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兴城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兴城县志
  • 安德才,兴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008708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706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7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兴城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篇 大事记7

第二篇 建置41

第一章 建制沿革41

第一节 位置41

第二节 沿革41

第三节 境域变化43

第四节 政区演变44

第二章 乡镇概况48

第三章 地名68

第一节 机构与工作68

第二节 地名特征及规律68

第三节 主要地名考略69

第四节 重名地名70

第五节 演变与消失地名75

第三篇 地理79

第一章 自然地理79

第一节 地质79

第二节 地势80

第三节 山脉81

第四节 河流84

第五节 湖潭泉泡87

第六节 海滩88

第七节 岛礁88

第八节 潮汐91

第九节 气候93

第二章 自然资源97

第一节 土地97

第三节 水资源98

第二节 森林98

第四节 植物100

第五节 动物102

第六节 矿物104

第三章 灾害105

第一节 地震105

第二节 风灾106

第三节 冰雹107

第四节 水灾108

第五节 旱灾109

第六节 虫灾110

第四篇 人口民族113

第一章 人口婚姻113

第一节 人口变化113

第二节 人口分布115

第三节 人口结构116

第四节 婚姻119

第二章 计划生育119

第一节 机构119

第二节 人口控制120

第三节 节制生育122

第四节 晚婚晚育122

第五节 政策措施124

第三章 民族124

第一节 机构124

第二节 民族演变125

第三节 主要民族125

第四节 民族事务127

第二节 互助合作129

第一节 土地改革129

第五篇 农业129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29

第三节 人民公社131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32

第二章 农业生产135

第一节 机构135

第二节 耕地136

第三节 农作物137

第四节 科学种田142

第五节 农田基本建设145

第六节 农机农具148

第一节 机构151

第二节 育苗151

第六篇 林业 水利 畜牧151

第一章 林业151

第三节 植树造林152

第四节 森林保护155

第二章 水利157

第一节 机构157

第二节 水利工程157

第三节 工程效益164

第一节 机构166

第三章 畜牧166

第二节 家畜167

第三节 家禽168

第四节 品种改良169

第五节 驯养170

第六节 疫病防治171

第二节 果品发展173

第一节 机构173

第一章 果品生产173

第七篇 果树173

第三节 品种177

第四节 育苗178

第五节 栽培178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179

第二章 购销与贮藏180

第一节 收购180

第二节 贮藏181

第三节 销售181

第三章 果树研究182

第一节 研究成果183

第二节 技术推广与普及183

第四章 果品基地建设184

第一节 技术人才培养184

第四节 果树专业村、专业户185

第二节 果园建设185

第三节 政策措施185

第八篇 水产187

第一章 水产资源187

第一节 渔类187

第二节 虾蟹类187

第三节 贝类及其他188

第二章 渔业生产188

第一节 机构188

第二节 渔港190

第三节 海洋捕捞190

第四节 冷藏194

第五节 水产品加工195

第二节 销售196

第三章 购销与供应196

第一节 收购196

第三节 渔需物资供应198

第四章 养殖198

第一节 人工养虾198

第二节 滩涂养贝199

第三节 淡水养鱼200

第五章 管理203

第一节 体制变革203

第二节 生产安全管理204

第九篇 工业205

第一章 工业管理机构沿革208

第二章 工业所有制结构209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209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214

