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
  • 张鸿雁主编;王祥荣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0550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0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一 生态与环境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2

二 国际城市生态研究的进展3

三 我国城市生态研究的进展11

(一)学术会议方面12

(二)城市个体生态研究方面14

(三)城市系统生态研究方面14

(四)城市生态规划研究方面15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16

2 全球生态危机及其背景19

一 全球环境变化20

(一)全球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20

(二)臭氧层损耗24

(三)酸雨蔓延28

二 人口剧增31

三 资源短缺33

(一)土地资源34

(二)淡水资源36

(三)森林资源37

(四)生物多样性39

四 环境污染40

(一)大气污染41

(二)水污染43

(三)土壤污染45

(四)固体废弃物污染47

(五)噪声污染49

3 城市化进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51

一 城市化概念及其内涵52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54

二 城市化进程54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57

三 城市化的类型58

(一)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58

(二)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58

(三)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59

(四)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60

(五)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61

四 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61

五 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64

(一)城市的聚集效应64

(二)城市化的生态环境负效应69

4 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的基础理论85

一 田园城市论86

二 芝加哥古典人类生态学论87

(一)同心圆论88

(二)扇形模式论89

(三)多中心论89

三 有机疏散论90

四 城市生命周期论91

五 城乡融合设计论94

六 清洁生产工艺论99

七 ISO14000环境管理论102

(一)从内部利益上看103

(二)从外部利益上看105

八 生命周期评价论106

九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论107

十 可持续发展论109

5 城市生态与环境要素论113

(一)环境的概念114

一 生态与环境要素的特性114

(二)生态环境要素与生态环境质量115

(三)生态环境要素的作用特征、作用规律和功能特性117

(四)环境的类型121

(五)环境的功能特性124

二 城市气候127

(一)风和湍流127

(二)温度层结136

(三)城市热岛效应139

(四)辐射与云的作用145

(五)气压和大尺度因子的作用146

三 城市水文147

(一)城市化对降水和湿度的影响148

(二)城市化对蒸发的影响151

四 城市地理152

(一)城市地形和地物的影响153

(二)局地气流的影响153

五 城市土壤155

六 城市植被157

(一)城市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157

(二)城市植被的区系特征159

(三)城市植被的生态效应160

七 城市动物与微生物163

6 城市生态系统主体--城市人口论165

一 当前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166

二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167

(一)我国人口倍增的三大台阶167

(二)我国人口的现状和特点167

(一)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169

三 人口增长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169

(二)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70

四 环境人口承载力分析171

(一)地球人口承载力(环境容量)分析171

(二)城市环境人口承载力(环境容量)实例分析171

7 城市环境污染物类型及来源论181

一 大气污染物类型及来源182

(一)粉尘183

(二)二氧化硫184

(三)氮氧化物(NOx)186

(四)一氧化碳(CO)186

二水体污染物类型、来源及常用指标188

(一)水体污染物类型及来源188

(二)常用水质指标192

(一)重金属元素193

三 土壤污染物类型与来源193

(二)有机物和无机盐195

(三)病原微生物196

(四)放射性物质196

(五)农药和化肥污染197

四 固体废弃物污染类型与来源197

(一)工业固体废弃物200

(二)城市垃圾200

五 噪声污染类型与来源202

(一)交通运输噪声202

(二)工业噪声204

(三)市政工程和建筑施工噪声205

(四)公共活动噪声205

8 城市生态系统结构论207

一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208

(一)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208

(二)城市生态系统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属性209

(三)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依赖性和不稳定性211

(四)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影响着人类自身212

二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213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214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口结构215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经济结构218

(四)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结构219

(五)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21

(六)城市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链结构223

(七)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构224

(八)城市生态系统的用地结构225

9 城市生态系统功能论231

一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232

(一)生物性生产234

(二)非生物性生产235

二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活功能236

三 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功能236

(一)自然净化功能237

(二)人工调节功能238

四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流239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239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246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口流250

(四)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253

10 城市景观生态论255

一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概述256

(一)景观的基本概念256

(二)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257

(三)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257

(四)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流派260

(一)景观结构262

二 景观结构与城市景观生态元262

(二)城市景观生态元264

三 界面效应与城市景观模式266

(一)界面效应266

(二)界面效应的类别267

(三)城市生态网络体系的基本特征269

(四)城市景观的基本模式270

四 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实例272

(一)北京市区廓道扩展的基本特征272

(二)北京市区廓道扩展预测273

(三)由传统分散集团式转向星状分散集团式景观格局274

11 城市灾害与预防论277

一 城市灾害的分类278

(一)国内外城市洪灾概述280

二 城市洪灾与预防280

(二)我国城市防洪现状282

(三)洪灾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以我国’98长江洪灾为例284

三 城市地震与预防286

(一)地震的危害286

(二)地震带的地理分布287

(三)城市地震预防对策290

四 城市地面沉降与预防292

(一)城市地面沉降及危害292

(二)城市地面沉降的成因297

(三)防治对策298

五 城市火灾与预防299

(一)我国城市火灾的分布特点299

(二)现代城市火灾的典型类型300

(三)城市火灾的预防措施301

12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研究方法和技术论303

一 调查方法与技术304

(一)自然环境的调查方法与技术304

(二)人工环境的调查方法与技术311

(三)景观生态的调查方法与技术320

(四)城市人口的调查方法与技术321

二 评价方法与技术323

(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323

(二)生态风险评价328

(三)人口总数适宜度评价333

三 预测方法与技术336

(一)预测方法与技术概述336

(二)预测方法与技术应用实例339

(一)线性规划法342

四 规划方法与技术342

(二)整数规划法348

(三)动态规划法351

(四)离散规划法352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论355

一 可持续城市的内涵与调控目标356

(一)可持续城市的内涵356

(二)调控的目标357

二 调控的原则358

(一)循环再生原则358

(二)协调共生原则359

(三)持续自生原则359

(四)保持和扩大多样性原则360

(五)最小风险原则361

(六)废物最小化原则361

三 调控的途径364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规划365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工程(工艺)设计379

(三)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387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管理393

(五)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意识的普及和提高395

14 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案例分析397

一 法兰克福城市生态灵敏度模型研究398

(一)模型的基本思想和特点398

(二)基本工作程序400

(三)灵敏度模型的弱点404

二 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对策研究404

(一)上海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405

(二)上海城市生态建设对策研究414

三 “十五”期间上海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态调控对策研究429

(二)对上海可持续发展现状的评价430

(一)总体战略思路430

(三)生态调控目标与措施439

(四)促进上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研究444

(五)上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污染控制措施446

(六)上海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455

四 山东潍坊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对策研究457

(一)潍坊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458

(二)水资源利用生态规划对策462

(三)土地资源利用生态规划468

附录471

一 国内外有关城市绿化备选植物471

二 绿化措施要求476

三 城市环境保护标准及条例选录482

参考文献4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