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疾病预防控制应知应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疾病预防控制应知应会](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2957514.jpg)
- 万国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241976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疾病-预防(卫生)-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疾病预防控制应知应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深化医改与基本公共卫生1
一、我国卫生工作方针1
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
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和主要任务1
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标志的含义2
五、疾病预防与疾病控制3
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
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及主要服务对象和内容5
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及实施主体7
九、白银市“两制一册”管理主要内容7
十、公共卫生公益电话号码及所承担的主要职能8
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9
一、传染病分类9
二、单位和个人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义务10
三、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的主要内容10
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的职责10
五、发现传染病或接到疫情报告时应采取的措施11
六、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11
七、法定传染病报告11
八、病原携带者及分类12
九、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2
十、人畜共患病及种类13
十一、现场调查的基本任务或步骤13
十二、疫源地及流行过程14
十三、疫区及疫点14
十四、消毒的种类15
十五、职业性传染病15
十六、传染病感染过程及表现15
十七、医源性感染及医院感染16
十八、传染病的隔离16
第三章 疾病监测与流行病18
一、预警与预测18
二、疾病监测19
三、公共卫生监测20
四、危险因素监测21
五、疾病监测的几个基本概念21
六、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条件)22
七、疾病的传播途径22
八、疾病的流行强度26
九、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26
十、现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调查27
十一、疾病的三间分布27
十二、人群易感性28
十三、密切接触者28
十四、潜伏期及流行病学意义29
十五、个案调查及调查内容29
十六、卫生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29
十七、疾病频率常用测量指标31
第四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33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和特点33
二、卫生应急33
三、卫生应急工作制度(程序)34
四、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
五、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35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35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37
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人员避险原则37
九、传染病暴发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38
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的职责38
十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现场调查的主要内容39
十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反应39
十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40
十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41
第五章 计划免疫44
一、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44
二、计划免疫督导44
三、计划免疫在建立免疫屏障中的作用45
四、疫苗储存运输的温度要求45
五、疫苗质量监测与冷链系统监测45
六、抗原与抗体46
七、免疫与人工免疫46
八、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46
九、疫苗的基本成分47
十、预防接种制度47
十一、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47
十二、儿童入托入学前预防接种证的查验47
十三、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及相关接种信息47
十四、安全注射及三要素51
十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1
十六、预防接种事故51
十七、预防接种偶合症51
十八、心因反应52
十九、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52
第六章 常见传染病预与防控制54
一、麻疹54
二、风疹56
三、脊髓灰质炎58
四、甲型病毒性肝炎64
五、乙型病毒性肝炎65
六、肺结核71
七、百日咳74
八、白喉76
九、新生儿破伤风77
十、狂犬病79
十一、水痘和带状疱疹82
十二、流行性腮腺炎83
十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84
十四、流行性乙型脑炎86
十五、流行性感冒及甲型H1N1流感88
十六、炭疽89
十七、霍乱91
十八、细菌性痢疾93
十九、伤寒与副伤寒95
二十、戊型病毒性肝炎96
二十一、丁型病毒性肝炎98
二十二、艾滋病99
二十三、手足口病104
二十四、猩红热105
二十五、人感染H7N9禽流感107
第七章 地方病及常见地方病预与控制110
一、地方病及地方病种类110
二、甘肃生态区域与地方病分布111
三、白银市地方病分布112
四、地方病的防治原则113
五、碘缺乏病113
六、地方性氟中毒120
七、地方性砷中毒129
八、鼠疫132
九、布鲁氏菌病137
第八章 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40
一、慢性病概念140
二、健康的决定(高危)因素140
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10条人体健康标准141
四、健康教育141
五、健康促进142
六、主要慢性病的分类及干预控制措施143
七、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十大健康危险因素144
八、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144
九、主要慢性病的病因链145
十、疾病谱排序145
十一、疾病负担及病伤经济负担146
十二、死因监测及死因谱146
十三、影响人均期望寿命变化的主要因素146
十四、疾病的三级预防147
第九章 常见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48
一、高血压148
二、糖尿病152
三、血脂异常158
四、骨质疏松161
五、脑卒中164
六、精神疾病167
七、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170
八、轻型精神疾病183
九、“世界精神卫生日”187
十、口腔疾病188
第十章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191
一、常用基本术语191
二、职业健康监护192
三、职业病诊断原则193
四、职业病的特征193
五、法定职业病的构成条件193
六、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194
七、职业病责任报告单位194
八、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分级194
九、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源195
十、业病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195
十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195
十二、职业卫生调查195
十三、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196
十四、评价单元196
十五、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96
十六、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197
十七、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197
十八、职业病分类197
十九、放射防护的几个基本概念197
二十、职业病的预防原则199
第十一章 环境与健康200
一、人类自然环境构成200
二、生态环境及环境流行病学200
三、健康危险度评价201
四、大气污染的来源202
五、水资源的种类及水质性质和常用评价指标202
六、生活饮用水标准及卫生要求204
七、介水传染病205
八、饮用水的营养205
九、饮用水的选择207
十、土壤污染的危害207
第十二章 食品安全209
一、食品209
二、绿色食品209
三、食品添加剂209
四、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事故209
五、食品污染及食品中有害因素210
六、食品安全信息210
七、食源性疾病210
八、食源性疾病监测211
九、食品生产经营者健康管理211
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212
十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法律依据213
十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评估步骤214
十三、食品安全事故卫生学调查215
十四、食物中毒与中毒食品218
十五、食物中毒事件分级218
十六、食物中毒事件的分级响应原则218
十七、食物中毒的分类219
十八、食物中毒的发病(流行病学)特点219
第十三章 卫生检验(理化)220
一、样品采集的原则220
二、生物样品221
三、密度与准确度222
四、有效数字222
五、量控制与质量评价222
六、实验室质量控制222
七、定性与定量分析223
八、样品处理的方法及适用范围223
九、样品的预处理224
十、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224
十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25
十二、原子荧光光谱法226
十三、电位分析226
十四、气相色谱仪226
十五、高效液相色谱法227
十六、离子色谱法228
十七、剧毒化学品的管理228
第十四章 卫生检验(微生物)229
一、细菌及分类229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功能230
三、细菌的营养物质230
四、细菌的人工培养231
五、灭菌与消毒231
六、清洁与无菌232
七、细菌毒素232
八、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232
九、病毒233
十、酶标仪及工作原理235
十一、洗板机236
十二、病原微生物的分类236
十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级236
十四、病原微生物样本采集及管理237
十五、PCR237
十六、生物安全柜分级及型别238
参考文献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