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学习 崛起、挑战与应对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学习 崛起、挑战与应对](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3032358.jpg)
- 刘同昌著 著
- 出版社: 青岛:青岛出版社
- ISBN:754363809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应用-学习-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学习 崛起、挑战与应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风生水起:网络掀起的学习革命1
1.1 学习的新使命2
1.1.1 计算机与网络社会2
1.1.2 学会使用网络3
1.1.3 符号世界的行为主体4
1.1.4 学习的新生产力基础已经形成5
1.1.5 教育思想现代化的实质7
1.2 知识经济与学习社会8
1.2.1 学习,财富蕴藏其中8
1.2.2 网络学习使人的平衡发展成为可能11
1.2.3 网络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新人才15
1.2.4 “知识爆炸”与教学效率17
1.3 发达社会的网络学习探索18
1.3.1 美国的网络学习18
1.3.2 英国的网络学习20
1.3.3 日本的网络学习20
1.3.4 台湾与香港地区的网络学习21
1.3.5 时间自由与自律学习22
1.3.6 网络教育仍有不足之处23
第二章 勇立潮头:迎接网络学习的挑战25
2.1 传统学习的嬗变25
2.1.1 学习模式的“三大裂变”26
2.1.2 走向新生的选择27
2.1.3 网络大学文凭有多硬?30
2.2 网络学习对公众的基础服务32
2.2.1 网络学习的优势32
2.2.2 网络学习的形式33
2.2.3 中国教育信息化政策35
2.2.4 中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36
2.2.5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问题37
2.3 如何迎接网络对教育的挑战39
2.3.1 网络学习对教育的需求40
2.3.2 网络学习中的教育体制41
2.3.3 网络学习中的教学模式42
2.3.4 网络协作式教学系统的实现43
2.4 中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概况44
2.4.1 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和特点44
2.4.2 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45
2.4.3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53
2.5 建设中国的网络学习体系55
2.5.1 教育领域的网络应用55
2.5.2 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意义57
第三章 革故鼎新:现代远程教育新趋势58
3.1.1 三代远程教育59
3.1 从远程教育到现代远程教育59
3.1.2 现代远程教育的师生分离60
3.1.3 现代远程教育的时代进步62
3.1.4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65
3.1.5 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趋势68
3.2 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基础69
3.2.1 地球村与万维网69
3.2.2 信息资源与传播手段71
3.2.3 网络课程与超文本语言74
3.3 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75
3.3.2 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76
3.3.1 远程教育——国际教育界关注的主题76
3.3.3 全球化与国家特色:文化和历史的多样性78
3.3.4 远程教育全球化进程加速79
第四章 厚下安宅:大众教育网络信息化81
4.1 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81
4.1.1 教育信息化的要素81
4.1.2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社会过程83
4.1.3 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84
4.2 网络学习应用88
4.2.1 网络学习应用的有效措施88
4.2.3 教育信息产业89
4.2.2 课程整合:网络学习的新应用89
4.3 网络学习信息标准化90
4.3.1 网络学习信息标准化研究91
4.3.2 网络学习信息标准化的意义93
4.3.3 网络学习信息标准的产生过程93
4.3.4 网络学习信息标准的相关内容94
4.4 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96
4.4.1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96
4.4.2 网络课程开发系统98
4.4.3 网络教学支持系统100
4.4.4 网络教学管理系统102
4.4.5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发展趋势103
第五章 师生相长:E-Learning的教与学105
5.1 E-Learning的内涵及其核心要素105
5.1.1 E-Learning的定义105
5.1.2 E-Learning的学习目标106
5.1.3 达到E-Learning目标的具体途径107
5.2 E-Learning的特征108
5.2.1 外显特征,媒体技术的功利主义109
5.2.2 内在特性,人格化的人本主义110
5.2.3 客观要求,教学中心从教到学的转变111
5.2.4 潜在之义,终身教育111
5.2.5 实现手段,交互式协作学习112
5.2.6 重要内容,信息素养的培养112
5.2.7 终极目的,培养创新型人才113
5.3.1 忽视“教学结构”的改革114
