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M·CORE微控制器的嵌入式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马鸣锦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3062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1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微型计算机-系统设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于M·CORE微控制器的嵌入式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部分 M·CORE微控制器的结构及原理1
第1章 微控制器及其应用技术概述1
1.1微控制器的特点1
目录1
1.2微控制器技术的发展2
1.3M·CORE系列微控制器4
1.3.1MMC2107的特点及组成4
1.3.2MMC2107的引脚描述7
1.3.3MMC2107的系统存储器地址映射10
2.1.1M·CORE处理器的微结构12
第2章 M·CORE M210中央处理单元(CPU)12
2.1M·CORE处理器综述12
2.1.2M·CORE处理器的编程模型14
2.1.3M·CORE的数据格式15
2.1.4M·CORE处理器的寄存器16
2.2M·CORE处理器指令系统简述20
2.2.1指令类型和寻址方式20
2.2.2指令系统一览表23
2.3.1异常响应过程及从异常返回26
2.3M·CORE处理器的异常处理26
2.3.2异常向量27
2.3.3异常的优先级28
2.3.4异常类型29
第3章 芯片配置模块33
3.1芯片配置模块的作用及MCU操作模式33
3.1.1芯片配置模块的作用33
3.1.2操作模式33
3.2.1复位配置与复位配置采样35
3.2复位配置35
3.2.2配置采样电路36
3.3芯片配置模块的寄存器及其功能描述36
3.3.1芯片配置寄存器(CCR)36
3.3.2复位配置寄存器(RCON)38
3.3.3芯片标识寄存器(CIR)39
第4章 复位控制模块和看门狗定时器41
4.1复位控制模块41
4.1.1复位控制器和复位源41
4.1.2复位控制器的寄存器41
4.1.3复位控制器的功能描述43
4.2.1看门狗定时器的作用及结构框图45
4.2看门狗定时器45
4.2.2看门狗定时器的寄存器及其功能描述46
第5章 时钟模块49
5.1时钟模块框图及功能概述49
5.1.1引脚信号49
5.1.2系统时钟模式50
5.1.3系统时钟模式的选择50
5.2PLL频率合成器的操作原理51
5.2.3增频因子分频器(MFD)52
5.2.1相位和频率检测器(PFD)52
5.2.2充电泵、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52
5.3低功耗方式53
5.3.1低功耗指令53
5.3.2Wait和Doze方式53
5.3.3Stop方式54
5.3.4PLL的Stop方式54
5.4有关寄存器54
5.4.1合成器控制寄存器(SYNCR)54
5.4.2合成器状态寄存器(SYNSR)56
5.5系统时钟的模式与系统时钟的生成58
5.6PLL锁定检测58
5.6.1锁定检测过程59
5.6.2PLL的失锁状况59
5.6.3PLL失锁的复位60
5.7丢失时钟的检测60
5.7.1替代时钟60
5.7.2丢失时钟的复位61
5.8复位期间的时钟61
第6章 中断控制模块62
6.1中断源表63
6.2寄存器及其功能描述63
6.2.1强制中断寄存器(IFRH和IFRL)63
6.2.2中断优先级选择及优先级选择寄存器64
6.2.3中断挂起寄存器(IPR)65
6.2.4快速中断请求和正常中断请求有关的寄存器65
6.3功能说明68
6.3.1快速和正常中断请求68
6.3.2自动向量中断和向量中断68
6.3.4中断的配置69
6.3.3低功耗模式时中断控制器的操作69
第7章 端口模块与边沿端口模块71
7.1端口模块71
7.1.1端口引脚分配71
7.1.2I/O端口寄存器一览表72
7.1.3端口模块的寄存器及功能73
7.2边沿端口模块75
7.2.1边沿端口模块的框图和概述75
7.1.4端口数字I/O时序75
7.2.2边沿端口模块的寄存器和功能描述76
7.2.3低功耗模式下边沿端口模块的操作情况78
第8章 外部总线接口及片选模块80
8.1外总线接口(EBI)80
8.1.1EBI的信号80
8.1.2EBI的数据传送81
8.1.3EBI数据传送时序82
8.1.4EBI的仿真支持84
8.2.2片选通道控制寄存器(CSCR0~CSCR3)86
8.2.1片选通道的组成框图86
8.2片选模块86
8.2.3片选逻辑功能说明88
第9章 可编程中断定时器模块91
9.1可编程中断定时器模块概述91
9.2PIT的寄存器及功能描述92
9.3PIT功能描述94
第10章 定时器模块96
10.1定时器模块的组成结构96
10.1.3TIM寄存器一览表97
10.1.2TIM模块的引脚97
