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 姜成林,徐丽华主编;刁虎欣等编著(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所)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750193086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27页
  • 主题词:微生物(学科: 生物资源 学科: 资源开发 地点: 中国) 微生物(学科: 生物资源 学科: 资源利用 地点: 中国) 微生物 生物资源 资源开发 资源利用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微生物资源1

第一节 微生物资源的特殊性1

第二节 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3

一、总体设计3

二、找到目的菌4

三、申请专利5

四、菌种改良及基因工程6

五、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课题6

第三节 微生物资源的保护7

一、保护微生物资源的必要性7

二、保护微生物资源的措施10

参考文献11

第二章 药用微生物13

第一节 药用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13

一、微生物之间的拮抗现象13

二、第一个实用抗生素青霉素的发现13

三、链霉素的发现与新抗生素开发的活跃期14

四、半合成抗生素的发展14

五、微生物药物应用范围的扩大15

六、药用微生物研究发展的趋势16

第二节 药用微生物的来源和分离方法18

一、药用微生物的来源18

二、具有医药品生产价值的微生物20

三、药用微生物的分离22

第三节 微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26

一、微生物药物研究开发的一般程序26

二、微生物药物的筛选方法28

三、微生物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39

第四节 临床上应用或正在开发的主要微生物药物及其衍生物41

一、抗感染微生物药物41

二、抗癌微生物药物及免疫调节剂45

三、微生物产生的降血脂和降血糖物质47

四、微生物产生的其他药理活性物质48

五、用重组微生物生产的活性蛋白质类药物48

第五节 微生物药物的生产49

一、微生物药物生产的工艺流程49

二、微生物药物生产的工艺特点51

三、微生物药物生产的质量控制52

第三章 微生物酶54

第一节 概述54

第二节 微生物酶的开发54

一、应用微生物来开发酶的优点54

二、微生物酶开发的一般程序54

三、实验室操作与工业化生产之间的差别62

第三节 微生物酶的应用63

一、蛋白酶63

二、芳基乙醚酶63

三、纤维素酶63

四、脂肪酶64

五、青霉素酰化酶64

六、半乳糖苷酶64

七、特殊的治疗用酶64

八、其他微生物酶的应用65

第四节 未来展望——极端环境微生物酶的开发65

一、简述65

二、极端环境微生物酶65

参考文献67

第四章 产生有机酸和醇类的微生物68

第一节 乙酸69

一、性质69

二、用途69

三、产生乙酸的微生物71

第二节 柠檬酸74

一、性质74

二、用途74

三、产生的菌类75

第三节 乳酸76

一、性质76

二、用途76

三、分离乳酸菌的材料77

四、产生乳酸的主要菌类78

五、乳酸发酵的前景78

第四节 丙酮酸79

一、性质79

二、用途79

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80

四、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微生物80

第五节 苹果酸81

一、性质81

二、用途81

三、用微生物技术生产苹果酸82

第六节 衣康酸82

一、性质83

二、用途83

三、衣康酸的发酵法生产84

四、产生衣康酸的菌种84

第七节 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85

一、性质85

二、生理功用85

三、微生物发酵法的生产86

四、产生EPA、DHA和GLA的微生物86

第八节 乙醇87

一、性质87

二、用途87

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乙醇88

四、生产乙醇的菌类88

第九节 丙三醇89

一、性质89

二、用途90

三、产生丙三醇的菌类92

四、微生物丙三醇的研究进展94

第十节 丁醇类95

一、性质95

二、用途95

三、分离丁醇类菌类的试料95

四、分离丁醇类菌的热处理法96

五、产生丁醇类产物的微生物97

第十一节 赤藓糖醇98

一、性质98

二、用途99

三、赤藓糖醇生产和研究100

四、产生赤藓糖醇的微生物101

参考文献102

第五章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及其资源利用103

第一节 微生物肥料概述、背景及意义103

第二节 微生物肥料的定义104

第三节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105

一、增进土壤肥力106

二、制造和协助农作物吸收营养106

三、增强植物抗病(虫)和抗旱能力106

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提高作物品质107

五、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微生物肥料的作用107

第四节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108

一、固氮菌肥料类108

二、根瘤菌肥料类108

三、解磷微生物肥料108

四、硅酸盐细菌肥料109

五、光合细菌肥料109

