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词汇文化语义的认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再红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ISBN:978753274994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词汇-文化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词汇文化语义的认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1
1.1 文化语义学的诞生、发展及其现状1
1.1.1 文化语义学的诞生及其发展1.1.1.1 语言国情学2
1.1.1.2 文化语义学4
1.1.1.3 国俗语义学7
1.1.2 文化语义的研究现状10
1.1.2.1 结构主义语义学对文化语义的解释10
1.1.2.2 语言国情学对于文化语义的解释12
1.1.2.3 文化语言学对文化语义的研究13
1.2 文化语义研究的新视角15
1.3 研究问题与语料来源17
1.3.1 研究问题17
1.3.2 语料来源18
1.4 本书的结构19
第二章 文化词语、文化语义及其特征分析22
2.1 术语的界定和使用22
2.1.1 文化词语的界定22
2.1.2 词汇文化语义的界定25
2.2 文化词语类型26
2.2.1 概念意义表达文化内涵26
2.2.2 联想意义表达文化内涵29
2.2.3 熟语30
2.3 文化词语的结构特征34
2.3.1 文化词语的常规组合34
2.3.2 文化词语的超常规组合37
2.4 词语的意义类型37
2.4.1 兹古斯塔的意义类型38
2.4.2 罗兰·巴尔特的意义类型39
2.4.3 利奇的意义类型40
2.5 文化语义在语义学中的位置41
2.6 文化语义的特征47
2.6.1 文化语义的民族性47
2.6.2 文化语义的时代性49
2.6.3 文化语义的动态性50
2.6.4 文化语义的隐含性52
2.6.5 文化语义的地域性54
2.6.6 文化语义的语境制约性57
2.7 文化语义的差异模式59
第三章 认知语义学范式下的词义研究66
3.1 认知语义学及其研究重点66
3.2 认知语义学的主要观点70
3.2.1 认知意义观70
3.2.1.1 经验观70
3.2.1.2 突显观或注意观72
3.2.2 原型语义学74
3.2.2.1 经典范畴观与形式主义语义分析75
3.2.2.2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范畴观79
3.2.2.3 原型范畴理论80
3.2.2.4 基本层次范畴82
3.2.2.5 基本层次范畴词及其特点83
3.2.3 框架语义学85
3.2.4 认知模式理论89
3.2.4.1 认知模式的四种结构类型90
3.2.4.2 多义研究的认知模式91
3.2.5 认知模式的语境制约103
3.3 认知语义学与一词多义研究106
3.3.1 Fillmore的研究108
3.3.2 Lakoff的研究109
3.3.3 Tyler和Evans的研究112
3.3.4 Taylor的研究116
3.4 认知语义学在词义研究方面的局限性116
第四章 词义的文化模式表征119
4.1 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模式观119
4.2 认知人类学的文化模式观121
4.3 文化模式的特征124
4.3.1 文化模式的不科学性、不完整性和不一致性124
4.3.2 文化模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126
4.3.3 文化模式的动态性127
4.3.4 文化模式的相互渗透性128
4.4 文化模式的成因129
4.5 文化模式的知识具身化131
4.6 文化模式对语义的作用137
4.6.1 文化模式与语义场分类细度138
4.6.2 文化模式与词义的理据142
4.6.3 文化模式与词义的丰富程度150
4.6.4 文化模式与词语的搭配能力153
4.6.5 文化模式与词义的情感色彩155
4.7 文化模式与词语释义158
4.7.1 文化模式与词典释义158
4.7.2 文化模式与情景意义162
4.8 文化模式与认知模式的关系164
第五章 文化词语的意义关系模式169
5.1 文化语义的建构模式169
5.1.1 原型范畴及其内部结构的语境依赖性170
5.1.2 范畴属性及属性突显171
5.1.3 文化模式和认知模式:语义范畴拓展的基础和途径173
5.2 文化语义的隐喻性在语言结构层面的体现175
5.2.1 语音层面的文化隐喻义176
5.2.2 词汇层面的文化隐喻义180
5.2.3 句子层面的文化隐喻义185
5.2.4 超句层面的文化隐喻义186
5.3 文化语义的喻源类型188
5.3.1 人体域189
5.3.2 动物域192
5.3.3 植物域194
5.3.4 服饰域196
5.3.5 饮食域197
5.3.6 空间域200
5.3.7 事件域202
5.3.8 颜色域205
5.3.9 文献及文学作品域207
5.3.10 数字域209
5.3.11 其他域213
5.4 文化语义的认知结构213
5.4.1 连锁型语义结构(concatenation)214
5.4.2 辐射型语义结构(radiation)215
5.4.3 交叉型语义结构(cross-link)218
5.5 文化语义的常规映现方式220
5.5.1 基于相似性原则的隐喻性映现221
5.5.1.1 物理的相似性221
5.5.1.2 心理的相似性229
5.5.2 基于邻近性原则和突显原则的转喻性映现231
5.5.2.1 整体——部分映现231
5.5.2.2 部分——部分映现235
第六章 文化语义认知分析实例238
6.1 “手”和hand的语义分析238
6.1.1 “手”和hand的词典义项比较239
6.1.2 “手”和hand的隐喻化方式的相似性分析240
6.1.2.1 “手”和hand映现于称呼域241
6.1.2.2 “手”和hand映现于技能、特长域243
6.1.2.3 “手”映现于行为域244
6.1.2.4 “手”和hand映现于经济状况域248
6.1.3 “手”和hand的隐喻化方式的相异性分析249
6.1.3.1 “手”映现于情感域250
6.1.3.2 hand映现于社会地位域252
6.1.3.3 hand映现于婚姻域252
6.2 “吃”和eat的语义分析255
6.2.1 “吃”的语义分析255
6.2.1.1 “吃”与食物材质相关的转喻和隐喻256
6.2.1.2 “吃”与食物色、香、味、质相关的转喻和隐喻261
6.2.1.3 与动物相关的隐喻261
6.2.1.4 与“吃”的行为有关的概念隐喻262
6.2.2 eat的语义分析266
6.2.2.1 与食物材质相关的转喻和隐喻267
6.2.2.2 与eat的方式、目的、结果相关的隐喻268
6.2.2.3 与eat有关的概念隐喻269
6.2.3 “吃”和eat的隐喻的比较273
第七章 文化语义认知研究的应用276
7.1 文化语义认知研究与外语教学276
7.1.1 词汇层面的认知教学理念277
7.1.2 文化词语教学与文化教学278
7.1.3 文化词语教学内容和方法279
7.1.3.1 文化词语教学中的隐喻意识培养280
7.1.3.2 文化词语的教学内容282
7.1.3.3 文化词语教学方法283
7.2 文化语义认知研究与双语词典编撰285
7.2.1 认知语义学与双语词典释义285
7.2.2 现有双语词典对文化词语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286
7.2.2.1 文化词语的收录287
7.2.2.2 义项的取舍和排列290
7.2.2.3 词目编排292
7.2.2.4 释义问题292
7.2.2.5 例证问题299
7.2.3 文化词语释义方法300
7.2.4 文化词语辅助释义手段304
7.3 文化语义认知研究与汉英互译308
7.3.1 隐喻认知与文化词语翻译308
7.3.2 文化词语的可译性和可译度310
7.3.3 文化词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313
7.3.4 文化词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象误读317
7.3.4.1 源域相同而目标域不同318
7.3.4.2 源域不同而目标域相似或相同320
7.3.5 文化词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处理321
7.4 文化语义认知研究与跨文化交际327
7.4.1 跨文化交际中的信息传递中断328
7.4.2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语义位移329
第八章 结束语334
参考文献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