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国力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化国力论
  • 周浩然,李荣启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720504666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国力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化国力论的提出1

一、关于文化力的研究2

1.文化力的基本涵义2

2.文化力的构成及其层次5

3.文化力的基本特征9

4.文化力的功能10

5.文化力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12

6.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力15

7.文化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与作用20

1.文化国力的涵义23

二、文化国力的涵义和构成要素23

2.文化国力的构成要素24

三、文化国力论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方法30

1.文化国力论的理论基础30

2.文化国力理论的研究方法32

第二章 人的素质的提高与社会进步34

一、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34

1.人的素质的优化对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直接影响34

2.人的素质的构成37

3.人的素质的优化需要开展有关的素质教育41

1.自强不息、革新进取的精神44

二、民族精神与现代化建设44

2.注重人格尊严,强调道德自觉的主张45

3.求是务实的道德信条46

4.豁达乐观、宽容大度的精神47

5.以义为重的义利观48

6.生态平衡、天人协调的精神49

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51

第三章 教育革命与人力资源开发59

一、教育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59

1.教育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传递形式,能够实现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59

2.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队伍和智力支持61

3.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环节,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工程63

二、关于教育的现代化66

1.教育观念的现代化68

2.教育制度的现代化69

3.教育内容的现代化70

4.教育手段的现代化71

三、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时代特征73

1.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74

2.培养新型人才是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75

3.掀起全民教育运动与教育社会化77

4.教育终身化79

5.教育的国际化81

四、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与指导方针82

五、人力资源的开发90

1.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与基本内容90

2.人力资源开发的诸多形式97

3.人力资源的技能开发109

4.人力资源的环境开发110

六、人力资源与国家兴衰111

1.从“人力资本”论谈起111

2.“国兴科教”与“科教兴国”115

一、科学是人类文化中最具革命性的力量119

第四章 科技进步对社会文明的影响119

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123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体化123

2.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化126

3.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化与高速化129

三、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134

1.科学技术同经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135

2.科学技术的社会化137

3.社会生活的科技化144

4.协调发展的新观念153

1.国际竞争力与科技实力155

四、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科技竞争155

2.研究经费投入与竞争优势161

五、建设国家创新体系170

第五章 文化与可持续发展176

一、可持续发展:一个重大的共识176

1.人类的必然选择177

2.人类的共同责任182

3.中国的一项重要国策187

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灵魂190

1.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发展战略190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文化内涵195

3.反文化现象:社会发展中隐含的危机197

4.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文化发展措施199

三、确立生态经济文化发展战略201

1.生态经济文化学:亟待开拓的领域201

2.生态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206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213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更新213

1.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214

2.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216

3.传统文化应走更新之路217

1.关于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种种观点218

二、博采各国文化之长218

2.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应遵循的原则221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225

1.坚持严密的科学性225

2.富有强烈的时代性227

3.保持浓郁的民族性228

4.保障广泛的人民性229

5.坚持高度的民主性230

6.坚持充分的开放性231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232

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发展战略232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战略235

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241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核心242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必由之路244

3.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任务247

4.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有力保证250

六、信息网络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与推动253

1.信息网络的发展使教育出现了巨变254

2.信息网络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文化载体255

3.信息网络的发展促进了艺术形式的变化258

4.信息网络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261

七、文化市场的形成、作用和管理263

1.文化市场的特殊性264

2.文化市场的积极作用265

3.文化市场的管理270

八、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前景274

1.文化产业的兴起274

2.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276

第七章 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动力280

一、现代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280

1.文化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精神推动力282

2.文化对经济强有力的渗透与促进284

3.文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286

二、企业文化:经济文化整体的纽结288

1.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特征288

2.企业文化的作用与功能291

3.企业文化力是一种亟待开发的隐性资源296

4.企业文化力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途径297

5.企业文化力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299

三、商业文化:联结生产与消费的精神纽带302

1.商业文化在中国的兴起302

2.商业文化的内涵与特征304

3.商业文化建设对文化、经济的重要作用310

四、金融文化:促进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313

1.金融文化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建设的必然性313

2.金融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特点316

3.现代金融文化的功能和作用320

4.我国金融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原则思路322

五、财政文化: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328

1.财政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328

2.财政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331

六、消费文化:社会进步的体现334

1.消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334

2.消费文化的作用336

3.消费中的“文化含量”337

第八章 国家与民族形象建设341

一、国家与民族形象是文化国力的重要因素341

1.国家与民族形象的内涵341

2.邓小平的国家与民族形象思想342

二、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地区形象建设344

1.地区形象建设的内涵344

2.地区形象建设的兴起与发展345

3.地区形象建设的功能347

1.企业形象的基本内容349

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形象建设349

2.我国企业形象建设的基本情况350

3.中国企业形象建设的基本条件352

4.中国企业形象建设的基本方向354

第九章 文化国力的测评指标与量化方法357

一、系统观与文化国力研究方法358

1.文化国力测评的重要性358

2.选择文化国力测评指标的原则360

3.对综合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借鉴363

1.文化国力研究指标框架368

二、文化国力研究与测评指标体系368

2.文化国力指标体系的特点370

三、对中国文化国力有关指标的初步分析372

1.中国的教育、科学发展状况372

2.中国的人文社会发展状况376

附录 世界有关国家文化国力部分指标的比较377

1.科技发展程度的比较377

2.教育发展程度的比较385

3.人文社会发展指数391

4.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396

后记4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