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研方法与规范(中文版)=RESEAR METHODS & NORMS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伍巧芳,甘翠平,杨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PEKING UNIVERSITY PRESS
- ISBN: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研方法与规范(中文版)=RESEAR METHODS & NORMS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研究方法1
1 定性研究方法1
1.1 定性研究介绍1
1.1.1 什么是定性研究1
1.1.2 我们能从定性研究学到什么1
1.1.3 定性研究方法及其资料形式2
1.1.4 探索型研究中定性方法的优点2
1.2 参与观察法2
1.2.1 参与观察法概述2
1.2.2 如何成为有效的参与观察者5
1.3 深度访谈法8
1.3.1 深度访谈法概述8
1.3.2 如何做有效的访谈者9
1.3.3 有效管理访谈10
1.3.4 有效提问技巧11
1.3.5 探查12
1.3.6 婉转式探查13
1.3.7 访谈记录13
1.3.8 扩展记录13
1.4 焦点团体法14
1.4.1 焦点团体法概况15
1.4.2 如何做一个好的协调员16
1.4.3 怎样做有效率的记录员20
2 定量研究方法22
2.1 定量研究方法介绍22
2.1.1 什么是定量研究22
2.1.2 定量研究方法的特点23
2.1.3 数据收集的方法24
2.2 抽样24
2.2.1 随机抽样24
2.2.2 系统抽样26
2.3 调查26
2.3.1 问卷调查26
2.3.2 访问调查30
2.3.3 二次分析34
2.4 实验35
2.4.1 合适的实验主题35
2.4.2 经典实验35
2.4.3 实验对象的选择37
2.4.4 实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38
2.4.5 数据的量化38
3 混合研究方法39
3.1 混合法与混合研究模式39
3.1.1 平等地位混合方法设计40
3.1.2 典范优势混合方法设计40
3.1.3 连续性混合方法设计40
3.1.4 平行混合方法设计41
3.1.5 多层次取向研究方法41
3.2 资料收集方法与研究程序42
3.2.1 资料收集的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42
3.2.2 资料收集是有计划的策略43
3.2.3 资料收集对参与者行为或反应的影响44
3.2.4 资料收集方法45
4 案例研究52
4.1 案例研究的介绍52
4.1.1 案例研究法52
4.1.2 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对比52
4.1.3 不同研究方法的使用条件53
4.2 案例研究操作:资料收集的准备工作55
4.2.1 研究者应具备的技能56
4.2.2 具体案例研究的培训和准备58
4.2.3 案例研究计划书61
4.2.4 先期个案研究65
4.3 案例研究操作:收集论据66
4.3.1 六种论据来源67
4.3.2 资料收集三原则73
第二部分 研究计划的撰写79
1 概述81
1.1 研究与研究计划的定义81
1.1.1 研究是什么81
1.1.2 什么是研究计划(RP)81
1.1.3 撰写研究计划的目的82
1.2 研究的类型83
1.2.1 基础研究83
1.2.2 应用研究83
1.2.3 市场研究83
1.2.4 可行性研究83
1.2.5 学术研究83
1.3 计划的构成——快速入门84
1.3.1 标题84
1.3.2 摘要84
1.3.3 引言84
1.3.4 文献综述85
1.3.5 方法论与方法86
1.3.6 结论87
1.3.7 论述87
1.4 常见错误87
2 撰写研究计划前的准备工作88
2.1 确定主题88
2.1.1 第一步:调查个人兴趣89
2.1.2 第二步:对选定的主题进行调查89