10.1.1定时器模块的组成框图97
10.1.4定时器通道的输入捕获和输出比较功能选择98
10.2定时器计数器和预分频器99
10.2.1定时器计数器99
10.2.2预分频器100
10.3输入捕获功能101
10.3.1输入捕获通道的结构框图101
10.3.2输入捕获通道的功能及有关的寄存器102
10.4.1输出比较通道的结构框图104
10.4.2输出比较通道的功能及有关的寄存器104
10.4输出比较功能104
10.5脉冲累加器108
10.5.1脉冲累加器的结构框图108
10.5.2脉冲累加器的工作原理及寄存器描述108
10.6定时器模块的通用I/O端口110
10.7与TIM模块整体控制有关的寄存器111
10.8低功耗操作模式113
11.1.2SCI寄存器列表114
11.1.1SCI引脚114
11.1SCI的结构及基本传送规则114
第11章 串行通信接口(SCI)114
11.1.3数据传送格式115
11.1.4波特率的发生116
11.1.5接收数据采样116
11.1.6波特率容限118
11.2发送器及其有关寄存器的功能119
11.2.1发送器框图119
11.2.2发送有关的寄存器120
11.2.3发送过程及发送状态123
11.3.2接收有关的寄存器125
11.3.1接收器框图125
11.3接收器及其有关寄存器的功能125
11.3.3接收过程及接收状态126
11.3.4唤醒功能128
11.4其它功能130
11.4.1通用I/O端口引脚及引脚属性130
11.4.2单线操作和环路操作131
11.4.3SCI的低功耗方式133
第12章 串行外围接口(SPI)模块134
12.1SPI的组成结构及互连134
12.1.1SPI的寄存器135
12.1.2SPI的引脚配置及功能137
12.2SPI功能描述140
12.2.1一次传送过程140
12.2.2SPI传送格式及时序141
12.2.3两种SPI错误条件143
12.2.4SPI的低功耗方式144
第13章 队列式A/D转换器(QADC)146
13.1QADC引脚功能及模拟通道146
13.1.1QADC引脚功能147
13.1.2外部多路与非多路操作及模拟通道分配148
13.2.1转换周期的时间151
13.2模拟子系统151
13.2.2DAC阵列、比较器和SAR152
13.3数字控制子系统152
13.3.1队列的设定153
13.3.2队列的优先权及执行序154
13.3.3单扫描模式154
13.3.4连续扫描方式157
13.3.5QADC的时钟发生器和周期/间隔定时器159
13.3.6转换命令字表和结果字表160
13.4QADC的寄存器161
13.4.1QADC寄存器的地址映射162
13.4.2QADC模块配置寄存器(QADCMCR)162
13.4.3QADC通用数字端口有关的寄存器163
13.4.4QADC的控制寄存器164
13.4.5QADC的状态寄存器167
13.4.6转换命令字(CCW)170
13.4.7结果寄存器171
13.5QADC的低功耗模式与Debug模式171
13.5.1低功耗模式171
13.5.2Debug模式172
14.2MMC2107片内SRAM173
14.2MMC2107片内FLASH173
14.2.1MMC2107片内FLASH的结构173
第14章 MMC2107片内存储器173
14.2.2CMFR模块地址映像和寄存器定义174
14.2.3CMFR操作功能描述179
15.1异步串行接口的互连方法189
15.1.2通过RS—232C接口互连189
15.1.1直接互连189
第15章 异步串行接口的互连及应用举例189
第2部分 嵌入式系统常用外围及硬件设计189
15.1.3通过RS—422(RS—485)接口互连192
15.2异步串行传送中常用的芯片及电路192
15.2.1RS—232C电平转换芯片192
15.2.2RS—422及RS—485电平转换芯片196
第16章 同步串行总线及应用举例199
16.1SPI总线及应用举例199
16.1.1具有SPI接口的串行EEPROM X25097199
16.1.2具有SPI接口的A/D转换器MAX186204
16.1.3由SPI连接的多机系统206
16.2MICROWIRE/PLUS总线及其操作方法208
16.2.1MICROWIRE/PLUS接口的组成208
16.2.2MICROWIRE/PLUS接口的操作208
16.2.3MICROWIRE/PLUS接口的传送时序210
16.3I2C总线的工作原理210
16.3.1I2C总线的接口及数据传送210
16.3.2时钟同步及总线仲裁213
16.3.3寻址方法及地址字节215
17.1.1液晶显示原理219
17.1液晶显示系统概述219
第17章 液晶显示模块及液晶控制器219
17.1.2液晶显示器的驱动与控制接口221
17.1.3液晶显示模块224
17.1.4基于S1D13305的液晶显示系统226
17.2S1D13305 LCD控制器的接口与时序227
17.2.1S1D13305 LCD控制器的引脚227
17.2.2S1D13305 LCD控制器的接口229
17.2.3访问时序232
17.2.4微处理器访问的同步性235
17.3命令集237
17.3.1命令集总表238
17.3.2系统控制类命令及相应控制功能238
