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海洋经济地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海洋经济地理学
  • 张耀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5985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03页
  • 文件大小:254MB
  • 文件页数:523页
  • 主题词:海洋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海洋经济地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开篇1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海洋经济地理学的提出1

一、海洋经济地理学的提出由来1

二、海洋经济地理学的提出背景1

三、中国海洋经济地理研究的提出4

第二节 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4

一、不同时期对海洋经济地理研究对象的认识4

二、中国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5

第三节 海洋经济活动区位及海洋经济活动空间组织6

一、海洋经济活动的内容6

二、海洋经济活动的区位9

第四节 海洋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10

一、通论海洋经济地理学10

二、区域海洋经济地理学11

三、部门(产业)海洋经济地理学11

第五节 海洋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特点13

一、综合性13

二、交叉性13

三、超前性13

四、陆联性13

五、海(地)域差异性14

第六节 海洋经济地理条件评价14

一、评价内容14

二、评价重点15

三、根据生产需要选择条件评价的内容15

第七节 海洋经济地理研究的内容16

一、不同时期海洋经济地理的研究16

二、中国海洋经济地理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17

三、展望21

第八节 海洋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4

一、海洋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意义24

二、海洋经济地理学对中国实际问题的贡献25

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全民海洋强国意识26

第九节 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在海洋经济地理学中的实践26

一、概况26

二、以生物产业为主的产业园区27

三、以临港工业为主的产业园区27

四、海岛上的海洋产业园区28

第二章 中国的国土与国家领海制度32

第一节 中国的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32

一、国土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32

二、海洋国土的概念32

三、对国土概念的广义解释33

四、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区分33

五、国土与土地之间的关系34

第二节 中国可管辖海域的地理格局37

一、中国海域概况37

二、中国领海制度及其演变38

三、中国可管辖海域的法律制度39

四、中国可管辖海域的地理格局40

第三节 中国南海九条断续海域国界线的形成与演进49

一、中国南海诸岛的版图确定49

二、中国南海传统疆界线的形成及九条线的称谓50

第三章 中国海洋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的作用与发展57

第一节 海洋资源57

一、海洋资源的概念57

二、海洋资源的分类57

第二节 中国按地域的海洋自然资源60

一、海岸带资源60

二、海岛资源65

三、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资源68

四、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70

第三节 海洋资源的作用71

一、海洋利用的发展71

二、海洋资源的后现代景象73

第四章 中国沿海人口与劳动力对海洋产业的就业效应75

第一节 概况75

一、沿海地区人口增长75

二、沿海地区人口构成76

三、沿海地区人口分布77

第二节 中国海洋产业就业人口分析78

一、概况78

二、中国海洋产业就业的现状78

三、海洋产业从业人员创造的海洋经济总值有了增长80

四、中国从业人员的海陆关系分析82

第三节 主要海洋国家海洋就业分析85

一、各主要国家间海洋产业产值与就业人口85

二、国家间海洋产业部门就业对比87

三、海洋就业发展的机理88

第二编 世界海洋经济发展与主要海洋国家海洋产业90

第五章 世界海洋经济发展90

第一节 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概况与趋势90

一、发展概况90

二、发展趋势91

第二节 有关海洋产业的国际分类92

一、主要海洋国家海洋产业(海洋经济)概念92

二、国内外海洋产业分类现状93

三、世界海洋产业状况94

四、世界主要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状况96

第六章 北美两个海洋大国的海洋经济98

第一节 美国的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98

一、海洋国土98

二、把海洋经济定义为“海洋国内生产总值”98

三、海洋经济增长99

四、主要海洋产品产量101

第二节 加拿大的海洋经济与区域海洋经济102

一、海洋国土102

二、海洋经济发展状况102

三、区域海洋经济104

四、主要海洋产业产量105

第七章 欧洲主要海洋国家的海洋经济106

第一节 欧洲的海洋经济106

一、概况106

二、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106

三、主要国家的海洋经济地位108

四、石油资源和造船业108

第二节 英国的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110

一、海洋国土110

二、海洋开发110

三、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111

第三节 爱尔兰的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114

一、概况114

二、主要海洋产业115

第四节 法国的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115

一、概况115

二、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116

第八章 大洋洲主要国家的海洋经济118

第一节 澳大利亚的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118

一、区位与海洋资源118

二、海洋经济与产业构成118

三、各省海洋经济概况120

第二节 新西兰的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120

一、区位120

二、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121

第九章 东北亚主要国家的海洋经济124

第一节 日本的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124

一、海洋国土124

二、海洋产业分类124

三、海洋产业构成与主要海洋产业125

第二节 韩国的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129

一、海洋区位129

二、海洋利用特点与海洋经济发展129

第十章 东南亚有关国家的海洋经济132

第一节 东南亚的海洋经济概况132

一、地理位置优越132

二、海洋经济活动132

第二节 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的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136

