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审美文化史 明代卷=THE HISTORY O FAESTHTIC CULTURE OF BEIJING MING DYNASTY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北京审美文化史 明代卷=THE HISTORY O FAESTHTIC CULTURE OF BEIJING MING DYNASTY
  • 邹华主编;王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北京审美文化史 明代卷=THE HISTORY O FAESTHTIC CULTURE OF BEIJING MING DYNASTY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幽燕之美的“北京化”4

第一节 北京命名:名至实归的“北京”文化5

一、燕都之名的演变5

二、明都为北京正名8

第二节 北京奠基:“前北京”的审美风貌10

一、金中都与北京10

二、元大都与北京13

第三节 北京心态:“大都”、“南京”到“北京”14

一、汉族的京城14

二、北方的京城18

第四节 北京范式:明代“美”中的北京“美”25

一、明代文化和北京审美25

二、北京之美的心理因素28

第二章 北京长城的审美意义32

第一节 京师屏障:长城文化与审美文化33

一、长城的审美文化研究33

二、长城与北京审美意识36

三、明人诗中的长城意象41

第二节 塞上奇观:北京长城的审美特征46

一、千里一望与高下精粗46

二、古朴沉郁与思古哀今50

三、双重超越与人间奇迹51

第三章 一代新都的宫苑胜景55

第一节 中轴贯通:北京建筑的审美坐标56

一、中正和谐的均衡观感56

二、取中两分的文化意义62

第二节 紫禁雄风:皇家宫城的审美观照65

一、故宫建筑的布局美65

二、故宫建筑的装饰美72

第三节 京师风物:燕京八景与城郊景观76

一、自然人文成八景76

二、城边郊外汇风光79

第四节 神人共赏:明代北京的庙坛民居82

一、动静皆宜的庙坛园林82

二、井然有序的院落胡同97

三、形态各异的砖石宝塔99

第五节 阔墓高桥:北京陵寝和桥梁建筑103

一、明帝阴宅“十三陵”103

二、北京城郊明建桥梁106

第四章 绘画雕塑的北京品味109

第一节 丹青荟萃:南北画风的交融110

一、院体的根基110

二、交汇的中心112

第二节 示范楷模:院体宫廷的画风114

一、院体名家的绘画风范114

二、禁中三绝的笔墨名声120

第三节 各领风骚:北京画坛的名家121

一、戴进的山水巨制121

二、吴伟的开创之功124

三、文徵明到陈洪绶126

第四节 书图光影:京城的版画灯画128

一、借书传形的版画艺术128

二、光影现形的灯画艺术130

第五节 明画之最:法海寺大型壁画131

一、法海寺壁画概观131

二、壁画艺术的高峰132

第六节 西洋形色:欧洲艺术在北京136

一、利玛窦传教示艺136

二、北京人观画获益137

第七节 手法刀工:北京的雕塑艺术138

一、音形并美的明铸大钟139

二、象教示美的宗教雕塑141

第五章 格局清晰的书法盛况146

第一节 翰墨成势:明代及北京书坛147

一、明代书法概观147

二、北京书法特色148

第二节 台阁法度:台阁体与二沈书149

一、台阁体的功过149

二、沈度兄弟之书150

第三节 识者自辨:解缙的狂草书法152

一、解缙书法的成就152

二、《自书诗卷》赏析153

第四节 文遍天下:中期大家文徵明156

一、艺术全才文衡山156

二、温润秀劲见风致157

第五节 苏体传人:吴宽书法的创新159

一、名重官高的书法家159

二、东坡笔意的发扬者160

第六节 渐离台阁:北京书家李东阳161

一、少小得志见才情161

二、东阳笔艺耀京华162

第七节 北邢笔墨:邢侗书法的特色164

一、短期居京晚明大家164

二、诸体兼擅各臻其妙165

第八节 书遍天下:北京书家米万钟166

一、北京书家的首选166

二、米氏书法的个性167

第九节 辉耀晚明:书坛全才董其昌168

一、南北往来墨宝留传168

二、天真烂漫结构森然170

第六章 诗文创作的法度性情172

第一节 大业雄词:明代北京文学的雏形173

一、明代文学概览173

二、早期君臣之作176

第二节 馆阁典范:宫廷文士的诗文创作181

一、北京诗歌的正统基调181

二、声度和平的永乐三杨182

第三节 诗文翘楚:北京作家的典型代表185

一、李东阳的北京身份185

二、明中期的诗坛领袖187

第四节 师古求新:“七子”与北京文学190

一、李梦阳与何景明190

二、李攀龙与王世贞194

第五节 燕京隽笔:《帝京景物略》的散文艺术197

一、明代北京散文的珍品197

二、刘侗散文艺术的创新199

第六节 雁过留声:“北漂”者的过往诗文201

一、北京文坛的名家足迹201

二、袁氏兄弟的北京游记209

第七节 叙说世情:明代小说的京城迹象211

一、古代小说艺术的高峰211

二、明代小说与北京文化214

第七章 雅俗并举的演艺风姿216

第一节 皇城粉墨:北京的戏剧艺术217

一、京城戏剧的承传演变217

二、南戏北上与传奇成势219

第二节 京师风情:北京的宫廷演艺228

一、肃穆典雅的宫廷礼乐228

二、色艺双绝的宫廷乐妓230

第三节 京城俗乐:北京的民间艺术233

一、民间鼓吹与京城民乐233

二、都城八绝与民间杂艺235

第八章 异彩纷呈的器物工艺242

第一节 高贵典雅:北京的工艺美术243

一、明代工艺美术的概况243

二、晶莹剔透的陶瓷玉器245

三、重色深刀的果园漆器248

四、黄白相映的金银器具249

第二节 珐琅之首:景泰蓝的装饰美252

第三节 香炉之冠:宣德炉的艺术性253

第四节 精工雅调:传统家具的代表255

第九章 皇权治下的民俗文教258

第一节 俗声雅韵:京味渐成的民俗259

一、上行下效以俗为美259

二、市民百姓乐俗不疲263

第二节 众乐喧阗:京城的庙会灯市268

一、城隍庙会的熙攘之乐268

二、灯货并茂的灯市盛况270

第三节 日用为美:皇城根下众生相272

一、岁时节日多乐事272

二、衣食住行见风俗274

第四节 教化成美:北京的文教景观278

一、最高学府在北监278

二、文献宝库皇史宬283

三、文山字海逛书市284

第五节 起承转合:八股文的示范性287

一、八股文的生成流行287

二、八股文的文化意义288

第六节 垂典成范:《永乐大典》之美290

一、《永乐大典》的问世290

二、《永乐大典》的美感291

第十章 多元共生的审美观念294

第一节 大明之美:两极分化的审美观念295

一、政治教化的制约295

二、享乐游玩的快感297

第二节 梵天清音:佛教活动的美学因素299

一、佛教复兴与北京艺术299

二、文人情怀与禅佛境界300

第三节 二教幽趣:仙道贵生与真主之灵302

一、道教流行和北京文艺302

二、礼拜寺中的审美意味305

第四节 电光石火:李贽居京及审美启示306

一、一代英杰的北京足迹306

二、思想宏音的北京回响308

第五节 风云变幻:北京论坛的文艺理论310

一、从“台阁”到“茶陵”310

二、前后七子倡古法313

三、公安竟陵道性灵316

四、戏剧音乐见新说320

第六节 西风微拂:西方观念的北京反响329

一、西方文化带来的新意329

二、利玛窦徐光启的贡献330

附录335

索引3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