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
  • 尚学锋等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82905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0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先秦的文学接受9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滥觞9

一、乐的应用与传习10

二、采诗、陈诗与献诗13

三、赋诗与引诗17

四、审美娱乐与读书养志24

第二节 先秦的文学接受思想29

一、接受活动的功用与价值29

二、接受原则与方法33

三、批评模式的雏形43

第二章 汉代的文学接受51

第一节 汉代的历史文化情境51

第二节 《诗经》的应用和阐释56

一、《诗经》在汉代的应用56

二、诗义的阐释58

三、背景的探求60

四、表现手法的概括63

五、诗人情感的发现69

第三节 通俗歌曲的传播和接受71

一、上层社会的享乐需求与新声俗曲的流行71

二、新声俗曲的流行与文人五言诗77

三、民谣的采集与应用82

第四节 辞赋的接受与创作87

一、散体大赋87

二、骚体赋93

三、汉代辞赋的模拟风气101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接受103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文化情境103

一、文人的生存方式和精神面貌104

二、文学的自觉和文学接受的自觉107

第二节 文学接受方式的新变111

一、娱情悦性111

二、清赏品评118

三、文学教育122

第三节 文集的编纂与应用128

一、文学总集128

二、作家别集139

第四节 艺术典范的确立与更替145

一、建安正始:生命和激情146

二、西晋:轻绮典雅154

三、南朝:翻新求变157

四、新旧艺术典范及文学史观的对立163

第四章 隋唐五代的文学接受167

第一节 隋唐的历史文化情境167

一、“三教并用”的文化政策167

二、唐代艺术的发展和审美风貌171

三、唐代文学的发展概况175

四、诗教观念对唐代文学接受的影响177

五、诗境说对文学接受理论的贡献181

一、由崇经而否定文学184

第二节 从政治教化出发的风骚接受184

二、对《诗经》的阐释188

三、对《楚辞》的接受193

第三节 对六朝文学的接受196

一、对南朝文风的批判、否定197

二、对南朝文风的模仿和继承201

三、合南北之长的文学理想205

第四节 唐代的科举和《文选》208

一、唐朝科举活动的特点208

二、科举活动中的一般文学接受212

三、科举活动和《文选》的流播217

第五节 对本朝诗人的接受220

一、李白与杜甫——唐代诗歌价值的确立220

二、讽谕和体式的意义——李杜诗歌地位的变迁225

三、听唱新翻杨柳枝——向着温情的回归230

四、尚奇、尚怪和尚艳——晚唐人的接受心态233

第六节 唐代文学的各种传播形式237

一、唐代民间的文学氛围238

二、唐代文学在民间的传播240

三、唐代别集的编定和传播244

四、唐代文学总集的编定和传播247

第五章 宋代的文学接受255

第一节 宋代的历史文化情境255

一、文化政策和文人的社会地位256

二、文献整理和文人的学识水平260

三、文人群体和文学集团262

四、宋学和汉学264

第二节 北宋文坛的宗唐和复古268

一、宋初唱和之风和白居易269

二、西昆诗人和李商隐271

三、复古派的散文接受主张275

四、对盛唐诗人的推崇278

一、江西诗派的成立:对苏轼的超越282

第三节 江西诗派对文学的接受282

二、江西诗派的接受目标:杜甫和法度285

三、江西诗派的接受方法:点铁成金,脱胎换骨288

四、宋人对江西诗派的接受290

五、江西诗派和唐宋诗之争293

第四节 宋人对词体文学的接受295

一、宋初对五代词的接受296

二、词在宋初的文化地位299

三、词的文人化和“别是一家”302

四、民间对词的接受307

第五节 宋代的文献整理和文学接受312

一、宋代的文献整理及其特点312

二、文学文献的编定、注释和评点316

第六章 元明的文学接受321

第一节 元明的历史文化情境322

一、多民族文化的交流322

二、南北方文化的变迁324

三、宗教信仰的多元化326

第二节 元明的科举教育与文学接受的主流意识形态特征330

一、元明科举教育制度的特征330

二、文学接受的主流意识形态特征338

第三节 元明文学的传播方式与文学接受347

一、人际传播:书籍的借阅和传抄348

二、商业传播:书籍的刻印和买卖354

三、娱乐传播:戏剧演出和说书活动361

第四节 文学观念引导下的文学接受369

一、师古复雅与文学接受的复古情调371

二、师心尚俗与文学接受的率性而为377

三、调谐雅俗与文学接受的多元选择386

四、元明时期的文学接受理论390

第五节 各体文学的创作与文学接受396

一、诗歌创作与文学接受399

二、古文创作与文学接受406

三、戏曲创作与文学接受413

四、小说创作与文学接受419

第七章 清代的文学接受426

第一节 清代的历史文化情境426

一、民族矛盾与民族融合同存并在426

二、日渐频繁的中外交流435

三、空前发达的图书文化事业437

第二节 三大学术文化思潮440

一、实学思潮与经世致用的文学接受准则440

二、乾嘉汉学与培养学殖的文学接受要旨444

三、经今文学与文学接受的功利主义倾向448

第三节 文学接受方法的总结452

一、对前代文学接受的反省452

二、建设系统的接受理论460

第四节 文学接受中的美学沉思471

一、诗歌的情、景和意境472

二、文章的义法和韵味482

主要参考书目492

后记5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