第三节 私营工业和个体工业220

第三章 工业生产222

第一节 机械电器工业222

第二节 纺织工业222

第三节 被服工业223

第四节 化学工业224

第五节 食品工业227

第六节 建材工业231

第七节 印刷、造纸工业233

第八节 维修工业234

第九节 盐业234

第十节 矿业235

附:名优产品239

第四章 电业240

第一节 电业发展240

附:一、主要国营厂矿简介243

第二节 电业管理243

二、第一次全县工业普查246

第十篇 交通 邮电247

第一章 交通247

第一节 公路247

第二节 铁路262

第三节 水路264

第四节 管道265

第二章 邮电267

第一节 机构267

第二节 邮驿268

第三节 邮政269

第四节 电信272

第一节 兴城县建设委员会279

第二节 所属主要企事业单位279

第一章 机构279

第十一篇 城乡建设279

第二章 城市建设280

第一节 街道280

第二节 房屋建设282

第三节 古建筑维修285

第四节 供水排水285

第五节 城市绿化288

第六节 城市交通289

第七节 设计与施工290

第三章 城市管理291

第一节 规划管理291

第二节 房产管理292

第一节 乡村房屋建设294

第四章 乡镇建设294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296

第三节 自来水298

第五章 环境保护299

第一节 机构299

第二节 污染299

第三节 治理301

第十二篇 财政金融303

第一章 财政303

第一节 机构303

第二节 管理体制303

第三节 财政收支304

第四节 财务管理307

第五节 审计监督308

第一节 机构309

第二章 税务309

第二节 税收310

第三节 税制311

第三章 金融314

第一节 机构314

第二节 货币315

第三节 金银收兑316

第四节 货币管理与流通317

第四章 信贷 储蓄 债券321

第一节 信贷321

第二节 储蓄324

第三节 债券325

第五章 保险325

第三节 保费收入326

第二节 保险种类326

第一节 机构326

第四节 理赔支出327

第十三篇 商业329

第一章 商业管理机构329

第一节 兴城县商业局329

第二节 兴城县物资总公司329

第三节 兴城县粮食局329

第四节 兴城县烟草专卖局和烟酒专卖事业管理局330

第五节 兴城县对外贸易总公司330

第六节 兴城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330

第二章 经营体制331

第一节 私营商业和个体商业331

第二节 集体商业332

第三节 国营商业333

第一节 百货335

第三章 商品经营335

第二节 五金交电336

第三节 医药337

第四章 副食品供应338

第一节 蔬菜338

第二节 肉蛋339

第五章 专卖商品339

第六章 饮食服务341

第一节 饮食业341

第二节 服务业342

第七章 粮食343

第一节 购销343

第二节 储运348

第三节 粮油加工349

第一节 石油350

第八章 物资350

第二节 煤炭351

第三节 木材352

第四节 金属材料352

第五节 生产资料353

第九章 出口贸易354

第一节 主要出口商品355

第二节 补偿贸易357

第十章 集市贸易358

第十四篇 经济管理361

第一章 计划361

第一节 机构361

第二节 计划管理361

第二节 统计工作365

第一节 机构365

第二章 统计365

第三章 工商管理366

第一节 机构366

第二节 企业登记366

第三节 合同、商标管理369

第四节 市场管理370

第四章 物价371

第一节 机构371

第二节 物价变化372

第三节 物价管理373

第五章 计量377

第一节 机构377

第二节 计量演变377

第三节 计量管理378

第一节 旅游资源381

第十五篇 旅游疗养381

第一章 旅游381

第二节 机构392

第三节 旅游事业开发393

第四节 旅游设施建设394

第五节 人才培训398

第六节 旅游服务398

第七节 经济效益400

第二章 疗养400

第一节 温泉400

第二节 疗(休)养院(所)402

第一节 党在兴城的早期活动411

第二节 机构设置41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兴城县地方组织411

第十六篇 政党群团411

第三节 代表会议与代表大会415

第四节 基层组织417

第五节 党员420

第六节 党员培训422

第七节 纪律检查423

第八节 整党整风423

第九节 统一战线425

第十节 中共党史资料征集427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兴城县地方组织427

第一节 组织机构427

第二节 活动情况428

第三章 社会团体429

第一节 农会429

第二节 工会430

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兴城县地方组织431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433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433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434

