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GSM网络与GPRS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GSM网络与GPRS](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2830489.jpg)
- (法)Xavier Lagrange等著;顾肇基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6954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学科: 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 通信系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GSM网络与GPRS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无线移动系统及“蜂窝”概念1
1.1.1 移动台和无线基站1
1.1.2 无线界面2
1.1.3 漫游与切换2
1.1.4 蜂窝系统和“无绳”系统2
1.1.5 蜂窝系统的发展2
1.2 PLMN或移动专用网3
1.3 GSM的标准化4
1.3.1 GSM规范的沿革4
1.3.2 ETSI组织5
1.4 世界GSM规范6
1.5 GSM的主要特征7
1.5.1 网络的制定7
1.5.2 制定无线界面7
1.5.3 GSM900和DCS18008
1.5.4一个完整的系统8
第2章 业务10
2.1 PLMN的定义10
2.2 GSM网的手机10
2.4.1 引言11
2.4 承载业务11
2.3 业务等级11
2.4.2 业务表13
2.4.3 移动终端上的通道界面14
2.5 远程业务14
2.5.1 电话15
2.5.2 短消息15
2.5.3 传真15
2.6 附加业务16
2.7 GSM的主要安全功能17
2.8.2 费率表18
2.8.1 商业服务公司(SCS)18
2.8 商品化18
第3章 结构20
3.1 综述20
3.2 符合规范的网络结构20
3.3 无线子系统的设备功能21
3.3.1 BTS的功能21
3.3.2 BSC的功能22
3.4 网络子系统的设备功能23
3.4.1 HLR的功能23
3.5.1 网络管理24
3.4.2 MSC和VLR的功能24
3.5 运行维护子系统24
3.5.2 网管TMN的结构25
3.5.3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的功能25
3.5.4 鉴权中心AUC的功能26
3.5.5 OMC和NMC26
3.6 接口介绍26
3.7 无线系线的层结构26
3.8 固定子系统的分层结构27
3.9 移动台29
4.1.2 呼叫简化流程30
4.1.3 国际电话网30
第4章 固定网和信令30
4.1.1 分局网络与传输网30
4.1 对RTC的认识30
4.2 信令与信令网31
4.2.1 信令网的单元31
4.2.2 功能模式33
4.2.3 信令网的寻址33
4.3 SS7在电话中的应用34
4.3.1 消息传输子系统MTP34
4.2.4 法国7号信令网(SS7)的结构34
4.3.2 应用子系统35
4.4 末联向已建电路的7号信令SS739
4.4.1 信令联接控制子系统SCCP39
4.4.2 事务处理能力应用子系统TCAP40
4.5 PLMN的NSS功能结构42
4.5.1 PLMN/RTC间的互联43
4.5.2 MAP协议的一般介绍43
4.6 小结44
5.1.1 IMSI国际移动用户身份45
5.1 引入编码技术45
第5章 漫游、安全和呼叫管理45
5.1.2 TMSI临时移动用户身份46
5.1.3 MSISDN移动用户国际号码46
5.1.4 MSRN移动台漫游号码47
5.1.5 在GSM中使用不同的用户身份的实例47
5.1.6 IMEI国际移动设备身份48
5.2 用户鉴权和编码48
5.2.1 用户身份的保密性48
5.2.2 用户鉴权和编码的主要原则49
5.2.3 用户鉴权49
5.2.4 无线信道上发送数据的保密50
5.2.5 网络中的安全数据管理51
5.2.6 其他安全机制52
5.3 漫游的管理53
5.3.1 一般介绍53
5.3.2 GSM漫游的管理55
5.3.3 漫游的结论59
5.4 呼叫管理59
5.4.1 参与呼叫控制的主要部分61
5.4.2 呼出(主叫)62
5.4.3 通信结束64
5.4.4呼入(被叫)64
5.4.5 国际电话的特殊情况65
