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艾滋病综合防治现场评估及对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艾滋病综合防治现场评估及对策研究
  • 王宇明,郭金玲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95565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防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艾滋病综合防治现场评估及对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1

一、艾滋病流行情况1

二、艾滋病防治政策发展沿革3

第二章 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基线调查5

第一节 研究目的5

第二节 研究对象、资料来源及方法5

一、研究对象5

(一)基线调查对象5

(二)健康档案和体检对象5

二、资料来源5

三、研究方法5

第三节 研究结果6

一、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项目县人口学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6

(一)概况6

(二)人口学特征7

(三)经济状况8

(四)文化教育9

(五)卫生资源分布9

二、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项目县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10

(一)材料与方法10

(二)结果11

(三)讨论18

三、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项目县艾滋病、结核病及肝炎相关基本信息19

(一)项目县艾滋病、结核病和肝炎基本信息19

(二)项目县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相关数据库的基本情况20

(三)项目县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相关数据库的工作状况22

(四)项目县数据库管理人员的状况23

四、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项目县健康档案建立和健康体检情况24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24

(二)健康档案建立和健康体检工作的内容和方法25

(三)结果25

(四)存在的问题28

五、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项目县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状况28

(一)对象与方法29

(二)结果30

(三)讨论31

(四)结论33

六、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居民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33

(一)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HIV感染者/AIDS患者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33

(二)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非艾滋病居民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35

第三章 艾滋病综合防治现场评估研究38

第一部分 研究现场基线评估及现行防治模式研究38

第一节 概述38

一、研究目的38

二、研究内容38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39

(一)调查对象与抽样方法39

(二)资料收集方法39

(三)研究现场艾滋病防治队伍能力评价方法39

(四)资料分析方法40

(五)数据录入与管理40

四、考核指标41

(一)评估指标的考核41

(二)评估结果的考核41

(三)基线评估调查研究报告的考核41

第二节 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功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41

一、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功能评估体系构建方法41

(一)专家基本情况41

(二)专家的积极性42

(三)专家的权威性42

二、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功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结果43

第三节 县、乡、村艾滋病防治工作组织体系评估48

一、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体系现状评价48

(一)县、乡、村各级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健全,政策完备,职责明确48

(二)工作制度完善,形成政府领导下多部门合作的长效工作机制48

(三)经费支持,统筹规划,防治工作顺利开展48

二、艾滋病防治相关人员对领导组织体系能力的自评49

第四节 县、乡、村艾滋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预防控制队伍能力评估50

一、艾滋病预防控制体系现状评价50

二、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队伍能力评估50

(一)县级预防控制体系及队伍能力评估50

(二)乡级艾滋病预防控制与救治队伍能力评估53

(三)村级艾滋病预防控制与救治队伍能力评估55

三、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情况57

(一)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开展情况57

(二)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建设及工作情况58

(三)母婴阻断工作开展情况58

(四)对目标人群的定期随访检测情况59

四、艾滋病防治相关人员对预防控制体系能力的自评59

五、研究现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60

(一)基层艾滋病防治队伍建设60

(二)母婴阻断工作60

(三)宣传教育工作60

第五节 县、乡、村艾滋病救治体系和救治工作队伍能力评估60

一、艾滋病救治工作体系现状评价60

二、艾滋病救治工作队伍能力评估61

三、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开展情况63

(一)县级医疗机构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开展情况63

(二)乡镇卫生院艾滋病救治工作基本情况64

(三)村卫生室艾滋病预防救治工作基本情况64

四、艾滋病防治相关人员对医疗救治体系工作能力的自评65

五、艾滋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65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66

