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北文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东北文学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2/32837525.jpg)
- 马清福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 ISBN:7531305798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55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北文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一 东北事实上存在着文学史1
第一章 上古时代的东北文学1
第一节 东北上古的神话传说1
一 肃慎的三仙女传说2
二 东北文学史的作家范围4
二 夫余族因气而孕的神话4
三 高句丽的朱蒙传说5
四 蒙族杜尔伯特部族发祥地的传说6
三 东北文学史的分期7
五 东北上古神话分析7
第二节 《诗经》和上古散文中的东北9
(一)《玄鸟》(节录)10
一 《诗经》中有关东北的篇章10
(二)《长发》(节录)11
(三)《韩奕》(节录)12
二 上古散文中有关东北的篇章13
(一)箕族铭文中的东北13
(二)历史散文中的东北14
(1)“楛矢石砮”14
(2)燕太子丹“东保于辽东”15
(3)“齐人伐山戎”16
(三)诸子散文中的东北17
(1)“桓公伐孤竹”17
(2)昭明“居于砥石”18
(3)《管子·小匡篇》19
第三节 东北第一位文人作家箕子20
一 箕子寓言21
二 《箕子吟》22
三 箕子作《洪范》23
四 《麦秀歌》25
第四节 伯夷叔齐《采薇歌》考辨26
一 辽宁喀左出土之证27
二 夷齐北行之分析29
三 首阳山在今之辽宁30
第二章 诸族互竞时代的东北文学36
第一节 割据局面下的东北散文38
一 铜镜铭文和砖文39
(一)精白镜铭文39
(二)花纹精白式镜铭文39
(三)细线兽带镜铭文40
(四)张抚夷砖文40
二 毋丘俭板石岭碑文41
三 公孙渊的应用散文44
四 汉和三国名人有关东北的散文47
(一)汉安帝的《诏玄菟太守姚光等》47
(二)孔融的《遣问邴原书》48
(三)管宁的《辞辟别驾文》49
(四)魏明帝的《赦辽东吏民公文》50
(五)曹植《谏伐辽东表》51
(六)孙权的《封公孙渊为燕王诏》53
(七)陆逊的《乞息亲征公孙渊疏》54
五 慕容氏的杂著和散文55
(一)慕容廆的《家令》55
(二)慕容皝的《典诫》56
(三)其他创作56
一 《后汉书》中的东北民族传58
(一)夫余国传58
第二节 《后汉书》和历史杂著中的东北58
(二)挹娄传59
(三)高句骊传60
(四)东沃沮传61
二 两汉历史杂著中的东北62
(一)《风俗通义》记度辽将军62
(二)《盐铁论》记辽东战争63
(三)《淮南子》记卢敖游东北64
第三节 曹操北伐乌桓诗65
一 《步出夏门行》66
二 碣石考辨68
三 缪袭的《屠柳城》74
附:付玄《征辽东》75
第三章 南北朝时代的东北文学78
(一)《后魏营州元景造像记》79
第一节 北朝的东北散文79
一 义县万佛堂石窟碑记79
(二)《后魏昌黎韩贞造像记》80
(三)《大魏介休县令李明府墓志》81
二 韩氏父子的应用散文82
(一)韩麒麟的表文82
(二)韩显宗的上言时务文84
(三)韩子熙的“书”和“议”85
三 高氏兄弟的应用散文85
(一)高谦之的“表”和“疏”85
(二)高恭之的“表”和“疏”87
(三)高谦之妻的《诫诸子》88
四 孙绍等人的散文88
