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史学理论 唯物史观的视域和尺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艳国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565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史学理论-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史学理论 唯物史观的视域和尺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史学理论学科建设任重道远1
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7
一、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时期的历史考察8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特色20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史学研究中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25
2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考察30
一、自然历史过程:原始公有制向高级公有制复归30
二、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发展在常规性道路与变异性道路上展开35
三、自然历史过程论与“一般历史哲学理论”尖锐对立43
3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探析47
一、研究的缘起47
二、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进行彻底的革命性改造48
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由单线论向多线论发展55
四、简短的结语63
4 革命、改革与社会历史进程65
一、革命与改革,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范畴65
二、革命,是社会进步的特殊形式70
三、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普遍形式74
四、革命与改革,共同决定社会历史进程77
5 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代价问题的81
一、马克思主义是在何种条件下肯定“代价”的81
二、马克思主义是在何种条件下否定“代价”的87
三、马克思主义是否认为社会进步要以牺牲道德为代价90
四、几点看法91
6 历史的创造者、创造力与创造条件93
一、“人民群众”与“英雄”各自创造自己的历史,而又相辅相成、相互激荡93
二、“人民群众”与“英雄”都是历史运动的推动力量,他们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常常交织在一起97
三、各种社会意志、目标和行为模式综合的结果,往往形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101
7 恩格斯与唯物史观命题105
一、用“唯物史观”高度概括马克思主义历史观106
二、对唯物史观作出“最为详尽的阐述”110
三、恩格斯晚年致力于丰富唯物史观命题的理论内涵114
四、简短的结论119
8 坚持走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之路121
一、史学界形成的广泛共识121
二、史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要求124
9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126
一、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有区别126
二、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有联系129
三、研究唯物史观,加强史学理论学科建设132
10 “史学概论”的学科体系究竟应该如何确定135
一、历史过程论135
二、历史主体论139
三、史家主体论142
四、史学发展论146
五、史学理论与方法论150
11 历史学需要哲学思辨155
一、黑格尔《历史哲学》关于中国历史的思辨155
二、对近代西方历史哲学予以回应是一个时代性课题160
三、佘著走在李大钊开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道路上162
四、佘著的逻辑结构165
五、佘著的史家精神167
六、佘著的学术史定位169
七、几点商榷意见171
12 论历史学的学科个性及其相关问题173
一、历史学的学科个性是什么174
二、再论历史学的功用176
三、从理论上探讨研究史学的素质要求180
13 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184
一、史家责任感184
二、史家使命感185
三、史家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内在统一186
14 论史学思维模式的演变189
一、由述事史学向分析史学发展,由单向性直观性史学认识朝着多向性逻辑性方向演变189
二、由分析史学向系统史学发展,由多向性逻辑性史学认识朝着纵向深入、横向综合方向发展191
15 论史学思维模式的转换194
一、史学思维模式转换与研究方式改变是一种良性互动过程194
二、合理的史学智能结构推进史学思维模式转换198
16 历史的整体运动与史学的总体研究201
一、社会历史进程表现为整体运动201
二、社会历史整体运动的基本特征204
三、对社会历史整体运动开展总体研究209
17 东方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发展212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依据地理环境对区域性历史发展的作用,把人类文化分成东方与西方两种类型212
二、东方地理环境影响中国历史发展216
18 论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221
一、唯物辩证法是历史评价的活的灵魂221
二、把道德评价放置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环境当中226
三、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既有区别又相联系230
19 关于编写历史人物传记的一些意见236
一、为体现了历史精神的典范人物立传236
二、把传主写成历史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238
三、立场爱憎分明、描述各有所据240
附一 叔孙通为何能够成功242
附二 如何评价晚年康有为245
20 略论中国史学的流变251
一、中国史学起源于夏朝而不是更晚的西周251
二、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学的性质253
三、对未来中国史学发展的流向性展望255
21 论中国近代的历史哲学研究259
一、取法西学260
二、“史界革命”261
三、探寻世变之理262
四、“画虎不成反类犬”266
五、火花闪耀,嘉惠未来268
22 地理史观与中国近代史学的历史考察271
一、地理史观要旨271
二、地理史观的中国印象274
三、正确评价地理史观在中国近代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79
23 李大钊阐解唯物史观评析282
一、李大钊研习唯物史观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概念使用282
二、李大钊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理论内涵286
三、贡献与缺陷291
24 李大钊的史学理论研究论析295
一、“依据历史哲学的原理”295
二、“历史是什么”298
三、治史者须有历史观302
四、“但寻真知启后人”305
五、学术坐标定位308
25 近代西方历史哲学述评309
一、发展概述309
二、命题例举312
26 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314
一、从黑格尔到柯林武德:历史哲学发展的路标转向314
二、柯林武德与克罗齐:继承中的发展319
三、历史是什么: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324
跋一 史学理论:对历史学的理论反思330
跋二 史学理论对史学研究的观照与导引337
跋三 让思想的光芒照亮历史340
后记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