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苏产业发展报告 2013 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苏产业发展报告 2013 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3
第一章 江苏产业结构转型的历史背景3
一、江苏产业结构历史转型的阶段和背景3
(一)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背景4
(二)传统工业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的背景5
(三)外向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的背景7
二、江苏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8
(一)国际经济环境呈现新趋势8
(二)国内经济环境呈现新特征10
(三)江苏经济发展环境新变化12
三、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13
(一)产业转型是江苏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13
(二)产业转型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7
(三)产业转型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17
第二章 江苏工业结构演变及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提出20
一、江苏工业结构演变20
(一)江苏工业经济发展及结构变动20
(二)江苏工业结构转型动因分析27
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提出29
(一)相关概念29
(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30
(三)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理论与模式32
(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分析34
三、江苏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探索与实践35
(一)江苏三大区域产业发展现状35
(二)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动力机制39
(三)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可行性41
(四)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及典型案例43
第三章 有关学说评述及区域产业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46
一、有关学说评述46
(一)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46
(二)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理论51
(三)区域产业分工理论55
(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56
二、区域产业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57
(一)协同方法及科学基础57
(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59
(三)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理论基础63
第二篇 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及模式分析69
第四章 江苏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69
一、影响江苏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需求因素69
(一)影响江苏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消费需求因素69
(二)影响江苏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投资需求因素74
二、影响江苏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供给因素76
(一)影响江苏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资源要素77
(二)影响江苏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资本要素78
(三)影响江苏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劳动力要素85
(四)影响江苏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技术要素86
(五)影响江苏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设施要素90
三、影响江苏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制度因素92
(一)行政区经济影响区域产业协同发展92
(二)产业政策趋同影响区域产业协同发展94
第五章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国内外经验99
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国内经验99
(一)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与经验99
(二)长三角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与经验101
(三)珠三角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与经验103
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国外经验105
(一)东京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与经验105
(二)伦敦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与经验107
(三)纽约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与经验110
第六章 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现实基础及模式112
一、江苏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112
(一)区域总体经济水平较高且存在地区差异使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可能112
(二)区域间的互补性和产业梯度是江苏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113
(三)地理临近及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性为江苏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114
(四)区域中心城市创新能力较强为区域产业联动协同提供了强劲动力114
(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115
二、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115
(一)政府主导模式116
(二)市场主导模式123
(三)市场与政府相结合模式124
三、江苏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举措139
(一)市场体系建设140
(二)加强政府作用140
(三)基础设施网络140
(四)城市群层级结构141
(五)中心城市的作用141
第三篇 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经验考察145
第七章 长三角区域产业协同分析145
一、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演变比较146
(一)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水平对比146
(二)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对比149
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竞争态势152
(一)长三角地区产业相似度比较152
(二)优势产业存在相似154
三、长三角区域间的产业梯度差与产业转移156
(一)长三角区域的产业梯度差异156
(二)长三角区域的产业转移160
四、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162
(一)长三角产业合作历史演变162
(二)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现状163
(三)长三角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景165
第八章 江苏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演变分析166
一、区域内产业部门协同发展的演变167
(一)三次产业结构演变167
(二)三次产业要素配置演变171
二、区域间产业空间协同发展的演变174
(一)三大区域经济比重的演变175
(二)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176
(三)南北区域产业转移181
第九章 江苏省十三地市产业协同发展的定量研究188
一、江苏产业协同演进特征: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为例188
(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生关系188
(二)协同关系的分析189
二、江苏十三地市产业部门协同发展成熟度分析195
(一)研究方法:灰色关联分析195
(二)结果分析197
三、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综合评价指数200
(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综合评价指数200
(二)部分评价指标的解释及分析203
(三)结果分析208
第四篇 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深度透视215
第十章 江苏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背景研究215
一、经济收敛性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216
(一)收敛性的概念216
(二)收敛假说之间的相互关系218
二、协同视角下城市经济增长差异测算方法及“倒U”型假说219
(一)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测算方法219
(二)“倒U”,型假说检验221
三、协同视角下江苏省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特征分析224
(一)协同发展视角下人均GDP差异的基本分析224
(二)协同发展视角下人均收入差异的基本分析229
第十一章 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实证分析236
一、经济增长差异的δ-收敛检验237
(一)人均GDP的6-收敛检验237
(二)人均收入的δ-收敛检验237
二、经济增长差异的β-收敛检验239
(一)绝对β--收敛检验239
(二)条件β-收敛检验243
三、经济增长差异的俱乐部收敛246
(一)人均GDP的俱乐部收敛247
(二)人均收入的俱乐部收敛248
第十二章 江苏省工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分析——基于协同视角下长三角地区的比较研究251
一、江苏省经济协同发展背景介绍251
(一)经济协同视角下的人均GDP分析253
(二)经济协同视角下的就业结构研究254
(三)经济协同视角下的江苏省工业和服务业现状分析255
二、江苏省工业和服务业协同效应计量模型259
(一)数据说明及计量模型构建259
(二)协同效应计量模型的估计与分析260
三、协同效应实证研究结论271
第十三章 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测度及其劳动生产效率的增长分解——基于协同视角下双三角地区的比较研究272
一、协同发展视角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测度273
二、协同发展视角下产业升级速度测定277
(一)Lilien指数模型277
(二)More值测定模型283
三、劳动生产效率协同影响因素估测287
(一)劳动生产效率分解287
(二)劳动生产效率影响因素估测290
第五篇 政策建议299
一、健全市场机制,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制度前提299
二、优化产业结构,共建现代服务业中心和世界制造业基地300
(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业中心301
(二)加强产业自主创新,构建先进制造业基地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