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专利法律知识应考教程及同步练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专利法律知识应考教程及同步练习](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0250838.jpg)
- 冯晓青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80247995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279MB
- 文件页数:502页
- 主题词:专利-代理(法律)-中国-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专利法律知识应考教程及同步练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专利制度概论1
第一节 专利基础知识1
一、专利制度概要1
(一)专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
(二)专利体系及特点3
(三)专利制度的特点4
(四)专利制度的作用5
二、中国专利制度5
(一)中国专利制度的发展历史5
(二)中国专利制度的主要特点9
(三)中国专利制度行政与司法机构10
三、我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内容剖析11
(一)《专利法》总则部分之完善11
(二)授予专利权的条件15
(三)专利的申请16
(四)专利权的终止与无效18
(五)专利权的保护18
(六)专利权的限制与例外21
第二节 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23
一、相关概念23
(一)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概念23
(二)申请人的概念24
(三)专利权人的概念26
二、权利的归属26
(一)职务发明创造26
(二)非职务发明创造27
(三)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28
(四)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28
第三节 专利代理制度29
一、专利代理29
(一)专利代理的概念29
(二)专利代理的作用29
二、专利代理人30
(一)专利代理人的概念30
(二)申请专利代理人资格的条件30
(三)申请专利代理人执业证的条件和程序30
(四)专利代理人的执业和业务范围31
(五)专利代理人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31
三、专利代理机构33
(一)专利代理机构的概念和组织形式33
(二)专利代理机构的设立、变更、停业和撤销33
(三)专利代理机构办事机构的设立条件和审批程序34
四、专利代理人和专利代理机构的年检35
(一)年检的内容35
(二)年检的程序35
(三)不参加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法律后果35
五、专利代理惩戒36
(一)专利代理惩戒委员会36
(二)对专利代理人的惩戒36
(三)对专利代理机构的惩戒37
(四)对专利代理人和专利代理机构均适用的惩戒37
六、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37
同步练习题38
第二章 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条件56
第一节 专利保护的对象和主题56
一、专利的保护对象56
(一)发明56
(二)实用新型57
(三)外观设计59
二、不授予专利权的主题60
(一)违反法律的发明创造60
(二)违反社会公德的发明创造60
(三)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60
(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61
(五)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62
(六)科学发现62
(七)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63
(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63
(九)动物和植物品种65
(十)原子核变换方法和用该方法获得的物质66
第二节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授权条件66
一、现有技术66
(一)现有技术的概念66
(二)抵触申请67
(三)宽限期67
二、新颖性68
(一)新颖性的概念69
(二)新颖性的判断69
(三)对同样的发明创造的处理71
三、创造性72
(一)创造性的概念72
(二)发明创造性的判断73
(三)实用新型创造性的判断79
四、实用性80
(一)实用性的概念80
(二)实用性的判断80
第三节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授权条件82
一、相关概念82
(一)现有设计82
(二)判断主体82
(三)判断客体82
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授权条件83
(一)不属于现有设计83
(二)不存在抵触申请85
(三)与现有设计或者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相比具有明显区别86
同步练习题88
第三章 对专利申请文件的要求106
第一节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106
一、请求书106
(一)请求书的法律效力106
(二)请求书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106
二、权利要求书108
(一)权利要求书概述和基本要求108
(二)独立权利要求111
(三)从属权利要求112
三、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113
(一)说明书113
(二)说明书附图118
