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精明收缩视角下产业园区转型再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金祥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81437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191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05页
- 主题词: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精明收缩视角下产业园区转型再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城市产业园区精明转型的时代语境1
1.1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发展模式与战略调整1
1.1.1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宏观背景1
1.1.2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发展模式的转型2
1.2“世界工厂”面临“压缩式”产业转型4
1.2.1普遍特征:去工业化危机中的被动转型4
1.2.2中国特性:压缩产业环境中的主动转型5
1.2.3压缩式产业转型的内涵与特征6
1.2.4实证案例:绍兴市的压缩式产业转型9
1.3产业转型主载体:国家战略下产业园区使命的变迁14
1.3.1产业园区的概念14
1.3.2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产业特区形态15
1.3.3作为吸引外资平台的产业园区模式16
1.3.4作为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空间载体的开发区、新城新区16
1.3.5产业园区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主体空间的时代使命17
1.4中国城市产业园区转型的研究综述18
2城市收缩与收缩的产业园区29
2.1城市收缩的背景、概念及其成因29
2.1.1全球发展的转型与普遍的城市收缩29
2.1.2城市收缩的理解与辩证认识30
2.1.3城市收缩的成因34
2.2城市收缩的三大类型35
2.2.1趋势型收缩36
2.2.2透支型收缩37
2.2.3调整型收缩38
2.3中国城市收缩的形成机制39
2.4转型语境下“中国式”收缩的总体特征41
2.4.1经济环境转型:增长与收缩叠加41
2.4.2治理意识转型:增量与提质并重42
2.5调整型“穿孔”:产业园区的局部收缩现象42
2.5.1调整型“穿孔”的内涵与形成机制43
2.5.2调整型“穿孔”的典型案例46
2.5.3产业园区局部收缩的修补策略50
2.6产业园区收缩的定量测度52
2.6.1测度体系构建思路与方法52
2.6.2测度指标选择与测度体系54
2.6.3实证:常州高新区启动片区收缩的测度56
3城市产业园区精明转型的理论阐释62
3.1产业分工理论的发展与思辨62
3.1.1分工理论的缘起与发展脉络62
3.1.2贸易理论的发展:从外生比较优势到内生比较优势63
3.1.3报酬递增的解释:规模经济与专业化经济之辩66
3.2产业园区的产生:空间集聚与组织创新68
3.2.1园区作为一种空间集聚具有的报酬递增效应69
3.2.2园区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对交易效率的改进69
3.2.3分工视角下产业园区的产生70
3.3园区转型:内生于分工自发演进的过程70
3.3.1社会分工的自发演进过程71
3.3.2内生与分工自发演进的园区转型72
3.3.3转型现象:多尺度分工演进的叠加73
4城市产业园区精明转型的路径建构77
4.1产业园区精明转型的国际趋势77
4.1.1由工业区向生态工业园、科学园转型77
4.1.2面向创新的生产综合体79
4.1.3品质卓越的宜居空间81
4.1.4具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81
4.2产业园区发展转型的多维度变革82
4.2.1以土地产权盘活变革为代表的供给侧改革82
4.2.2以研发孵化职能引入为代表的创新体系建立83
4.2.3以政府职能变化为标志的制度优势构建84
4.2.4以功能复合利用展示综合化发展趋势86
4.3产业园区精明转型的路径建构87
4.3.1路径一:产业结构优化88
4.3.2路径二:创新环境驱动92
4.3.3路径三:体制变革引领95
4.3.4路径四:空间复合发展98
5产权交易博弈:影响产业园区转型的制度关键103
5.1围绕产权的博弈格局解析103
5.1.1分离与制衡:土地产权背后的利益格局103
5.1.2交易与博弈:产权重组的现实障碍105
5.1.3定价与限价:政策干预的两条脉络107
5.2转型模式及博弈模型构建111
5.2.1城市产业园区工业用地精明转型的三种模式112
5.2.2各类博弈模型构建及博弈分析114
5.3面向博弈均衡的制度突破122
5.3.1 E1博弈均衡的制度突破122
5.3.2 E2博弈均衡的制度突破125
5.3.3 E3博弈均衡的制度突破128
6常州高新区工业用地存量更新的规划实践132
6.1常高新存量工业用地面临的现实困境132
6.2常高新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目标、原则与特征135
6.2.1存量用地更新的总体目标135
6.2.2存量用地更新的五项基本原则137
6.2.3常高新存量工业用地更新模式的两大特征138
6.3常高新存量用地更新的基本导向:面向产业转型升级139
6.3.1产业转型的宏观要求139
6.3.2产业升级的特色需求140
6.4黄河路地区存量用地更新规划143
6.4.1现状空间综合评价143
6.4.2空间更新的总量及分配147
6.4.3不同用地功能片区的更新布局引导148
6.4.4重点空间建设管控154
6.5多种情景选择的供地模式创新154
6.5.1完善土地回购出让制度154
6.5.2提升用地置换指导力度157
6.5.3试点租让结合制度157
6.5.4规范自发流转行为160
6.5.5试点协议出让制度161
6.5.6规范继续持有行为162
6.6政府主导的触媒式更新163
6.6.1触媒项目区的选择164
6.6.2触媒项目综合设计167
6.6.3政府主导保障实施167
6.7以“引导+倒逼”的奖惩机制推进用地更新169
6.7.1税收调节推进更新169
6.7.2绩效评估提高效率170
6.7.3建立准入限制清单171
6.8基于多元利益协调的全程实施保障172
6.8.1建立多元化的实施机制172
6.8.2积极提供创新空间、公共服务空间176
6.8.3有序推进产权管理创新176
6.9以菜单式政策实施差异化空间引导178
主要参考文献182
图片来源190
表格来源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