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聚氨酯工业卫生与安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聚氨酯工业卫生与安全](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2558967.jpg)
- 白文科,程先升主编;王家政,牛玉芬,白文科等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聚氨酯工业卫生与安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聚氨酯工业的职业卫生1
1.1 聚氨酯工业概况1
1.2 聚氨酯生产和加工中的职业毒害3
1.2.1 聚氨酯泡沫材料(包括弹性体)3
1.2.2 聚氨酯漆、涂料、粘合剂等生产加工中的职业卫生问题8
1.2.3 聚氨酯其它制品的职业卫生同题10
1.3 聚氨酯生产原料、中间体、成品的毒害性11
1.3.1 异氰酸酯类11
1.3.2 多元醇化合物12
1.3.3 有机氟氯烃(CFC)发泡剂13
1.3.4 叔胺催化剂15
1.3.5 有机锡催化剂18
1.3.6 有机硅泡沫稳定剂18
1.3.7 阻燃剂类19
第二章 异氰酸酯类化合物21
2.1 概述21
2.2 理化性质24
2.2.1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25
2.2.2 4,4’—二苯甲撑二异氰酸酯(MDI)27
2.2.3 萘二异氰酸酯(NDI)28
2.2.4 六甲撑二异氰酸酯(HDI)29
2.2.5 聚甲撑聚苯撑异氰酸酯(PAPI或PMPPI)29
2.2.6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30
2.2.7 甲基异氰酸酯(MIC)31
2.2.8 其它异氰酸酯32
2.2.9 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34
2.3 异氰酸酯类的实验动物毒性35
2.3.1 毒性评价指标及毒性分级35
2.3.2 TDI实验毒性36
2.3.3 MDI实验毒性42
2.3.4 PAPI实验毒性44
2.3.5 其它二异氰酸酯实验毒性46
2.3.6 MIC实验毒性48
2.3.7 各类二异氰酸酯的毒性比较48
第三章 异氰酸酯的职业卫生问题50
3.1 异氰酸酯对人健康的影响50
3.1.1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50
3.1.2 对其它系统的影响69
3.2 导氰酸酯职业性疾病的诊断方法、标准及处理原则73
3.2.1 异氰酸酯急性中毒73
3.2.2 异氰酸酯哮喘75
3.2.3 异氰酸酯过敏性肺炎77
3.2.4 异氰酸酯职业性哮喘的病因诊断79
3.2.5 异氰酸酯眼灼伤91
3.2.6 异氰酸酯皮肤灼伤91
3.2.7 异氰酸酯接触性皮炎92
3.3 异氰酸酯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和急救原则92
3.3.1 健康检查92
3.3.2 建立健康监护档案94
3.3.3 健康状况分析94
3.3.4 劳动能力鉴定96
3.3.5 急救与专业医疗护理的原则97
3.4 异氰酸酯的职业流行病学(群体效应)97
3.4.1 概述97
3.4.2 TDI98
3.4.3 MDI107
3.4.4 HDI108
3.5 空气中异氰酸酯的采样分析方法109
3.5.1 概述109
3.5.2 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110
3.5.3 纸带法114
3.5.4 色谱法115
3.5.5 7100型异氰酸酯自动监测仪简介119
3.6 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卫生标准121
3.6.1 现行卫生标准介绍121
3.6.2 标准制订的依据125
第四章 异氰酸酯生产的职业安全问题133
4.1 概述133
4.2 暴露的预防与控制134
4.2.1 工程控制135
4.2.2 个人防护138
4.3 安全生产的其它问题149
4.3.1 燃烧与爆炸的预防.149
4.3.2 泄漏物的清理与无害化152
4.3.3 贮存与运输的注意事项154
4.3.4 采样及原料数据测定中的安全问题157
4.3.5 敞开结构中的有害物料的处理159
第五章 光气中毒与防治162
5.1 理化性质162
5.1.1 物理性质162
5.1.2 化学性质164
5.2 生产与使用166
5.3 毒理作用167
5.3.1 中毒途径和毒性167
5.3.2 中毒机理168
5.3.3 损伤作用和病理变化170
5.4 急性光气中毒173
5.4.1 临床表现173
5.4.2 诊断176
5.4.3 预后179
5.4.4 急救和治疗180
5.5 光气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185
5.6 预防186
5.7 分析方法简介188
5.7.1 比色分析法188
5.7.2 容量分析法192
5.7.3 物理化学分析法192
第六章 其它原材料的职业危害及防治194
6.1 氯194
6.1.1 理化性质194
6.1.2 生产与使用195
6.1.3 毒理作用195
6.1.4 安全与卫生措施199
6.1.5 急救措施202
6.1.6 氯的测定分析方法202
6.1.7 诊断与治疗原则202
6.2 一氧化碳205
6.2.1 理化性质205
6.2.2 生产与使用205
6.2.3 毒理作用206
6.2.4 毒作用表现212
6.2.5 诊断214
6.2.6 处理原则214
6.2.7 职业卫生与安全措施216
6.3 二硝基甲苯(DNT)218
6.3.1 理化性质218
6.3.2 生产与使用218
6.3.3 急性毒性219
6.3.4 慢性毒性220
6.3.5 DNT生产的环境保护问题223
6.3.6 职业卫生与安全措施224
6.3.7 慢性中毒的诊断与处理原则225
6.4 2,4—甲苯二胺(TDA)225
6.4.1 理化性质225
6.4.2 实验毒性226
6.4.3 安全与卫生措施229
6.4.4 泄漏及事故情况下的急救措施230
6.5 环氧丙烷231
6.5.1 理化性质231
6.5.2 生产与使用231
6.5.3 毒理作用232
6.5.4 职业暴露对人体的影响236
6.5.5 职业卫生与安全防护237
6.5.6 急性中毒处理原则237
第七章 事故现场救护原则240
7.1 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241
7.2 联络与急救242
7.3 预防措施243
7.4 设备与器材246
附录A 有关职业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选编250
A.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报批稿)250
A.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报批稿)252
A.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7806—87256
A.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787—88259
A.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4866—85262
A.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781—88266
A.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三硝基甲苯除外)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788—88271
附录B 异氰酸酯、光气医学问题西文文献索引274
B.1 异氰酸酯医学问题1965~1993年西文部分文献摘要274
B.2 异氰酸酯医学问题1960~1981年西文文题索引324
B.3 光气医学问题1982~1993年西文部分文献摘要331
B.4 光气医学问题1960~1989年西文文题索引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