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建筑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现代建筑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2367076.jpg)
- 邹德侬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1705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68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176页
- 主题词:建筑史-中国-现代-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建筑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现代建筑运动与中国1
1.1 中国现代建筑的几个用语1
1.1.1 当代建筑和现代建筑1
1.1.2 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1
1.1.3 现代建筑运动和现代主义建筑1
1.2 国际现代建筑运动与中国2
1.2.1 被动的输入和主动的发展2
1.2.2 在国家性和国际性框架里2
1.2.3 工业化与非工业化的共存2
1.2.4 现代建筑在中国连绵不断3
1.3 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的分期3
1.3.1 对起始期问题的一般讨论3
1.3.2 中国现代建筑的历史分期4
1.3.3 中国现代建筑师的自然分代问题5
2.1.2 现代建筑的科技引导6
2.1.1 现代建筑的思想前提6
第2章 被动引进和主动发展:现代建筑发源及弱势,1920年代末~1940年代6
2.1 从无到有:现代建筑背景6
2.1.3 发展现代建筑的社会局限7
2.1.4 奠定基础的一代先驱8
2.2 被动引进:西方建筑在华9
2.2.1 被动引进9
2.2.2 类型齐备9
2.2.3 思潮多端13
2.3.1 从装饰时尚起步18
2.3 弱中起步:现代建筑发源18
2.3.2 从中国特征起步22
第3章 现代建筑的自发延续: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1950年代之初27
3.1 大力拉开沉重序幕27
3.1.1 国外:朝鲜战争27
3.1.2 国内:内战余波27
3.2.1 医治战争创伤28
3.2 清除废墟建立秩序28
3.1.4 政治:多项运动28
3.1.5 成就:三年恢复28
3.1.3 经济:百废待举28
3.2.2 建立国营企业29
3.2.3 恢复工业生产30
3.3 现代建筑自发延续30
3.3.1 创作环境30
3.3.2 典型作品31
3.3.3 文物保护39
3.4 被人遗忘的新开篇40
第4章 民族形式的主观追求: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41
4.1 计划经济登路程41
4.1.1 过渡时期总路线41
4.1.2 苏联援建156项41
4.1.3 刀光剑影文艺界41
4.2.1 社会主义范式初创42
4.2 一边倒的得失论42
4.2.2 看不见对手的战斗44
4.2.3 理论不明请看建筑46
4.3 答案简单的难题48
4.3.1 建筑学会应运而生48
4.3.2 梁思成的理论成就和悲剧48
4.3.3 方盒子即资本主义49
4.4 探索从屋顶开始50
4.4.1 民族形式的纪念碑50
4.4.2 民族形式潮中探新57
4.4.3 大退潮中的反浪费59
4.5 双百方针和反右61
4.5.1 春天里来百家鸣61
4.5.2 夏天里的反右派62
5.2.2 快速设计施工63
5.2 从双反到双快63
5.2.1 火烧浪费保守63
5.1 从冒进到跃进63
第5章 技术初潮及理论高潮:大跃进和大调整时期,1958年~1965年63
5.2.3 技术革新与革命64
5.2.4 半山钢厂警钟64
5.3 公社带来任务65
5.3.1 快速乡镇规划65
5.3.2 城市里的公社66
5.4 首都十大建筑66
5.4.1 设计的群众运动66
5.4.2 建国十年纪念碑67
5.4.3 上海卫星城规划70
5.4.4 建筑艺术座谈会71
5.5 澎湃技术初潮72
5.5.1 暗合国际大潮流72
5.5.2 建筑结构纪念碑73
5.5.3 其他建筑实例75
5.6 地域性的春光76
5.7 域外建筑初试79
5.8 大跃进大教训81
5.8.1 八字方针81
5.8.2 风格讨论81
第6章 政治性地域性现代性:设计革命和文化革命,1966年~1976年83
6.1 领袖号召设计要革命83
6.1.1 打破苏修的条条框框83
6.1.3 反修防修依靠于打垒84
6.1.2 解剖麻雀和下楼出院84
6.2 全面倒退和局部前进85
6.2.1 政治建筑象征性86
6.2.2 自发自强地域性87
6.2.3 得天独厚领域性90
6.2.4 隔而不绝现代性96
6.2.5 天安门广场的句号98
7.1.2 经济上调整整顿100
7.1.1 政治上拨乱反正100
7.1 十年开放社会背景100
第7章 繁荣创作对千篇一律: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1977年~1989年100
7.2 对建筑政治的反弹101
7.3 打开建筑界的门窗101
7.3.1 政府重建学术环境101
7.3.2 学界谈论焦点话题102
7.4 新时期展开新气象104
7.4.1 砸烂传统之后的古典复兴104
7.4.2 旅馆带头探索设计新观念108
7.4.3 艰难起步阶段的创造热忱110
7.4.4 地域建筑是繁荣创作的先锋113
7.4.5 城乡住宅人本主义的回归121
7.4.6 特区建设和开发区的试验126
7.4.7 唐山废墟上的新家园重建126
第8章 设计市场和建筑创作: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1990年代129
8.1 南巡讲话的新动力129
8.2.2 全国性房地产大开发130
8.2.1 设计市场的经济本位130
8.2 建筑设计市场初创130
8.2.3 设计中的新形式主义131
8.2.4 欧陆风崇洋心态写照133
8.2.5 注册建筑师制度实施134
8.3 建筑创作超越自身135
8.3.1 经典建筑类型的新表现135
8.3.2 建筑环境意识的新觉醒147
8.3.3 建筑创作文化观的重建150
8.3.4 基于本体的象征与隐喻154
8.3.5 从援外到开拓国外市场156
8.3.6 外来作品经验超越形式159
8.4 迎接21世纪的花束162
8.4.1 首都航站楼总结新意识162
8.4.2 国家大剧院预示新观念163
8.4.3 国际建筑师协会大会的新方向165
结语 创建信息社会的新建筑167