四、说明书摘要及摘要附图118
(一)说明书摘要的法律效力118
(二)说明书摘要文字部分的撰写要求119
(三)说明书摘要附图的选择119
五、申请文件的书写规则及附图绘制要求119
(一)适用文字119
(二)打字或印刷119
(三)制图规则120
六、对于涉及生物材料申请的特殊要求120
(一)涉及生物材料申请的请求书应当满足的要求120
(二)涉及生物材料申请的说明书应当满足的要求121
(三)涉及遗传资源的申请121
第二节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121
一、请求书121
(一)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请求书的法律效力121
(二)请求书应当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其应当满足的要求121
(三)应当随同请求书提交的各类证明文件及其主要内容122
二、图片或照片122
(一)外观设计图片或者照片的法律效力122
(二)“图片或者照片应当清楚地显示要求专利保护的产品的外观设计”的含义、图片的绘制、照片的拍摄、图片或照片的缺陷122
(三)视图名称及其标准123
三、简要说明123
(一)简要说明的法律效力123
(二)简要说明的内容和撰写要求123
第三节 单一性要求124
一、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单一性124
(一)单一性的概念124
(二)判断单一性的原则和方法125
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单一性130
(一)同一产品的相似外观设计130
(二)成套产品的外观设计131
同步练习题132
第四章 申请获得专利权的程序及手续147
第一节 基本概念147
一、申请日和优先权日147
(一)申请日的确定147
(二)申请日的作用147
(三)优先权与优先权日147
(四)优先权的效力148
二、申请号148
(一)申请号的组成148
(二)申请号的含义148
(三)申请号的给出148
(四)申请号的作用149
三、期限149
(一)期限的种类149
(二)期限的计算149
(三)期限的延长150
(四)耽误期限的处分150
四、费用和缴纳期限150
(一)费用的类别和缴纳期限150
(二)费用的减缓151
(三)费用的缴纳方式151
(四)费用的暂存、退款和查询152
(五)费用种类的转换152
第二节 专利的申请及受理152
一、申请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应提交的文件及形式152
(一)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应提交的文件152
(二)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应提交的文件153
(三)申请专利应提交的其他文件153
(四)专利申请文件的形式153
二、专利申请的受理154
(一)受理地点154
(二)受理条件154
(三)受理程序155
(四)分案申请的受理程序155
(五)不受理的情形155
(六)不受理程序156
(七)其他文件的接收与不受理156
(八)申请日的更正157
(九)受理程序中错误的更正157
(十)查询157
三、文件的递交和送达157
(一)递交日的确定157
(二)文件递交的方式157
(三)其他有关文件的提交157
(四)文件统一格式158
(五)文件送达方式158
(六)文件送达的确定158
(七)送达日的确定158
四、申请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获得专利保护158
(一)关于国际申请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获得专利保护的问题159
(二)关于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获得专利保护的问题159
(三)关于要求获得香港短期专利或注册外观设计保护的问题159
五、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及其专利复审委员会处理专利申请和请求的原则159
六、专利代理机构的委托159
(一)委托159
(二)委托书160
(三)解除委托和辞去委托160
七、代表人的指定161
八、优先权请求161
(一)要求外国优先权161
(二)要求本国优先权161
第三节 关于电子申请的若干规定162
一、电子申请用户及其注册162
二、电子申请的接收和受理162
三、电子申请的特殊审查规定163
(一)专利代理委托163
(二)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转移引起的变更163
(三)需要提交纸件原件的文件163
(四)纸件申请与电子申请的转换163
四、电子发文163
第四节 保密专利申请与向外国申请专利的保密审查164
一、保密的范围164
二、保密专利申请的审查164
三、向外国申请专利的保密审查165
第五节 发明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166
一、发明专利申请初步审查的范围166
二、发明专利申请初步审查的原则166
(一)保密原则166
(二)书面审查原则167
(三)听证原则167
(四)程序节约原则167
三、申请文件的形式审查167
(一)请求书167
(二)说明书169
(三)说明书附图169
(四)权利要求书170
(五)说明书摘要170
(六)申请文件出版条件的格式审查170
四、手续合法性审查170
(一)委托专利代理机构170
(二)要求优先权170
(三)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170
(四)撤回专利申请声明171
(五)著录项目变更171
五、明显实质性缺陷审查171
六、涉及生物材料申请的审查172
(一)涉及生物材料的申请的核实172
(二)保藏的恢复173
七、提前公布声明173
第六节 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程序173
一、实质审查请求174
二、实质审查程序中的基本原则174
三、实质审查175
(一)审查的文本175
(二)检索175
(三)对缺乏单一性申请的处理176
(四)优先权的核实176
(五)全面审查178
(六)不全面审查的情况179
