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系实施手册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建国,熊茂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5622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98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510页
- 主题词:建筑企业(学科: 工业企业管理) 建筑企业 工业企业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系实施手册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前言1
第一章 三大管理体系标准发展的历史沿革1
第一节 三大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1
一、ISO 9000族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2
二、ISO 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3
三、OHSMS 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6
第二节 三大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7
一、ISO 9000族标准的制定7
二、ISO 14000系列标准的制定11
三、OHSMS 18000体系标准的制定11
一、ISO 9000管理体系标准在中国12
第三节 三大管理体系标准在中国12
二、ISO 14000管理体系标准在中国13
三、OHSMS 18000管理体系标准在中国13
第四节 三大管理体系标准的共同特点15
第五节 企业实施三大管理体系标准的意义16
一、企业推行ISO 9000族系列标准的作用16
二、企业实施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影响17
三、企业实施OHSMS 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的作用18
第二章 GB/T 19000—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0
第一节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及其理解20
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产生的背景和作用20
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理解21
第二节 十二个质量管理基础29
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30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30
三、质量管理体系方法31
四、过程方法31
五、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34
六、最高管理者的作用34
七、文件35
八、质量管理体系评价36
九、持续改进37
十、统计技术的作用38
十一、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38
十二、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39
第三节 术语和定义及其与1994版本的变化41
一、术语标准的总体变化41
二、主要术语42
第四节 概念图的简要说明52
一、有关质量的概念图52
二、有关管理的概念图52
三、有关组织的概念图53
四、有关产品和过程的概念图53
五、有关特性的概念图54
六、有关合格(符合)的概念图56
七、有关文件的概念图57
八、有关检查的概念图57
九、有关审核的概念图57
十、有关测量过程质量保证的概念图58
第一节 工程项目质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60
一、工程项目的特点60
第三章 GB/T 19001—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60
二、工程项目质量的特点61
三、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62
第二节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条文理解与实施要点63
第四章 GB/T 24001—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150
第一节 GB/T 24001—ISO 14001的特点和应用原则150
第二节 环境管理体系术语与定义151
第三节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条文理解与实施要点155
第五章 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理解及实施要点193
第一节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93
第二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术语194
第三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理解与实施要点199
一、管理体系策划的工作步骤235
第六章 管理体系文体的编制及其案例235
第一节 管理体系文件的总体策划235
二、管理体系文件的总体设计236
三、管理职能的分配与展开238
第二节 编写管理体系文件的基本要求240
一、基本要求240
二、关于文件的协调性问题241
三、关于文件的可操作性问题242
第三节 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的程序243
一、落实编写人员243
二、进行必要培训243
三、编写指导性文件243
六、文件的编辑和审批244
五、编写草案244
四、制定编写计划244
七、文件的试行或评审245
八、正式发布245
第四节 管理体系文件的作用、编写原则及基本特性245
一、文件的定义245
二、文件的作用245
三、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原则246
四、管理体系文件的基本特性246
第五节 管理体系文件247
一、单个体系与三标一体化的体系文件建立的优缺点247
二、管理体系文件定位及结构248
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49
四、环境管理体系文件255
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260
第六节 管理体系文件编制264
一、方针和目标的编制264
二、手册的编制268
三、程序文件的编写273
四、作业文件的编制288
五、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记录表格的设计与编制301
第七节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系文件编制举例305
第七章 过程识别与控制书382
第一节 土建结构施工的过程识别与控制382
一、土方开挖工程383
二、地下防水工程384
三、回填土工程384
五、钢筋工程385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385
六、模板工程386
七、混凝土工程386
八、钢结构工程(钢结构制作)387
九、钢结构工程(钢结构安装)387
十、砌筑工程388
十一、抹灰工程388
十二、门窗工程389
十三、室内防水工程389
十四、屋面工程390
十五、幕墙工程390
第二节 装饰工程施工的过程识别与控制391
十六、外脚手架工程391
一、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工程392
二、墙面石材干挂工程392
三、墙面涂料工程393
四、墙面釉面砖工程393
五、墙面壁纸工程394
六、地面石材工程394
七、地面面砖工程395
八、木护墙、木筒子板工程395
九、外墙面砖工程396
十、外墙涂料工程396
十一、轻钢龙骨隔断墙工程397
十二、地毯地面工程397
第三节 电气工程施工过程识别与控制398
十三、油漆工程398
一、管路暗敷设工程399
二、封闭插接母线安装工程399
三、防雷及接地安装工程399
四、器具安装工程400
五、电缆敷设安装工程400
六、金属线槽安装工程401
七、塑料线槽安装工程401
八、配电箱、盘安装工程402
九、管路明敷设安装工程402
十、管内穿线安装工程403
十一、开关、插座面板安装工程403
十三、电话插座及组线箱安装工程404
十二、阻燃塑料管安装工程404
十四、有线电视共用天线系统安装工程405
十五、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程405
第四节 给排水、暖通及管道设备安装工程406
一、室内给水管道安装工程406
二、室内排水管道安装工程407
三、卫生洁具安装工程407
四、消防管道及设备安装工程408
五、室内采暖安装工程408
六、采暖与卫生设备安装工程409
七、室内蒸汽管道及附属装置安装工程409
八、管道及设备防腐保温410
九、管道安装—钢管焊接工程410
十一、风管及部件安装工程411
十、金属风管制作411
十二、风管及部件保温工程412
十三、空调设备安装过程412
十四、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工程413
十五、通风机安装工程413
十六、空调水管道安装及保温工程414
第五节 施工过程测量参数及计量器具选择414
第八章 三大管理体系内部审核425
第一节 有关审核的概念425
一、审核425
二、审核的原则426
三、审核员的工作428
二、审核组长的职责428
一、内部审核员职责428
第二节 管理体系内审员428
四、审核员的资格429
五、内审员的工作方法430
六、审核员的管理430
七、内、外部审核员的区别430
第三节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431
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一般步骤431
二、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和特点432
第四节 内部审核策划434
一、制定审核计划434
二、建立审核小组435
三、编制检查表435
二、首次会议438
一、审核实施的基本内容438
四、通知审核438
第五节 内部审核实施438
三、现场审核440
四、不合格项报告442
五、末次会议447
六、内部审核报告449
七、跟踪审核453
第六节 建筑施工企业三大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清单454
一、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清单454
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清单464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清单470
第九章 建筑施工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475
第一节 建筑施工企业适用的质量法律法规475
一、概述478
第二节 建筑施工企业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478
二、建筑施工企业适用的环境法律479
三、建筑施工企业适用的环境行政法规481
四、建筑施工企业适用的环境标准482
五、建筑企业适用的环境管理制度483
第三节 建筑施工企业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487
一、概述487
二、建筑施工企业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488
三、建筑施工企业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行政法规489
四、建筑施工企业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制度490
五、职业健康安全设施与“三同时”495
主要参考文献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