(二)结果与分析66

(三)讨论68

第六节 县、乡、村艾滋病救助体系和救助帮扶工作能力评估69

一、艾滋病救助工作组织体系现状评估69

二、帮扶救助工作能力评估69

(一)建立关爱机构,实行分类救助,受影响人群全部得到妥善安置69

(二)积极克服实际困难,创新救助模式70

(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临时性救助工作,提高村民满意度71

(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立长效稳定的驻村帮扶队伍,落实帮扶工作机制71

(五)建立帮扶责任制,组织自救和互助,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71

三、救助措施实施后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心理现状调查72

(一)对象与方法72

(二)结果73

(三)讨论74

四、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对帮扶救助能力的自评74

五、研究现场艾滋病帮扶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75

(一)大龄艾滋孤儿救助、大中专艾滋孤儿生存问题有待政府重视75

(二)帮扶工作地方倾斜不同,引发地区发展不平衡75

第七节 研究现场科研管理体系和科研管理工作能力评估76

一、研究现场艾滋病科研管理体系评估76

二、研究现场艾滋病科研工作开展及队伍能力评估76

(一)艾滋病科研工作开展情况76

(二)参与艾滋病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情况77

三、艾滋病防治相关人员对科研管理体系能力的自评77

四、研究现场艾滋病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78

(一)河南省基层单位开展艾滋病科研的优势78

(二)艾滋病科研管理队伍水平有待提高79

(三)区域信息系统建设不健全,艾滋病防治相关信息无法有效为科研工作提供支撑79

(四)探索艾滋病科研管理模式,建设科研管理系统工程79

第八节 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估79

一、流行病学评估79

二、卫生经济学评估80

(一)艾滋病高发地区患者家庭疾病经济负担的测量80

(二)预防干预措施与临床治疗措施经济学评估84

三、预防干预措施效果评估86

(一)对象与方法86

(二)结果86

(三)讨论90

第九节 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功能指数评估结果与防治模式运行现状91

一、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功能指数评估结果91

二、研究现场已探索形成了有效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92

(一)形成了自上而下、协作分工的领导组织管理体系92

(二)形成了符合当地实际,切实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控制体系94

(三)以村卫生室为重点,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艾滋病防治医疗救治体系96

(四)形成了覆盖全部受艾滋病影响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救助帮扶体系97

三、建立健全了保障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顺利运行的工作机制100

(一)形成了统筹为主、效能优先的三级筹资机制100

(二)形成了政府管理、专门化的卫生服务机制101

(三)形成了优先排序、逐层覆盖的制度型社会福利机制101

第十节 研究现场艾滋病防治模式优化建议102

一、重视基层人力资源建设,强化乡村公共卫生软环境102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项的艾滋病医疗救助基金102

三、形成政策支持,建立全面系统的孤儿教育救助计划103

四、长远规划帮扶工作,协调区域平衡发展103

五、建立以家庭、邻里为依托的社会关怀支持长效机制103

六、建立规范的科研管理工作机制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103

第二部分 现场建设过程评估研究104

第一节 研究目的104

第二节 研究内容104

一、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评估104

二、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干预研究和临床治疗研究过程评估104

第三节 研究方法104

一、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评估的研究方法104

二、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干预研究和临床治疗研究过程评估的研究方法105

第四节 研究结果105

一、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评估105

(一)项目县政策制定及采纳情况105

(二)项目县政策决策者基本情况105

(三)项目县政策执行情况106

二、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干预研究和临床治疗研究过程评估108

(一)子课题项目研究人员基本情况108

(二)研究现场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对项目的支持情况110

三、对项目后期实施的指导建议113

(一)协调各子课题实施时间和工作方式113

(二)加强研究现场中课题实施意义的宣讲力度113

(三)采取合适方式给予研究现场相关机构人员和研究对象相应补助113

第三部分 现场终期评估及综合防治模式研究113

第一节 概述113

一、研究目的114

二、研究内容114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114

(一)研究对象114

(二)资料收集方法114

(三)资料分析方法115

(四)艾滋病防治模式的提炼方法115

(五)统计学分析方法116

(六)数据录入与管理116

第二节 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能力建设现状116

一、县、乡、村艾滋病综合防治能力建设现状116

(一)“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的艾滋病领导管理机制得到完善与加强116

(二)领导管理层艾滋病防控知识、参与防治的意识及能力均有了显著提高116

(三)加强监测检测网络建设,艾滋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和规范117

(四)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环境,强化构筑医疗救治体系117

(五)形成培训指导机制,强调艾滋病防治队伍人员素质建设118

(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帮扶救助覆盖层面118

(七)艾滋病防治相关人员对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能力的自评118

二、研究现场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建设现状118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19

(二)结果119

(三)讨论与建议120

第三节 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研究121

一、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干预实施方案121

(一)健康教育实施方案121

(二)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综合干预措施122

(三)艾滋病感染人群的治疗与行为干预措施122

二、研究现场艾滋病干预措施效果评估123

(一)对象与方法123

(二)结果124

三、研究现场艾滋病干预工作的相关问题及建议125

(一)农村HIV感染者/AIDS患者健康信息传播理论模型125

(二)研究现场艾滋病干预工作的有关建议127

第四节 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功能终期评估结果128

一、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功能指数终期评估结果128

二、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实际支持指数129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129

(二)结果130

(三)讨论与建议136

三、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36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136