六、芽孢杆菌制剂109

七、分解作物秸秆制剂109

八、微生物生长调节剂类109

九、复合微生物肥料类110

十、与PGPR类联合使用的制剂110

十一、其他微生物肥料110

第五节 微生物肥料各论110

一、固氮菌肥料110

二、根瘤菌类肥料及其农业应用115

三、解磷微生物肥料的资源及其利用124

四、硅酸盐细菌肥料127

五、光合细菌肥料127

六、芽孢杆菌制剂128

七、分解作物秸秆制剂130

八、复合微生物肥料类130

九、PGPR类制剂131

十、其他微生物肥料136

第六节 微生物肥料的现状、需求和发展趋势137

一、我国微生物肥料研究和开发的现状137

二、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前景138

三、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趋势139

第七节 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的误区和问题142

一、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微生物肥料的作用?143

二、如何认识固氮微生物肥料与固氮酶活性?145

三、其他认识上的误区145

第八节 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化的若干问题149

一、产品的定位问题149

二、产品商品化问题149

三、产品生产标准化149

四、企业高新技术化150

五、其他方面的问题150

参考文献150

第六章 微生物湿法冶金152

第一节 概述152

一、国外状况152

二、国内情况152

第二节 与微生物冶金有关菌类的开发153

一、与微生物冶金有关的菌类153

二、浸矿用菌的开发途径155

第三节 适用于细菌法进行预氧化处理的矿石160

一、细菌氧化法处理目的矿物的流程160

二、细菌氧化分类160

三、可用细菌法来处理的矿石类型161

第四节 菌体浸出反应的内在机制——指导浸矿工作的根本163

一、菌体和矿物表面的接触163

二、菌体的生长特征164

三、混合培养164

四、菌体内酶的作用165

第五节 浸矿微生物的分析监测166

一、生物量的测定166

二、分析蛋白质166

三、游离细胞与附着细胞,活细胞与死细胞的区分166

第六节 未来展望167

一、微生物湿法冶金的价值167

二、微生物湿法冶金中的微生物资源保护167

参考文献167

第七章 微生物采油技术169

第一节 油藏与石油开采169

一、石油与贮油岩层169

二、注水驱油与三次采油170

第二节 微生物采油技术173

一、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173

二、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175

第三节 新型微生物多糖——黄原胶175

一、野油菜黄单胞菌主要生物学特性176

二、黄原胶的生物合成176

三、黄原胶生物合成多水平调控178

四、黄原胶发酵工程与控制181

五、黄原胶的分子结构和性能182

第四节 黄原胶在采油工业中的广泛应用185

一、黄原胶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186

二、黄原胶在油田钻井泥浆中的广泛应用188

第五节 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在采油中的应用189

一、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历史和现状189

二、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及乳化剂的来源与分类189

三、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合成与控制191

四、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合成基因调控193

五、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生产过程194

六、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理化性能194

七、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197

第六节 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总论198

一、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199

二、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现场应用方法与分类199

三、贮油层极端生态环境200

四、采油微生物必须具备的生物学特性201

五、适于微生物采油的油藏标准202

第七节 重要的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微生物驱油202

一、微生物驱替原油的机理203

二、微生物驱油菌种及营养物203

三、微生物驱油菌种筛选与评价方法步骤204

四、地下微生物驱油现场施工工程205

第八节 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周期性微生物采油207

第九节 其他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209

一、微生物选择性封堵油层技术209

二、微生物清蜡和降低重油粘度210

三、微生物压裂液压裂地层210

四、激活油藏内微生物群落的MEOR技术211

第十节 采油微生物研究进展211

一、采油微生物概述212

二、采油微生物研究进展213

参考文献2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