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
  • 刘宇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5783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23页
  • 主题词:认知科学: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论篇3

第1章 认知语言学概述3

1.1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念4

1.2 认知语言学的流派7

1.2.1 认知语法8

1.2.2 认知语义学9

1.2.3 心理空间理论11

1.2.4 图形—背景理论12

1.3 关于认知语言学几个术语的比较13

1.3.1 框架13

1.3.2 脚本14

1.3.3 图式15

1.3.4 认知语境域15

1.3.6 心理空间16

1.3.5 理想认知模型16

1.3.7 六个术语的共性17

1.3.8 六个术语的不同之处19

第2章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比较22

2.1 认知语言学的经验主义观点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论观点22

2.2 对客观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批评25

2.3 基本现实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意识形态26

2.4 小结28

第3章 现实表征 心理表征 语言表征30

3.1 引言30

3.2 现实表征31

3.3 心理表征32

3.4 语言表征35

3.5 小结38

第4章 兰盖克的认知语法40

4.1 语言单位的象征性特征42

4.2 语法结构基于用法模型的特征48

4.3 语法结构具有网络模型的特征50

4.4 小结53

第5章 雷科夫的认知语义学54

5.1 早期研究54

5.2 从生成语义学走向认知语义学56

5.3 认知语义学与标准理论、生成语义学的学术主张比较58

5.4 小结60

第6章 认知语言学的后现代主义特征61

6.1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61

6.2 语言学中的后现代主义:从结构主义到认知研究62

6.3 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特点及其后现代主义特征64

6.4 符号主义、联结主义与动态主义及其后现代主义特征66

6.4.1 符号主义认知观及其后现代主义特征66

6.4.2 联结主义认知观及其后现代主义特征67

6.4.3 动态主义认知观及其后现代主义特征69

6.5 小结70

第7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缺陷71

7.1 心理表征与心理现实性问题71

7.2 身体化特征与意象图式理论74

7.3 隐喻理论76

7.4 小结79

应用篇83

第8章 心理空间理论与语用歧解策略83

8.1 心理空间的工作原理83

8.2 空间语义项的缺省与语用歧解策略86

8.3 指称晦暗与语用歧解策略90

8.4 角色——语义值与语用歧解策略92

8.5 摹状词理论的解释96

8.6 小结99

9.1 类典型理论简介100

第9章 类典型理论对乔姆斯基语法的研究100

9.2 乔姆斯基语法的类典型性102

9.3 小结106

第10章 事件框架的结构表征与翻译107

10.1 什么是事件框架107

10.2 英、汉语事件框架的结构表征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108

10.3 英、法语事件框架的结构表征差异及对英、法互译的影响111

10.4 其他语言中事件框架的结构表征112

10.5 事件框架结构表征差异的原因114

第11章 摹状词理论的认知语言学透析116

11.1 摹状词理论简介116

11.1.1 罗素的理论116

11.1.2 斯特劳森和唐奈兰的理论119

11.2 图形—背景理论对罗素理论的解释120

11.3.1 认知语境域理论简介121

11.3 认知语境域理论及其对斯特劳森理论的解释121

11.3.2 认知语境域理论对斯特劳森理论的解释123

11.4 认知语言学对罗素、斯特劳森和唐奈兰三种理论的综合思考125

第12章 预设投射研究的卡丘南模式与福克聂模式128

12.1 什么是预设投射128

12.2 卡丘南模式129

12.3 福克聂模式132

12.4 小结137

第13章 指示语的多元认知研究138

13.1 指示语概述138

13.2 认知语法的平台理论对指示语的解释139

13.3 心理空间理论对指示语的解释142

13.4 理想认知模型理论对指示语的解释146

13.5 小结147

14.2 认知语境域的结构形式149

14.1 什么是认知语境域149

第14章 认知语境域理论对指称词语的解读149

14.3 认知语境域的内容形式151

14.3.1 表征为百科知识的认知语境域151

14.3.2 表征为感知内容的认知语境域153

14.3.3 表征为语篇信息的认知语境域154

14.4 认知语境域的切分156

14.5 认知语境域中次结构的凸显158

14.5.1 百科知识使认知语境域中的某一成分更凸显158

14.5.2 语篇信息使认知语境域中的某一成分更凸显159

14.5.3 感知内容使认知语境域中的某一成分更凸显160

14.6 认知语境域对指称词语的解读161

14.6.1 认知语境域对不定指称词语的解读161

14.6.2 认知语境域对专有名词的解读161

14.6.3 认知语境域对零代词的解读162

14.7 小结163

第15章 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165

15.1 概念隐喻概述165

15.2 及物性系统的划分是任意的166

15.3 一致式产生的认知心理过程168

15.4 小结171

第16章 通感现象的身体化特征172

16.1 通感现象概述172

16.2 通感的身体化特征及其表现形式173

16.3 小结180

第17章 少男少女追星现象的认知语言学解读181

17.1 渴望成功的追星心理过程:概念合成理论的解释182

17.2 把“星”当作理想爱人的追星心理过程:心理空间理论的解释184

17.3 移情理论对少男少女追星现象的解读186

17.4 小结189

参考书目1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