(一)辽东安同父子的表疏88
(二)昌黎孙绍的《修律令上表》89
(三)高道悦的《谏水路幸邺表》90
(四)昌黎韩秀的《敦煌移就凉州议》91
五 高句丽好大王碑文92
(一)高句丽好大王高谈德92
(二)高句丽好大王碑的出土92
(三)《晋高句丽好大王碑》碑文94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的东北诗歌95
一 黑龙江嘎仙洞石壁祝文四言诗95
二 北朝乐府诗咏东北97
(一)《慕容垂歌辞》97
(二)《慕容家自鲁企由谷歌》100
(三)宇文招的《从军行》100
三 庾信和王褒咏东北102
(一)庾信的《拟咏怀诗》之九102
(二)王褒的《高句丽》103
四 南朝诗人咏东北105
(一)梁肖绎的《燕歌行》105
(二)陈后主的《紫骝马》(之二)106
五 高句丽诗及定法师的《咏孤石》107
第四章 隋唐时代的东北及渤海文学111
第一节 隋朝反映东北的诗歌111
一 隋炀帝之纪辽东诗112
(一)《纪辽东二首》112
(二)《白马篇》113
二 王胄之纪辽东诗114
(一)《纪辽东二首》114
(二)《白马篇》115
三 王薄作《无向辽东浪死歌》116
第二节 唐诗反映东北的篇章116
(一)《辽城望月》117
一 唐太宗之征辽东诗117
(三)《辽东山夜临秋》118
(二)《伤辽东战亡》118
二 唐代诗人咏东北119
(一)王建之辽东纪行诗119
(二)于濆之《辽阳行》121
(三)戴叔伦之《送耿十三?复往辽海》122
(四)崔颢之《辽西作》122
(五)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123
(六)沈佺期《古意呈补缺乔知之》124
(七)李益的《送辽阳使还军》125
(八)高适的《燕歌行》126
(九)金昌绪的《春怨》128
(十)李白的《高句丽》128
一 隋代有关东北的散文129
第三节 隋唐有关东北的散文129
(一)隋炀帝之《收葬辽东战亡者诏》130
(二)段文振之《从征辽东疾笃上表》130
(三)李密之《致唐公李渊书》131
二 唐代有关东北的散文132
(一)唐太宗的征治辽东诏132
(二)陈子昂的《为建安王与辽东书》133
(三)狄仁杰的《请罢安东表》135
(四)唐人撰辽东墓志和碑铭136
第四节 东北的渤海文学137
一 东北的渤海诗歌138
(一)杨泰师及其《夜听捣衣诗》138
(二)王孝廉使日期间的诗作140
(三)释仁贞和释贞素的诗作142
(四)裴氏父子的诗歌创作144
(五)高元裕等其他诗人146
(六)唐代诗人与渤海有关的诗作147
二 东北的渤海散文148
(一)致日本国书(十七篇)148
(二)致日本牒文(七篇)149
(三)裴璆的《谢状》150
(四)《史都蒙等上光仁天皇笺》150
(五)贞惠公主和贞孝公主的墓志151
第五章 辽代契丹社会的东北文学157
第一节 辽代的东北诗歌160
一 宗室后妃的诗歌160
(一)圣宗耶律隆绪的《传国玺》163
(二)兴宗耶律宗真的诗163
(三)道宗耶律洪基的《题李俨黄菊赋》165
(四)东丹王耶律倍的《海上诗》166
(五)肖观音的诗歌创作167
(六)肖瑟瑟的《讽谏歌》和《咏古》171
二 辽朝知识文士的东北诗歌172
(一)赵延寿的《失题》诗174
(二)郎思孝的《和兴宗二首》174
(三)马尧俊的《献高丽王诗》175
(四)刘海蟾的《还丹破迷歌》176
(五)寺公大师的《醉义歌》178
(六)肖总管的《契丹风土歌》178
三 宋代文学家苏辙赴东北的诗作179
(一)奉使契丹及其诗歌创作179
(二)《惠州》181
(三)《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181
(五)《虏帐》183
(四)《木叶山》183