(七)对公众意见的处理179
(八)审查意见通知书180
(九)继续审查180
(十)会晤与电话讨论181
(十一)取证和现场调查181
四、驳回决定和授权通知182
(一)驳回申请的条件182
(二)驳回的种类182
(三)驳回决定的组成182
(四)发出授权通知的条件183
五、实质审查程序的终止、中止和恢复183
第七节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183
一、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初步审查的范围183
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初步审查的审查原则184
(一)保密原则184
(二)书面审查原则184
(三)听证原则184
(四)程序节约原则184
三、申请文件的形式审查184
(一)请求书184
(二)说明书184
(三)说明书附图185
(四)权利要求书185
(五)说明书摘要186
四、手续合法性审查187
五、明显实质性缺陷审查187
(一)是否属于可授权主题的审查187
(二)是否属于实用新型的审查187
(三)修改是否超范围的审查188
(四)单一性的审查188
(五)分案申请的审查188
(六)避免重复授权的审查188
六、授权通知或驳回决定189
(一)授予专利权通知189
(二)申请的驳回189
第八节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189
一、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初步审查的范围189
二、申请文件的形式审查190
(一)请求书190
(二)外观设计的图片或照片190
(三)简要说明192
(四)专利代理委托书的审查192
(五)优先权文件的审查192
三、手续合法性审查192
四、明显实质性缺陷的审查192
(一)是否属于可授权主题的审查192
(二)单一性的审查193
(三)修改超范围的审查193
(四)是否属于外观设计的审查194
(五)避免重复授权的审查194
(六)对申请文件缺陷的处理194
(七)申请的驳回和授权195
第九节 审查意见通知书的答复和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195
一、涉及发明专利申请的答复和修改195
(一)答复的期限195
(二)答复的方式196
(三)答复的签署196
(四)修改的时机196
(五)修改的要求196
(六)允许的修改197
(七)不允许的修改199
(八)修改的方式201
二、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答复和修改202
(一)通知书的答复202
(二)允许的修改202
(三)不允许的修改202
(四)申请人主动修改202
(五)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进行修改203
(六)审查员依职权修改203
三、涉及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答复和修改203
(一)通知书的答复203
(二)申请人主动修改203
(三)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进行修改204
(四)审查员依职权修改的内容204
第十节 分案申请204
一、分案的情形204
二、分案申请请求书205
三、分案申请的申请人205
四、分案申请的时间205
五、分案申请的类别206
六、分案申请的文本206
七、分案申请的内容206
八、发明和实用新型分案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206
九、外观设计分案申请的特殊规定206
第十一节 专利权的授予及授权后的程序207
一、专利权的授予207
(一)授予专利权的程序207
(二)专利证书207
(三)专利登记簿208
二、专利权的终止208
(一)专利权期满终止208
(二)专利权欠费终止208
(三)专利权人主动放弃专利权209
第十二节 其他手续209
一、专利申请的撤回209
(一)撤回专利申请的时间209
(二)撤回专利申请的程序209
(三)提出撤回专利申请声明后的效力210
二、著录项目变更210
(一)著录项目变更手续210
(二)著录项目变更证明文件210
(三)著录项目变更手续的审批212
(四)著录项目变更的生效213
三、请求恢复权利213
(一)请求恢复权利的条件213
(二)请求恢复权利的手续213
(三)恢复权利请求的审批213
四、请求中止214
(一)请求中止的条件214
(二)中止的范围214
(三)请求中止的手续和审批214
(四)中止的期限215
(五)中止程序的结束215
(六)执行人民法院保全措施的中止215
五、案卷及登记簿的查阅、复制和保存216
(一)允许查阅和复制的内容216
(二)查阅和复制程序216
(三)保存期限216
(四)销毁217
六、生物材料样品的使用请求217
第十三节 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复议217
一、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复议基本概念与手续217
(一)行政复议参加人217
(二)行政复议机构及其职责217
(三)行政复议申请与受理218
(四)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和决定219
(五)复议决定的作出与送达219
(六)行政赔偿请求及赔偿范围220
二、申请复议的范围220
(一)可以申请复议的情形220
(二)不能申请复议的情形221
第十四节 专利权评价报告221
一、专利权评价报告及其法律效力221
二、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的提出221
三、专利权评价报告的作出和内容222
四、专利权评价报告的更正224
同步练习题224
第五章 专利申请的复审与专利权的无效宣告254
第一节 概要254
一、专利复审委员会254
(一)专利复审委员会的组成254
(二)专利复审委员会的任务254
二、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审查制度254
(一)一般审查原则254
(二)审查方式255
(三)回避制度255
三、审查决定256
(一)审查决定的构成256
(二)审查决定的出版257
