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创造](https://www.shukui.net/cover/9/32873469.jpg)
- 黄河浪编著 著
- 出版社: 海口:海南出版社
- ISBN:754430264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成功心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语 启开成功潜能宝库的钥匙1
第一章 创造力概述1
一、创造力的涵义1
序言 终生激励1
二、创造力的结构4
1.创造力的静态结构4
2.创造力的动态结构7
三、创造活动模式11
1.准备阶段11
2.酝酿阶段11
3.明朗阶段12
4.验证阶段12
测试1:创造力综合测试14
一、创造的综合法原理21
1.先进技术的综合法21
第二章 创造原理21
2.多种学科的综合法22
二、创造的还原法原理22
三、创造的移植法原理22
四、创造的对应法原理23
五、创造的切割法原理24
六、创造的强化法原理25
七、创造的换元法原理25
八、创造的迂回法原理26
九、创造的改变法原理26
十、创造的重组法原理27
1.主体增添27
2.异体组合28
3.同种组合28
4.重新组合28
十一、创造的颠倒法原理28
十二、创造的转化法原理29
十三、创造的仿形法原理30
十四、创造的熟悉法原理30
十五、创造的抽象法原理31
十六、创造的具体法原理31
十七、创造的高压法原理32
十八、创造的推广法原理32
十九、创造的偶合法原理33
二十、创造的群体效应法则34
第三章 创造心理36
一、创造潜能心理36
二、创造时间心理42
三、创造空间心理44
四、创造角色自我体验45
1.创造心境45
3.创造激情46
2.创造冲动46
4.创造定势47
五、创造需要与动机47
六、孕育创造人格49
1.创造工程设想原则49
2.创造人格训练方法50
3.创造人格心理特征52
测试2:创造能力自测54
一、创造力的特性63
第四章 创造力的发展机制63
二、类比推理与创造66
三、象征与创造68
四、抽象与创造69
五、创造活动的普遍特征70
1.艺术活动的创造性特征70
2.科学活动的创造性特征71
六、谬误与创造73
1.创造力发展的性别差异74
七、创造力发展的差异74
2.创造力发展的才能差异77
3.天才型人才创造力的发展79
八、成年人创造力的发展83
1.成人期的划分83
2.成年人的机能特征83
3.成年人的创造力84
4.成年人的行为倾向性84
5.成年人的普遍特征85
6.成年人的创造年龄85
7.老年期的创造力86
九、青年人创造力的发展87
1.青春生理特点87
2.心理发展特点88
3.创造成就特点88
4.创造力发展特点89
5.创造力发展缺陷90
6.创造力的培养91
第五章 创造者的个性品质93
一、每个人都是创造者93
二、创造能力的基本要求94
三、创造者个性心理特征95
四、创造成就与个性心理特征98
五、创造者个性与其他心理特征100
测试3:人才创造力测试102
第六章 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因素104
一、社会心理影响因素104
1.文化影响因素104
2.舆论风尚影响因素106
3.学术心理影响因素106
4.人际关系影响因素110
5.爱情、婚姻影响因素114
1.家庭教育影响因素115
二、社会教育影响因素115
2.社会教育影响因素119
三、社会环境影响因素119
1.科技环境120
2.学术环境121
3.群体环境123
4.工作环境125
四、年龄影响因素125
1.年龄与心理机能的关系126
2.年龄与创造成就的关系127
3.年龄与发明创造的关系128
五、遗传影响因素129
六、大脑功能的影响因素130
1.大脑的结构131
2.大脑的功能131
3.大脑的思维特点132
4.右脑功能的表现形式133
5.大脑的创造性活动134
6.神经元和创造力135
第七章 创造障碍的排除137
一、发展创造性思想137
二、缓解紧张状态138
三、排除心理障碍139
四、调整悲观心态141
五、铲除失败阴影143
六、克服压力情绪144
七、突破常规习惯145
八、纠正逻辑错误146
九、避免假设蒙蔽147
十、清除信息垃圾147
十一、激活心理观念148
十二、跨越心理陷阱150
1.灵感的涵义152
第八章 创造灵感的激发152
一、创造灵感的机理特征152
2.灵感与潜意识153
3.灵感与创造潜能155
4.灵感与逻辑潜能159
5.灵感与梦幻162
二、创造智能的激发途径166
1.智能的结构166
2.智能的形成166
3.影响智能的因素167
4.创造智能的培养168
三、创造灵感的培养方法173
1.奠定资料基础173
2.建立因果关系174
3.构建博才框架175
4.利用夜间沉思177
5.发挥梦幻力量178
6.加强灵感训练181
7.支持联想印象188
8.强化思考练习190
9.提高预感能力194
第九章 创造力的培训203
一、训练创造技巧203
1.创设条件203
2.采用发散式提问模式204
3.认知行为调节208
二、制定创造训练方案209
1.制定对偶方案209
2.创造性解决问题210
三、编制创造程序211
1.编制创造力的训练程序211
2.编制创造力的组织化程序214
四、接受创造性教育215
1.选择创造型环境216
2.选择创造型导师217
五、组织创造过程221
1.强化创造动机221
2.超越常规思维223
3.挖掘创造潜能226
六、培养创造力的途径229
1.编演创造性戏剧229
2.训练创造性思维230
3.实施创造性教学232
七、培养创造素质234
1.积累创造期望234
2.培养创造素质235
3.发展立体思维237
1.训练想象力238
八、训练创造能力238
2.训练创新意识240
3.利用创造信息241
4.掌握正确思维244
九、塑造创造性人才248
1.创造型人才的个性特征248
2.创造型人才的行为特征249
3.创造型人才的特点250
测试4:创造力倾向量表测试251
第十章 创造方法摘要256
一、智力激励法256
二、参数分析法260
1.步骤260
2.举例261
三、卡片乱配法261
1.KJ法262
2.NM法264
3.其他方法简介266
四、矩阵思考法267
五、等值变换法268
六、分析借鉴法272
七、移植综合法273
八、希望列举法275
九、检单提问法276
十、聚焦发明法278
十一、集中发明法279
十二、类比模拟发明法281
十三、头脑风暴法283
1.两个基本原则284
2.四条具体规则284
3.头脑风暴法的特点285
4.操作方法285
1.因果分析图法的特点287
十四、因果分析法287
2.因果分析图288
3.操作方法288
十五、检核表法289
十六、技法体系294
十七、其他方法295
1.物场分析法295
4.逻辑分析法296
3.领域思考法296
2.发明程序大纲296
5.投入产出法297
6.价值革新法297
7.专利利用法297
8.假想构成法298
9.菲利普斯66法299
10.特尔斐法299
1.专心致志301
一、向目标前进301
第十一章 开启生命的创造日301
2.回归自己303
3.聆听别人304
二、创造生活305
1.积极肯定305
2.自我训练306
3.善于想象306
三、培训机能307
1.为胜利而训练307
2.热烈急切308
3.日日成长309
四、坚信成功310
1.调节适应310
2.渴求改善311
一、火柴走过的道路315
第十二章 成功创造启示录315
二、方便面和它的发明者316
三、拉链的变迁317
四、火车头及其发明者斯蒂芬逊319
五、传感器的产生322
六、邹德骏的故事324
七、徐绵航的科研326
八、控制论的问世328
九、电报的发明人330
十、计算机的“诞生”与“问世”334
十一、发明大王中松义郎337
十二、微积分的创立341
十三、突变理论的诞生342
十四、电子的发现344
十五、地质学家李四光347
主要参考文献350
后记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