附:苏轼寄苏辙诗两首184
(一)《送子由使契丹》185
(二)《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185
四 其他有关契丹的诗186
(一)余尚书的北语诗186
(二)刁奉使的北语诗186
(三)晁补之《芳仪曲》187
(四)高丽王王徽梦后作187
(五)契丹舞伎歌188
第二节 辽代的东北散文188
一 辽代帝王谕诏189
(一)太祖之《平刺葛后谕左右》189
(三)圣宗耶律隆绪的《平法诏》190
(二)太宗的《谕侍臣》190
(四)兴宗耶律宗真的《谕有司免黥诏》191
(五)道宗耶律洪基的《即位谕百僚诏》192
二 辽代东北的应用散文193
(一)张琳的《道宗宣懿皇后哀册》194
(二)耶律庶箴的《乞广本国姓氏表》195
(三)懿德皇后的《谏猎疏》196
(四)耶律昭的《答肖挞凛书》196
(五)耶律石柳的《谏治乙辛党书》198
(六)定安国王的《上宋太宗表》199
三 辽代的议论文和记叙文201
(一)耶律常哥的《述时政文》201
(二)耶律章奴的《告太祖庙文》202
(三)耶律纯的《星命总括序》203
(四)智光的《龙龛手鉴序》204
(五)王鼎的《焚椒录序》205
(一)张舜民《使北记》中的东北契丹206
四 其他记叙东北的散文杂著206
(二)路振《乘轺录》记东北契丹事207
(三)范镇《东斋记事》中的东北契丹209
(四)《夷坚志》记东北契丹事二则210
(五)魏泰《东轩笔录》记北蕃宴211
第六章 金元时代的东北诗词217
第一节 金代东北女真诗词219
一 “女真秀才”完颜勖的《射虎赋》220
二 世宗完颜雍的《减字木兰花》221
三 完颜匡和他的《睿宗功德歌》223
第二节 东北著名女真诗人完颜亮225
一 完颜亮的生平225
(一)《见几间有岩桂植瓶中索笔赋》227
二 完颜亮的律诗绝句227
(二)《书壁述怀》228
(三)《咏驿道竹》228
(四)“门掩黄昏”(七律)229
(五)画上题诗230
三 完颜亮的词231
(一)《昭君怨·雪》231
(二)《鹊桥仙·待月》231
(三)《喜迁莺·赐御前都统骠骑卫大将军韩夷耶》232
(四)《念奴娇》233
第三节 辽东几家大族的诗文234
一 辽阳张氏家族的诗文234
(一)张汝为的《游灵岩寺记》235
(三)张汝霖的《春溪》诗236
(二)张汝能的《金赠光禄大夫张行愿墓志》236
二 辽阳高氏家族的诗文237
(一)高衎的《苏文忠公书李白诗卷跋》237
(二)高宪的诗词238
三 熊岳王氏家族的诗文241
(一)王遵古的诗文241
(二)王庭坚的《野菊》诗241
(三)王万庆的散文242
四 东北大诗人王庭筠242
(一)王庭筠的诗244
(二)王庭筠的词246
(三)王庭筠的散文作品247
第四节 其他东北诗人248
一 辽阳李献可249
二 辽东乌惹张澄249
三 开原王浍250
四 盖州刘仲尹251
五 辽东庞铸252
六 锦州李天英253
七 辽西邢具瞻254
八 沈州刘泽及其子光谦255
九 义州田锡255
十 辽东冯文叔256
十一 义州耶律履257
十二 临潢王革257
十三 平州王元粹258
十四 鹤野高德裔259
十五 辽东高庭玉260
十六 惠州冀禹锡261
(一)徽宗赵佶的东北诗词262
第五节 流寓东北的名士的诗词262
一 流放东北的徽钦二帝262
(二)钦宗赵桓的东北诗词264
二 被扣宋使的东北之作265
(一)宇文虚中的东北诗词265
(二)吴激的东北诗词267
(三)朱弁羁留东北之诗作268
(四)洪皓在东北的词文270
(1)在东北的词作270
(2)《松漠纪闻》272
三 由宋转而仕金的诗人273
(一)高士谈的东北诗作273
(二)蔡松年的东北诗词274
(三)蔡珪的闾山诗275
四 由辽转而仕金的诗人276
第六节 中原诗人咏东北277