(二)结果137

第五节 新形势下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优化研究138

一、艾滋病防治模式的国际经验及启示138

(一)艾滋病防治模式的国际经验138

(二)国际经验对构建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模式的启示142

二、构建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优化模式的理论基础143

(一)公共管理理论143

(二)系统科学理论144

(三)公共伦理理论144

(四)危机管理理论145

三、新形势下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模式的结构框架145

四、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优化模式的构建146

(一)指挥层146

(二)服务层147

(三)信息层150

(四)保障层150

(五)控制层151

第四章 综合研究现场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及政策开发153

第一节 概述153

一、研究目标153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53

(一)研究对象153

(二)研究方法153

第二节 研究现场综合示范区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研究154

一、研究现场艾滋病防治组织体系的构架和运行机制154

(一)艾滋病防治组织体系的构架154

(二)领导工作机制154

(三)艾滋病医疗救治体系156

(四)艾滋病预防控制体系158

二、研究现场艾滋病防治领导工作机制及运行情况160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60

(二)结果161

(三)讨论163

三、县、乡、村三级艾滋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情况163

(一)资料与方法163

(二)结果165

(三)讨论与建议171

四、县、乡、村三级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情况172

(一)资料与方法172

(二)结果173

(三)讨论与建议176

五、县、乡、村三级艾滋病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情况177

(一)资料与方法177

(二)结果177

(三)讨论与建议179

六、项目外聘科研技术专家队伍179

(一)资料与方法179

(二)结果180

(三)讨论182

七、研究现场子系统间及本专项与其他专项协调对接情况182

(一)各子项目间协调对接情况182

(二)项目县子系统间协调情况182

(三)本项目与其他科研专项的对接情况183

(四)结论183

八、研究现场艾滋病防治工作正常开展率184

(一)资料与方法184

(二)结果184

(三)讨论184

第三节 研究现场艾滋病防治政策开发与研究部分185

一、资料与方法185

二、研究结果185

(一)研究现场艾滋病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相关文件完善情况185

(二)研究现场现行艾滋病防治政策的特点196

(三)研究现场开发的艾滋病相关防治政策政府采纳情况198

(四)微观政策图解法分析政策的支持情况201

(五)政策建议202

第五章 艾滋病对河南社会经济影响及对策研究204

第一节 概述204

一、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204

二、研究目的206

第二节 研究思路、框架和技术路线207

一、研究思路207

二、研究框架207

(一)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分析208

(二)艾滋病对健康和生命的影响208

(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208

(四)艾滋病对卫生系统的影响208

(五)艾滋病对经济的影响208

(六)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209

三、技术路线209

第三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209

一、资料来源209

二、研究方法209

三、调查方法210

(一)调查对象210

(二)抽样方法及样本含量估计210

(三)调查方式211

(四)数据处理211

(五)质量控制211

四、现场调查211

(一)抽样方法211

(二)调查方法211

(三)质量控制212

(四)数据处理212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212

一、艾滋病对河南省居民健康和生命的影响212

(一)生存质量研究213

(二)去死因期望寿命研究215

二、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219

(一)材料与方法219

(二)结果与分析219

(三)结论与建议233

三、艾滋病对卫生系统的影响233

(一)材料与方法233

(二)结果与分析234

(三)结论与建议239

四、艾滋病对经济的影响240

(一)艾滋病对农村高发地区患者家庭经济影响的调查分析240

(二)农村艾滋病高发地区艾滋病社会疾病经济负担研究246

(三)艾滋病对河南省宏观经济的影响250

五、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268

(一)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成本—效果分析268

(二)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卫生经济学评价271

六、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建议分析276

(一)内容与方法276

(二)结果277

(三)讨论279

第五节 研究结论与创新281

一、研究结论281

(一)艾滋病对健康的影响281

(二)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281

(三)艾滋病对卫生部门的影响282

(四)艾滋病对患者家庭经济的影响282

(五)艾滋病的社会疾病负担研究283

(六)艾滋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283

(七)对母婴阻断成本—效用、成本—效果评价283

(八)采用成本—效用及成本—效果等方法对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进行评价283

二、研究创新点284

(一)率先通过大样本现场调查、文献阅研,采用卫生经济学等方法对艾滋病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较系统的研究284

(二)研究艾滋病对健康的影响284

(三)研究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284

(四)研究艾滋病对卫生部门的影响285

(五)研究艾滋病对经济的影响285

(六)率先采用卫生经济学方法对母婴阻断效果进行研究、评价285

(七)率先采用成本—效用及成本—效果等方法对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进行评价285

第六节 研究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及推广前景285

第七节 对策与建议286

一、艾滋病流行已经是社会重大问题,需要政府行动和社会动员286

二、艾滋病流行趋势与政府策略行动持久性287

三、艾滋病影响范围与社会动员策略288

四、社会动员策略与卫生行动289

五、宏观经济与艾滋病290

六、社会运行与公共卫生工作292

七、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具体建议294

参考文献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