序264
4.2.2分析句读与语词组合层次265
4.2.3分析复合词的构成266
4.2.4分析句法结构268
4.2.5分析语义关系272
4.2.6分析词的句法功能义277
4.2.7分析句式句型281
4.2.8分析修辞词句283
4.3《史记》“注”285
4.3.1调整词序285
4.3.2分析句读与语词组合层次287
4.3.3分析语义关系289
4.3.4分析词的句法功能义294
4.3.5分析句式句型296
4.3.6解释虚词用法302
5.0诗论、文论、史论、笔记、字书中的实字、虚字、语助和语法/句法解说303
5.1“实名”“虚名”“实字”“虚字”的出现及其含义变化303
5.2虚字的字源解说307
5.3语助词的类型与作用分析311
5.4“句法”“语法”使用及造句格式的分析与类比314
5.5字、句灵活使用的修辞说明——死字、活字、半虚半实字、死句、活句318
5.6语法规范术语“语病”的出现319
6.0王若虚《滹南遗老集》中的语法分析320
6.1语法观、语法规范观的较明确树立321
6.2分析句法结构324
6.3分析语义选择限制328
6.4分析语用330
6.5分析虚词331
6.6运用比较方法333
7.0语法修辞、虚词专著的出现334
7.1陈骙的《文则》334
7.1.1说明助辞的作用及类例335
7.1.2说明句法338
7.2卢以纬的《助语辞》342
7.2.1书名的来历及意义342
7.2.2收词范围与编排撰写体例343
7.2.3划分助语辞与非助语辞346
7.2.4说明一个助语辞多个用法346
7.2.5释义方法347
8.0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中的语法分析350
8.1胡氏语法分析对前人的继承350
8.2胡氏语法分析对前人的发展355
8.3提出释义理论——文理说364
9.1属对教学的内容及其历史367
9.0蒙学语法训练及语法训练教材《对类》的出现367
9.2属对教材《对类》的出现370
9.3属对的来源及其发展378
10.0结语379
肆 中国古代语法学的大成(清代)382
1.0文法观的明确树立383
1.1“文法”术语的出现及其含义383
1.2“文法”使用标志文法观的明确树立386
2.0划分词的类别392
2.1依据句法位置划分392
2.2依据词义特征划分394
3.1分析词序398
3.0分析句法结构398
3.2分析句读和短语层次400
3.3分析语词组合规则404
3.4分析句法结构组成规则406
3.5分析句法结构关系410
3.6分析句法结构完整414
3.7分析逻辑语义关系结构的组成与逻辑语义关系分析420
3.8分析古汉语特殊句式424
3.9分析几种固定句式426
4.0分析句法语义关系428
4.1主谓结构语义关系428
4.2述宾结构语义关系429
5.0分析语义选择限制431
5.1依据语义选择限制规则分析语词的正确搭配431
5.2依据语义选择限制规则分析语词的正确释义436
6.0分析语用440
6.1从上下文分析440
6.2从行文语境分析441
6.3从逻辑事理分析442
7.0语法分析方法——句式类比442
7.1王念孙的文同一例分析法443
7.2俞樾的句式一律分析法453
8.0多种虚词著作中代表性的三书462
8.1袁仁林《虚字说》463
8.2刘淇《助字辨略》468
8.3王引之《经传释词》473
9.0结语476
伍 总结语478
1.0中国古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中国古代语法学478
2.0中国古代语法学的传统479
2.1注重语法规范479
2.2注重实用480
2.3注重多角度分析480
2.4注重借鉴外语语法481
2.5注重历史继承482
4.0中国古代语法学与古汉语语法研究483
3.0中国古代语法学与古汉语语法变化483
5.0中国古代语法学与现代语法学建设484
6.0《马氏文通》对中国古代语法学的继承与发展487
6.1《文通》对前人成果的继承488
6.2《文通》对前人成果的发展493
7.0从《汉书窥管》的语法分析看中国古代语法学的成就497
7.1分析词序498
7.2分析句读层次500
7.3分析句法结构503
7.4分析句法结构完整507
7.5分析句法语义关系509
7.6分析词的句法功能义——指称、陈述的转化512
7.7分析语词组合语义选择制约515
7.8解释虚词518
7.9辨别实词521
7.10说明修辞、语用523
7.11语法分析方法——句式类比526
8.0中国古代语法学的严重缺陷542
9.0正确对待中国古代语法学543
10.0 中国语法学的科学历史分期544
附录一 本书作者中国古代语法学研究文章及汉语语法研究论著(部分)目录545
附录二 本书作者忆黎锦熙先生谈“例不十,不立法”“依句辨品,离句无品”553
后记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