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唤起良知 追求卓越 良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葛云中,葛大汇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753384184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8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唤起良知 追求卓越 良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良知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报告1
第一节 “良知教育”课题的思考背景与框架1
一、“良知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1
二、“良知教育”是余姚本土文化的继承光大14
三、良知——唤起学生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24
四、“良知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框架34
第二节 “良知教育”实施方案的基本组成39
一、余姚中学“良知教育”的学生培养目标40
二、方案的支持系统:校本化“并行课程”制度49
三、建设师生集体“致达良知”的学校文化68
四、“求真、求诚”注重学力发展的教学方略74
五、“旨在改进”的成就评价与管理机制81
第三节 课题方案实施的初步成果与展望89
一、余姚中学近几年来学生学业的卓越成就89
二、余姚中学师生的价值追求与校园文化109
三、“良知教育”在故乡余姚的社会声誉130
四、现任校长葛云中关于“良知教育”的论述131
第二章 学会做人:立志、立诚、笃行而致良知139
第一节 “良知教育”是余姚中学推行素质教育的方略139
一、新时代呼唤着素质教育140
二、“良知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地方模式141
三、“良知教育”的原则:德育为首,诸育并进142
第二节 “立志、立诚、笃行”——良知教育的德育目标144
一、“良知教育”德育目标的操作系统144
二、思想政治课目标行为化的研究和实践148
三、案例:“在国旗下的五篇讲话”154
第三节 潜移默化渗透心灵的课程化建设162
一、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因素162
二、“良知教育”的“课程化”德育环境164
三、余姚中学各种课程形态的德育实施167
四、案例:我校德育工作的校刊文摘182
第四节 致——良知:主体人格社会化过程的连续体191
一、“致——良知”德育社会化的现代含义191
二、“志诚笃行”目标内化过程的连续体193
三、加强“德育接受”理论的专项研究197
四、主体人格社会化过程的德育实施201
第五节 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若干案例205
第三章 学会学习:唤起良知的学力发展225
第一节 素质教育载负着优异成绩的社会期望226
一、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26
二、良知教育载负着优异成绩的社会期望230
三、“良知教育”教学模式的背景和研究目标233
第二节 唤起“良知”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236
一、现代教育理论对学习主体的认识236
二、王阳明“自求自得”思想的新时代涵义237
三、“良知教育”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两组经验命题242
第三节 余姚中学“学会学习”的课程实施与策略301
一、协调国家与学校课程,设置完整的课程环境302
二、重视“并行结构”中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304
三、强调学科基础已成为“良知教育”的主渠道307
四、注重“竞争与协作”,开展学科竞赛活动311
第四节 “良知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312
一、“良知教育”教学模式实施的主要程序312
二、“良知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328
三、“良知教育”教学模式的精神和主要成果333
第四章 学会健康:身心并修而利实践342
第一节 克服“强试弱体”而利于实践342
一、健康:获取“体力、智力的充分发展”343
二、克服“强试弱体”塑造健康人格344
三、良知教育“身心并修”的专题项目346
四、课题组对先哲王阳明体育思想的研究350
第二节 “良好适应环境”的体育课程方案355
一、“机体适应环境”的学校健康教育方案355
二、余姚中学体育课程与体育锻炼活动制度358
三、余姚中学体育课程中的自编教材建设372
四、中学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探索373
五、案例:几个体育“实践”课的教案382
第三节 适应现代社会的心理保健制度395
一、余姚中学学生心理保健的制度与机构396
二、课题组对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397
三、“顺导性情”:心理保健与教育的途径399
第四节 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卫生教育402
一、现代生活要求与“应试教育”弊病的矛盾402
二、建立全面的环境与心理卫生教育制度403
三、培养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生活方式405
第五节 “身心并修”良知教育的健康理念413
一、余姚中学学生应具有强健的体格与素养413
二、余姚中学学生应具有社会与自然考察的能力414
三、余姚中学学生应具有儒雅文明的仪态风度415
第五章 学会审美:顺导性情提升人文精神417
第一节 “顺导性情”与美的本质力量的提升417
一、“顺导性情”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418
二、美育是“良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25
三、对美的追求是学生学习的现实的内在动力426
第二节 余姚中学的美育目标系统与教育组织431
一、余姚中学美育目标的复合体系431
二、余姚中学美育的课程载体与课程系统433
三、“知行合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459
第三节 潜移默化渗透心灵的学校文化建设465
一、余姚中学师生的人际氛围和文化氛围465
二、新建寄宿制高中——余姚中学的校园环境468
第四节 学生社团组织和创新精神的表现472
一、余姚中学艺术团体及其他社团活动472
二、余姚中学学生实践美、创造美的实绩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