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犯罪构成体系完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犯罪构成体系完善研究
  • 冯亚东,胡东飞,邓君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0717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犯罪构成-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犯罪构成体系完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前提论:犯罪认知体系界说1

1.1犯罪认知体系的形成及沿革1

1.1.1刑法由刑到罪的重心转变1

1.1.2犯罪认知体系的自然生成4

1.1.3古代社会隐形的犯罪认知体系6

1.2近代犯罪认知体系的学理化构造10

1.2.1西方国家10

1.2.2近代中国12

1.3当代中国的犯罪认知体系14

1.4相关概念的辨析与约定16

1.4.1犯罪认知体系与刑法学16

1.4.2犯罪认知体系与刑罚论18

1.4.3犯罪论、犯罪成立体系与犯罪构成20

1.4.4犯罪构成与犯罪构成要件21

1.4.5条件、要件与要素23

2.本体论:犯罪构成属性探讨25

2.1何谓犯罪构成的观点纷争26

2.1.1法定说26

2.1.2理论说27

2.1.3折中说27

2.2对犯罪构成本体属性的界定29

2.2.1理论说的确立29

2.2.2法定说的历史由来31

2.3对犯罪构成具体属性的分析35

2.3.1法律与理论35

2.3.2规范与事实40

2.3.3模型与原型42

2.3.4小结46

2.4关于犯罪构成概念的定义48

2.4.1犯罪构成在不同层面之不同定义48

2.4.2不同视角下之同一事物50

2.4.3四个易混淆概念(范畴)之严格区分51

2.4.4一般和具体的犯罪构成57

3.功能论:犯罪构成运用剖析61

3.1犯罪构成功能概述62

3.2条件列示的功能63

3.2.1条件列示之意义63

3.2.2条件列示之基本要素64

3.2.3基本要素转化为必要条件65

3.2.4条件列示功能之具体演示68

3.3语义阐释的功能69

3.3.1语义阐释的必要性69

3.3.2体系结构下的语义阐释70

3.3.3通过语义阐释使构成体系不断保持生机活力72

3.4路径导向的功能74

3.4.1路径导向功能之观点评说74

3.4.2路径形式纯属学理之建构76

3.4.3路径导向功能之具体剖析77

3.4.4路径导向功能之深入认识79

3.5小结81

4.比较论:德日体系与中国体系84

4.1德日犯罪成立体系概述85

4.1.1德国犯罪成立体系的演变85

4.1.2日本犯罪成立体系的现状100

4.2中德(日)犯罪成立体系之比较分析108

4.2.1司法活动中认知犯罪之基本思维过程109

4.2.2由基本过程审视不同体系析罪之切入点113

4.2.3由违法性之逻辑关系审视不同体系117

4.2.4由主客观层面的对合关系审视不同体系125

4.2.5由结构差异审视不同体系130

4.2.6由出罪功能审视不同体系141

4.2.7由规制效果审视不同体系147

4.2.8小结149

4.3德日体系对中国体系的真正启示150

4.3.1德日体系整体布局之宏观理性151

4.3.2德日体系中观结构之释案可行性152

4.3.3德国体系是适应保安处分处置之产物155

4.3.4德国体系偏于刑事政策及刑法立法全局方面159

4.3.5德国体系出现刑罚论内容融入犯罪论的征兆162

5.完善论:犯罪构成的具体调适164

5.1犯罪构成体系完善之总体构思164

5.1.1关于完善体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164

5.1.2关于设定四要件体系在总体上的问题172

5.2犯罪客体要件178

5.2.1关于客体要件之体系地位178

5.2.2关于犯罪客体之定义179

5.2.3客体要件属于价值范畴185

5.2.4犯罪对象在犯罪构成中之意义及地位192

5.3犯罪客观方面要件198

5.3.1客观方面要件之具体内容198

5.3.2危害行为仅限于对行为外观的分析200

5.3.3对危害结果的界说202

5.3.4亟待简化之问题:刑法因果关系205

5.4犯罪主体要件208

5.4.1关于主体要件之体系安排209

5.4.2对犯罪主体定义的修正210

5.4.3刑事责任能力与刑事责任年龄212

5.5犯罪主观方面要件213

5.5.1通说体系的恰适性213

5.5.2一个多余的概念:违法性认识214

6.关系论:犯罪构成与犯罪论218

6.1犯罪构成同犯罪概念之关系218

6.1.1犯罪概念之大类定位功能218

6.1.2社会危害性与法益侵害性之关系225

6.1.3社会危害性判断之不可避免227

6.1.4但书乃裁断罪与非罪界限之唯一法律依据229

6.2犯罪构成体系同犯罪诸特殊形态之关系232

6.2.1犯罪论体系下的结构安排232

6.2.2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与构成体系之关系233

6.2.3犯罪结束形态与构成体系之关系238

6.2.4共同犯罪与构成体系之关系244

6.2.5罪数形态与构成体系之关系252

6.3几种新类型定罪情节在构成体系中的定位问题255

6.3.1关于客观处罚条件(客观成罪条件)256

6.3.2关于期待可能性258

7.运用论:中国体系对疑案之适用264

7.1案例一:利用ATM机恶意取款案265

7.2案例二:给幼儿注射蒸馏水案269

7.3案例三:盗采国家封闭矿体案271

7.4案例四:盗卖他人土地泥土案273

7.5案例五:擅自截留股票牟利案276

7.6案例六:盗回被国家机关扣押的自有汽车案277

7.7案例七:盗窃他人物品诈取钱财案279

7.8案例八:将人跘倒在地趁机夺财案282

7.9案例九:掐脖致人死亡案285

7.10案例十:余某等人共同贪污案288

7.11小结291

余论292

主要参考文献296

后记3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