一、泰国136

二、印度尼西亚137

三、越南140

第十一章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的海洋产业特征分析142

第一节 海洋经济构成比较142

一、依据不同142

二、分类体系不同142

三、启示与思考143

第二节 中国和加拿大海洋经济对比144

一、中国、加拿大两国的海洋区位特征和海洋资源对比分析144

二、中国、加拿大海洋经济随时间发展的特征分析146

三、中国、加拿大区域海洋经济的对比149

第三编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产业布局理论与方法155

第十二章 历史上海洋经济地理思想与海洋经济活动155

第一节 历史上海洋经济地理思想的形成155

一、概况155

二、主要海洋经济活动156

第二节 不同历史朝代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157

一、战国前的海洋开发157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海洋开发157

三、秦汉唐宋时期的海洋开发157

四、明清时期的海洋开发159

第十三章 新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160

第一节 海洋经济度量与特点160

一、衡量海洋经济的总指标160

二、海洋经济的发展特点161

三、沿海各省市区的海洋经济差异明显163

第二节 海洋产业分类与构成164

一、海洋产业的定义164

二、海洋产业的分类164

第十四章 海洋产业布局的理论173

第一节 海洋产业布局因素173

一、海洋产业的内涵173

二、海洋产业的布局173

三、海洋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173

第二节 点轴系统理论与海洋产业布局174

一、点轴理论的提出174

二、点轴系统的开发模式177

三、点轴系统理论的应用实例178

四、“T”形结构的体现——长江和海岸带轴179

五、海岸带轴上的经济带(区)被提升为国家战略180

第三节 区位论在海洋经济地理中的应用182

一、农业区位论182

二、工业区位论184

三、海港区位论185

第四节 海洋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186

一、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186

二、在海洋产业中形成的产业群实例188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海洋开发192

一、概况192

二、海洋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192

三、新时期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93

四、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194

第六节 陆海统筹195

第七节 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196

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始终被视为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197

二、人海关系、人海关系海(地)域系统197

三、人海关系相互作用机理初步分析198

第十五章 数量分析方法在海洋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应用201

第一节 定性与定量思辨201

一、正确理解定性和定量的关系201

二、进行定量分析——数学模型建立原则202

三、主要研究方法——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技术203

第二节 数量方法应用的思考204

一、正确认识和评价模型的功能和作用204

二、数学模型分类204

三、统计数据208

四、变量、变量选择209

五、关于数据问题209

第三节 海洋经济地理研究中数学模型的应用实例209

一、基础209

二、分析区域海洋差距的各种指标210

第四节 进入“大数据”时代,计量分析方法的思维更新237

第四编 中国海洋产业布局241

第十六章 中国海洋三次产业与发展241

第一节 海洋第一产业——海洋农业241

一、概况241

二、海洋农业的提出242

三、海洋农业和海洋水产业的区别243

四、中国发展海水农业的着重点244

第二节 海洋第二产业的发展244

一、海洋第二产业的发展变化244

二、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247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海洋产业248

