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 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唐任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ISBN:750373468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 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经济理论产生的根源1
第一节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理论渊源1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二、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10
三、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批判和继承12
第二节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实践基础15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15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25
第二章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文法论及其特点29
第一节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文法论29
一、辩证分析,突出重点29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3
三、历史分析,比较鉴别37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39
第二节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本特点41
一、长远的战略眼光41
二、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43
三、讲究务实踏实的风格45
四、具有全球开放的眼光47
第三章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理论意义49
第一节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49
一、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49
二、初级阶段是中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51
三、改革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手段51
四、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53
五、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54
六、“三个有利于”是衡量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58
七、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59
八、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政治保证61
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依靠力量63
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环境64
第二节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大意义65
一、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65
二、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68
第四章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71
第一节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71
一、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71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78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7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及其理论意义8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80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82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伟大意义84
第五章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论93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93
一、改革的历史必然性93
二、改革的性质和特点96
三、改革的方向和原则99
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104
五、“三个有利于”的改革标准106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08
一、对外开放理论的形成108
二、对外开放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112
三、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116
四、对外开放的战略原则120
五、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122
第六章 邓小平的发展生产力理论1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125
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125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126
三、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129
四、改革经济体制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33
五、坚持生产力标准,增强综合国力136
第二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39
一、搞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39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141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143
第七章 邓小平的所有制结构论1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147
一、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47
二、对原有所有制形式进行改革149
三、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150
四、科学把握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152
五、努力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154
第二节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55
一、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155
二、发展个体经济、吸收外资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156
三、正确对待非公有制经济158
四、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160
第八章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论1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163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164
二、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167
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171
第二节 正确认识共同富裕173
一、平均主义不是共同富裕174
二、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176
第九章 邓小平的科教兴国论179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79
一、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180
二、振兴经济,关键在于振兴科技181
三、依靠技术进步,坚持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184
第二节 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86
一、现代化的基础在教育187
二、促进科技、教育、经济建设紧密结合190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3
第十章 邓小平的分配论197
第一节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19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197
二、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199
三、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202
第二节 正确对待其他分配形式203
一、其他分配形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203
二、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205
三、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08
四、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分配210
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14
第十一章 邓小平的宏观调控理论219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必然性219
一、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20
二、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需要222
三、中国的国情需要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224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225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225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228
三、转变政府职能是改善与加强宏观调控的保证231
第三节 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35
一、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235
二、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237
三、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41
第十二章 邓小平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思想247
第一节 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247
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247
二、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250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53
一、计划与市场是两种资源配置方式25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259
第三节 按经济规律办事260
一、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260
二、按经济规律办事262
三、正确处理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265
四、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培养能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人269
第十三章 邓小平的财政税收改革思想273
第一节 财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273
一、传统的财政税收体制的弊端273
二、财政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77
第二节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财政税收体制282
一、财政税收理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82
二、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285
三、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289
四、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292
五、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294
第十四章 邓小平的国有企业改革思想297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97
一、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297
二、国有企业必须改革299
第二节 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302
一、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企业积极性303
二、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职责分开305
三、实行经济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307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11
五、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建设314
第十五章 邓小平的金融改革思想317
第一节 金融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317
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317
二、金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319
三、金融是企业改革的依赖322
四、金融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324
第二节 金融业的运行机制326
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326
二、发展股票、债券市场329
三、加强对金融的管理330
第十六章 邓小平的对外贸易思想333
第一节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333
一、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333
二、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335
第二节 深化贸易体制改革341
一、以提高效益为中心,扩大商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341
二、加快我国的贸易体制改革343
第十七章 邓小平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思想349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349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349
二、农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关键350
三、农村是经济改革的“火车头”351
第二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步骤和内容353
一、推行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353
二、建立富有活力的农产品流通体制356
三、发展多种经营,优化产业结构357
四、发展乡镇企业,城乡经济并肩前行359
五、科技兴农361
第三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政治法律保障365
一、加强农村政权建设,建立乡村民主议事制度365
二、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村可持续发展368
第十八章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发展371
第一节 确立邓小平理论的里程碑地位371
一、高度评价邓小平的历史地位371
二、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76
三、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380
第二节 发展了邓小平的经济理论382
一、首次全面、科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383
二、所有制理论上的突破384
三、分配理论的创新388
四、“三个代表”思想发展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思想391
后记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