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用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探讨 基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信用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探讨 基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视角](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0220386.jpg)
- 李镇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5517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54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180页
- 主题词:信用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用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探讨 基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
一、选题背景1
二、研究意义3
第二节 本书的结构和研究方法6
第三节 本书的创新和不足8
第二章 信用交易、信用风险和信用制度10
第一节 信用的相关概念10
一、信用、信用经济10
二、诚信和信用12
三、征信及征信国家13
四、信用风险、贷款产品与信用衍生产品14
第二节 权利、信用交易与信用制度16
一、权利与交易16
二、交易、信用交易与风险18
三、信用风险与信用制度19
四、信用制度与信用制度建设22
第三节 信用制度与产权23
一、产权、组织与信用24
二、产权与信用制度25
三、可以得出的结论29
本章小结30
第三章 信用交易形式与信用关系分类31
第一节 信用形式和信用制度建设研究的文献回顾31
第二节 信用形式演变的历史就是产权约束与反约束的历史33
一、个人信用到商业信用34
二、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的出现35
第三节 信用关系的变化和进一步发展38
第四节 信用关系的分类和信用制度建设39
一、非债权债务信用关系与信用产品40
二、信用产品的一般商品属性41
三、信用产品与一般信息产品的共性42
四、信用产品的特殊性43
五、信用形式、信用关系与信用制度44
本章小结44
第四章 信用风险对经济效率的影响45
第一节 保险和担保的对比分析45
一、保险45
二、担保46
三、保险和担保的相似点46
四、保险和担保的区别48
五、保险和担保在信用风险控制中结合49
六、结合的具体案例:合同履约担保保险50
第二节 经济学中的效率51
一、什么是效率51
二、效率的实现(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52
三、效率的结果(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定理)53
四、社会福利最大化、效率与公平54
五、金融效率的研究55
第三节 以保险为代表的风险分摊机制对经济效率的改善59
一、没有道德风险条件下具有风险分摊机制和内生专业化的模型60
二、分工和由完全保险引起的内生交易成本64
三、存在内生交易成本时,保险可以带来的社会收益70
第四节 扩展Lio模型到担保领域71
本章小结76
第五章 信用风险衡量78
第一节 古典的信用风险衡量方法78
一、古典信用分析的发展78
二、古典信用分析的内容、步骤、特点79
三、古典信用分析模型80
四、古典信用分析专家制度的缺陷82
五、古典信用分析方法的发展82
第二节 过渡模型:等级迁移概率矩阵83
第三节 现代信用风险分析方法84
一、现代信用分析方法应用的背景分析84
二、现代信用分析中信用风险计量的工程化模型84
三、现代信用分析方法的缺陷和发展98
第四节 信用风险衡量的最新发展99
一、风险管理的条件风险度量(CVaR)法99
二、数据挖掘技术101
第五节 信用分析方法实证研究103
一、实证样本库的建立103
二、模型实证检验104
三、实证检验结论105
本章小结105
第六章 信用风险管理106
第一节 中国治理诚信的历史106
第二节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108
一、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108
二、信用风险管理工具110
第三节 信用担保公司的生存原理114
一、研究文献回顾114
二、担保参与者存在风险偏好差异的冲击115
三、同时考虑参与者风险偏好差异和追索权117
四、担保行业利润的影响因素讨论118
五、可以得出的结论和政策建议119
第四节 信用风险管理面临行为金融研究的挑战120
本章小结121
第七章 信用制度建设122
第一节 制度进化的种类与选择123
第二节 上海信用制度建设历程和经验125
一、上海市信用制度建设的几个主要阶段125
二、上海信用制度建设的方向132
第三节 诚信中国的建设133
一、加快公有制经济的股份制改造,建立明确的产权制度134
二、建立和完善信用交易主体中政府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134
三、征信数据的采集及评估135
四、信用管理教育和研究136
五、信用产品市场建设137
六、政府经济功能的归位,带头讲信用139
七、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违反经济合同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违约成本140
八、重视保护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加讲信用的社会收益142
九、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共建社会信用体系144
十、加强信用制度管理机构的建设144
十一、明确行业准入机制,规范各方运作行为145
十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的几项主要工作145
十三、征信体系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147
本章小结147
参考文献149
后记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