2.1.3 第三步:了解你的研究目的89
2.1.4 第四步:分析主题的可行性89
2.1.5 第五步:扩充主题库90
2.1.6 第六步:考虑任务流程91
2.2 合理安排时间与任务91
2.2.1 研究计划的进度表92
2.2.2 时间安排表94
2.2.3 甘特横向图94
2.3 预算的制作95
2.3.1 详细说明每一条目的花费96
2.3.2 考虑可能的花费96
2.3.3 比照预算和能够得到的赞助96
2.3.4 预算样本97
3 如何撰写研究计划98
3.1 如何运用理论98
3.1.1 疏理理论脉络98
3.1.2 指明异议和分歧所在98
3.1.3 点到为止99
3.1.4 展示你的学识和专业性99
3.2 研究问题99
3.2.1 唤起式问题100
3.2.2 关联性问题100
3.2.3 要清晰明了101
3.2.4 要便于开展研究101
3.3 研究方法102
3.3.1 确定研究目的103
3.3.2 认清现实103
3.3.3 细致到位103
3.3.4 变通有余103
3.3.5 事先考量你的研究方法104
3.3.6 改良研究问题和方法104
3.4 背景和历史104
3.4.1 向读者们介绍一个更加宽泛的主题105
3.4.2 阐述你的思想、问题和理论105
3.4.3 展示你的经验、学识和热情105
3.5 概念与术语105
3.5.1 避免创设新词106
3.5.2 保持概念的前后一致性106
3.5.3 了解研究类型和种类的归属106
3.5.4 有关概念化的作品106
4 风格的把握和评估107
4.1 文风108
4.1.1 清晰度108
4.1.2 语调109
4.1.3 前后一致110
4.2 评估110
4.2.1 计划书核对表110
4.2.2 外界评估111
5 附章113
5.1 节译:乔治·奥威尔《政治和英语的语言》113
第三部分 实际写作121
1 绪言121
1.1 绪言的重要性和复杂性121
1.2 不同类型研究报告的绪言写作122
1.2.1 定性型研究报告122
1.2.2 定量型研究报告122
1.2.3 混合型研究报告123
1.3 漏斗式绪言和吊钩式绪言123
1.3.1 漏斗式绪言123
1.3.2 吊钩式绪言123
1.4 应避免的绪言形式124
1.4.1 老生常谈或陈词滥调124
1.4.2 对常见的词语做出定义125
1.4.3 重复任务式125
1.4.4 原地转圈式126
1.5 论点段绪言写作的五种模式126
1.5.1 开篇句+中心论点+要点介绍126
1.5.2 开篇句+论点段+所选主题的意义128
1.5.3 开篇句+论点段+所选主题的意义+所选主题的历史背景129
1.5.4 开篇句+论点段+所选主题的意义+所选主题的历史背景+某个关键词的定义129
1.5.5 绪言+论点段+预期反面观点的回应129
2 正文130
2.1 中心论点的写作130
2.1.1 中心论点的涵义130
2.1.2 中心论点应具备的特点131
2.1.3 写出好中心论点的技巧132
2.1.4 评判中心论点优劣的标准132
2.2 论据的使用133
2.2.1 论据形式133
2.2.2 使用论据的规则136
2.2.3 论据不够有力时的处理技巧137
2.3 如何组织推理论证138
2.3.1 推理论证模式138
2.3.2 将分析过程组织成为书面论证139
2.4 写作文体146
2.4.1 正式147
2.4.2 半正式147
2.4.3 非正式148
2.5 遣词、造句和谋篇148
2.5.1 遣词148
2.5.2 简练的句子结构149
2.5.3 谋篇151
2.6 正文写作的结构156
2.6.1 顺序结构模式156
2.6.2 层次结构模式158
2.7 摘选引用资料的方法164
2.7.1 直接引用164
2.7.2 释义166
2.7.3 概述168
2.8 杜绝剽窃169
2.8.1 什么是剽窃170
2.8.2 构成剽窃的情形170
2.8.3 剽窃种类170
2.8.4 无意剽窃与故意剽窃171
2.8.5 剽窃的后果172
2.8.6 对于剽窃行为的处罚172
2.8.7 如何避免剽窃172
2.9 初稿的修改和编辑173
2.9.1 修改、编辑初稿的必要性173
2.9.2 编辑和修改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174
2.9.3 编辑修改的步骤175