四、更正及驳回请求257
五、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司法救济257
第二节 专利申请的复审257
一、复审的性质257
(一)审查部门不同258
(二)审查方式不同258
(三)审查内容不同258
二、复审请求的形式审查258
(一)复审请求客体258
(二)复审请求人资格258
(三)期限和费用258
(四)文件形式259
(五)委托手续259
(六)形式审查通知书259
三、复审请求的前置审查259
(一)前置审查意见类型259
(二)前置审查意见260
四、复审请求的合议审查260
(一)理由和证据的审查260
(二)修改文本的审查261
(三)审查方式262
五、复审决定263
(一)复审决定的类型263
(二)复审决定的送交和效力263
六、复审程序的终止263
第三节 专利权的无效宣告请求263
一、无效宣告程序的性质263
二、无效宣告请求应当遵循的其他审查原则264
(一)一事不再理原则264
(二)当事人处置原则264
(三)保密原则264
三、无效宣告请求的形式审查265
(一)形式审查的内容265
(二)形式审查通知书266
四、无效宣告请求的合议审查267
(一)审查范围267
(二)无效宣告理由的增加268
(三)举证期限268
(四)审查方式269
(五)合并审理270
(六)无效宣告程序中专利文件的修改270
五、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270
(一)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的类型270
(二)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的效力271
(三)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的送达、登记和公告271
六、无效宣告程序中对于同样发明创造的处理271
七、无效宣告程序的终止272
第四节 口头审理273
一、口头审理的确定273
二、口头审理的通知273
(一)口头审理通知书273
(二)口头审理通知书回执273
(三)当事人不参加口头审理的法律后果274
(四)口头审理参加人274
三、口头审理前的准备274
四、口头审理的进行274
(一)口头审理第一阶段274
(二)口头审理第二阶段275
(三)口头审理第三阶段275
(四)口头审理第四阶段275
五、口头审理的中止、终止275
(一)口头审理的中止275
(二)口头审理的终止276
六、口头审理的其他事项276
(一)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276
(二)当事人的缺席和中途退庭276
(三)口头审理的记录276
(四)证人出庭作证277
(五)旁听277
第五节 无效宣告程序中有关证据问题的规定277
一、无效宣告程序中有关证据问题的法律适用277
二、当事人举证277
(一)举证责任的分配277
(二)证据的提交277
三、专利复审委员会对证据的调查收集278
四、证据的质证和审核认定278
(一)证据的质证278
(二)证据的审核和认定279
(三)证人证言279
(四)认可和承认279
(五)公知常识280
(六)公证文书280
五、其他280
(一)互联网证据的公开时间280
(二)申请日后记载的使用公开或者口头公开280
(三)技术内容和问题的咨询、鉴定281
(四)当事人提交的样品等不作为证据的物品的处理281
同步练习题281
第六章 专利权的实施与保护306
第一节 专利权306
一、专利权人的权利306
(一)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实施专利的权利306
(二)转让专利权的权利309
(三)许可他人实施专利的权利309
(四)放弃专利权的权利311
(五)标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权利312
(六)专利权的质押312
(七)专利权共有人的权利312
二、专利权的期限313
(一)专利权的生效与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临时保护313
(二)专利权的保护期限313
第二节 专利侵权行为与救济方法313
一、专利侵权行为313
(一)专利侵权行为的类型314
(二)专利侵权的判定314
(三)实施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行为不构成专利侵权318
二、救济方法318
(一)协商318
(二)请求专利行政部门调解和处理318
(三)诉讼321
三、侵犯专利权的法律责任325
(一)停止侵权325
(二)制止侵权的措施325
(三)赔偿损失和赔偿责任的免除情形326
(四)赔偿数额的计算326
第三节 其他专利纠纷与违反专利法的行为327
一、其他专利纠纷327
(一)专利申请权纠纷327
(二)专利权归属纠纷327
(三)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资格纠纷327
(四)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奖励、报酬纠纷328
(五)各类纠纷的解决途径328
二、假冒专利的行为328
(一)假冒专利行为328
(二)假冒专利行为的查处329
三、其他违反专利法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329
(一)擅自向外国申请专利泄露国家秘密及其法律责任329
(二)专利行政部门人员渎职行为及其法律责任330
(三)专利工作管理部门参与经营活动及其法律责任330
第四节 专利的推广应用与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331
一、专利的推广应用331
(一)专利被推广应用应具备的条件331
(二)推广应用的审批程序331
(三)被推广应用专利使用费的支付331
二、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331
(一)强制许可的种类332
(二)强制许可的申请和审批333
(三)强制许可使用费的裁决334
(四)强制许可的终止334
(五)对强制许可权利的限制335
同步练习题335
第七章 专利合作条约及其有关规定368
第一节 专利合作条约368
一、《专利合作条约》(PCT)概况368
(一)《专利合作条约》所称专利的范围和申请人的范围368
(二)PCT制度的基本特点369
