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用担保概论与实务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新来主编;张立平,马占春,徐捷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5379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87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14页
- 主题词:信用-担保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用担保概论与实务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概论篇3
第一章 各国(地区)信用担保业发展概况3
第一节 信用担保的起源及专业担保的特点3
一、信用担保的起源及属性3
二、国外担保业主要特点5
三、主要业务品种7
第二节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概述9
一、担保机构的产生与发展9
二、担保机构的基本特点10
三、担保机制比较14
四、担保作用的衡量16
五、政府对中小企业资金扶持的其他政策18
第三节 中小企业担保的政策性运作模式19
一、美国小企业贷款担保制度19
二、加拿大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23
三、日本的信用保证制度26
四、奥地利财政担保公司(FGG)34
五、中国台湾省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35
第四节 商业性担保概述39
一、商业性担保发展概况39
二、欧洲商业担保市场发展概况43
三、拉丁美洲商业担保概况46
四、担保行业管理48
第五节 部分商业性担保机构介绍49
一、美国F D公司49
二、美国债券担保机构54
三、格宁NCM信用和金融公司56
四、意大利担保公司(SIC)59
第二章 我国信用担保业的发展与实践63
第一节 我国信用担保业发展历程63
一、担保业产生的历史背景63
二、担保业主要发展过程64
第二节 我国信用担保业现状71
一、担保业发展特征71
二、担保机构的基本状况76
三、担保业面临的主要问题80
第三节 我国信用担保业发展趋势84
一、担保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84
二、担保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85
三、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趋势88
第四节 担保业经营理念91
一、担保业面临的困惑91
二、重视担保业务能力建设92
三、讲求担保经营策略93
四、树立担保产品设计理念93
五、人力资本是担保机构发展的重要保障94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担保95
第一节 信用担保与信用体系95
一、信用的概念和作用95
二、信用体系98
三、信用担保与信用体系的关系100
一、担保101
第二节 担保与信用担保101
二、信用担保103
三、担保与保险的区别105
第三节 担保法律调整109
一、担保及反担保109
二、担保的方式110
三、担保法律关系110
四、担保法律规范111
实务篇119
第四章 担保业务流程与操作119
第一节 担保业务流程119
一、项目选择的基本原则121
第二节 担保项目受理121
二、项目受理人的设置125
三、项目的申报资料127
四、风险分担原则133
第三节 担保项目审查与评估136
一、现场考察136
二、资料审查137
三、项目评估142
第四节 担保项目决策与实施152
一、项目的决策152
二、反担保措施设置154
三、担保费及其他费用的收取156
四、担保合同签署158
第五节 担保项目后期监督与管理159
一、在保项目的监督与管理159
二、担保责任的解除与代偿161
三、代偿项目的追偿162
第五章 担保项目评估164
第一节 担保项目评估概述164
一、项目评估的概念164
二、项目评估的作用164
三、项目评估的分类165
四、项目评估的特点166
五、项目评估的步骤167
六、项目评估的主要内容168
第二节 担保项目企业资信评估169
一、资信评估的一般概念169
二、担保项目资信评估的特点169
三、担保项目资信评估主要分析方法171
四、担保项目资信评估内容175
五、担保项目资信评估主要指标175
六、财务状况分析表格样式187
七、担保项目资信评估结论190
第三节 建设项目评估192
一、建设项目评估概述193
二、建设项目评估的内容及方法195
三、建设项目评估结论209
第四节 担保项目评估的模式210
一、担保项目评估业务操作现状210
二、担保项目风险评估的模式211
第六章 反担保措施评估215
第一节 反担保措施评估概述215
一、反担保的概念215
二、反担保措施评估的概念及必要性215
三、反担保措施的审核216
四、反担保措施的生效217
五、反担保措施评估的原则218
六、反担保措施评估的特点219
第二节 反担保措施评估的方法220
一、市场价格比较法220
二、重置成本法221
三、收益现值法222
四、清算价格法223
五、评估方法的比较与选择224
第三节 机器设备的评估225
一、方法一——重置成本法225