第七节 科学技术协会434

第八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435

第九节 贫下中农协会435

第十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436

第十一节 各界学会436

附:兴城县解放前各团体438

第十七篇 政权 政协441

第一章 权力机构441

第一节 州县议事机构441

第二节 代表会议与代表大会441

第一节 机构设置445

第二章 行政机构445

第二节 信访454

第三节 外事455

第四节 档案455

第五节 基层政权456

第三章 政协兴城县委员会458

第一节 组织机构458

第二节 人民政协委员会历届会议458

第三节 职能与活动460

第四节 文史资料463

第十八篇 公安司法465

第一章 公安465

第一节 机构465

第二节 职能与活动467

第一节 机构471

第二章 检察471

第二节 职能472

第三章 审判473

第一节 机构473

第二节 职能474

第三节 平反冤假错案476

第四章 司法行政476

第一节 法制宣传与民事调解476

第二节 法律顾问与法律公证477

附:重要案例477

第十九篇 民政 人事 劳动481

第一章 民政481

第一节 机构481

第二节 普选481

第三节 优抚482

第四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485

第五节 残疾人安置486

第六节 社会福利487

第七节 收容490

第八节 殡葬管理490

第二章 人事491

第一节 机构491

第二节 编制491

第三节 干部管理493

第四节 福利待遇495

第五节 离休退休496

第三章 劳动497

第一节 机构497

第二节 就业497

第三节 劳动管理498

第五节 工资499

第四节 劳动保护499

第六节 知识青年的安置500

第二十篇 军事501

第一章 机构与驻军501

第一节 机构501

第二节 驻军503

第二章 兵役504

第一节 募兵制504

第二节 征兵制505

第三节 志愿兵和义务兵役制505

第三章 地方武装506

第一节 民团506

第二节 日伪统治时期县警察大队506

第三节 国民党县保安大队506

第五节 民兵507

第四节 兴城县大队507

第四章 防务设施509

第一节 明辽东长城509

第二节 清柳条边510

第三节 城堡墩台510

第四节 碉堡511

第五节 防空设施512

第五章 兵事记述512

第一节 明与蒙古兀良哈部战事512

第二节 明与后金宁远之战513

第三节 明与后金锦宁大战514

第四节 义和团反沙俄侵略战争515

第五节 义勇军的抗日斗争515

第六节 解放战争时期重要战事517

第七节 支前工作521

第二十一篇 教育科技523

第一章 教育523

第一节 机构523

第二节 儒学 书院 私塾524

第三节 私人办学与教会办学525

第四节 普通教育527

第五节 职业教育536

第六节 成人教育540

第七节 教师543

第八节 经费546

第九节 勤工俭学547

第二章 科技547

第一节 机构547

第二节 科技队伍548

第三节 科技成果549

第四节 推广普及551

第五节 地震测报553

第二十二篇 文化艺术557

第一章 机构与事业单位557

第一节 机构557

第二节 文化事业单位557

第二章 文学艺术563

第一节 文学创作563

第二节 音乐570

第三节 舞蹈571

第四节 戏剧572

第五节 曲艺573

第六节 美术 书法 摄影573

第七节 电影574

第一节 报刊575

第三章 新闻 电视575

第八节 图书发行与借阅575

第二节 广播 电视576

第四章 文物578

第一节 出土文物578

第二节 古迹579

第三节 遗址579

第四节 金石铭文581

第五节 文物管理588

第二十三篇 卫生 体育591

第一章 卫生591

第一节 机构591

第二节 医疗591

第三节 妇幼保健597

第四节 防疫灭病600

第五节 药政管理607

第六节 公费医疗608

第七节 合作医疗608

第八节 医学教育609

第九节 爱国卫生运动609

第二章 体育610

第一节 机构611

第二节 群众体育611

第三节 学校体育612

第四节 业余体校613

第五节 体育设施615

第六节 竞赛活动616

第二十四篇 社会623

第一章 社会风俗623

第一节 节日623

第二节 婚嫁丧葬626

第三节 家庭629

第四节 称谓629

第五节 陋俗630

第六节 占候632

第七节 社会新风632

第二章 宗教634

第一节 佛教634

第二节 道教634

第三节 基督教635

第四节 天主教636

第三章 衣食起居638

第一节 饮食638

第二节 服饰638

第四节 娱乐639

第三节 居住639

第四章 方言 民谚640

第一节 方言640

第二节 谚语644

第三节 歇后语649

第四节 民谣652

第五章 传说 轶事655

第二十五篇 人物661

第一章 人物传略661

第二章 人物简介683

第三章 人物表688

第二十六篇 附录699

(一)关于编纂《兴城县志》的决定699

(二)县志编修始末699

(三)旧志简介701

(四)名词注释7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