5.4.6 发送双音多频DTMF70
5.5 附加业务管理71
5.5.1 一般原则71
5.5.2 双重呼叫72
5.5.3 呼叫返回72
5.5.4 其他附加服务73
5.6 小结73
第6章 工程及蜂窝制概念74
6.1 移动无线链路的一般方框图74
6.1.1 简述74
6.1.2 接收机灵敏度75
6.2 天线的基本参数76
6.2.1 发射天线76
6.1.3 馈钱电缆和合路器引入的衰减76
6.2.2 接收天线78
6.2.3 自由空间传播79
6.3 传播模型79
6.3.1 三阶模型80
6.3.2 宏蜂窝模型81
6.3.3微蜂窝模型82
6.3.4 建筑物内部的电波传播82
6.4.1 电场和功率间关系的回顾83
6.3.5传播规则分析83
6.4 覆盖预测和链路平衡83
6.4.2 覆盖门限的确定84
6.4.3 链路平衡85
6.4.4 链路平衡表85
6.4.5 分集技术的应用87
6.5 资源复用87
6.5.1 传统的六边形小区模型87
6.5.2 典型模型的研究89
6.6.1 跳频93
6.6 影响容量的因素93
6.5.3 小区规划的实际情况93
6.6.2 功率控制95
6.6.3 间断发送95
6.7 结论96
第7章 无线传播97
7.1 无线资源的分配和多通道97
7.1.1 频分多址FDMA98
7.1.2 时分多址TDMA98
7.1.3 跳频99
7.1.4 多路复用技术的比较99
7.2.1 频段隔离100
7.2 双工100
7.2.2 双工物理信道101
7.2.3 载频编号101
7.2.4 路径时延的补偿102
7.2.5 名词“通道”的不同含义102
7.3 信号流程102
7.3.1 语音102
7.3.2 打包的话音传输103
7.3.3 信号和数据服务104
7.3.4 在发送链路中所考虑的数据单元104
7.4.1 一般原理105
7.4 话音编码105
7.4.2 话音全速率编码器106
7.4.3 其他编码107
7.4.4 数码话音信号的保护(全速率)107
7.5 误差控制108
7.5.1 CRC纠错108
7.5.2 卷积编码109
7.5.3 GSM中所采用的编码111
7.5.4 Viterbi纠错译码111
7.6.2 全速率的话音交互114
7.6.3 对于数据和信令的交互114
7.6.1 一般原理114
7.6 交互114
7.7 包的格式115
7.7.1 序列116
7.7.2 优先权标记117
7.7.3 编码117
7.8 调制117
7.8.1 数码调制上的呼叫117
7.8.2 GMSK调制119
7.9.1 基本参数121
7.9 特性121
7.8.3 解调和均衡121
7.9.2 C/I值的分布(色散)122
7.9.3 相关参数123
7.9.4 接收机特性要求124
7.10 结论126
第8章 无线界面、逻辑信道128
8.1 无线界面之结构128
8.1.1 构成电路的界面128
8.1.2 无线界面和分层模型128
8.2.1 逻辑信道上的物理信道130
8.2 逻辑控制通道130
8.2.2 从多帧结构至超级帧结构的时域结构131
8.2.3 逻辑信道的分类131
8.3 专用信道132
8.3.1 列举与用途132
8.3.2 TCH-SACCH多路复用133
8.3.3 FACCH信道的建立134
8.3.4 SDCCH-SACCH多路复用134
8.4 信标频道135
8.4.1 信标频道的概念135
8.4.2 频率校正信道FCCH136
8.4.3 同步信道SCH137
8.4.4 广播控制信道BCCH138
8.5 公共控制信道139
8.5.1 随机信道接入RACH139
8.5.2 准予接续信道AGCH140
8.5.3 寻呼信道PCH140
8.5.4 小区广播信道CBCH141
8.5.5 公共控制信道CCCH多路复用的形式141
8.6 观测142
8.6.1 TDMA帧内的观测142
8.6.2 在26和51多帧结构上观测142
8.7 逻辑信道:综合143
第9章 网络接入协议框架145
9.1 数码化接入电话网RNIS145
9.1.1 概述145
9.1.2 数据链路层146
9.1.3 网络层148
9.2 GSM协议集介绍150
9.3 移动台的层结构151
9.3.1 无线界面上的数据链路层151
9.3.2 无线界面的第3层153
9.4.2 数据链路层154
9.4.1 物理层154
9.4 Abis接口154
9.4.3 网络层155
9.5 用于信令的A接口描述156
9.5.1 BSSMAP协议157
9.5.2 DTAP协议158
9.5.3 BSSMAP-DTAP的鉴别158
9.6 话音码变换158
9.7 综合161
10.1 移动台的守候状态162