二、方法二——市场价格比较法228
四、机器设备评估的相关问题229
三、方法三——清算价格法229
第四节 房地产评估230
一、房地产的概念230
二、房地产的评估方法231
三、房地产评估的相关问题232
第五节 土地使用权评估233
一、土地使用权评估概述234
二、地产的分类234
三、土地使用权的评估方法235
四、土地使用权评估的相关问题238
二、基本评估方法239
第六节 在建工程评估239
一、在建工程的概念239
三、在建工程评估的相关问题240
第七节 未来收益权评估241
一、评估方法及适用范围241
二、影响未来收益的基本因素242
三、测算项目未来收益及收益现值242
四、未来收益权评估的相关问题243
第八节 无形资产评估243
一、无形资产概述244
二、无形资产评估方法245
一、债券评估概述247
三、无形资产评估的相关问题247
第九节 债券评估247
二、债券价值评估的基本假设249
三、上市流通债券的评估249
四、非上市债券的评估250
五、债券评估的相关问题252
第十节 股权质押与企业价值评估253
一、股权质押概述253
二、企业的价值254
三、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254
四、企业价值评估和股权质押的相关问题256
第一节 担保合同的概念和特征258
一、债、债权、债务258
第七章 担保法律实务258
二、债权担保259
三、担保合同及其特征259
四、反担保合同及其特点260
第二节 担保合同的种类及法律适用261
一、担保的种类261
二、担保合同的种类262
三、担保合同的法律适用262
一、保证人的资格263
第三节 保证263
二、保证的方式265
三、保证合同265
四、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268
五、保证的范围及责任的免除270
六、保证人的追偿权272
七、最高额保证273
八、委托保证合同的使用273
第四节 金融机构出具的《保证合同》存在的问题274
三、见索即付问题275
二、保证担保的范围问题275
一、担保合同的从属性问题275
四、保证人债权的保全问题276
五、直接扣划保证人款项的问题276
第五节 抵押277
一、抵押及抵押合同的概念277
二、抵押合同的成立及抵押权的设立278
三、抵押财产的范围279
四、最高额抵押281
五、签订抵押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282
一、质押与质押合同的概念283
第六节 质押283
二、质押的种类284
三、质权的设立与取得284
四、质权的行使285
五、质押的有关问题286
第七节 留置及定金286
一、留置286
二、定金287
第八节 担保法律实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88
一、反担保问题288
三、对外担保问题289
二、担保合同主体问题289
四、主合同与从合同的关系问题291
五、保证合同中保证人的抗辩权292
第九节 担保纠纷案件的诉讼程序及法律适用292
一、担保纠纷案件的管辖292
二、担保纠纷案件保证人的诉讼地位293
三、抵押权实现所涉及的诉讼程序293
第八章 担保项目风险分类管理与损失资产处理294
第一节 担保项目的风险分类管理294
一、项目风险分类标准295
二、项目风险分类工作的实施298
第二节 担保风险项目的认定299
一、风险项目的提出300
二、风险项目报告301
三、风险项目及其风险控制方案的确认302
第三节 担保项目的代偿与追偿302
一、担保代偿的操作程序302
二、对担保代偿项目的追偿304
第四节 化解担保项目风险的其他措施309
一、控制企业账户309
二、行使代位权309
三、债务重组309
四、债权证券化310
五、打包出售311
第五节 担保机构资产损失的处理311
一、担保机构资产损失确认的标准和条件311
二、担保机构资产损失的核实程序及审批原则312
三、报损的后续工作312
四、担保业务的风险责任及绩效评价313
机构篇317
第九章 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和持续经营317
第一节 风险管理概述317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317
二、风险管理理念及风险处理方法319
第二节 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321
一、担保机构发生风险的原因321
二、担保机构风险的种类323
三、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措施325
第三节 担保能力与担保放大比例332
一、担保能力与担保放大比例的关系333
二、决定担保机构担保能力的因素334
三、最大担保能力和最大担保放大比例的计算方法335
第四节 担保机构业绩考核与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337
一、业绩考核和风险管理评价的作用和意义337
二、经营业绩考核指标338
三、风险管理评价指标342
第五节 担保机构的持续经营347
一、担保机构持续经营的重要性347
二、影响担保机构持续经营的因素348
三、担保机构的持续经营水平354
四、担保机构如何实现可持续经营356
第十章 担保机构的会计核算359
第一节 概述359
一、担保机构的会计制度背景359
二、担保机构会计的对象及特点360
二、或有事项的特征361
