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灸医道传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针灸医道传承
  • 李恒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5294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针灸医道传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医道篇3

第一章 阴阳学说3

1.道家与中医学3

2.关于“一、二、三”——太极、阴阳与“三才”之道4

3.九宫与八卦9

4.阴阳学说的起源11

5.阴阳属性的引申12

6.关于左为阳右为阴13

7.盗汗与阴阳的关系14

李鼎教授诗词书法作品之一16

第二章 五行学说17

1.五行学说的起源17

2.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18

3.基于五行相生和相克的治疗方法20

4.五行之人与五态之人23

5.四元素、四大与五行27

6.五行与八卦29

李鼎教授诗词书法作品之二31

第三章 气血津液32

1.气的基本概念32

2.营气与卫气33

3.津与液的区别35

4.津液的代谢36

5.宗气37

6.原气与原穴38

李鼎教授诗词书法作品之三40

第四章 藏象学说41

1.藏象学说与黑箱理论41

2.中医脾脏的实质42

3.肾脏、肝脏与生殖功能44

4.肝体阴而用阳45

5.关于胆的归属46

6.五脏功能的整体调节46

7.关于五脏的气血阴阳49

8.神与脑50

李鼎教授诗词书法作品之四52

第五章 经络理论53

1.脏腑阴阳与经脉阴阳的对应关系及其分布53

2.血气与十二经脉56

3.十二经别、十二络脉与脾之大络57

4.十二经筋59

5.十二皮部60

6.六阳经的主病61

7.六经辨证65

8.四海66

9.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阴肾经的分布67

10.“心系”和“目系”69

11.督脉70

12.任督脉与营气的运行方向72

13.冲脉的别称73

14.阴阳蹻脉、卫气与睡眠的关系74

15.气功与奇经八脉76

16.关于经络循行图——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谈起77

17.关于“寸”的使用80

18.关于国家标准《经穴部位》的制定81

李鼎教授诗词书法作品之五84

第六章 病因病机85

1.内外寒、湿、燥、火的区别和联系85

2.水湿痰饮的区别和联系86

3.虚实变化与阴阳格拒88

4.中医养生的原则和方法89

5.中医治则92

李鼎教授诗词书法作品之六94

中篇 针灸篇97

第一章 临床选穴97

1.五输穴的运用97

2.原穴、丹田与命门98

3.背俞穴的运用100

4.募穴的运用101

5.郄穴的运用102

6.八会穴的运用103

7.八脉交会穴的运用105

8.内关、公孙“合于心、胸、胃”106

9.交会穴的运用107

10.《四总穴歌》与《八总穴歌》108

11.足三里的治疗作用110

12.合谷的治疗作用111

13.列缺的治疗作用112

14.水沟穴的急救作用112

15.膏育穴的运用113

16.至阴穴的运用114

17.风池、风府、风门三穴的治疗作用异同114

18.膈俞与血海的主治异同115

19.太溪和复溜的主治异同116

20.急性腰扭伤的远道取穴116

21.标本根结的运用118

李鼎教授诗词书法作品之七121

第二章 临床刺灸122

1.临床治疗总则——“调气治神”122

2.关于“得气”125

3.针刺深浅的客观依据126

4.针刺中的“三才”127

5.针刺补泻法的组合及其运用128

6.“烧山火”“透天凉”手法130

7.“龙、虎、龟、凤”四法131

8.子午流注针法132

9.《黄帝内经》刺法的运用132

10.“子母补泻法”的运用135

李鼎教授诗词书法作品之八137

下篇 传承篇141

第一章 厚仁李氏家史141

1.唐宁王李宪(679—742)——“让皇帝”142

2.李宗国(854—924)一迁浙江杭州(880)144

3.李奋(907—985)二迁缙云稠门145

4.李端履(1202—1267)——乐善坊始祖145

5.李辉(1274—1364)三迁永康厚仁146

6.李鸿(1484—1570)南昌府太守——前宅厅始祖148

7.李炯(1475—1555)——后宅厅始祖150

8.安俊公(1821—1893)——“义利号”始祖152

9.李聚平公(1853—1930)——“道生堂”李氏中医始祖153

李鼎教授诗词书法作品之九159

第二章 李成之先生160

1.道家学者161

2.儒医162

3.乐助冠军168

4.道家与养生170

5.气功与奇经八脉171

李鼎教授诗词书法作品之十184

第三章 李鼎教授185

1.家学传承185

2.国学及国医传承186

3.当代针灸教育的一代宗师188

4.临床耕耘六十载——调气治神202

5.主要学术贡献207

李鼎教授诗词书法作品之十一217

第四章 李恒博士218

1.中国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工作218

2.一线对外中医教学工作224

3.针灸临床工作236

4.科研工作238

李鼎教授诗词书法作品之十二239

第五章 李氏家风240

李鼎教授诗词书法作品之十三247

附录248

附录一:针灸师必须掌握的50个穴位248

附录二:神经分布与穴位关系282

附录三:李鼎教授论文一览2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