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2427636.jpg)
- 王骏,刘文亚,陈凝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8008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影象诊断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医学数字图像基础1
一、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1
二、数字图像的形成2
三、医学影像后处理中常用概念4
第二节 常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6
一、图像调用与观察7
二、兴趣区几何处理9
三、医学图像平滑技术15
四、医学图像增强技术16
五、浮雕效果21
六、图像负片22
七、伪彩色处理22
八、窗口技术24
九、算术处理25
十、医学图像分割25
十一、能量减影28
十二、组织均衡技术29
十三、时间减影30
第三节 医学影像可视化30
一、医学图像三维重组概述30
二、三维图像显示技术32
三、三维图像智能化处理技术39
第四节 影响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相关因素41
一、影响多层螺旋CT后处理的因素41
二、摄片技术44
第五节 医学图像融合与分子影像学45
一、医学图像配准技术45
二、医学图像融合技术46
三、分子影像学49
第二章 数字X线摄影后处理技术52
第一节 头颈部后处理技术52
一、颈椎正位52
二、颈椎侧位53
三、颈椎左后斜位54
四、颈椎右后斜位55
五、颈椎过伸位56
六、颈椎过屈位57
七、瓦氏位58
八、颞颌关节张口位59
九、颞颌关节闭口位60
第二节 胸部后处理技术61
一、胸部正位61
二、胸部侧位62
三、胸椎正位63
四、胸椎侧位64
第三节 腹部后处理技术65
一、骨盆正位65
二、腹部正位66
三、腰椎正位67
四、腰椎侧位68
五、腰椎左后斜位69
六、腰椎右后斜位70
第四节 四肢后处理技术71
一、手正位71
二、手指侧位72
三、腕关节正位73
四、腕关节侧位74
五、尺桡骨正位75
六、尺桡骨侧位76
七、肘关节正位77
八、肘关节侧位78
九、肩关节正位79
十、肩关节穿胸位80
十一、足正位81
十二、足内斜位82
十三、踝关节正位83
十四、踝关节侧位84
十五、胫腓骨正位85
十六、胫腓骨侧位86
十七、膝关节正位87
十八、膝关节侧位88
十九、髋关节侧位89
第三章 CT图像后处理技术90
第一节 医学图像三维重组技术90
一、医学图像三维重组示例90
二、医学图像三维重组的应用93
第二节 颅脑CT图像后处理技术94
一、颅脑CT血管造影94
二、颅脑CT血管造影图像标准95
三、颅脑CTA常用方法96
四、正常颅脑CTA规范处理97
五、临床应用99
六、案例100
第三节 头颈部CT图像后处理技术107
一、颈部CT血管造影107
二、颈部CT血管造影图像标准108
三、常用检查技术109
四、图像后处理109
五、案例110
第四节 胸部CT图像后处理技术115
一、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115
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标准117
三、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118
四、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标准118
五、肺动脉CT血管造影119
六、肺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标准120
七、肺静脉与左心房CT血管造影121
八、常用检查方法122
九、常见疾病的后处理方法122
十、案例124
第五节 腹部CT图像后处理技术140
一、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140
二、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标准141
三、门静脉CT血管造影142
四、泌尿系CTU144
五、泌尿系CTU图像标准145
六、肾CT造影146
七、图像后处理技术146
八、标准化处理格式147
九、案例147
第六节 四肢CT图像后处理技术153
一、上肢CT血管造影153
二、下肢CT血管造影154
三、四肢CT血管造影图像155
四、案例156
第四章 磁共振图像后处理技术158
第一节 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汇总158
一、概述158
二、减少激励次数159
三、降低空间分辨率160
四、减少相位编码步级162
五、减少重复时间(TR)163
六、快速扫描序列,增加回波链163
七、改变读出信号模式163
八、并行采集技术164
九、多层同时成像166
十、未来的加速技术——压缩感知167
十一、其他创新方法缩短扫描时间167
十二、错误修改参数加速扫描168
第二节 磁共振扫描冻结呼吸运动169
一、屏气扫描171
二、呼吸触发173
三、膈肌导航175
四、单激发自由呼吸技术177
五、多次NSA平均法178
六、Multi Vane XD风车技术178
第三节 磁共振长程平均技术181
第四节 磁共振造影185
一、颅脑血管185
二、颅脑MRA和MRV图像标准185
三、颈部血管186
四、颈部MRA和MRV图像标准186
五、胸部大血管187
六、胸部大血管MRI图像标准188
七、胰胆管水成像(MRCP)189
八、胰胆管水成像(MRCP)图像标准189
九、尿路水成像(MRU)190
十、尿路水成像(MRU)图像标准190
十一、腹部血管191
十二、腹部血管MRA图像标准192
十三、上肢血管对比增强MRA192
十四、上肢血管对比增强MRA图像标准193
十五、下肢血管对比增强MRA194
十六、下肢血管对比增强MRA图像标准194
第五节 脑灌注成像后处理技术195
一、主要检查技术195
二、临床应用195
三、脑灌注成像及后处理技术196
第六节 磁共振波谱成像后处理技术199
一、成像原理199
二、成像方法200
三、磁共振波谱主要代谢产物201
四、脑波谱测量及后处理技术202
五、临床应用210
六、MRS的影响因素与不足225
第七节 磁共振弥散成像后处理技术226
一、弥散的概述227
二、弥散成像原理227
三、DWI序列原理229
四、DWI序列特点及参数231
五、DWI序列相关的伪影233
六、DWI序列如何选择B值234
七、针对DWI序列特点的创新改进236
八、DWI序列的创新及演变239
九、DWI的临床应用239
十、弥散加权成像的影响因素254
第八节 脑白质纤维束成像后处理技术255
一、Fiber Track脑白质纤维束追踪(DTI)后处理255
二、案例263
第九节 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271
第五章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展望274
一、医学图像多维后处理技术274
二、计算机辅助检测与仿真适时技术274
三、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发展方向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