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地理 下 中国区域地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地理 下 中国区域地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0022852.jpg)
- 王鲁编著;李思根,赵莹校订 著
- 出版社: 新学识文教出版中心
- ISBN: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506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5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地理 下 中国区域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南部地方1
一、南部地方概论1
1.1-1多元的空间关系1
1.1-2多元的地形结构2
1.1-3多元的气候类型3
1.均温与温差3
2.湿度与云量4
3.四季与长夏5
4.雨量兴强度5
1.1-4多元的天然资源6
1.煤产与铁矿6
2.不含铁金属7
3.非金属矿产8
1.1-5多元的宗教分布9
1.台湾的宗族9
2.云南的宗族10
3.贵州的宗族10
二、海洋岛屿区12
A台湾岛屿区12
1.2A-112
1.2A-112
1.2A-1海岛性的地理位置12
1.位居世界航线的要冲13
2.岛弧地带的关键地区13
3.全球防线的战略岛屿13
1.2A-2岛弧性的地形特征14
1.地质结构14
2.地形特征17
3.侵蚀阶段27
1.2A-3海洋性的季风气候29
1.季风的盛行29
2.年均温较高29
3.年雨量较多30
4.湿度的分布33
1.2A-4商品性的土地利用35
1.西北台地平原稻作茶产区35
2.西中平原盆地稻蔗果菜区36
3.西南平原稻蔗繁殖饲牧区37
4.东南纵谷稻蔗果品饲牧区38
5.东北兰阳平原稻茶果品区39
6.中部山岳森林水电果品区40
1.2A-5贸易性的工业发展41
1.西北工业区42
2.西南工业区42
3.西中工业区43
1.2A-6环岛性的交通路线43
1.2A-7都市性的聚落类型44
1.变质的乡村聚落46
2.中地机能的市镇47
3.周地较大的城市47
B海南与南海56
1.2B-1海疆位置57
1.2B-2地形演变57
1.中生代三叠纪时期57
2.喜马拉雅运动时期58
3.历经漫长地形演变59
4.构造作用的流水型59
1.2B-3热带季风60
1.温度变化60
2.雨量分布60
1.2B-4土地利用61
1.2B-5资源开发61
1.渔盐之利63
2.热带森林63
3.水电潜力63
4.矿产开发63
1.2B-6聚落类型64
1.2B-7南海诸岛65
三、浙闽丘陵66
1.3-1海疆位置66
1.3-2丘陵地形66
1.震旦向的山地68
2.格状为主水系68
3.谷湾式的海岸68
4.狭窄冲积平原69
1.3-3润湿气候69
1.温度变化69
2.雨量分布69
1.3-4坡地利用70
1.盐业71
2.渔业72
3.贸易72
4.移民73
1.3-5工矿开发73
港口城市74
1.古港漳泉74
2.省城福州75
3.海港厦门77
4.粤东城市78
5.现在温州78
四、粤桂丘陵79
1.4-1海疆门户79
1.4-2丘陵地形80
1.地形的演变80
2.侵蚀的阶段80
3.树枝状水系83
4.混合型滨线85
1.4-3热带气候85
1.年均温颇高与年温差较小85
2.雨量丰沛与其有空间差异86
1.4-4土地利用87
1.广西盆地的坡地利用87
2.广东丘陵的农业经营88
3.沿海地带的渔盐之利89
1.4-5工矿开发89
1.煤矿89
2.铁矿90
3.钨矿90
4.锰矿90
5.油矿91
1.4-6交通机能92
1.内河的航运92
2.重要的陆运93
1.4-7港市分布94
1.内陆的河港城市95
2.港岸的海港都市96
五、云贵高原102
1.5-1地位的特征103
1.5-2石灰岩高原103
1.地质基础104
2.分割高原105
3.溶蚀地形105
4.构造地形107
1.5-3气候的类型109
1.黔鄂山地109
2.云南高原110
3.滇桂谷地110
1.5-4土地的利用111
1.5-5开发中矿产112
1.煤矿113
2.铁矿114
3.锡矿114
4.钢矿114
5.汞矿114
6.磷矿115
1.5-6道路与城市116
1.昆明的都市基础和重要机能116
2.大理的防护机能和商业活动118
3.贵阳的中地位置和都市演变119
4.遵义的地理位置和工商活动120
六、滇西纵谷120
1.6-1构造作用与纵谷山地121
1.6-2季风气候与自然植物122
1.6-3原始居民与土地利用123
1.6-4天然资源与重要产地124
1.6-5道路景观与城镇分布125
1.滇缅东路125
2.滇缅西路125
第二章 中部地方135
一、中部地方概论135
2.1-1适中的地理位置135
1.本部的心脏地带136
2.南北交通的要冲136
3.弧形海岸的中央136
4.通往康藏的捷径136
2.1-2丘陵与盆地地形136
2.1-3缓温带季风气候138
1.温度适中138
2.雨量丰沛139
2.1-4三度空间的农业139
2.1-5丰富的工矿资源140
1.森林140
2.水力140
3.矿产141
2.1-6河港机能的城市142
二、苏浙平原142
2.2-1北部苏北平原142
2.2-2中部太湖流域145
1.水乡泽国的地形147
2.温暖潮湿的气候149
3.灌溉发达的农业152
4.进步的工商活动153
5.水运交通的聚落154
2.2-3南部宁绍平原160
三、皖浙陵谷162
2.3-1北部长江谷地162
2.3-2中部江南丘陵170
2.3-3南部钱江谷地173
