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 周希贤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才与创造性1

第一节 人才的含义1

一、人才的定义2

二、人才的本质特征2

三、人才的地位和作用4

第二节 人才的标准6

一、品德是人才的道德标准6

二、知识是人才的智能标准8

三、能力是人才的技能标准9

四、业绩是人才的社会标准10

五、创造性是人才的本质特征11

第三节 创造性的内涵12

一、多维视角下的创造性12

二、创造性的特征14

三、创造性在创新人才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6

第四节 创造性的养成18

一、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培养创造性的基础18

二、适宜的环境是形成创造性的必要条件19

三、个性的塑造是激发创造性的内生动力21

四、创新精神的培育是塑造创造性的根本23

第二章 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素质教育24

第一节 素质教育内涵24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24

二、素质教育的缘起26

三、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27

四、素质教育的特征29

第二节 创造教育内涵31

一、创造教育的含义31

二、创造教育的溯源32

三、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35

四、创造教育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38

第三节 创新教育的内涵40

一、创新教育的含义40

二、创新教育的意义40

三、创新教育的内容42

四、创新教育的实施44

第四节 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49

一、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的关系49

二、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50

第三章 创新人才素质结构特征52

第一节 新时代的特征及其对创新人才素质的新要求52

一、世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54

二、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对创新人才素质的新要求5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创新人才素质的新要求60

第二节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现状61

一、大学生创新素质现状62

二、创新素质教育现状63

第三节 创新人才素质结构特征64

一、创新人才素质65

二、创新素质特征70

三、创新人才素质结构特征76

第四章 创新心理品质特征79

第一节 心理品质79

一、心理品质的界定79

二、心理品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81

第二节 创新心理品质82

一、心理学对创新人格的研究83

二、创新心理品质要素86

第三节 创新心理品质结构特征96

一、创新心理品质结构特征96

二、创新心理品质在创新人才素质中的地位99

三、创新心理品质在创新人才素质中的作用100

第五章 创新素质完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102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创造性103

一、人的需要与人的创造性103

二、人的能力与人的创造性104

三、人的社会关系与人的创造性104

四、人的个性与人的创造性105

第二节 创新素质的提升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105

一、人的全面发展与创新素质的关系106

二、创新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相互作用109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创新素质培养中的应用113

一、观念上应摆正人的位置,突出人的主体性113

二、目标上应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114

三、内容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人的知行统一116

四、方法上应调动人的主体性,实现社会规范与激发创造的双向互动117

五、载体上应注重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118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引领创新素质的培养120

第一节 “三观”教育对创新精神的激发121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实践本性对创新精神的孕育121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质疑、批判的思维品质对创新精神的强化128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对创新精神的升华135

第二节 “三观”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强化139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实质和基础139

二、创新思维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形式142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强化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14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对创新人格的塑造149

一、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创新人格的核心149

二、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塑造创新人格的根本途径158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165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165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质、主要任务与功能166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174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177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178

一、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全面发展178

二、思想品德内化为创新主体的个性品质实现对其能力的驾驭181

三、思想品德的内核——科学的“三观”意识对创新行为的作用185

四、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核心作用187

第八章 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德能冲突189

第一节 德才兼备,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190

一、德才兼备,是中国古往今来的人才观190

二、德才兼备,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191

三、德才兼备,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才标准192

第二节 德才兼备,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196

一、德才兼备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197

二、德才兼备才能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198

第三节 大学生德能冲突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99

一、人生目标模糊,社会责任淡化199

二、发展目标片面,重能轻德凸显200

三、自我意识不端,知行脱节严重201

第四节 德能冲突的实质与归宿202

一、德能冲突的实质203

二、德能冲突的归宿205

三、德才兼备是德能统一的目标206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209

第一节 创业素质210

一、创业意识210

二、创业能力211

三、创业人格品质211

第二节 创业教育212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212

二、创业教育的时代意义213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业教育的方法、途径215

一、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承担促进创业教育新任务215

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贯穿创业教育内容216

三、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充实创业教育人才队伍220

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业教育良好环境221

五、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拓宽创业教育渠道223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探索225

第一节 遵循教学基本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225

一、遵循方向性要求226

二、遵循学生主体性要求228

三、遵循实践性要求230

第二节 凸显创新教育资源优势,培养创新人才基本素质232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中的资源优势233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资源优势242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塑造学生创新人格中的资源优势245

第三节 创新教学模式,增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效性248

一、创新教学手段,走教学科学化的道路249

二、创新师生交往方式,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252

三、创新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255

四、创新考试方式,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259

主要参考文献262

后记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