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权的变动与对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物权的变动与对抗](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2896519.jpg)
- (日)铃木禄弥著;渠涛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491815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186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权的变动与对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民法第一七七条的宗旨1
第一节 怠于登记的效果1
目录1
一、明治四十一年的两个大审院判决2
二、物权变动范围问题与第三人范围问题的关系4
三、作为今日之通说的第三人范围限制说9
(一)正当利益说10
(二)有效交易说10
(三)“或者吃掉或者被吃”说11
四、各种物权变动中怠于登记的效果12
(一)登记在实体法及程序法上的意义12
(二)非法占据者怠于登记14
(四)依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人怠于登记16
(三)依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责任人怠于登记16
五、第一七七条的涵盖范围17
(一)对无限制说的再评价17
(二)权利保护资格要件之概念20
(三)狭义的对抗要件与权利保护资格要件之差异22
第二节 不动产二重买卖的法律构成——所谓“公信力说”25
一、为说明二重买卖成立之可能性的公信力说27
二、为否定对恶意第三人保护的公信力说34
(一)第一七七条中的反伦理性35
(二)对动态安全保护的范围的缩小36
(三)“恶意”的对象36
(四)扣押债权人以及破产债权人的处理39
(五)背信的恶意者排除说的长处40
三、加强对流动状态之安全的保护与公信力说42
四、二重买卖的受让人为“背信的恶意者”时的法律地位49
第二章 可并存的两个物权之间的对抗的问题53
一、问题的提出53
二、各种物权人相互之间的关系56
(一)相邻关系56
(二)共有人相互间关系60
(三)所有权与他物权之间的关系61
三、不动产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的关系63
(一)有关出租人对承租人之权利的诸问题64
(二)有关承租人对出租人之权利的诸问题66
第三章 复原性物权变动的对抗问题69
第一节 因解除发生复原性物权变动的场合70
一、与撤销之比较看解除70
(一)直接效果说与间接效果说71
二、关于解除之效果的法律构成71
(二)恢复原状与给付不当得利75
三、第三人的法律地位78
(一)根据间接效果说79
(二)根据直接效果说79
四、关于解除效果的对抗问题82
第二节 因撤销发生复原性物权变动的场合83
一、撤销场合中的复原性物权变动84
二、被胁迫者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88
(一)通说和判例的见解89
(二)对通说和判例的批判及本人对该问题的看法91
(三)对各种观点进行小调整的必要性94
三、因胁迫以外之理由撤销时撤销权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101
(一)以欺诈为由的撤销与对抗问题102
(二)以无行为能力为由的撤销与对抗问题107
(三)以其他理由撤销的受益者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109
第三节 因无效发生复原性物权变动的场合113
一、根据无效发生复原性物权变动的概要113
二、以错误为由的无效117
三、以虚伪表示为由的无效119
四、以违反强行法规或公序良俗为由的无效120
(一)违反公序良俗的场合120
(二)违反强行法规的场合124
五、以欠缺意识能力为由的无效125
六、以无权代理为由的无效127
一、无效与第三人的关系128
第四节 复原性物权变动中的普遍问题128
二、无效、撤销、解除中的恢复原状130
第四章 关于物权变动中对抗要件的若干问题134
第一节 转得人对不动产原出让人的登记请求134
一、问题的所在134
二、当事人之间在所有权转移的法律构成上的关系135
(一)意思主义的法律构成135
(二)意思主义以外的法律构成136
(三)小结137
三、在原买卖程序展开的过程中被转卖的法律构成137
(一)一般债权性质的登记请求权138
(二)代位权性质的登记请求权140
四、处于萌芽期物权的特定物债权141
一、金钱债权的二重买卖144
第二节 关于权利的二重买卖与对抗要件的同时成立144
(一)各受让人与债务人的关系以及受让人之间的求偿关系145
(二)债务人提存后的受让人之间的关系146
二、以受让特定物为目的的债权二重买卖148
(一)各受让人与债务人的关系以及受让人之间的求偿关系148
(二)债务人提存后的受让人之间的关系149
(三)关于出让人与债务人之间同物的归属有关的关系149
(四)与物本身的二重让与的比较151
三、以物的利用为目的之债权的二重让与152
(一)各受让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受让人相互间的求偿关系152
(二)与标的物提存之间的关系153
(三)以物的利用为目的的债权准二重让与的问题154
(一)物权与特定物债权的关系156
五、与物权和债权交界领域相关的对抗问题156
四、与用益物权相关的二重买卖问题156
(二)与利用他人之物的权利有关的对抗要件157
(三)关于二重让与的受让人双方均未具备对抗要件的场合159
第五章 川岛先生的物权法论161
一、序161
二、总论——川岛物权法中的严格区分论理162
(一)严格区分论理162
(二)严格区分论理与模糊论理164
三、分论——川岛先生的物权变动论166
(一)所有权转移的启动力167
(二)当事人之间所有权转移的时间168
(三)所有权转移对第三人的效力171
原著事项索引177
译者后记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