2.9.4 修改阶段常用的电脑功能177
2.10 标题178
2.10.1 标题的作用178
2.10.2 标题层次178
2.10.3 APA呈现标题的规则179
2.10.4 其他关于标题格式的规则179
2.10.5 关于标题用法的其他规则180
2.10.6 标题和提纲的关系180
3 摘要的写作180
3.1 摘要的作用180
3.2 摘要所包含的信息181
3.3 关于摘要写作的国家标准181
3.4 《EI》关于摘要的要求182
3.5 写作摘要的常用句型182
3.6 英文摘要的措辞和时态183
4 致谢词的写作183
4.1 写作致谢词的原因183
4.2 致谢词的位置183
4.3 致谢词的篇幅184
4.4 致谢词的语言特点分析184
5 结论的写作185
5.1 写作结论的目的186
5.2 结论的篇幅186
5.3 结论的形式186
5.3.1 概述式结论186
5.3.2 发散式结论186
5.4 结论的最佳写作方法187
第四部分 随文参引和参考文献189
1 APA格式和MLA格式概述189
1.1 APA注重最新信息189
1.2 MLA既注重最新消息也注重历史数据189
1.3 技术类学科论文的参考文献最适用APA格式190
2 APA格式的随文参引(夹注)190
2.1 随文参引(夹注)的涵义190
2.2 随文参引和参考文献的关系191
2.3 APA格式的随文参引191
2.3.1 作者要素的格式要求192
2.3.2 日期要素的格式要求193
2.3.3 页码要素的格式要求194
2.3.4 APA格式随文参引的补充194
2.4 MLA格式的随文参引195
3 APA格式的参考文献(包含MLA格式)196
3.1 APA格式参考文献的页面格式(包含MLA格式)196
3.1.1 页边距、页码编号和标题196
3.1.2 APA格式参考文献条目的格式197
3.1.3 APA格式参考文献条目的特殊规则197
3.1.4 MLA格式参考文献的页面格式200
3.2 APA格式的参考文献条目要素201
3.2.1 作者要素201
3.2.2 出版年代202
3.2.3 标题(或名称)202
3.2.4 出版信息203
3.3 定期刊物的文章203
3.3.1 定期刊物的规则203
3.3.2 APA格式定期刊物参考文献条目范例204
3.3.3 MLA格式定期刊物参考文献条目范例208
3.4 书籍和其他非定期刊物210
3.4.1 APA格式下书籍和其他非定期刊物的规则210
3.4.2 APA格式非定期刊物参考文献条目范例211
3.4.3 MLA格式下书籍和其他非定期刊物的规则215
3.5 其他形式的印刷品和非印刷品218
3.5.1 APA格式下会议或讨论会记录在参考文献中的格式218
3.5.2 APA格式下硕士或博士论文在参考文献中的格式219
3.5.3 APA格式下评论在参考文献中的格式221
3.5.4 APA格式下视听媒体在参考文献中的格式221
3.5.5 MLA格式下其他形式的印刷品和非印刷品在参考文献中的格式223
3.6 APA格式下电子资料在参考文献中的格式225
3.6.1 APA格式下因特网资料在参考文献中的格式225
3.6.2 APA格式下其他电子资料在参考文献中的格式230
3.6.3 MLA格式下电子资料在参考文献中的格式232
3.7 无法重新获取的参考资料235
4 APA和MLA以外的科研论文格式236
4.1 ACS(美国化学学会)格式236
4.2 AMA(美国医学协会)格式236
4.3 CMS(芝加哥)格式236
4.4 CSE(科学编辑理事会)格式236
4.5 Harvard(哈佛格式)236
5 APA格式下的脚注和注解237
5.1 文中的脚注237
5.1.1 内容脚注237
5.1.2 版权许可脚注237
5.2 表格注解237
5.2.1 一般注解238
5.2.2 特定注解238
5.2.3 机率注解238
5.3 作者注238
6 APA格式的附录240
6.1 附录的标识和引证240
6.2 附录的格式240
6.3 附录的正文和标题240
6.4 以表格为附录240
6.5 以测验和调查问卷为附录240
Appendix A242
Appendix B245
Bibliography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