17.3.3显示控制类命令245
17.3.4画图控制类命令和存储器控制类命令253
17.4字符发生器255
17.4.1内部CG ROM、外CG ROM和外CG RAM255
17.4.2字符发生器的空间容量257
17.4.3字符发生器访问地址的形式257
17.5.1显示扫描与显示存储器259
17.5显示控制功能259
17.5.2光标控制263
17.6应用说明265
17.6.1初始化参数和初始化过程265
17.6.2显示模式设置举例269
17.6.3显示技巧举例272
17.6.416×16点阵图形显示273
17.6.5显示屏驱动程序设计274
第18章 触摸屏及触摸屏控制器282
18.1触摸屏的分类及原理282
18.1.1触摸屏的分类282
18.1.2电阻式触摸屏的触摸转换原理284
18.2.1触摸屏控制器ADS7846的功能概述285
18.2电阻式触摸屏控制器285
18.2.2ADS7846的测量原理287
18.2.3ADS7846的数字接口292
18.2.4ADS7846使用注意事项297
18.2.5ADS7846应用举例及触摸屏控制程序设计299
19.1存储器类型的选择305
19.1.1存储器类型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305
第19章 存储器接口设计305
19.1.2常用存储器类型306
19.2EBI存储扩展接口设计308
19.2.1K4S560832A芯片简介308
19.2.2MMC2107微控制器SDRAM接口设计316
19.3仓储式存储器扩展接口设计320
19.3.1K9F1208U0M芯片简介320
19.3.2Flash存储接口设计328
19.4串行存储器接口设计336
19.4.1AT25010芯片简介336
19.4.3MMC2107对AT25010的访问337
19.4.2MMC2107与AT25010的连接337
第3部分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与软件开发340
第20章 M·CORE软件开发与开发工具340
20.1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340
20.2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需求341
20.3M·CORE系统开发工具342
20.3.1M·CORE系统开发工具343
20.3.2M·CORE的ABI345
20.3.3M·CORE软件开发过程与开发工具的结合345
21.1.1EVB2107评估板的组成与结构347
21.1EVB2107评估板347
第21章 开发板及EBDI347
21.1.2EVB2107评估板存储空间映像348
21.1.3EVB2107评估板开关设置349
21.1.4片选CS1#仿真350
21.1.5EVB2107评估板用户扩展区域和用户扩展连接器351
21.1.6EVB2107自检352
21.1.7EVB2107评估板软件环境353
21.2EBDI接口353
21.2.1EBDI的特点353
21.2.4EBDI的连接354
21.2.2EBDI配套设备354
21.2.3EBDI指示灯354
21.2.5引脚定义和信号说明355
21.2.6EBDI自检356
第22章 M·CORE的常用工具软件357
22.1Pioobug监视器的用法357
22.1.1Picobug监视器命令集357
22.1.2Picobug监视器命令使用举例358
22.1.3S记录文件格式360
22.2SysDS下载器的用法362
22.3GNU开发工具包的组成及使用364
22.3.1GNU汇编器和预汇编器365
22.3.2GNU C/C++编译器和C预编译器367
22.3.3GNU连接器368
22.3.4GNU源程序级调试工具(GDB)368
22.3.5GNU二进制工具程序371
22.3.6GNU函数库377
22.3.7GNU开发包使用377
23.1CodeWarrior IDE的特点与组成381
23.1.1CodeWarrior IDE的特点381
第23章 CodeWarrior集成开发环境IDE381
23.1.2CodeWarrior IDE组成382
23.2CodeWarrior IDE的使用384
23.2.1建立CodeWarrior IDE工程文件384
23.2.2修改工程文件及源程序386
23.2.3生成可执行代码387
23.2.4目标代码调试393
24.1.2基本数据类型398
24.1.1寄存器引用398
24.1MMC2107程序设计基础398
第24章 MMC2107程序设计398
24.1.3组合数据类型399
24.1.4函数调用参数传递寄存器399
24.2MMC2107汇编语言源程序语法400
24.2.1汇编程序语法格式400
24.2.2伪指令402
24.2.3高级语言源程序中嵌入汇编语句403
24.3MMC2107中断程序设计403
24.3.1MMC2107中断控制资源404
24.3.2MMC2107中断程序设计方法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