一 中原诗人反映东北之作277
(一)刘著和他的《渡辽》277
(二)赵秉文和他的《长白山行》278
(三)李遹的《集句题广宁胜览亭》279
(四)闫长言和他的《婆速道中书事》279
二 歌颂东北的大诗人王寂280
(一)《辽东行部志》280
(二)《鸭江行部志》282
(三)反映东北的诗283
(1)吊亡怀古诗283
(2)咏物纪实诗283
(3)写景抒情诗284
(5)自责自慰之诗285
(4)嗟叹人生诗285
(6)纪录风情之作286
第七节 元代的东北诗词287
一 中原诗人咏东北287
(一)王结的《辽东高节妇》287
(二)陈旅的《题辽人射猎图》288
(三)迺贤的《读金太祖武元皇帝平辽碑》288
二 元代东北大诗人耶律楚材290
(一)反映家世诗290
(二)思亲思归诗292
(三)《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293
三 耶律铸的《双溪醉隐集》293
(一)《双溪醉隐集》序跋294
(二)双溪诗赋的内容295
第七章 金元时期的东北散文302
第一节 女真的应用散文302
一 太祖东北创业诏302
二 宗翰、宗望的《贺俘宋主表》304
三 完颜宗弼的《临终遗行府四帅书》305
第二节 东北女真的记叙文308
一 孛术鲁端仁的《观稼亭记》308
二 蒲察孟里的《染庄社记》310
第三节 东北碑文与山水册文312
一 东北碑文312
(一)赵可的《大金得胜陀颂》312
(二)王彦潜的《金完颜娄室碑文》314
(三)宾州之《道士曹道清碑文》316
(一)《封长白山神为灵应王册文》318
二 东北山水册文318
(二)《封混同江神为应圣公册文》319
第八章 辽金元时代的东北戏剧322
第一节 辽金元时代东北戏剧的发展322
一 辽代的戏剧活动323
二 金代东北女真的戏剧活动324
三 从金院本、诸宫调到元杂剧329
第二节 女真剧作家李直夫332
一 反映女真社会生活的《错立身》332
二 反映金太祖时代的《虎头牌》333
第三节 东北女真剧作家石君宝337
一 石君宝的杂剧创作338
二 《秋胡戏妻》342
第九章 明代及后金社会的东北文学349
(一)马文升《过盖州纪兴》352
(二)刘大谟《冬至寄广宁付司谏》352
第一节 明代的东北诗歌352
一 为官辽东者咏辽东352
(三)刘成德的《广宁怀古》353
(四)刘讱的《按盖州有感》353
(五)郭登庸的《登望京楼有感》353
(六)杨行中的《华表柱》354
(七)王珩的《过复州漫成》354
(八)张鼐的《登医巫闾山绝顶挟一老僧以从放歌》355
(九)李贡的《广宁马市观夷人交易》355
(十)李承勋的《开原郊外》356
(十一)毛论的《览秀亭》357
(十二)任洛的《登闾山》358
(十三)温景葵的《金州观海》358
(十五)周斯盛的《阅开原城》359
(十四)许宗鲁的《秋晚闾山登眺》359
(十六)王之诰的《过凤凰城》360
(十七)李辅的《金州道中》360
二 明人游东北之诗作361
(一)朱篪的《九日游千山》363
(二)薛廷宠的《游祖越寺次东岩北郭初亭韵三首》363
(三)张邦士的《计部黄少南同登》364
(四)程启充的《塞下曲》365
(五)张整的《辽阳歌》(十首)366
(六)陈循的《铁岭八景》367
(七)叶应骢的《前屯八景》(选三)369
(八)孙承宗的《锦州十二咏》370
(九)王致中等人的姜女诗371
(一)明代东北籍诗人372
三 明代东北作家与贺钦372
(二)贺钦反映东北的诗文374
(1)医闾先生诗376
(2)辽东“漫记”377
(3)辽东记叙散文378
第二节 明代及后金的东北散文379
一 黑龙江的《永宁寺记》379
二 明代辽东散文382
(一)辽东籍作家的散文383
(二)明代帝王有关辽东的应用文384
(三)为官辽东者的散文385