第二节 或有事项会计核算361
一、或有事项的概念361
三、对担保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方式362
四、新会计制度对或有事项的规定363
五、新会计制度的适用性365
六、对担保机构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366
第三节 担保准备金的会计核算368
一、短期责任准备金368
二、长期责任准备金369
三、担保赔偿准备金369
五、担保风险基金370
四、代位赔偿基金370
第四节 担保费收支的会计核算371
一、担保费收入371
二、分担保费支出371
三、担保赔偿支出371
第五节 担保质押、抵押资产的会计核算372
一、质押资产的会计核算372
二、抵押资产的会计核算373
第六节 会计报告374
一、资产负债表374
三、担保保证金的会计核算374
二、利润表377
三、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378
第十一章 担保机构组织结构与职能管理380
第一节 担保机构组织结构设立的主要依据380
一、组织理论381
二、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381
三、影响担保机构组织结构设立的主要因素384
第二节 担保机构组织结构设立的一般原则386
一、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386
二、组织设置精干高效386
四、提高组织运行效率387
三、组织职能整体协调387
六、责、权、利相结合388
五、集权与分权相结合388
七、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389
第三节 担保机构组织结构的设立389
第四节 担保机构的组织职能及人员配置392
一、担保机构组织职能划分的原则392
二、担保机构业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393
三、担保机构主要业务部门职能划分及人员配置395
第一节 担保机构信息管理的作用与特点400
一、信息管理的必要性400
第十二章 担保机构的信息管理400
二、信息化建设的目标402
三、信息化建设的规划403
四、信息化建设整体架构和发展阶段404
五、担保业务信息管理的作用405
六、担保业务信息管理的特点406
第二节 担保机构信息化实施前的评估工作407
一、评估工作的重要性407
二、评估工作的具体内容408
第三节 担保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模块和功能410
一、工作流管理410
二、基本信息项载入414
三、公式计算415
四、监控界面415
五、统计查询416
六、知识管理416
七、权限管理417
八、安全策略417
九、系统开放接口417
十、其他担保业务品种模块417
第四节 担保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418
一、系统需求分析418
二、业务流程的确定419
三、实施开发420
四、反馈、调整、测试421
五、培训、使用、验改421
六、维护、升级422
第五节 担保行业信息系统产品化及选型422
一、担保机构信息系统产品化及选型422
二、担保机构信息系统产品选型423
附录427
附录1 中投保公司推进中国担保业发展若干重要事项427
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思考427
中投保公司参与上海市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情况介绍432
中投保公司承担世界银行“EMCo贷款担保计划”项目情况介绍442
中投保公司参与工程合同担保制度建设情况介绍451
关于以《上海协定》为基础缔结“中国担保业联盟”的联合声明473
上海协定478
附录2 其他担保品种及相关业务介绍486
贸易融资担保486
工程保证490
诉讼财产保全担保501
忠诚担保506
保付代理510
贸易信用保险5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526
附录3 担保业务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5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539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555
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558
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561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564
关于加强地方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务管理和政策支持若干问题的通知571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574
国际商会《无条件担保通则》575
主要参考文献584
再版后记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