5.3 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4
5.3.2 忽视教学结构改革的根源116
5.3.3 压抑创新人才的成长117
5.4 创建新型教学结构119
5.4.1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119
5.4.2 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20
5.4.3 如何实施网络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124
6.1 网络学习的形式127
6.1.1 授课形式127
第六章 穷通自醒:网络学习的全新时代127
6.1.2 学习支持系统129
6.2 教学模式的转换131
6.2.1 学习行为的改变132
6.2.2 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改变134
6.2.3 网络学习的产业化135
6.3 网络学习模式137
6.3.1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137
6.3.2 计算机教学中的网络化学习模式138
6.3.3 网络化学习模式的评价标准141
6.3.4 网络化学习模式的特点分析142
6.4.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144
6.4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144
6.4.2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三要素145
6.4.3 创新思维培养与研究性学习146
6.4.4 研究性学习网络环境147
6.5 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意识150
6.5.1 资源意识150
6.5.2 技术意识152
6.5.3 国际意识154
6.5.4 服务意识155
6.5.5 方法论意识157
6.5.6 制高点意识159
7.1.1 网络环境与图书馆161
第七章 掌上乾坤: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化161
7.1 网络环境中的图书馆藏书发展161
7.1.2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藏书发展的影响162
7.1.3 网络环境中图书馆藏书的发展对策164
7.2 网络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166
7.2.1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阶段166
7.2.2 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167
7.2.3 网络化图书馆现实馆藏的组织管理168
7.2.4 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168
7.2.5 网上信息资源的种类和特点169
7.3.1 智能图书馆:进入信息网络的第一站171
7.3 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171
7.3.2 管理:从文献资源向网络资源转化172
7.3.3 数字化:21世纪图书馆的使命174
7.4 网络化对图书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的影响176
7.4.1 对图书情报学理论的挑战176
7.4.2 管理与操作的重大变革180
7.4.3 图书馆、情报中心服务的新局面182
第八章 本固邦宁:中国网络学习的现状184
8.1 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184
8.1.1 政府对网络高等教育的政策支持184
8.1.2 适宜发展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186
8.1.3 中国网络学习的使命187
8.2 加入WTO对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影响191
8.2.1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契机192
8.2.2 对远程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193
8.2.3 对远程教育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195
8.2.4 面对WTO中国远程教育的对策197
8.3 发展中国网络学习的战略构想200
8.3.1 战略思想200
8.3.2 战略目标202
8.3.3 战略重点203
8.3.4 战略原则204
8.3.6 战略措施205
8.3.5 战略步骤205
第九章 漂移景观:网络安全与宽带网络208
9.1 宽带网络:网络教育的崭新景观208
9.2 大众化效应: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209
9.3 暗流涌动:网络安全面临的严峻课题210
9.3.1 港澳:互联网络是一把“双刃剑”210
9.3.2 巴西:设立“淫秽罪”依法严打网络色情211
9.3.3 英国:浏览色情暴力图片是非法213
9.3.4 美国:把互联网作为广播电视来加以法律限制213
9.3.5 埃及:道德规范约束政府措施到位214
9.4.1 创造良好的心理情境,增强网络德育工作的效果216
9.4 应对与发展:青少年德育工作216
9.4.2 加强网络意志教育的力度,倡导“慎独自律”的网络道德217
9.4.3 深化青少年网络心理动力分析,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状态的调整217
9.4.4 提高德育工作者网络素养,构建平等的网络沟通平台218
9.5 中华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网络时代218
9.5.1 民俗文化需全面保护219
9.5.2 抢注域名是否合法?219
9.5.3 文化遗产的网络路标220
结束语221
参考文献223
后记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