第10章 无线资源的管理过程162
10.1.1 小区选择过程163
10.1.2 小区锁定164
10.1.3 小区重选过程164
10.1.4 选择/重选标准(准则)的说明165
10.2 无线链路的物理管理166
10.2.1 功率控制166
10.2.2 断续发射DTX168
10.3 专用信道的管理168
10.3.1 专用信道的调拨168
10.3.2 专用信道的释放171
10.3.4 从信令信道到话务信道的转化174
10.3.3 编码的启动174
10.4 切换175
10.4.1 定义175
10.4.2 切换的执行178
10.4.3 MSC申请的切换183
10.5 结论185
第11章 数据服务的成果187
11.1 电路型数据传输187
11.1.1 基本知识187
11.1.2 数据呼叫的建立187
11.1.3 在固定网中的数据发送188
11.1.4 透明模式的速率适配190
11.1.5 非透明模型193
11.1.6 RLP协议196
11.1.7 数据服务的发展196
11.2 短消息服务197
11.2.1 实施单元197
11.2.2 层结构198
11.2.3 发送过程198
11.2.4 无线界面的发送201
12.1.2 安全特性203
12.1.1 幅面203
12.1 一般性能203
第12章 SIM卡203
12.2 卡的寿命周期204
12.2.1 SIM卡的分配204
12.2.2 SIM卡的个性化204
12.2.3 SIM卡的后个性化204
12.3 内部结构205
12.3.1 SIM卡数据的一般构成205
12.3.2 SIM卡的数据结构205
12.3.3 在SIM卡中存储的信息表206
12.4.2 交流协议208
12.4 界面208
12.4.1 电接口208
12.4.3 命令集210
12.4.4 会话举例210
12.5 预激活的SIM卡211
12.5.1 预激活命令交换的一般原则211
12.5.2 向SIM卡转移短消息212
12.5.3 用卡发送预激活命令212
12.6 结论213
13.1 基本容量的增长215
13.3.1 分式复用制215
第13章 GSM网络的扩容215
13.3.2 跳频216
13.2 蜂窝小区的密度217
13.2.1 小区分裂217
13.2.2 微蜂窝的开发和多层网络218
13.3 多频段网络219
13.4 自适应天线220
13.5 结论220
第14章 GPRS222
14.1 引言222
14.2.2 服务质量223
14.2 主要服务223
14.2.1 服务类型223
14.2.3 提高速率的技术224
14.3 一般结构225
14.3.1 实体与接口225
14.3.2 数据发送的一般原理226
14.3.3 层结构227
14.4 漫游管理230
14.4.1 移动台状态230
14.4.2 临时身份231
14.4.4 断开GPRS232
14.4.3 联网232
14.5 会议管理233
14.5.1 PDP格式的基本知识233
14.5.2 移动台对PDP格式的激活234
14.5.3 网络对PDP格式的激活235
14.5.4 PDP格式的去激活235
14.5.5 带激活格式的漫游区变化236
14.6 用户数据的交换237
14.6.1 打包层238
14.6.2 SNDCP层238
14.6.3 LLC层239
14.6.4 向GPRS用户发送240
14.6.5 通过GPRS用户的发送241
14.7 无线界面上发送的一般形式243
14.7.1 物理信道243
14.7.2 数据编码243
14.7.3 包逻辑信道244
14.8 RCL和MAC层245
14.8.1 数据流概念245
14.8.2 实体RLC的功能246
14.8.3 已建立的数据流的接入规则247
14.8.4 上行数据流的建立252
14.8.5 下行数据流的建立255
14.8.6 信道释放256
14.8.7 物理参数的管理256
14.9 多时隙终端258
14.10 结论259
第15章 EDGE原理260
15.1 物理层的变化260
15.1.1 调制方式260
15.1.2 包结构261
15.2 高速率电路(ECSD)262
15.3.1 调制方式和编码的图示说明264
15.3 EGPRS的包模型264
15.3.2 链路匹配原理266
15.3.3 RLC层的变换267
15.3.4 混合协议267
15.4 密集EDGE268
15.5 EDGE phase2270
15.6 小结271
附录1 英汉和法汉缩略语及术语272
附录2 GSM建议表283
参考文献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