二、国际申请369
(一)申请的提出369
(二)优先权369
(三)国际申请日369
三、国际检索370
(一)国际检索单位370
(二)国际检索报告370
(三)权利要求书的修改370
四、国际公布370
(一)国际公布的期限370
(二)国际公布的语言370
(三)国际公布的要求371
(四)不予公布和提前公布371
(五)公布文件的传送371
(六)国际公布的效力371
五、国际初步审查371
(一)国际初步审查的提出371
(二)国际初步审查372
(三)国际初步审查报告372
(四)国际初步审查阶段的修改372
第二节 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特殊要求372
一、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期限与手续372
(一)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期限372
(二)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应办理的手续373
二、生物材料样品的保藏和涉及遗传资源的国际申请373
三、优先权374
四、国家公布375
五、分案375
六、中国国家阶段对国际阶段不予受理和视为撤回的复查376
七、译文有误时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376
同步练习题376
第八章 相关专利国际条约388
第一节 国际承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藏布达佩斯条约388
一、条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388
(一)条约的目的、适用范围388
(二)微生物保藏388
(三)条约规定的专利的范围388
二、国际保藏单位388
(一)国际保藏单位的资格388
(二)国际保藏单位资格的取得、终止和限制389
三、微生物国际保藏389
(一)微生物国际保藏的承认与效力389
(二)重新保藏的事由及效力389
第二节 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390
一、国际专利分类法390
(一)国际专利分类法的范围、定义390
(二)国际专利分类法的语言390
(三)国际专利分类法的目的390
二、国际专利分类法的使用391
(一)国际专利分类法在缔约国分类法中的地位391
(二)缔约国使用国际专利分类法的义务391
三、专家委员会391
(一)专家委员会的组成391
(二)专家委员会的职权391
第三节 建立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洛迦诺协定392
一、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法392
(一)建立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法的目的392
(二)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法的含义392
(三)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法的组成392
(四)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法的语言392
二、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法的使用392
(一)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法的性质392
(二)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法在缔约国分类法中的地位392
(三)缔约国使用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法的义务392
(四)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法的修正和补充393
三、专家委员会393
(一)专家委员会的组成393
(二)专家委员会的职权393
同步练习题393
第九章 专利文献与专利分类397
第一节 概述397
一、专利文献概述397
(一)概念397
(二)专利文献的特点397
(三)专利文献的作用398
二、同族专利398
(一)含义398
(二)同族专利的作用398
三、专利文献的出版及载体399
四、专利说明书的组成部分及其种类399
五、专利文献的编号和国别代码400
(一)申请号400
(二)文献号401
(三)国家、其他实体及政府间组织双字母代码标准402
六、专利文献著录项目及其代码403
(一)专利文献著录项目403
(二)专利文献著录项目识别代码403
七、专利文献的文献种类代码404
(一)中国专利文献种类及其代码404
(二)其他国家或组织的文献种类及代码405
第二节 专利分类408
一、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分类409
二、外观设计专利的分类411
第三节 专利信息检索412
一、专利信息检索方法、技术和策略412
二、专利信息检索的种类及其方法和途径412
(一)专利信息检索种类412
(二)专利信息检索方法413
(三)专利信息检索途径413
三、中国专利文献的类型、种类、著录项目、编码及其变化414
(一)中国专利文献号的类型414
(二)中国专利文献类型、种类、著录项目、编码及其变化416
四、中国专利信息检索系统及检索方法418
(一)中国专利信息检索系统418
(二)中国专利信息检索方法419
同步练习题419
同步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427
第一章 专利制度概论427
第二章 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条件432
第三章 对专利申请文件的要求442
第四章 申请获得专利权的程序及手续450
第五章 专利申请的复审与专利权的无效宣告463
第六章 专利权的实施与保护470
第七章 专利合作条约及其有关规定475
第八章 相关专利国际条约479
第九章 专利文献与专利分类480
主要参考文献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