四、江西盆地175
2.4-1南部赣南盆地178
2.4-2中部鄱阳盆地179
2.4-3北部安庆盆地182
五、两湖盆地184
2.5-1开展而不封闭的盆地185
1.盆边四周的山地186
2.内部的氾滥平原186
3.江湖交流的水系187
2.5-2南北渐移性的气候191
2.5-3多元性的土地利用192
2.5-4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94
2.5-5交通与都市的演变196
六、四川盆地202
2.6-1盆地地形204
1.川东平行岭谷206
2.川西冲积平原209
3.川北方山地形211
4.川南浅丘地区212
2.6-2湿热气候213
1.年均温较高与生长季较长213
2.较长的雨季与沛丰的雨量214
3.著名的冬雾与颇大的湿度214
2.6-3土地利用215
2.6-4工矿开发217
2.6-5聚落类型219
七、秦巴纵谷223
2.7-1西部陇南盆地225
2.7-2中部汉中盆地226
2.7-3南部安康盆地228
八、南阳盆地229
2.8-1构造的盆地229
2.8-2渐移的气候229
2.8-3土地的利用231
2.8-4工矿的开发231
2.8-5城市的机能232
第三章 北部地方241
一、北部地方概论241
3.1-1地形演变242
3.1-2气候特征243
3.1-3经济活动244
3.1-4陆运交通245
3.1-5都市结构246
二、山东半岛246
3.2-1东部登莱半岛248
3.2-2西部泰沂近丘陵253
3.2-3中部胶莱地堑258
三、华北平原259
A、淮域平原264
3.3A-1地形演变与水文变迁264
3.3A-2气候特性与土地利用268
3.3A-3天然资源与工业活动269
3.3A-4水陆交通与城市轮回270
3.3A-5古代中原与地略要地273
B、海域平原275
3.3B-1冲积平原275
3.3B-2气候特征278
3.3B-3土地利用282
3.3B-4工矿开发284
3.3B-5交通机能287
3.3B-6聚落景观288
四、黄土高原293
A、山西高原297
3.4A-1东部山地297
3.4A-2西部台地300
3.4A-3晋中谷地301
1.南部安邑盆地302
2.北部滹沱盆地302
3.中部汾河谷地303
B、陕甘高原306
C、关中盆地311
3.4C-1断层地堑盆地311
3.4C-2温带大陆气候313
3.4C-3灌溉农业类型314
3.4C-4城市机能演变316
D、豫西山地319
E、陇西高原322
3.4E-1分割的高原地形324
3.4E-2过渡性气候特征325
3.4E-3河谷灌溉的农业327
3.4E-4新近的工业活动328
3.4E-5陆运要冲的都市329
五、河西走廊331
3.5-1断层地堑谷地331
3.5-2温带沙漠气候334
3.5-3农业基于灌溉335
1.东部古浪阿绿洲带335
2.中部的弱水绿洲带336
3.西部疏勒河绿洲带336
3.5-4天然资源分布337
3.5-5走廊的绿洲城338
第四章 东北地方347
一、东北地方概论347
4.1-1海陆要冲的位置347
4.1-2演变的地形特性348
4.1-3寒温带季风气候351
4.1-4丰富的天然资源352
二、辽东半岛355
4.2-1古老的丘陵355
4.2-2温湿的气候357
4.2-3土地的利用357
4.2-4工矿的开发358
4.2-5都市的机能359
三、长白丘陵362
4.3-1古老丘陵与火山地形362
4.3-2气候变迁与森林分布367
4.3-3渔猎活动与土地利用368
4.3-4天然资源与现代工业371
4.3-5交通机能与都市分布374
四、热河高原376
4.4-1变动中的山麓高原378
4.4-2渐斩移性的气候特征378
4.4-3农牧型的土地利用380
4.4-4新近兴趣的工矿业380
4.4-5偏向东南部的城市381
五、兴安山地383
4.5-1循环不断的山地383
4.5-2霜期颇长的气候385
4.5-3森林为主的生态386
4.5-4天然资源的开发387
六、松辽平原389
A、辽河平原390
B、松嫩平原397
4.6-1低地氾滥平原397
4.6-2严寒季风气候398
4.6-3肥沃黑色土壤399
4.6-4特殊土地利用400
4.6-5大都市的机能402
第五章 塞北地方407
一、塞北地方概论407
5.1-1特殊的地理位置407
5.1-2高原与戈壁地形408
5.1-3干燥寒冷的气候408
5.1-4水文变化与畜牧409
二、漠南草原410
5.2-1桑乾盆地411
5.2-2河套平原414
1.河套平原414
Ⅰ、西套平原414
Ⅱ、后套平原416
Ⅲ、前套平原418
2.鄂尔多斯高原420
三、瀚海盆地422
5.3-1达赖塔拉423
5.3-2以林塔拉425
5.3-3居延塔拉428
四、漠北草原430
5.4-1色楞格河流域430
5.4-2唐努乌梁海盆地439
5.4-3科布多盆地442
第六章 西部地方451
一、西部地方概论451
6.1-1特殊的位置451
6.1-2高原和盆地452
6.1-3干燥的气候453
6.1-4资源的分布454
6.1-5宗族和畜牧454
二、新疆地区455
6.2-1塔里木盆地455
1.封闭的盆地与干寒的气候456
2.内陆的河道与漂泊的湖泊459
3.地形的结构与绿洲的景观463
4.丝路的价值与文化的交流465
5.资源的开发与工矿的潜力466
6.转变的交通与城市的机能466
Ⅰ、疏勒绿洲467
Ⅱ、莎车绿洲467
Ⅲ、阿克苏绿洲468
Ⅳ、和阗绿洲468
Ⅴ、库车绿洲470
三、青康藏高原486
6.3-1南部纵谷区486
6.3-2北部羌塘区490
6.3-3东北高盆区493
1.柴达木盆地493
2.青海湖盆地494
3.黄河源流区495
6.3-4东南峡谷区497
6.3-5帕米高高原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