(四)其他明人写辽东388
(1)王英的《广宁建学记》390
(2)刘琦的《具瞻亭赋》391
(3)程启充的《游千山记》393
(4)李翔的《重修望京楼记》394
(5)俞宪的《华表观诗序》395
(6)王慎中的《游凤凰山记》396
三 后金社会的散文创作397
(一)努尔哈赤的《七大恨》398
(二)后金时代的翻译文学400
第三节 后金反映东北的长篇叙事作品401
一 《满文老档》的文学价值402
二 鬼神志怪《尼山萨满传》405
(一)《尼山萨满传》的故事情节406
(二)《尼山萨满传》反映的现实407
(三)《尼山萨满传》的艺术形式408
第十章 清代的东北诗歌412
第一节 清代东北诗人的创作413
一 沈阳高塞(1637—1670)415
二 辽阳王尔烈(1727—1801)417
三 沈阳常纪(1728—1773)419
四 沈阳缪公恩(1756—1841)420
五 锦县金朝觐(约1780—1840)421
六 岫岩多隆阿423
七 吉林沈承瑞(1783—1840)424
八 蒙古镶黄旗和瑛426
九 辽东三老427
十 其他东北籍诗人430
第二节 入关满族贵族的返乡之作436
一 爱新觉罗·玄烨的东北诗歌437
二 爱新觉罗·弘历的东北诗歌439
三 爱新觉罗·颙琰的东北诗歌441
四 宗室、亲王、皇子反映东北之诗442
五 满洲士人反映东北之诗444
第三节 东北流人的诗歌创作446
一 沈阳流人的诗歌447
(一)函可在东北的诗歌创作449
(二)戴梓的《耕烟草堂诗钞》450
(三)裕瑞反映东北的诗歌451
二 铁岭流人的诗歌454
三 尚阳堡流人的诗歌456
四 宁古塔流人的诗歌459
(一)吴兆骞和他的《秋笳集》460
(二)方氏父子的东北之作461
五 卜魁流人的东北诗歌462
(一)陈梦雷的东北诗歌463
(二)讷尔朴谪戍卜魁诗463
(三)方登峄父子的卜魁诗464
六 瑷珲流人反映东北的诗歌465
第十一章 清代东北的散文、杂著和小说472
第一节 反映黑龙江的散文杂著472
一 英和及他的《卜魁赋》472
二 方拱乾的《绝域纪略》475
三 吴振臣的《宁古塔纪略》476
四 方式济的《龙沙纪略》477
五 张缙彦及其《宁古塔山水记》477
六 西清的《黑龙江外纪》481
第二节 反映吉林的散文杂著483
一 《大?喇老城创建娘娘庙碑记》483
二 记叙长白山文484
三 《柳边纪略》记吉林486
四 《扈从东巡日录》记吉林489
(一)年仲隆的《修道林寺碑记》491
一 辽沈散文491
第三节 反映辽宁的散文杂著491
(二)陈一炳的《普度寺记》492
(三)梁拱辰的《奉天府文庙记》492
(四)郝浴的《铁岭异燕记》493
(五)范勋的《锦石赋》493
二 常安的盛京赋颂495
(一)生平与创作495
(二)盛京赋颂496
三 博明的《凤城琐录》499
四 清代帝王的盛京散文504
(一)爱新觉罗·玄烨的盛京散文504
(二)爱新觉罗·弘历的盛京散文505
(三)爱新觉罗·颙琰的盛京散文507
第四节 清代的东北小说508
一 辽阳刘廷玑的小说理论509
二 辽阳佟世思的短篇小说集《耳书》512
三 《红楼梦》与东北文学516
第十二章 清代东北戏剧家524
第一节 东北的戏剧理论家刘廷玑526
第二节 东北籍剧作家曹寅530
一 校辑并重刻《录鬼簿》531
二 杂剧《太平乐事》532
三 《北红拂记》534
四 《后琵琶》传奇535
五 《虎口余生》538
第三节 沈阳唐英的《古柏堂传奇》544
一 唐英的生平和创作544
二 唐英剧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546
附:东北近代文学录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