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美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美学史
  • 张法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7030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美学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美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中国美学史:缘起1

二、中国美学史:内在困难2

三、中国美学史:学科进展3

四、中国美学史:更新动力4

五、中国美学史:原则与框架5

第一章 远古美学嬗变8

第一节 礼:原始整合性与美9

第二节 文:审美对象的总称11

第三节 中:文化核心与审美原则15

第四节 和:文化理想与审美原则24

第五节 观:审美方式的基础30

第六节 乐:审美主体构成32

第二章 先秦与秦汉美学34

第一节 孔子与老子36

第二节 孟子与庄子45

第三节 荀、屈、韩、墨四子55

第四节 中国美学的新基础:人物形象与文化宇宙63

第五节 秦汉的音乐宇宙66

第六节 大与三类作者70

第七节 《诗大序》与政治学美学74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学78

第一节 六朝美学的文化基础79

一、宇宙本性的虚灵化79

二、个性的自觉80

三、审美体系的扩大和演进82

第二节 人物品藻与中国审美对象结构的定型83

第三节 人物品藻与两种基本审美把握方式86

第四节 士人审美意识88

一、声无哀乐89

二、生命之叹93

三、以形写神98

四、澄怀味象100

五、园林适心101

第五节 宫廷审美趣味111

一、宫廷之潮:从丽到艳到丰赡111

二、主潮转变:从写神到重骨到崇肉113

三、新潮核心:声律、隶事、骈体114

第六节 品的等级、审美三境与《文心雕龙》 117

第四章 唐代美学123

第一节 唐代美学的文化氛围123

一、容纳四海的开放胸怀123

二、科举制与士人朝气125

三、三教并重与思想自由125

四、文化之盛与百代之中125

第二节 李诗、吴画、张书的审美模式126

一、“行神如空”、“吞吐大荒”的自由精神126

二、“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艺术思维127

三、“处得以狂”、 “神化攸同”的灵感创作128

第三节 杜诗、韩文、颜书的审美模式129

一、志于道的勇儒人格131

二、艺术之法: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132

三、艺术之法: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132

四、艺术境界:从有法到无法,下笔如有神133

五、得神在于兴133

第四节 佛道二境:山水诗和水墨画的思想134

一、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山林禅道之境134

二、体素储洁,浅者屡深:水墨佛道之境137

第五节 禅宗思想、中隐园林、古文运动139

一、超越凡圣:禅宗的平常心是道的境界140

二、壶中天地、由圣入凡:园林禅道之境145

三、回到孔孟,直面生活,古文复兴的丰富内蕴148

第六节 格的理论与意境理论151

一、“格”的二义:理论的经纬线151

二、“境”的发现154

三、意境理论156

一、司空图《诗品》对中国美学的重大意义158

第七节 美学体系典范:司空图《诗品》 158

二、司空图《诗品》的词语和形象159

三、司空图的意境理论161

四、《诗品》的理论体系161

五、《诗品》体系的典范性163

第五章 宋元美学165

第一节 宋代美学的文化氛围166

第二节 宋代庭院与“玩”的雅韵170

第三节 平淡:宋人的理想境界173

一、文:崇尚平易174

二、诗:平淡174

三、书法:淡泊175

四、平淡的意义176

第四节 神逸之争177

一、黄徐之争178

二、远逸士人风格之争和画院内部风格之争179

三、文人画风与主流画风之争181

第五节 体系性著作及其特点186

一、宋代诗话的两种类型186

二、宋代词论191

三、郭熙《林泉高致》194

第六节 宋人的审美心态196

一、三种理想与出污泥而不染197

二、以物观物197

三、寓意于物198

第七节 金元美学之珠199

一、元代文人画理论199

二、植物世界中的四君子形象202

三、元四家山水画的隐逸美学203

四、元代的重技术思潮205

五、元好问《论诗》206

六、元代美学的一些珠点208

第六章 明清美学209

第一节 明清美学的重要背景211

第二节 童心 至情 本色212

第三节 两种狂态215

第四节 性灵:从晚明到清初218

第五节 小说戏剧美学222

一、戏曲小说与传统美学的关系223

二、戏曲小说不同于传统美学的独特特征226

三、戏曲小说与传统美学的共同性234

第六节 明清美学的体系性著作239

一、计成《园冶》的园林美学体系239

二、石涛《画语录》的绘画美学体系245

三、叶燮《原诗》的诗歌美学体系252

四、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体系257

五、刘熙载《艺概》的美学体系262

六、李渔《闲情偶寄》的美学体系271

第七节 明清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282

三、眼中之象、胸中之象、手中之象283

二、实虚相生283

一、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283

四、不可言之理284

五、有我与血书284

六、胸有成竹与胸无成竹285

七、读者的主动性286

八、审美的丰富性与独特性287

九、关于丑289

余论 中国古代美学的整体结构290

第一节 中国美学的主干291

第二节 中国美学的范畴体系294

一、审美对象的结构范畴295

二、审美对象的类型范畴296

三、审美创造范畴299

四、审美欣赏范畴302

五、中国美学范畴的整体性304

参考书目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