第三节 海洋第三产业发展251

第十七章 中国海洋渔业布局253

第一节 概况253

第二节 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状况及评价255

一、资源状况255

二、资源评价257

第三节 中国海洋渔业生产的发展258

第四节 海洋渔业生产的布局261

一、海洋捕捞渔获量及其分布261

二、海水养殖产量及其分布264

第十八章 中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与油气工业布局268

第一节 中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与油气资源268

一、油气资源勘探268

二、油气资源270

第二节 原油和天然气生产273

第三节 海洋石油工业布局275

一、海洋石油生产区布局275

二、深水领域油气勘探现状与前景280

第十九章 中国海盐业布局281

第一节 中国发展海盐的条件281

一、取之不尽的海水资源281

二、宜晒盐的滩涂资源广阔282

三、有利的气象气候条件282

四、交通运输方便和接近消费市场283

第二节 中国海盐的发展历史284

一、历史上海盐的生产284

二、新中国海盐生产的发展284

第三节 中国盐区的特点286

一、海盐产区的地域差异明显286

二、主要盐区287

第二十章 中国海洋电力业布局290

第一节 国际上海洋能源开发利用状况290

一、概况290

二、世界潮汐能开发利用290

三、世界波浪能开发利用291

四、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291

五、海洋微生物质能利用291

六、海流/潮流能利用292

七、海上风能发电利用292

第二节 中国海洋能开发利用294

一、概况294

二、潮汐能开发利用296

三、波浪能开发利用297

四、温差能开发利用298

五、盐差能开发利用298

六、潮流能开发利用299

七、近海风能开发利用300

第二十一章 中国海洋矿产业布局304

第一节 概况304

一、海底砂矿资源304

二、滨海砂矿资源评价306

第二节 滨海砂矿开发307

一、滨海砂矿开采现状307

二、深海矿产开发308

第二十二章 中国海水利用业布局309

第一节 国外海水利用现状309

第二节 国内海水利用业发展310

一、海水利用业发展310

二、海水利用方式310

第三节 中国海水利用业布局312

一、海水利用装置布局312

二、市场环境及今后发展314

第二十三章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业316

第一节 国内外海洋药物开发316

一、国外海洋药物开发概况316

二、国内海洋药物利用状况316

第二节 中国海洋药用资源与利用317

一、海洋生物药用资源概况317

二、海洋药物业发展与产品318

三、发展前景319

第二十四章 中国海洋化工业布局321

第一节 概述321

一、海洋化工资源321

二、海洋化工的基本状况321

第二节 海洋化工业发展323

一、海洋化工业总体水平有了提高323

二、形成的主要海洋化工业部门323

三、主要海洋化工业企业与基地325

第二十五章 中国沿海造船工业布局327

第一节 世界造船工业布局特征327

一、世界造船工业的发展327

二、世界造船工业的布局330

第二节 中国沿海造船工业发展332

第三节 中国沿海造船工业布局336

一、中国船舶工业分布集中化程度高336

二、中国的造船基地建设336

三、中国造船产业已具有国际性特征337

第二十六章 海洋工程建筑业339

第一节 主要海洋工程339

一、作用与发展339

二、海洋工程建筑类型339

第二节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342

一、概况342

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343

第二十七章 中国港口资源与港口布局345

第一节 港口资源的数量与分布345

一、港口资源345

二、港口资源分布345

第二节 港口的发展346

一、历史上的港口346

二、新中国港口的发展347

第三节 港口布局的特征349

一、港口的规模类型349

二、港口的层次结构350

三、港口吞吐量的货物构成350

四、港口货运的流向351

五、港口的地域分布352

第四节 主要港口群354

一、港口群分布354

二、发展前景356

第二十八章 中国海洋运输业布局358

第一节 海洋交通运输空间的航道资源358

第二节 海运业发展概况359

一、国际海运概况359

二、中国海运业的发展360

第三节 中国海洋运输业布局363

一、班轮公司363

二、铁矿石、石油进口的运输365

第四节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航线367

一、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趋势367

二、中国的海上航线368

三、海上丝绸之路369

第二十九章 中国滨海旅游业布局371

第一节 滨海旅游资源371

一、滨海旅游资源类型的划分371

二、滨海(岛)旅游资源371

三、景点分布373

第二节 滨海旅游业的发展374

第三节 沿海旅游类型区划分379

第五编 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地理384

第三十章 中国区域海洋经济的结构384

第一节 区域海洋经济地理学与区域海洋经济学384

第二节 关于经济区与经济区划的发展历程386

第三节 中国进行“海洋区划”的发展过程387

一、中国第一个海洋区划——中国海洋渔业区划387

二、中国近年完成的海洋功能区划388

三、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389

第四节 海洋经济区与海洋经济区划390

一、海洋经济区的概念与类型390

二、海洋经济区划392

三、苏联对海洋经济区划的研究394

第三十一章 中国海洋经济区划分的研究396

第一节 海洋经济分区研究396

一、概况396

二、综合海洋经济区划分的指导思想、原则与指标396

第二节 海洋经济区的划分399

第三节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405

一、海洋功能区的提出405

二、基本原则406

三、海洋功能区划的分区指标406

四、海洋功能分区407

五、海区主要功能410

第三十二章 中国行政海洋经济区414

第一节 概述414

一、行政区划对行政区域经济的影响414

二、省域经济——按沿海省市区划分的海洋行政经济区415

三、建设海洋强国——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415

第二节 中国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基本形成416

一、概况416

二、各省市区海洋经济特点417

第三节 辽宁省420

一、区位与资源420

二、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发展421

第四节 河北省424

一、区位与资源424

二、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发展425

第五节 天津市429

一、区位与资源429

二、海洋经济发展429

第六节 山东省432

一、区位与资源432

二、海洋经济发展433

第七节 江苏省437

一、区位与资源437

二、海洋经济发展437

第八节 上海市442

一、区位与资源442

二、海洋经济发展443

第九节 浙江省446

一、区位与资源446

二、海洋经济发展447

第十节 福建省451

一、区位与资源451

二、海洋经济发展451

第十一节 广东省455

一、区位与资源455

二、海洋经济发展455

第十二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459

一、区位与资源459

二、海洋经济发展459

第十三节 海南省462

一、区位与资源462

二、海洋经济发展463

第十四节 台湾省467

一、区位与资源467

二、海洋产业布局467

第十五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470

第十六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473

一、填海造地与海岛陆连473

二、海洋地区产业475

第十七节 典型市级海洋行政经济区——海南三沙市478

一、三沙市行政区的作用与特点478

二、三沙市的海洋资源479

三、三沙市海洋资源开发重点与生态环境保护481

图片来源487

表格来源4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