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外国建筑简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外国建筑简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2741951.jpg)
- 吴薇主编;谷云黎,高明参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33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外国建筑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建筑艺术的起源与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建筑1
1.1 建筑艺术的起源2
1.1.1 史前巨石建筑3
1.1.2 巨石阵4
1.2 爱琴文化与古代希腊建筑(公元前3000—前146年)5
1.2.1 爱琴文化与建筑5
1.2.2 古代希腊建筑7
1.3 古罗马建筑(公元前750—公元395年)13
1.3.1 混凝土的应用与拱券结构13
1.3.2 柱式的发展14
1.3.3 古罗马建筑的典型实例16
1.3.4 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21
1.4 古代西亚建筑(公元前30—前7世纪)21
1.4.1 两河流域的城池营建22
1.4.2 沿地中海地区的城池营建26
1.4.3 波斯地区的宫殿28
1.5 古代印度建筑(公元前30—公元7世纪)29
1.5.1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30
1.5.2 佛教的兴起及其主要建筑形式30
1.5.3 印度教的兴起及其主要建筑形式33
1.5.4 伊斯兰文化的侵入及其主要建筑形式35
1.6 古代埃及建筑(公元前32—前1世纪)36
1.6.1 金字塔的演化与艺术成就37
1.6.2 神庙的营建40
1.7 古代美洲建筑(公元前15—公元16世纪)42
1.7.1 北美洲印第安人的建筑42
1.7.2 中美洲印第安人的建筑43
1.7.3 南美洲印加帝国的建筑44
本章小结45
思考题46
第2章 中古时期的建筑47
2.1 东欧拜占庭建筑(公元395—1453年)49
2.1.1 拜占庭建筑与装饰的特点50
2.1.2 拜占庭建筑的典型实例51
2.2 西欧罗马风建筑与哥特建筑(公元4—15世纪)54
2.2.1 罗马风建筑54
2.2.2 西欧哥特建筑56
2.3 中古伊斯兰建筑(公元7—18世纪)62
2.3.1 “白衣大食”与“黑衣大食”时期的伊斯兰建筑62
2.3.2 伊比利亚半岛的伊斯兰建筑65
2.3.3 印度与东南亚的伊斯兰建筑67
2.4 中古日本建筑(公元6—19世纪)69
2.4.1 中古日本建筑的发展历程69
2.4.2 中古日本建筑的典型类型74
2.5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77
2.5.1 早期文艺复兴建筑78
2.5.2 盛期文艺复兴建筑79
2.5.3 晚期文艺复兴建筑83
2.6 巴洛克建筑与广场建筑群84
2.6.1 巴洛克建筑84
2.6.2 城市广场建筑群86
2.7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89
2.7.1 早期古典主义建筑89
2.7.2 盛期古典主义建筑91
2.7.3 古典主义建筑晚期——君权衰退与洛可可94
2.8 英国文艺复兴与古典主义建筑95
2.8.1 英国文艺复兴与古典主义建筑早期96
2.8.2 英国文艺复兴与古典主义建筑晚期97
本章小结101
思考题102
第3章 欧美18—20世纪初的建筑104
3.1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105
3.2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105
3.2.1 古典复兴106
3.2.2 浪漫主义109
3.2.3 折中主义111
3.3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112
3.3.1 初期生铁结构112
3.3.2 钢铁框架结构113
3.3.3 升降机与电梯115
3.3.4 博览会与展览馆115
3.4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119
3.4.1 艺术与工艺运动119
3.4.2 新艺术运动120
3.4.3 奥地利的探索: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123
3.4.4 北欧的探索:净化建筑125
3.4.5 德意志制造联盟126
3.4.6 欧洲的先锋学派127
3.5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美国探求新建筑的运动131
3.5.1 芝加哥学派131
3.5.2 赖特对新建筑的探求134
本章小结136
思考题137
第4章 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主义建筑与代表人物138
4.1 现代主义建筑的形成139
4.2 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142
4.2.1 建筑思想与理论142
4.2.2 包豪斯143
4.2.3 代表作品144
4.3 勒·柯布西耶146
4.3.1 建筑思想与理论146
4.3.2 代表作品148
4.4 密斯·凡·德罗151
4.4.1 建筑思想与理论151
4.4.2 代表作品153
4.5 赖特155
4.5.1 建筑思想与理论156
4.5.2 代表作品157
4.6 阿尔瓦·阿尔托160
4.6.1 建筑思想与理论161
4.6.2 代表作品163
本章小结165
思考题166
第5章 1945年—70年代初期的建筑——国际主义建筑的普及与发展167
5.1 国际主义建筑的全面普及168
5.2 国际主义运动的分支流派172
5.2.1 粗野主义172
5.2.2 典雅主义177
5.2.3 有机功能主义183
5.3 国际主义运动中的大师和他们的建筑思想发展186
5.3.1 格罗皮乌斯在国际主义时期的建筑186
5.3.2 密斯·凡·德罗在国际主义时期的建筑188
5.3.3 勒·柯布西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193
5.3.4 赖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197
5.3.5 阿尔瓦·阿尔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199
5.4 二代建筑师和他们的建筑202
5.4.1 路易斯·康的建筑202
5.4.2 奥斯卡·尼迈耶的建筑206
5.4.3 贝聿铭的建筑210
5.4.4 丹下健三的建筑219
本章小结223
思考题224
第6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发展225
6.1 20世纪末的建筑革命226
6.1.1 高层建筑的发展226
6.1.2 大空间大跨度建筑230
6.2 后现代主义建筑235
6.2.1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思想与理论235
6.2.2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其建筑实例236
6.3 晚期现代主义建筑242
6.3.1 高科技风格242
6.3.2 解构主义245
6.3.3 新现代主义251
6.4 当代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254
6.4.1 建筑理论的多元化倾向254
6.4.2 先进技术的全球化倾向259
6.4.3 场所精神的地域化倾向262
6.4.4 建筑环境的生态化倾向264
6.5 21世纪普利兹克奖获奖者及其建筑266
6.5.1 2000年第22届得主:雷姆·库哈斯(荷兰)267
6.5.2 2001年第23届得主:雅克·赫本佐格(瑞士)和皮尔·德·梅隆(瑞士)268
6.5.3 2002年第24届得主:格伦·马库特(澳大利亚)269
6.5.4 2003年第25届得主:约翰·伍重(丹麦)270
6.5.5 2004年第26届得主:扎哈·哈迪德(英国)271
6.5.6 2005年第27届得主:汤姆·梅恩(美国)272
6.5.7 2006年第28届得主:保罗·曼德斯·达罗查(巴西)273
6.5.8 2007年第29届得主:理查德·罗杰斯(英国)274
6.5.9 2008年第30届得主:让·努维尔(法国)275
6.5.10 2009年第31届得主:彼得·祖姆托(瑞士)276
6.5.11 2010年第32届得主:SANAA小组(日本)277
6.5.12 2011年第33届得主: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葡萄牙)278
6.5.13 2012年第34届得主:王澍(中国)278
6.5.14 2013年第35届得主:伊东丰雄(日本)279
6.5.15 2014年第36届得主:坂茂(日本)280
6.5.16 2015年第37届得主:弗雷·奥托(德国)282
本章小结282
思考题283
参考文献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