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窥视生死线 中国死亡文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窥视生死线 中国死亡文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32896163.jpg)
- 靳凤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64218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窥视生死线 中国死亡文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窥视生死线的文化意义1
——导论1
一、中国死亡文化的研究对象3
○死亡文化的涵义3
○中国死亡文化的研究范围4
二、中国死亡文化的研究方法6
○唯物史观的方法6
○心理学的方法7
○社会学的方法8
○人类学的方法10
○考古学的方法11
三、中国死亡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12
○拓展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范围13
○丰富和加深对传统人生理论的理解14
○促进中西死亡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15
○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17
○改善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心理环境19
四、中国死亡文化研究的社会实践意义19
○正确解决二十一世纪与死亡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21
○安乐死和临终关怀23
——最大的实践性课题23
第二章 在道德价值的开拓中超越死亡26
——儒家死亡文化研究26
一、个体死亡与天地变化的关系27
○个体死亡与“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27
○墓地文化与天人的相互消溶29
○死亡的意象描写与中国文人“思与境谐”的审美心态31
二、个体死亡与家族存续的关系34
○在族类繁衍中超越死亡35
○个体死亡与血族复仇37
○宗族祭祀的文化寓意与社会功效39
三、个体死亡与道德伦理的关系41
○创业垂统,死而不朽42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44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47
○儒学在死亡问题上善恶与真假的冲突49
○历代大儒的临终时刻51
第三章 对生死命题的审美观照53
——道家死亡文化研究53
一、个体死亡与道家的“道论”54
○“道”周行而不殆,人有生必有死55
○生命之流的逆向潮动与生死齐一57
○死亡,至乐之道60
○老庄对死亡的审美观照62
○全生避死的人生目的64
二、个体死亡与道家的人生观64
○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66
○至人、神人的人格理想69
○迎向永恒的哲人之心72
三、个体死亡与道家的社会观74
○携时代创伤,逃回原始乐园74
○仁义既出,残生损性之事不穷77
○灵与肉的冲突与外园内方的社会选择79
——道教死亡文化研究82
第四章 虚幻梦境中的浅薄欢乐82
一、超越死亡的人生目标83
○道教不死理论的历史渊源84
○神仙的谱系与特征88
○神仙的生活乐园95
——洞天福地95
二、羽化成仙的基本途径100
○内修:精气神的长存之道100
○外炼:符咒镜剑的奇异功能103
○体道守一:内修外炼的核心原则106
三、神仙学说的的社会践履108
○荒谬诡谲的求仙运动108
○此起彼伏的太平梦幻111
○从人的终级关怀看道教的精神实质116
第五章 从苦难哀歌到极乐涅槃119
——佛教死亡文化研究119
一、死亡与佛教的形成、发展及宗旨121
○死亡恐惧与佛教成因121
○毁灭杀戮、鬼怪灵异与佛教的传播124
○佛教的宗旨:了生死129
二、死亡与佛教的基本理论132
○因果报应与生死轮回133
○物我两空与心、识、念136
○常、乐、我、净的涅槃世界139
三、死亡与释迦牟尼的临终示法145
○死亡魔鬼的降临145
○释迦牟尼的临终嘱托149
○辉煌而隆重的葬礼153
○舍利、自焚、虹化与生命自控160
四、死亡与佛教的神通异能及神话传说160
○痛苦的肉体与轻柔的梦境164
第六章 惨淡鬼域的动人奇葩167
——中国鬼文化研究167
一、中国鬼文化的成因168
○自然,最博大的崇拜对象168
○梦与魂魄出游171
○肉体死亡与鬼魂的脱胎独立173
○鬼魂的归宿176
二、中国鬼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流变176
○对恶鬼的驱赶与制裁181
○对游魂的招收与安抚184
○缤彩纷呈的鬼故事186
○巫师196
——沟通人鬼的桥梁196
三、中国鬼文化的特征199
○鬼世的宗法性与伦理性199
○道巫合一与鬼、神、仙相通200
○佛教影响下的地狱观203
四、中国鬼文化的社会作用207
○社会生活中的“请示鬼神而后决”207
○中国思想史上的有鬼、无鬼论208
○鬼神志怪影响下的文学艺术210
第七章 飘向天国的驼铃212
——中国丧葬文化研究212
一、中国的丧礼制度213
○形式繁缛的丧礼程式214
○轻重不等的居丧服饰217
二、中国的埋葬制度219
○墓葬的起源与发展220
○墓室与墓地建筑222
○不同时代的随葬物品224
三、中国丧葬礼仪的基本准则225
○事死如事生225
○聚族而葬227
○尊卑有序229
四、中国丧葬礼仪的社会功能231
○封建道德的传导与灌输232
○人伦亲情的确认与巩固233
○亲属家族的团聚与整合234
○社区关系的协调与发展235
第八章 生命意志的永恒旅行236
——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死亡描写236
一、死亡描写的地位与作用237
○死亡,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237
○鲁迅,彰显死亡真意的大师240
○征服自然、为民献身244
二、死亡描写与民族精神244
○承受苦难、殉身理想246
○勇武不屈、为国捐躯247
○嫉恶如仇、视死如归249
○忠贞不渝、为情殉难251
○忠义知报、万死不辞253
附录:关于死亡认识问题的调查报告256
○调查方法257
○调查工具257
○调查对象257
一、调查对象、工具及方法257
二、调查问卷与调查结果258
○调查问卷258
○调查结果266
三、分析与结论273
○分析273
○结论282
参考文献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