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3007729.jpg)
- 陶承业,孙占详,孙贵荒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14823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研究-辽宁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村调研1
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
(一)发展绿色水稻、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刘坨子村3
(二)专业化生产绿色无公害优质水稻的拉塔湖村5
(三)拥有国家级稻米生产基地的兴隆台村8
(四)发展特色稻田养蟹生态农业模式的张家村9
(五)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的杜家村14
(六)关外“棚果第一村”——新站村18
(七)韭菜+棚桃,靠拳头产品叫响的三道壕村21
(八)大力发展特色南果梨产业的王家堡村23
(九)发展葡萄产、贮、销一条龙生产的正红旗村28
(十)种草养畜相结合的那四村32
(十一)从事“一村一品”柞蚕生产的敖家村33
(十二)因地制宜,营造林下特色生态农业的大阳村36
(十三)开发特色山野菜产业的汤图村38
(十四)大力发展特色中草药生产的椽子河村40
(十五)以特色养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刘家屯村43
(十六)实施“四位一体”农业生态种植模式的祝家营子村45
(十七)建立酿酒加工业与养牛/种植业相结合的农业生态模式的妈妈街村49
(十八)引进技术,实现无公害绿色蔬菜专业化生产的网户村52
(十九)以发展保护地大棚为主、林果业和畜牧业为辅的跃进村56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共同致富59
(二十)走“农、工、商、贸、旅游”五位一体发展之路的大梨树村59
(二十一)综合利用资源,开发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业的牌坊店村61
(二十二)利用区位优势,壮大集体经济的中所屯村65
(二十三)发展特色渔业,走集体和个人共同致富之路的龙王塘村69
(二十四)招商引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姜家村73
(二十五)招商引资,以企业兴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生村75
三、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79
(二十六)以农村第二产业(铁矿业)反哺农业的小平房村79
(二十七)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三屯村82
(二十八)利用资源优势,走“工业兴村”之路的青花峪村86
(二十九)以集体经济带动农村发展的东王村90
(三十)农村第三产业(餐饮业)反哺农业的朝光村93
(三十一)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反哺农业的大淑村97
(三十二)发展农民协会带领农民致富的河南村100
四、发展农民协会,带领农民致富100
五、通过多种经营发展农村经济103
(三十三)实现种植、养殖专业化生产的下牛村103
(三十四)依靠区位优势,多产业共同发展的锁龙沟村106
六、开发民族特色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09
(三十五)利用民族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满融村109
第二章 辽宁省外部分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113
(一)辽宁与江苏农业基本情况对比分析114
一、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114
(二)江苏省农村经济建设经验117
(三)典型村121
(四)江苏新农村建设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135
二、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136
(一)河南省农业和农村改革概况136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功经验139
(三)典型村142
(四)河南新农村建设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149
三、山东省寿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150
(一)寿光市基本情况150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与成功经验157
(三)典型村166
(四)山东寿光新农村建设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178
四、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178
(一)韩村河村基本情况179
(二)韩村河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181
(三)韩村河村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187
(四)韩村河村新农村建设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192
第三章 部分国家和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主要做法193
一、韩国新村运动193
(一)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193
(二)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做法194
(三)韩国新村运动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200
二、日本新农村建设203
(一)日本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203
(二)日本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和做法205
(三)日本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同步进行207
(四)日本新农村建设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211
三、我国台湾地区现代农业214
(一)台湾农业发展的四个阶段214
(二)台湾现代农业的特点217
(三)台湾现代农业发展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220
四、以色列沙漠节水农业223
(一)以色列农业概况223
(二)以色列沙漠节水农业的主要做法与经验225
(三)以色列沙漠节水农业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233
五、欧盟农村发展模式235
(一)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235
(二)欧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做法238
(三)欧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验239
(四)欧盟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242
(一)美国农业概况246
六、美国现代农业246
(二)近代美国农业发展历程247
(三)美国发展农业的主要做法248
(四)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251
第四章 推进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255
一、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255
(一)科学确立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256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转移农村剩余人口,促进县域经济发展256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严格规划,分步实施256
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257
四、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258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259
(二)按照产业化要求组织实施259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明确五个关系260
(一)新村庄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260
(二)县城经济与县域经济的关系260
(三)新农村建设主体与投资主体的关系261
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搞好科学规划262
(五)农民主体作用与政府引导的关系262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262
(一)实施资金反哺263
(二)实施科技反哺263
(三)实施政策支持264
七、以县域经济发展为重要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264
八、以科技进步为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265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65
(二)提高农业竞争力266
(一)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267
(二)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267
(三)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267
九、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267
十、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市场准入步伐268
(一)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268
(二)加强名优特农产品展示平台建设269
(三)建设东北地区的大型农产品集散地269
十一、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监督管理体系269
(三)建设农业标准化监督与组织体系270
(一)制定农业标准体系270
(二)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270
十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271
十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73
(一)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73
(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城乡交流274
(三)搞好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和电话普及率274
(四)加强村容村貌建设,创建文明乡村274
十四、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275
十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环境275
十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建设,培养带头人276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76
(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277
(三)注意发现和培养带头人278
附件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80
附件二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299
参考文献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