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造教育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创造教育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2542899.jpg)
- 汪刘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造教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创造与创造性社会1
一、对“创造”术语的理解2
二、创造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3
三、创造性社会的特征5
第二节 创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7
一、当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7
二、创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9
第三节 创造教育论的建立15
一、创造教育论的研究对象16
二、创造教育论的理论体系20
三、创造教育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21
第二章 创造教育论的理论基础2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创造教育28
一、唯物辩证法与创造教育思想的开发28
二、唯物辩证法与对创造教育功能的评价30
第二节 创造学理论31
一、创造学理论的特点31
二、创造性突变机理33
三、创造学对创造教育的关键作用35
第三节 系统科学与思维科学理论36
一、系统科学理论观点36
二、思维科学理论观点38
第四节 创造心理学理论41
一、创造心理学的基本观点41
二、创造心理过程42
三、创造心理的作用机理43
第五节 脑科学理论45
一、大脑的结构46
二、大脑的功能与表现46
三、大脑功能的开发与利用48
四、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创造教育的启示49
第三章 创造性原理51
第一节 创造动机原理51
一、创造心理驱动性原理51
二、创造动机社会意义的普遍性原理52
三、创造动机实现性原理55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原理57
一、发散思维原理58
二、直觉与灵感思维原理62
三、系统思维原理67
第三节 创造性突变原理70
一、创造性组合的突变性70
二、创造性换元的突变性72
三、创造性移植的突变性75
第四章 创造性思维78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述78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78
二、创造性思维的作用79
三、创造性思维过程81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结构84
一、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形式84
二、创造性思维结构的本质92
三、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层次94
四、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内容95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98
一、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98
二、创造性思维的多维性99
三、创造性思维的直觉性99
四、创造性思维的灵感性100
五、创造性思维的科幻性101
第五章 创造教育的特征102
第一节 创造教育的开发特征102
一、创造教育的开拓性103
二、创造教育的创新性105
三、创造教育的变异性106
第二节 创造教育方法的特征107
一、对未知事物无定势认识的启迪性107
二、对已知事物认识的扩展性109
三、创造教育方法的个体性111
四、创造教育方法的集合性113
五、创造教育方法的现代性114
第三节 创造教育能力的特征115
一、创造教育能力的主动性115
二、创造教育能力的智力性116
三、创造教育能力的动力性117
四、创造教育能力的独立性118
第六章 创造教育的分类120
第一节 家庭创造教育120
一、家庭创造教育的特点120
二、家庭创造教育的对象与内容123
三、家庭创造教育的方法124
四、家庭创造教育的若干误区125
第二节 学校创造教育126
一、学校创造教育的概说及其特点126
二、创造教育与早期教育128
三、小学阶段的创造教育130
四、中学阶段的创造教育131
五、大学阶段的创造教育133
第三节 社会创造教育135
一、社会创造教育的范围135
二、社会创造教育的任务与内容135
三、社会创造教育的方法136
第四节 创造教育与科技产品的开发138
一、科技产品开发的意义与条件139
二、创造教育对科技产品开发能力的培养140
三、创造教育与科技产品的转化141
第七章 创造教育的人才观143
第一节 创造教育人才观的本质143
一、创造性人才的本质143
二、创造力的概述与分类145
三、创造力的产生148
四、创造力的表现151
第二节 创造性人才的创造力结构154
一、创造性人才的思维创造力154
二、创造性人才的形象创造力154
三、创造性人才的抽象创造力155
四、创造性人才的具体创造力156
五、创造性人才的理论创造力157
六、创造性人才的技术创造力158
第三节 创造性人才的人格特征160
一、创造性人才的自立与创新意识160
二、创造性人才的科学态度161
三、创造性人才的献身精神162
四、创造性人才的道德品质163
五、创造性人才的工作作风167
第四节 创造性人才作用的发挥169
一、创造性人才的使用169
二、创造性人才的流动172
三、创造性人才的贡献174
四、创造性人才的政策177
第八章 创造性教学181
第一节 创造性教学的含义与目的181
一、创造性教学的含义181
二、创造性教学的目的184
第二节 创造性教学的原则185
一、传授知识与开发智力相统一的原则185
二、博采知识与培养创造力相统一的原则187
三、教师的精心教授与学生的独立思考相统一的原则189
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190
五、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191
六、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192
第三节 创造性教学的任务与方法193
一、创造性教学的任务193
二、创造性教学的方法195
第四节 创造性教学过程205
一、创造意识统帅教学全过程205
二、创造性教学过程的阶段分析207
第五节 创造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209
一、创造性教学对教师思想品德的要求209
二、创造性教学对教师创造性能力的要求210
三、创造性教学对教师业务水平的要求210
第九章 创造性学习212
第一节 学生创造性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212
一、学生创造性学习心理素质的表现213
二、妨碍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心理因素214
三、学生创造性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216
第二节 创造性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自学能力217
一、学生自学能力的表现217
二、学生自学的特点217
三、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19
第三节 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能力222
一、影响创造发明的因素222
二、创造发明的方法223
三、简易创造发明实例的解析226
四、学生创造发明能力的培养227
第十章 创造教育的环境与运行机制230
第一节 创造教育的环境230
一、创造教育的外部环境231
二、创造教育的内部环境232
三、创造教育环境的功能235
第二节 创造教育的运行机制236
一、创造教育的内在因素237
二、创造教育过程的特点240
三、创造教育运行机制的建立244
第三节 创造教育的管理246
一、创造教育管理的特点247
二、创造教育管理的内容249
三、创造教育管理的原则251
四、创造教育管理的方法253
第十一章 创造教育的未来发展256
第一节 研究创造教育未来发展的必要性256
一、确立创造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路和理念256
二、预防创造教育步入误区257
三、提高心理承受能力257
第二节 研究创造教育未来发展的可能性258
一、马克思主义未来观提供了哲学指导258
二、未来学原理提供了理论基础259
三、科学方法提供了研究手段的保证259
第三节 我国创造教育发展态势的理论思考260
一、把“未来”引进创造教育261
二、重视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科技素质262
三、更新教学理念,确立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教学理念263
四、重视受教育者创新学习模式的研究264
五、培养创造性人格264
六、美育备受重视266
七、创造教育未来发展的终身化269
八、创造教育将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269
总后记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